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忧也好,愁也好,放下随缘(2)
一位大官员解甲归田,回到老家后,看到门户不像做官时那样风光,心中不快乐,说道:“世态如此的炎凉,叫人如何能忍受?”他的一位旧友规劝他:“您也是炎凉之人,不只是世情的过错。平淡朴素是我们本来应该的事,热闹繁华只是我们偶然碰到的,您留恋富贵,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憎恨贫贱,认为只是偶然的际遇,您的炎凉与别人一样,又哪能顾及感叹世情呢?”
大官员哀叹人世间的炎凉,其实,世间的一切功名利禄都是浮名,既然是虚浮的东西,还有什么不可抛弃的呢?无论功名是否命定,都是浮云,又有什么可执着的?为人处世,还是“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好。
随缘心语:
把康庄大道视为山谷深渊,把强壮健康视为疾病缠身,把平安无事视为不测之祸,那么你在哪里都不会不安稳。
5.既然无法控制,烦恼又有何意义
1985年,17岁的鲍里斯·贝克作为非种子选手赢得了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冠军,震惊了世界。一年以后他卷土重来,成功卫冕。又过了一年,在一场室外比赛中,19岁的他在第二轮输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对手,被杀出局。在后来的新闻发布会上,人们问他有何感受,以在他那个年龄少有的机智,他答道:“你们看,没人死去——我只不过输了一场网球赛而已。”
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这只不过是场比赛——当然,这是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当然,奖金很丰厚——但这并不是生死攸关的事。
如果你发生了不幸的事——爱情受阻,或生意不好,或者是银行突然要你还贷款——你就能够——如果你愿意的话,用这个经验来应付它们。你可以把它们记在心里,就好像带着一件没用的行李。但如果你真要保留这些不快的回忆,记住它们带给你的痛苦,并让它们影响你的自我意识的话,你就会阻碍自己的发展。选择权在你自己:只把坏事当作经验教训,把它抛在脑后吧!换句话说,丢掉让自己情绪变坏的包袱。
一个人行事的成功与否,除了受思想、意志的因素所支配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天命。
曾经说过“五十而知天命”这句话的孔子,周游列国到“匡”这个地方时,有人误认他是鲁国的权臣阳虎,而把他围困起来,想陷害他。那时孔子的学生都非常恐慌,倒是孔子泰然地安慰他们说:“我继承了古代圣贤的大道,传播给世人,这是遵奉上天的旨意。假使上天无意毁灭中国文化,那么匡人对我也就无可奈何了。你们大家不必为这事担心。”后来匡人终于弄清楚了孔子不是阳虎,而使孔子渡过了危难。
所以,当自己已经尽力,可因为个人无法控制的所谓“天命”而使事情变糟时,恐慌、着急、悔恨都无济于事,何不像孔子那样坦然面对——清除看似天经地义的坏心情,营造自己的轻松心态,因为人生中的机遇不会仅此一次。
随缘心语:
一个人行事的成功与否,除了受思想、意志的因素所支配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天命。只把坏事当作经验教训,把它抛在脑后吧!丢掉让自己情绪变坏的包袱。
6.人活着,总会有向现实妥协的地方
活着,且要好好活着,就需要我们有一种善于看开的心态。有的时候,我们是拗不过现实的,你必须接受这个事实,这样才能轻松地生活。就像人们常在心里描绘出理想的结婚对象,但现实很少能与理想重合,而到头来,就会发现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根本就是两码事儿。如果我们能看开一切,找个虽然与理想相差甚远但又可以接纳的人结婚,那也未尝不是一件美事。又如许多文学创作者们,他们很想创作出流行、格调高雅的作品,一方面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另一方面也想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但事实上,结果往往因为曲高和寡,不被大众所接受,而不具备商业价值。所以,我们最好凡事都想开些,把“阳春白雪”改为“下里巴人”,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为人处世的选择。
当然,做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本身没有错,但是要结合自己所处的境况,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都是毫无用处的,无异于白日做梦。由此不难发现,人活着总会有他向现实妥协的地方,这不是一种懦夫无勇的表现,实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处事原则。
有时候,我们也会受到他人的误解,甚至嘲笑或轻蔑。这时,如果我们想不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当我们遇到意外的沟通情景时,也要试着去想开点,控制自己的情绪,想不开就只能发怒,而发怒只会造成反效果。
