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判断推理模块宝典(第10版)(2016)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七节 智能推理

公务员考试中有一类试题主要是对排列、对应、组合等能力的测试,这类试题就是智能推理,也称作分析推理,更通俗地叫作智力测验。智能推理在试卷中通常有1—2题。

在考试中,运用排除法即可解决一些试题,但要真正提高思维能力,则应该多掌握一些智能思维方法。本节介绍几个基本方法。

本部分视频为本节知识点的串讲以及对部分例题的讲解,主要介绍了关

联推演法、排除法和假设法这三种解题技法及其在智能推理中的运用。(建议在 WiFi环境下观看)

视频精讲

一、关联推演法

公务员试题中,当题干给出某个确定条件时,要把这个既定条件作为解题的开端,搜索与其相关的条件切入推演。然后,把推演的结果再作为确定条件,继续寻找相关条件再推演,解题思路清晰,推理过程丝丝入扣,直到完成求解。这样的方法称作“关联推演法”。

既定条件是指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特征的条件。

如: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北京人是翻译。

凡属假设的语句或否定的语句,都不是既定条件。

如:若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则北京人是翻译——假设的条件未确定。

上海人不是医生——否定的条件未确定。

需特别提出的是:

(1)有些看似否定的语句,实际是既定条件。

如:甲不是女的。——可知甲是男的。

(2)在直观上不能确定的条件,但经过相关关系可推断出既定条件。

如:甲、乙、丙三人分别是警官、检察官和法官,甲和法官是朋友,乙和法官是同乡。——可推知丙是法官。

例题1(黑龙江2010—92)甲、乙、丙三人,他们的职业有律师、医生和教师。已知:(1)丙的收入比教师高;(2)甲的收入和医生不同;(3)医生的收入比乙少。

根据以上条件,下列对甲、乙、丙三人身份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医生

B.甲是教师,乙是医生,丙是律师

C.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医生

D.甲是律师,乙是医生,丙是教师

【解析】从确定条件(2)(3)入手,可推出医生既不是甲也不是乙,所以医生是丙。排除选项B和D。

从丙是医生,找与医生相关的条件进行演算。由(1)(3)可知乙不是教师,因此,乙是律师。选C。

提示

关联推演法在逻辑推理中是最基本的方法,是解决分析问题从哪里入手的重要思路。后面介绍的概念关系推理、充分条件命题推理等都要用到这个方法。

例题2(江苏2010C—62)S省“明星杯”篮球大赛开赛在即,教练要从小张、小李、小王、小赵、小田5人中挑选2名球员充实上场阵容。考虑到队员之间的最佳配合,教练做出如下五点决定:

①如果小张不上场,那么,或者小李上场或者小王上场;

②如果小李上场,则小赵上场;

③要么小王上场,要么小田上场;

④如果小赵上场,那么小田不上场;

⑤小田一定要上场。

据此,可以推出( )。

A.小张上场

B.小李上场

C.小王上场

D.小赵上场

【解析】(1)整合题干:

①-小张→(小李∨小王);

②小李→小赵;

③小王/小田;

④小赵→-小田;

⑤小田。

(2)从确定条件⑤入手,根据④可得,小田→-小赵,根据②-小赵→-小李;根据⑤、③可得,小田→-小王;根据①,(-小李,-小王)→小张。选A。

例题3(江苏2009C—48)某公司要从赵、钱、孙、李、周、吴等6位职员中挑选2人出国洽谈项目,在挑选时注意到了以下情况:

①吴与钱不能同去;②只有孙去时,钱才能去;

③若李去,则周也去;④要么赵去,要么李去;

⑤如果钱不去,则赵也不能去;⑥由于某种原因,孙不能去。

据此,可以推出( )。

A.赵、周两人去

B.李、吴两人去

C.李、周两人去

D.钱、吴两人去

【解析】(1)整合题干:

①-(吴,钱);

②钱→孙;

③李→周;

④赵/李;

⑤-钱→-赵;

⑥-孙。

(2)确定条件是⑥-孙,由②可知-孙→-钱,即钱没去。

(3)由⑤-钱→-赵,因此赵没去。

(4)再由④赵/李,现在赵没去,所以李去了。

(5)最后由③李→周,可推出周也去了,即选C。

提示

从确定条件入手,找相关条件推演。

例题4 华仔、荣光和陈龙分别饰演或者甲、或者乙、或者丙三个角色:陈龙第一次与荣光的女友在剧中扮演既幽默又滑稽的角色。剧中甲是舰长的下属,乙是甲的助手。饰演舰长的人扮相最沉稳,剧中有恋人,但在生活中没有。由此可见( )。

