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的人生自在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忧也好,愁也好,放下随缘(1)

忧也好,愁也好,归根究底,大都因为想得太多,太复杂,而产生的内心的不安。其实,凡事皆可随缘,境来不拒,境去不留。执着一念,不懂放下,是不能还生活本来的面目的。有时候,放下可能会让你伤感,但迎接你的将是更淡定和安然的未来。所以,请放下随缘,智慧生活。

1.有些事本就无需烦恼,让它们随风去好了

那些无谓的烦恼和忧虑,绝对是有害而无益的。你听说过有谁从烦恼和忧虑中得到过什么好处吗?恰恰相反,难道不是烦恼和忧虑在随时随地地损害着我们的健康、消耗着我们的活力、降低着我们的生活效率吗?

一句话,疾病可以置人于死地,而无谓的庸人自扰也同样会让人活得很沉重。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位老人,长着一把又长又密的大胡子,经常以“美髯公”自居。

一天,正当老人在自家门前闲坐的时候,邻居家的一个小孩子跑过来问他:“老爷爷,你留着这么长的胡子,那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你是把它放在被子里面呢,还是把它放在被子外面呢?”

老人想了半天,竟没有回答上来。

于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这位老人想起了白天小孩子问过他的问题。

他先是把胡子放在被子的外面,可感觉很不舒服,就又把胡子拿到被子的里面,却仍然觉得很难受。

就这样,老人一会儿把胡子拿出来,一会儿又把胡子放进去,整整折腾了一个晚上,也始终想不起来,自己以前睡觉的时候,胡子到底是如何处置的了。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老人就去敲邻居家的门,然后生气地对跑出来的小孩子说:“都怪你,害得我一晚上都没睡成觉。”

这就是庸人自扰的威力,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使你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境地。就像故事中那个老人一样,竟然被“胡子究竟该放在哪里”这样的小问题所困扰,那么身心上所遭受的痛苦与折磨又能怪谁呢?

而要赶走这无谓的烦恼和忧虑,你必须依靠自己。尝试着用快乐代替烦恼,用乐观代替忧虑,如果再能加上一份对于工作的努力与执着,那么这些有害而无益的恼人情绪,自然就会离你而去了。

“北大怪侠”孔庆东在他的畅销书《47楼207》中曾写过这样一件趣事:

上中学时,他们几位同学在一起边走边聊,忽然间走在前边的一位姓马的同学转过头来,愤怒地叫道:“你们叫谁马寡妇?”其实大家谈论的话题与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就这样给自己起了个外号。

这类疑神疑鬼的“马寡妇”在生活中实在是太多了。人们常说做贼心虚,他们没有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但心里却常发虚,他们过分地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或态度的微小变化,其实别人并没有拿他们怎么着,但他们总会以为大家在同他们过不去。

说白了,这种貌似强烈自我意识的心理实则是一种自卑感。他们总希望自己是生活的强者,是别人心目中的优秀分子,可往往事与愿违,想象与现实之间有距离,这种距离促使他们更加敏感紧张,随时捕捉任何可能对自己不利的信号。结果很有可能会形成一种恶性的心理循环,你越紧张兮兮越神经质,就越容易成为别人的话柄或笑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你的猜疑与敌意,这样就把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

禅师云游,在一个老婆婆家里借宿,一连几天,那个老婆婆都愁眉不展。禅师纳闷,问她道:“你为什么整天都愁眉不展呢?可有什么伤心事,可否容我替你开示。”

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卖布鞋的,小女儿嫁给卖雨伞的。天晴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小女儿的雨伞一定卖不出去,所以忍不住要伤心;下雨的时候呢,我就会想到大女儿,下雨天当然就没有顾客上门买布鞋啦,所以想想就难过。”

禅师说:“原来是这么回事!你这样想不对呀!”

婆婆说:“母亲为女儿担心,怎么不对?我知道担心也是没有用的,但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禅师开导她说:“为女儿担心是没有错,可是你为什么不为女儿开心呢?你想想,天晴的时候,你大女儿的布鞋店一定生意兴隆;下雨的时候,你小女儿的雨伞肯定十分畅销,你应该天天为她们开心才是呀,怎么会难过呢?”

