第52章 大奇論篇
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
滿,謂脈氣滿,實也。腫,謂癱腫也。藏氣滿,乃如是。
肺之雍,喘而兩?滿。
肺藏氣而外主息,其脈支別者,從肺系橫出腋#1下,故喘而兩?滿也。新校正云:詳肺雍、肝雍、腎雍,《甲乙經》俱作癰。
肝雍,兩肚滿,外則驚,不得小便。
肝之脈,循股陰入髦中,環陰器,抵少腹,上貫肝鬲,布脅肋,故朕滿不得小便也。肝主驚駭,故外則驚。
腎雍,腳下至少腹滿,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腳下作腦下。腳當作朕,不得言腳下至少腹也。
腔有大小,髒腑大跛,易偏枯。
衝詠者,經脈之海,與少陰之絡俱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循陰股內康,斜入胭中,循腑骨內康,并少陰之經,下入內踝之後,入足下;其上行者出齊下同身寸之三寸。故如是。若血氣變易,為偏枯也。
心脈滿大,瘠癒筋攣。
心脈滿大,則肝氣下流,熱氣內薄,筋乾血涸,故痛疼而筋攣。
肝脈小急,癥德筋攣。
肝養筋,內藏血,肝氣受寒,故痛應而筋孿。脈小急者,寒也。
肝脈騖暴,有所驚駭,
騖,謂馳騖,言其迅急也。陽氣內薄,故發為驚也。
脈不至若瘡,不治自已。
肝氣若厥,厥則脈不通,厥退則脈復通矣。又其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故脈不至若瘠,不治亦自已。
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
小急為寒甚,不鼓則血不流,血不流而寒薄,故血內凝而為瘕也。
腎肝并沉為石水,
肝脈入陰內,貫少腹,腎脈貫脊中,絡膀胱。兩藏并,藏氣需衝脈,自腎下絡於胞,令水不行化,故堅而結。然腎主水,水冬冰,水宗於腎,腎象水而況,故氣并而沉,名為石水。新校正云:詳腎肝并沉至下并小弦欲驚,全元起本在《厥論》中,王氏移於此。
并浮為風水,
脈浮為風,下焦主水,風薄於下,故名風水。
并虛為死,
腎為五藏之根,肝為發生之主,二者不足,是生主俱微,故死。
并小弦欲驚。
脈小弦為肝腎俱不足故爾。
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為疝。
疝者,寒氣結聚之所為也。夫脈況為實,詠急為痛,氣實寒薄聚,故為絞痛為疝。
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
皆寒薄於藏故也。
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
太陽受寒,血凝為痕。太陰受寒,氣聚為疝。
二陰急為癮厥,二陽急為驚。
二陰,少陰也。二陽,陽明也。新校正云:詳三陽急為痕至此,全元起本在《厥論》,王氏移於此。
脾脈外鼓沉,為腸僻,久自已。
外鼓,謂鼓動於臂外也。
肝脈小緩為腸僻,易治。
肝脈小緩為脾乘肝,故易治。
腎脈小搏沉,為腸僻下血,
小為陰氣不足,搏為陽氣乘之,熱在下焦,故下血也。
血溫身熱者死。
血溫身熱,是陰氣喪敗,故死。
心肝僻亦下血,
肝藏血,心養血,故僻皆下血也。
二藏同病者可治,
心火肝木,木火相生,故可治之
其脈小沉澀為腸澼,
心肝脈小而沉澀者,澼也。
其身熱者死,熱見七日死。
腸澼下血而身熱者,是火氣內絕,去心而歸於外也。故死。火成數七,故七日死。
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鬲偏枯,
外鼓,謂不當尺寸而鼓擊於臂外側也。
男子發左,女子發右,
陽主左陰主右故爾。《陰陽應象大論》日:左右者陰陽之道路。此其義也。
不?舌轉,可治,三十日起。
偏枯之病,?不能言,腎與胞脈內絕也。胞脈繫於腎,腎之脈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故氣內絕,則?不能言也。
其從者瘡,三歲起。
從,謂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也。病順左右而瘠不能言,三歲治之乃能起。
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
以其五藏始定,血氣方剛,藏始定則易傷,氣方剛則甚費,易傷甚費,故三歲死。脈至而搏,血鈕身熱者死,血鈕為虛,脈不應搏,今反脈搏,是氣極乃然,故死。
脈來懸鉤浮為常脈。
以其為血鈕者之常脈也。
脈至如喘,名曰暴厥,
喘,謂卒來盛急,去而便衰,如人之喘狀也。
暴厥者不知與人言。
所謂暴厥之候如此。
脈至如數,使人暴驚,
脈數為熱,熱則內動肝心,故驚。
三四日自已。
數為心脈,木被火干,病非肝生,不與邪合,故三日後四日自除。所以爾者,木生數三也。
脈至浮合,
如浮波之合,後至者凌前,速疾而動,無常候也。
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微見九十日死。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奪也,草乾而死。
