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6章 評熱病論篇

黃帝問曰:有病溫者,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何?岐伯對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也。

交,謂交合,陰陽之氣不分別也。

帝曰:願聞其說。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於穀,穀生於精,

言穀氣化為精,精氣勝乃為汗。

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

言初汗也。

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復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也,今汗出而輒復熱者,是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俾也,

無俾,言無可使為汗也。穀不化則精不生,精不化流,故無可使。

病而留者,其壽可立而傾也。

如是者,若汗出疾速留著而不去,則其人壽命立致傾危也。新校正云:詳病而留者,按王注病當作疾,又按《甲乙經》作而熱留者。

且夫《熱論》曰:汗出而脈尚躁盛者死。

《熱論》謂上古《熱論》也。几汗後脈當遲靜,而反躁急以盛滿者,是真氣竭而邪盛,故知必死也。

今脈不與汗相應,此不勝其病也,其死明矣。

脈不靜而躁盛,是不相應。

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

志合於精,今精無可使,是志無所居,志不留居則失志也。

今見三死,不見一生,雖愈必死也。

汗出脈躁盛,一死;不勝其病,二死;狂言失志者,三死也。

帝曰:有病身熱汗出煩滿,煩滿不為汗解,此為何病?岐伯曰:汗出而身熱者風也,汗出而煩滿不解者厥也,病名日風厥。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巨陽主氣,故先受邪,少陰與其為表裹也,得熱則上從之,從之則厥也。

上從之,謂少陰隨從於太陽而上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表裹刺之,飲之服湯。

謂寫太陽,補少陰也。飲之湯者,謂止迎#1上之腎氣也。

帝曰:勞風為病何如?岐伯曰:勞風法在肺下,

從勞風生,故日勞風。勞,謂腎勞也。腎脈者,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故腎勞風生,上居肺下也。

其為病也,使人強上冥視,

新校正云:按楊上善云:強上,好仰也。冥視,謂合眼視不明也。又《千金方》冥視作目眩。

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

膀胱脈起於目內毗,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今腎精不足,外吸膀胱,膀胱氣不能上營,故使人頭項強而視不明也。肺被風薄,勞氣上需,故令唾出若鼻涕狀。腎氣不足,陽氣內攻,勞熱相合,故惡風而振寒。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俯中,

救,猶止也。俯仰,謂屈伸也。言止屈伸於#2動作,不使勞氣滋蔓。

巨陽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作三日中若五日,《千金方》作俟#3之三日及五日中,不精明者是也。與此不同。

咳出青黃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則傷肺,傷肺則死也。

巨陽者,膀胱之脈也。膀胱與腎為表裹,故巨陽引精也。巨,大也。然太陽之脈,吸引精氣,上攻於肺者三日,中年者五日,素不以精氣用事者#4七日,當咳出稠涕,其色青黃如膿狀。平調咳者,從咽而上出於口,暴卒咳者,氣衝突於蓄門而出於鼻。夫如是者,皆腎氣勞竭,肺氣內虛,陽氣奔迫之所為,故不出則傷肺也。肺傷則榮衛散解,魄不內治,故死。新校正云:按王氏云:卒暴咳者,氣衝突於蓄門而出於鼻。按《難經》云衝門,無蓄門之名,疑是責門。楊操云:貴者,鬲也,胃氣之所出,胃出穀氣以傳於肺,肺在鬲上,故胃為責門。

帝曰:有病腎風者,面駙癮然壅,害於言,可刺不?

疵然,腫起貌。壅,謂目下壅,如外蠶形也。腎之脈,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故妨害於言語。癮,莫江切。

岐伯曰:虛不當刺,不當刺而刺,後五日其氣必至。

至,謂病氣來至也。然謂藏配一日,而五日至腎。夫腎已不足,風內薄之,謂腫為實,以針大泄,反傷藏氣,真氣不足,不可復,故刺後五日其氣鈴至也。

帝曰:其至何如?岐伯曰:至必少氣時熱,時熱從胸背上至頭,汗出手熱,口乾苦渴,小便黃,目下腫,腹中嗚,身重難以行,月事不來,煩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則咳,病名日風水,論在《刺法》中。

《刺法》,篇名,今經亡。

帝曰:願聞其說。岐伯曰:邪之所賡,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賡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小便黃者,少腹中有熱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則咳甚,上迫肺也。諸有水氣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也。帝曰:何以言?岐伯曰: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真氣上逆,故口苦舌乾,臥不得正偃,正偃則咳出清水也。諸水病者,故不得外,外則驚,驚則咳甚也。腹中嗚者,病本於胃也。薄脾則煩不能食,食不能下者,胃院鬲也。身重難以行者,胃脈在足也。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考上文所釋之義,未解熱從胸背上至頭汗出手熱口乾苦渴之義,應古論簡脫,而此差謬之爾。如是者何?腎少陰之脈,從腎上貢肝鬲,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又膀胱太陽之脈,從目內毗上額交巔上;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今陰不足而陽有餘,故熱從胸背上至頭,而汗出口乾苦渴也。然心者陽藏也,其脈行於臂手。腎者陰藏也,其脈循於胸足,腎不足則心氣有餘,故手熱矣。又以心腎之脈,俱是少陰脈也。

帝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