老婆婆听完禅师的话,豁然开朗,此后每当她想到自己的两个女儿的时候,无论晴天雨天她总是笑嘻嘻的。

换一个视角,事情完全就变了样,人生不也如此吗?痛苦的对面是快乐,哭的对面是笑。人长了两只眼睛,就是要我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全面地看清事物的真面目啊!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许多事确实是人自己找出来的,只要自己胸怀坦荡,百川能容,周围的世界也就会天高云淡,风和日丽。

随缘心语:

想获得快乐和幸福很简单,只要把目光停留在快乐和幸福的事情上就行了。如果你把目光都集中在痛苦、烦恼上,生命就会黯然失色。

2.该“忘记”的要忘记,该“糊涂”的要糊涂

记忆就像一本独特的书,内容越翻越多,而且描述越来越清晰,越读就会越沉迷。有很多人为记忆而活着,他们执着于过去,不肯放下。还有一些人却生性健忘,过去失去的与悲伤的对他们来说都是过眼烟云,他们不计较过去,不眷恋以前,不归还旧账,活在当下并展望未来。

我们提倡健忘,这种健忘不是丢三落四,而是一种随缘的人生态度。我们说学会“健忘”,是说该忘记的鸡毛蒜皮不妨“忘记”一下,该糊涂的枝节问题不妨“糊涂”一下。内心宽敞一点,不纠结,能放下,这样的人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因为人生并不都像期望的那样充满诗情画意,那么快乐自在。人生中必定有许多苦痛和悲哀,有许多令人厌恶和心碎的东西,如果把这些东西都储存在记忆之中的话,人生必定会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悲观。实际上的情景也正是这样。当一个人回忆往事的时候就会发现,在人的一生中,美好快乐的体验往往只是瞬间,占据很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时间则伴随着失望、忧郁和不满足。

德国有句谚语:“人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在眼下的苦痛中回忆过去的幸福。”其实,有些回忆即便是幸福的,也不过是个沉重的包袱。

人生既然如此,健忘有什么不好呢?它能够使我们忘掉幽怨,忘掉伤心事,减轻我们的心理重负,净化我们的思想意识;可以把我们从记忆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忘记我们的罪孽和悔恨,利利索索地做人和享受生活。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该学会忘记什么呢?一要忘记不值得的仇恨。一个人如果在头脑中种下很多仇恨的种子,总是想着怎么报仇,他的一生可能都不会得到安宁。二要忘记没必要的忧愁。多愁善感的人,他的心情长期处于压抑之中而得不到释放。愁伤心,忧伤肺,忧愁的结果必然多疾病。《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不就是如此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单凭忧愁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三要忘记甩得掉的悲伤。生离死别,的确让人伤心。黑发人送白发人,固然伤心;白发人送黑发人,更叫人肝肠欲断。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地沉浸在没完没了的悲伤之中,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很大影响的。与忧愁一样,悲伤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是给自己、给他人徒添烦恼。理智的做法是应当学会忘记悲伤,尽快走出悲伤,为了他人,也为了自己。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有何快乐可言?生活中有些回忆是需要忘记的,在生活中会“健忘”的人才活得潇洒自如。

随缘心语:

我们提倡健忘,这种健忘不是丢三落四,而是一种随缘的人生态度,内心宽敞一点,不纠结,能放下,这样的人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因为人生并不都像期望的那样充满诗情画意,那么快乐自在。

3.遇事糊涂些,烦恼自然会少得多

台湾著名女作家罗兰认为:当一个人碰到感情和理智交战的时候,常会发现越是清醒,越是痛苦。因此,有时候对于一些人和事,“真不如干脆糊涂一点好”。她同时还认为:一时的糊涂,人人都有;永远的糊涂就会成为笑话。喜欢故意犯犯错误,装装糊涂,或虽然无意之间犯下了错误,但可以再用自己的聪明去纠正弥补的,那是聪明人;或者我们不妨说,那是些聪明而且又有胆量的人。从来不去犯错误,也不装糊涂,一生规规矩矩的人大概是神仙。从来不想去犯错误,又不知道自己该从糊涂中清醒,或根本不知道怎样才可以使自己清醒的人,就是傻子。英国评论家柯尔敦也说:“智者与愚者都是一样的愚蠢,其中差别在于愚者的愚蠢,是众所周知的,唯独自己不知觉;而智者的愚蠢,是众所不知,而自己却十分清楚的。”