薪#2然之火焰,瞥瞥不定其形,而便絕也。焰,戈念切。
脉至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木葉落而脉死。
如散葉之隨風,不常其狀。新校正雲:按《甲乙經》散葉作叢棘。
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腎氣予不足也,懸去棗華而死。
脉塞而鼓,謂纔見不行,旋復去也。懸,謂如懸物,物動而絕去也。
脉至如橫格,是膽氣予不足也,禾熟而死。
脉長而堅,如橫木之在指下也。
脉至如弦縷,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
胞之脉繫於腎,腎之脉俠舌本,今氣不足者,則當不能言,今反善言,是真氣內絕,去腎外歸於舌也,故死。
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也,微見三十日死。
左右傍至,言如歷漆之交,左右反戾。新教正雲:按《甲乙經》交漆作交即。
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陽氣予不足也,少氣味,韭英而死。
如水泉之動,但出而不入。
脉至如頹土之狀,按之不得,是肌氣予不足也,五色先見黑,白壘發死。
頹土之狀,謂浮之大而虛耍頹土之狀,按之則無。新教正雲:按《甲乙經》頹土作委土。
脉至如懸雍,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
如顙中之懸雍也。新校正雲:按全元起本懸雍作懸離。元起注雲:懸離者,言脉與肉不相得也。
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急,五藏宛熟,寒熱獨并於腎也,如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宛,積也。熟,熱也。
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外,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脈至如華,謂似華虛弱,不可正取也。小腸之脈,上入耳中,故常聽也。
脈解篇
太陽所謂腫腰雅痛者,正月太陽寅,寅太陽也。
脽,謂臀肉也。正月三陽生,主建寅,三陽謂之太陽,故日寅太陽也。
正月陽氣出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也,
正月雖三陽生,而天氣尚寒,以其尚寒,故日陰氣盛陽未得自次。次,謂立王之次也。
故腫腰雅痛也。
以其脈抵腰中,入貫臀,過?樞,故爾。
病偏虛為跛者,正月陽氣凍#3解,地氣而出也,所謂偏虛者,冬寒頗有不足者,故偏虛為跛也。
以其脈循股內後康,合胭中,下循踹。,過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故也。新校正云:詳王氏云其脈循股內,殊非。按《甲乙經》太陽流注,不到股內,股內乃脾外之誤,當云?外後廉。
所謂強上引背者,陽氣大上而爭,故強上也。
強上,謂頸項禁強也。甚則引背矣。所以爾者,以其脈從腦出,別下項背故也。
所謂耳嗚者,陽氣萬物盛上而躍,故耳嗚也。
以其脈支別者,從巔至耳上角,故爾。
所謂甚則狂巔疾者,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下虛上實,故狂巔疾也。
以其脈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其支別者,從巔至耳上角。故狂巔疾也。頂上日巔。
所謂浮為聾者,皆在氣也。
亦以其脈至耳故也。
所謂入中為?者,陽盛已衰,故為瘠也。
陽氣盛,入中而薄於胞腎,則胞絡腎絡氣不通,故?也。胞之脈繫於腎,腎之脈俠舌本,故?不能言。
內奪而厥,則為瘠徘,此腎虛也,
徘,廢也。腎之脈與衝脈并出於氣街,循陰股內康,斜入胭中,循腑骨內廉及內踝之後,入足下,故腎氣因奪而不順,則舌瘠足廢,故云此腎虛也。新校正云:詳王注云腎之脈與衝脈并出,按《甲乙經》是腎之絡,非腎之脈,況王注《痿論》并《奇病論》、《大奇論》并云腎之絡,則此脈字當為絡。
少陰不至者,厥也。
少陰,腎脈也。若腎氣內脫,則少陰脈不至也。,少陰之脈不至,則太陰之氣逆上而行也。
少陽所謂心脅痛者,言少陽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
心氣逆則少陽盛,心氣宜木,外鑠肺金,故盛者心之所表也。
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脅痛也。
足少陽脈,循脅裹出氣街,心主脈,循胸出脅故爾。火墓於戌,故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也。