凡是允许其情绪控制其行动的人,都是弱者,真正的强者会迫使他们的行动控制情绪。一个人受了嘲笑或轻蔑,不应该窘态毕露,无地自容,反倒应有一种想开的心态。如果对方的嘲笑确有其事,就应该勇敢承认,这样对自己不仅没有损害,反而大有裨益;如果对方只是横加侮辱,盛气凌人,且毫无事实根据,那么这些对你也是毫无损失的,你尽可置之不理,这样会更加显现出你的人格高尚。
不管遇到什么事,想得开都是控制情绪的最好方法。有事断然、无事超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正如一位诗人所说:忧伤来了又去了,惟我内心的平静常在。
随缘心语:
有的时候,我们是拗不过现实的,你必须接受这个事实,这样才能轻松地生活。就像人们常在心里描绘出理想的结婚对象,但现实很少能与理想重合,而到头来,就会发现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根本就是两码事儿。
7.人是一张弓,不能总紧绷
人是一张弓,弦不能总是紧绷绷的,否则就会丧失弹性,甚至弦断弓亡,连老本都没了。要做到黑白相间,应先学会放松。
把学会放松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上来,是因为现代社会给人的压力太大了。尤其是当下的裁员恐慌,就连没失业的人都出了问题。就拿“职业性烦躁”来说吧,这种情况绝对不是偶发的。
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我们发现有不少人在上班的特定环境中,会显得郁郁寡欢,急躁易怒,哀怨萎靡,而一旦离开工作岗位,所有负面情绪都自然消失或好转。这种上下班持不同心态而判若两人的现象,因与职业有关,故被称为“职业性烦躁”。
江科长有份令人羡慕的吃“皇粮”的职业。他在机关中是小有实权的科长,按常理应活得很自在,但是,他近一年来,上班时总是心浮气躁,经常发火,把上下级同仁都有所得罪,而外来办事者更是被刁难得不知所措,要在他手上办一点小事儿,真是难上加难。知情者透露,他是因在一次该不该收基层单位某项费用时,与顶头上司发生冲突,因此而在上班时情绪烦躁,一副苦脸。
受弹性定理影响,江科长下班后下意识地调节自己。
他玩棋牌,打网球,从而保持了情绪上的弹性,能够在必要时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频道,江科长在这一点上是对的。
我们其实不必把人生弄得那么严肃,似乎人生总是为了什么堂皇的大题目而活着。一个人假如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肯牺牲,那当然很可贵;但多数人都不会那么杰出,或那么认真地让自己像参加竞赛一样地去生活。事实上,我们活着的乐趣也决不会仰仗那些大题目,而在于一些小事情、小项目、小趣味。生活不是沿着一条直线单纯地进行,而是由许多小项目相互交换而组成的。
打个比方说,那些理想、抱负、牺牲精神等等,好比是远远地摆在终点上的碑石,而日常生活中的小项目、小趣味,好比旅行途中的花木、山水、风景、旅伴、车船以及歌唱、野餐等等。假如不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趣味上,而一心焦急紧张地奔赴你的目标,那当然会觉得这一段旅途太严肃、乏味、辛苦,而且漫长。特别是当你并不像有些人那样重视终点的目标,或根本不觉得你那目标有什么重要时,如果再忽略生活中的小趣味,那你就会苦恼不堪。
随缘心语:
一个人假如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肯牺牲,那当然很可贵;但多数人都不会那么杰出,或那么认真地让自己像参加竞赛一样地去生活。
8.要适应生活,不要抱怨生活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遂人意的事常有发生,如果我们因为种种挫折而心灰意冷,备受煎熬。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滋味?既然不可避免的事实已摆在你面前,你就必须坦然面对,接受并适应它。培根说:“一个悲观的人,把所有的快乐都看成不快乐,如比美酒倒入充满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其实,生活中的幸福与困厄,并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而要看我们如何去面对。当你认为自己很可怜,让痛苦爬满额头,你的生活就会真得很痛苦;而如果你相信自己很快乐,并且快乐地去生活,那么你的生活也就真的很快乐。
传说,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主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住持说的“魔”,就是新和尚心里没完没了的抱怨。这个新和尚只考虑自己要什么,却从来没有想过别人给过他什么。像新和尚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他们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别人欠他的,社会欠他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对他所做的一切。这种人心里只会产生抱怨,不会产生感恩。一个哲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