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八正神明論篇
黃帝問曰:用針之服,必有法則焉,今何法何則?
服,事也。法,象也。則,準也,約也。
岐伯對曰:法天則地,合以天光。
謂合日月星辰之行度。
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
侯日月者,謂侯日之寒溫,月之空滿也。星辰者,謂先知二十八宿之分,應水漏刻者也。略而言之,常以日加之於宿上,則知人氣在太陽否,日行一舍,人氣在三陽與陰分矣。細而言之,從房至畢十四宿,水下五十刻,半日之度也。從勗至心亦十四宿,水下五十刻,終日之度也。是故從房至畢者為陽,從勗至心者為陰,陽主晝,陰主夜也。几日行一舍,故水下三刻與七分刻之四也。《靈樞經》曰:水下一刻,人氣在太陽;水下二刻,人氣在少陽;水下三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四刻,人氣在陰分。水下不止,氣行亦爾。又曰:日行一舍,人氣行於身一周與十分身之八;日行二合,人氣行於身三周與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氣行於身五周與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氣行於身七周與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氣行於身九周。然日行二十八舍,人氣亦行於身五十周與十分身之四。由是故必候日月星辰也。四時八正之氣者,謂四時正氣八節之風來朝於太一者也。饉候其氣之所在而刺之。氣定乃刺之者,謂八節之風氣靜定,乃可以刺經脈,調虛實也。故《曆忌》云:八節前後薑各五日,不可刺灸,凶。是則謂氣未定,故不可刺灸也。新校正云:按八節風朝太一,具《天元玉冊》中。
是故天溫日明,則人血淳液而衛氣浮,故血易寫,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
泣,謂如水中居雪也。悼,奴教切,多也。
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臧,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是以天寒無刺,
血凝泣而衛氣沉也。
天溫無凝。
血淳液而氣易行也。
月生無寫,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
謂得天時也。
因天之序,盛虛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候日遷移,定氣所在,南面正立,待氣至而調之也。
故日月生而寫,是謂藏虛;
血氣弱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藏作咸#1,藏當作喊。
月滿而補,血氣揚溢,絡有留血,命日重實;
絡亦#2為經,誤。血氣盛也。留一為流,非也。
月郭空而治,是謂亂經。陰陽相錯,真邪不別,沉以留止,外虛內亂,淫邪乃起。
氣失紀,故淫邪起。
帝曰:星辰八正何候?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制,謂制度。定#3星辰則可知日月行之制度矣。略而言之,周天二十八宿三十六分,人氣行一周天,几一千八分。周身十六丈二尺,以應二十八宿。合漏水百刻,都行八百一十丈,以分晝夜也。故人十息,氣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氣行十六丈二尺,一周於身,水下二刻,日行二十分。五百四十息,氣行再周於身,水下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氣行十周於身,水下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萬三千五百息,氣行五十周於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也。細而言之,則常以一十周加之一分又十分分之六,乃奇分盡矣。是故星辰所以制日月之行度也。新校正云:詳周天二十八宿至日行二十八宿也,本《靈樞經》文。今具《甲乙經》中。
八正者,所以候八風之虛邪以時至者也。
八正,謂八節之正氣也。八風者,束方嬰兄風,南方大弱風,西方剛風,北方大剛風,束北方凶風,束南方弱風,西南方謀風,西北方折風也。虛邪,謂乘人之虛而為病者也。以時至,謂天應太一移居,以八節之前後,風朝中官而至者也。新校正云:詳太一移居、風朝中官,義具《天元玉冊》。
四時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氣所在,以時調之也,八正之虛邪,而避之勿犯也。
四時之氣所在者,謂春氣在經豚,夏氣在孫絡,秋氣在皮膚,冬氣在骨髓也。然觸冒虛邪,動傷真氣,避而勿犯,乃不病焉。《靈樞經》曰:聖人避邪,如避矢石。蓋以其能傷真氣也。
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至骨,入則傷五藏,