所謂不可反側者,陰氣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不可反側也。所謂甚則躍者,
躍,謂跳躍也。
九月萬物盡衰,草木畢落而墮,則氣去陽而之陰,氣盛而陽之下長,故謂躍。
亦以其脈循脾陽,出膝外康,下入外輔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附,做氣盛則令人跳躍也。
陽明所謂灑灑振寒者,陽明者午也,五月盛陽之陰也,
陽盛以明,故云午也。五月夏至,一陰氣上,陽氣降下,故云盛陽之陰#5也。
陽盛而陰氣加之,故酒酒振寒也。
陽氣下,陰氣升,故云陽氣盛而陰氣加之也。
所謂經腫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陽之陰也,陽者衰於五月,而一陰氣上,與陽始爭,故經腫而股不收也。
以其脈下脾抵伏菟,下入膝體中,下循腑外康,下足附,入中指內間;又其支別者,下膝三寸而別,以下入中指外問。故爾。
所謂上喘而為水者,陰氣下而復上,上則邪客於藏府問,故為水也。
藏,脾也。府,胃也。足太陰脈從足走腹,足陽明脈從頭走足,今陰氣微下而太陰上行,故云陰氣下而復上也。復上則所下之陰氣不散,客於脾胃之問,化為水也。
所謂胸痛少氣者,水氣在藏府也,水者陰氣也,陰氣在中,故胸痛少氣也。
水停於下,則氣鬱於上,氣鬱於上,則肺滿,故胸痛少氣也。
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陽氣與陰氣相薄,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所謂欲獨閉戶牖而處者,陰陽相薄也,陽盡而陰盛,故欲獨閉戶牖而居。
惡喧故爾。
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陰陽復爭,而外并於陽,故使之棄衣而走也。
新校正云:詳所謂甚則厥至此,與前《陽明脈解論》相通。
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歎腹腫者,陽明并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凱腹腫也。太陰所謂病脹者,太陰子也,十一月萬物氣皆藏於中,故日病脹。
陰氣太盛,太陰始於子,故云子也。以其脈入腹屬脾絡胃,故病脹也。
所謂上走心為噫者,陰盛而上走於陽明,陽明絡屬心,故曰上走心為噫也。
按《靈樞經》說足陽明流注并無至心者,太陰脈說云:其支別者,復從胃別上鬲,注心中。法應以此絡為陽明絡也。新校正云:詳王氏以足陽明流注并無至心者,按《甲乙經》陽明之脈#6上通於心,循咽出於口,宜其經言陽明絡屬心為噫,王氏安得謂之無。
所謂食則嘔者,物盛滿而上溢,故嘔也。
以其脈屬脾絡胃上鬲俠咽故也。
所謂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者,十一月陰氣下衰,而陽氣且出,故日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也。少陰所謂腰痛者,少陰者腎也,十月萬物陽氣皆傷,故腰痛也。
少陰者,腎脈也。腰為腎府,故腰痛也。
所謂嘔咳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依從,故嘔咳上氣喘也。
以其脈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故病如是。
所謂色色
新校正云:詳色色字疑誤。
不能久立,久坐起則目吭吭無所見者,萬物陰陽不定未有主也,秋氣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殺萬物,陰陽內奪,故目吭吭無所見也。所謂少氣善怒者,陽氣不治,陽氣不治則陽氣不得出,肝氣當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日煎厥。所謂恐如人將捕之者,秋氣萬物未有畢去,陰氣少,陽氣入,陰陽相薄,故恐也。所謂惡聞食臭者,胃無氣,故惡聞食臭也。所謂面黑如地色者,秋氣內奪,故變於色也。所謂咳則有血者,陽脈傷也,陽氣未盛於上而脈滿,滿則咳,故血見於鼻也。厥陰所謂癲疝,婦人少腹腫者,厥陰者辰也,三月陽中之陰,邪在中,故曰癥疝少腹腫也。
以其脈循陰股#7入髦中,環陰器,抵少腹,故爾。
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榮華萬物,一俯而不仰也。所謂癲瘧疝膚脹者,曰陰亦盛而脈脹不通,故曰癥瘧疝也。所謂甚則啞乾熱中者,陰陽相薄而熱,故嗌乾也。
此一篇殊與前後經文不相連接,別釋經詠發病之源,與《靈樞經》流注略同,所指殊異。新校正云:詳此篇所解,多《甲乙經》是動所生之病,雖復少有異處,大概則不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