由此可见,为人处世时装装糊涂,既是处世的聪明,也是需要勇气的行为。很多人一事无成,痛苦烦恼,就是因为自认为自己很聪明,却又缺乏“装装糊涂”的勇气。当然,在人生的长河中,或者在一些具体的人和事上,假装糊涂,并不一定都是阿Q式的自我满足、自我麻醉、自我欺骗。在糊涂与清醒之间,在糊涂与聪明之间,随时随地都要注意掌握应有的分寸,即知道自己何时该聪明,何时该糊涂。该糊涂的时候,一定要糊涂;而该聪明、清醒的时候,则不能够再一味地糊里糊涂,一定要聪明。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出”与“入”的问题,即知道自己在适当的时候“从糊涂中入,从聪明中出”;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从聪明中入,从糊涂中出”,如此出出入入,由聪明而转为糊涂,由糊涂而转为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

我国古代先哲老子就极为推崇“糊涂”。他自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而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更是那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似糊涂又非糊涂、似聪明又非聪明的境界。

清朝画家郑板桥有一方闲章,曰“难得糊涂”,这四个字一经刻出,便立刻成了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座右铭。仿佛有许多人生的玄机一下子从这四个字里折射出了哲学的光辉。

在我们身边,无论同事、邻里之间,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不免会产生些摩擦,引起些烦恼,如若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往往越想越气,这样很不利于身心健康。如做到遇事糊涂些,烦恼自然会少得多。

人生在世,智总觉短,计总觉穷,纷纷扰扰、热热闹闹在眼前,又有几人能看清?常言道:不如意事总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天地间,立人处事,总会有许多盘盘曲曲、枝枝节节,即便胸中有万丈光芒,托出来也不过就是那丁点儿亮。于是,俯仰之间,总觉得被拘着、束着、挤着、磨着,好比那郑板桥,硬着头皮做清官、好官,却屡屡遭贬、被逐,无奈掷印辞官,自讨二分糊涂下酒,于是,身心俱轻。正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此一糊涂,人生境界顿开,先前舍不下的成了笔底烟云;先前弄不懂的成了淋漓墨迹。因此,你不得不承认糊涂其实是一种智慧,犹似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径取朦胧捂眼,而心成闲云。

有一则外国寓言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长山的山坡上,竖着一颗大树的残躯,它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在它漫长的生命里,被闪电击中过14次,无数的狂风暴雨袭击过它,它都岿然不动。最后,一小队甲虫却使它倒在了地上。这个森林巨人,岁月不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将它击倒,狂风暴雨不曾使它屈服,可是,却在一些可以用手指轻轻捏死的小甲虫持续不断的攻击下,终于倒了下来。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们要提防小事的缠扰,要竭力减少无谓的烦恼,要“糊涂”,否则,小烦恼有时候是足以让一个人毁灭的。我们活在世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生命,不要浪费许多无法补回的时间,去为那些很快就会被所有人忘了的小事烦恼。生命太短暂了,在这一类问题上糊涂一些吧,不要再为小事垂头丧气。

“难得糊涂”实在是一剂解惑之良药,直切人生命脉。按方服药,即可贯通人生境界。所谓一通则百通,不但除去了心中的滞障,还可临风吟唱、拈花微笑、衣袂飘香。

随缘心语:

在我们身边,无论同事、邻里之间,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不免会产生些摩擦,引起些烦恼,如若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往往越想越气,这样很不利于身心健康。如做到遇事糊涂些,自然烦恼会少得多。

4.世间冷暖,全在自心

俗话说:“房子永远少一间,衣服永远少一件”,可见房子的大小与衣服的多少,关键在于心理感受上的变化,而不是外在数量上的变化。我们所熟知的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也是能在细小中见到无限伟大的意义。

明代的吕坤在《呻吟语》中说:在遭遇患难的时候,内心却居于安乐;在地位贫贱的时候,内心却居于富贵;在受冤屈而不得伸的时候,内心却居于广大宽敞,就会无往而不泰然处之。这才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菜根谭》中说:“天运之寒暑易避,人生之炎凉难除;人生之炎凉易除,吾心之冰炭难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皆和气,自随地有春风矣。”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的苦乐并非客观的而是主观的,所以并不在于天气的冷暖与世态的炎凉,而完全存乎自己内心一念之间的感受。如果能本着“人我两忘,恩怨皆空”的态度,那人间冷暖与世态炎凉也就不足而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