以虛感虛,同氣而相應也。
工候救之,弗能傷也。
候之#4而止,故弗能傷之。救,止也。
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人忌於天,故云天忌,犯之則病,故不可不知也。
帝曰:善。其法星辰者,余聞之矣,願聞法往古者。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針經》也。驗於來今者,先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以候氣之浮沉,而調之於身,觀其立有驗也。
侯氣不差,故立有驗也。
觀其冥冥者,言形氣榮衛之不形於外,而工獨知之,
明前篇靜意視義,觀適之變,是謂冥冥,莫知其形也。雖形氣榮衛不形見於外,而工以心神明悟,獨得知其衰盛焉,善惡悉可明之。新校正云:按前篇乃《寶命全形論》。
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四時氣之浮沉,參伍相合而調之,工常先見之,然而不形於外,故日觀於冥冥焉。
工所以常先見者,何哉?以守法而神通明也。
通於無窮者,可以傳於後世也,是故工之所以異也。
法著故可傳後世,後世不絕則應用通於無窮矣。以獨見知,故工所以異於人也。
然而不形見於外,故俱不能見也。
工異於粗者,以粗俱不能見也。
視之無形,嘗之無味,故謂冥冥,若神髻貴。
言形氣榮衛不形於外,以不可見,故視無形,嘗無味。伏如橫弩,起如發機,窈窈冥冥,莫知元主,謂如神運髡鬃焉。若,如也。髻,音仿。霏,音弗。
虛邪者,八正之虛邪氣也。
八正之虛邪,謂八節之虛邪也。以從虛之鄉來,襲虛而入為病,故謂之八正虛邪。
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勝理開,逢一虛風,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見其形。
正邪者,不從虛之鄉來也。以中人微,故莫知其情意,莫見其形狀。
上工救其萌牙,必先見三部九候之氣,盡調不敗而救之,故日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敗。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敗之也。
義備《離合真邪論》中。
知其所在者,知診三部九候之病脈處.而治之,故日守其門戶焉,莫知其情而見邪形也。
三部九候為候邪之門戶也。守門戶,故見邪形。以中人微,故莫知其情狀也。
帝曰:余聞補寫,未得其意。岐伯曰:寫必用方,方者,以氣方盛也,以月方滿也,以日方溫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內針,乃復候其方吸而轉針,乃復候其方呼而徐引針,故日寫必用方,其氣而行焉。
方猶正也。寫邪氣出,則真氣流行矣。
補必用員,員者行也,行責移也,
行,謂宣不行之氣,令必宣行。移,謂移未復之脈,俾其平復。
刺必中其榮,復以吸排針也。
針入至血,謂之中榮。
故員與方,非針也。
所言方員者,非謂針形,正謂行移之義也。
故養神者,必知形之肥瘦,榮衛血氣盛衰。血氣#5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
神安則壽延,神去則形弊,故不可不謹養也。
帝曰:妙乎哉論也!合人形於陰陽四,虛實之應,冥冥之斯,其非夫子孰能通之。然夫子數言形與神,何謂神?何謂形?願卒聞之。
神,謂神智通悟。形,形乎形,謂形診可觀。
岐伯曰:請言形,形乎形,目冥冥,問其所病,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作捫其所痛,義亦通。
索之於經,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日形。
外隱其無形,故目冥冥而不見,內藏其有象,故以診而可索於經也。慧'然在前,按之不得,言三部九候之中,卒然逢之,不可為之期準也。《離合真邪論》曰:在陰與陽,不可為度,從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此其義也。
帝曰:何謂神?岐伯曰:請言神,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適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雲,故曰神。
耳不聞,言神用之微密也。目明心開而志先者,言心之通如昏昧開卷,目之見如氣#6翳闢明,神雖內融,志已先往矣。慧然,謂清爽也。悟,猶了達也。慧然獨悟,口弗能言者,謂心中清爽而了達,口不能宣吐以寫心也。俱視獨見,適若昏者,嘆見之異速也,言與眾俱視,我忽獨見,適猶若昏昧爾。既獨見了心,眼昭然獨能明察,若雲#7隨風巷,日麗天明,至哉神乎!.妙用如是,不可得而言也。
三部九候為之原,九針之論不必存也。
以三部九侯經豚為之本原,則可通神悟之妙用,若以九針之論棄議,則其旨惟博#8,其知彌遠矣。故日三部九侯為之原,九針之論不叉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