A.华仔饰演丙

B.荣光饰演丙

C.陈龙饰演丙

D.华仔饰演乙

【解析】(1)题中能确定的条件是:演舰长的人扮相最沉稳,剧中有恋人,生活中没有。

(2)与“沉稳”和“生活中没有恋人”相关的条件是:陈龙第一次与荣光的女友在剧中扮演既幽默又滑稽的角色。可推知:舰长是华仔。

(3)再根据“剧中甲是舰长的下属,乙是甲的助手”,可推知甲和乙都不是舰长,而丙是舰长。答案是A。

【点津】题中“谁是甲”“谁是乙”无须再推断

二、排除法

公务员考试中,有些考题给出的确定条件较多。根据这些条件,若能直观排除选项,则不必运用其他方法。只要把条件代入,并排除与条件不符的选项,正确答案一目了然。

例题1(北京2009应届—34)甲、乙、丙、丁是四位天资极高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舞蹈家、画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确定其中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已知:

(1)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

(2)画家曾为乙和作家两个人画过肖像。

(3)作家正准备写一本甲的传记,他所写的丁传记是畅销书。

(4)甲从来没有见过丙。

下面哪一选项正确地描述了每个人的身份?( )

A.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画家,丁舞蹈家

B.甲是舞蹈家,乙是歌唱家,丙是作家,丁是画家

C.甲是画家,乙是作家,丙是歌唱家,丁是舞蹈家

D.甲是作家,乙是画家,丙是舞蹈家,丁是歌唱家

【解析】题干确定条件较多,选用排除法。

(1)根据条件(2)可知,乙不是作家,排除A、C两项。

(2)根据条件(3)可知,作家不是甲也不是丁,排除D项。

最后只剩余B项是答案。

提示

运用排除法颇具机动灵活性,针对不同的试题,可能有不同着眼点或切入点,有的简明、有的相对稍繁。宏观把握的是:确定条件多,首选排除法。

例题2(福建2010春季—95)甲、乙、丙均为教师,其中一位是大学教师,一位是中学教师,一位是小学教师。并且大学教师比甲的学历高,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教师的学历比丙的低。

由此可以推出( )。

A.甲是小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B.甲是中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C.甲是大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中学教师

D.甲是大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小学教师

【解析】(1)根据“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推知乙不是小学教师,排除选项B和C。

(2)根据“大学教师比甲的学历高”,推知甲不是大学教师,排除选项D。

最后剩余A项是答案。

例题3(江苏2009A-54)某领导决定在王、陈、周、李、林、胡等6人中挑几人去执行一项重要任务,执行任务的人选应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王、李两人中只要一人参加;李、周两人中也只要一人参加;王、陈两人至少有一人参加;王、林、胡3人中应有两人参加;陈和周要么都参加,要么都不参加;如果林参加,李一定要参加。

据此,可以推出( )。

A.王、陈不参加

B.林、胡不参加

C.周、李不参加

D.李、林不参加

【解析】题干条件:①王/李;②李/周;③王∨陈;④王∨林∨胡=两人

(1)根据条件②“李/周”排除C项“周、李不参加”。

(2)根据条件③“王∨陈”排除A项“王、陈不参加”。

(3)根据条件④“王∨林∨胡=两人”,排除B项“林、胡不参加”。

最后剩余D项是答案。

例题4 张、王、李、赵4人分别会钢琴、竖琴、长笛、小号四种乐器中的两种,他们有3个人擅长钢琴,但没有一种乐器是4人都擅长的,并且知道:

①张吹小号,而王不擅长,但能演奏同一种乐器;

②李不吹长笛,但张和赵擅长的不同乐器,李也擅长;

③没有人既会小号又会竖琴;

④没有一种乐器是王、李、赵都擅长的。

根据题干条件,以下哪项是4人分别擅长的两种乐器?( )

A.张擅长钢琴、小号,王擅长钢琴、竖琴,李擅长钢琴、长笛,赵擅长竖琴、长笛

B.张擅长钢琴、小号,王擅长钢琴、长笛,李擅长钢琴、竖琴,赵擅长竖琴、长笛

C.张擅长钢琴、长笛,王擅长钢琴、小号,李擅长钢琴、竖琴,赵擅长竖琴、长笛

D.张擅长钢琴、长笛,王擅长钢琴、竖琴,李擅长竖琴、长笛,赵擅长钢琴和小号

【解析】(1)该题似乎复杂,但对照题干观察选项,运用代入排除法,简单易行。

(2)将题干已知条件代入选项分析:

根据①“张吹小号,而王不擅长”排除C、D;

根据②“李不吹长笛”排除选项A。

(3)答案选B。

三、假设法

公务员逻辑判断(演绎推理)测试中,利用假设方法完成推理的试题越来越多。面对试题,在不能确定题干条件的真或假的情况下,运用“假设”是重要方法。假设方法要遵照以下原则。

原则1:假设某条件为真,根据这个条件推演得到的结果符合题意,那么这个条件就是真的,依据这个真条件推出结论都是正确的。

原则2:假设某条件为真,根据这个条件推出矛盾,则可断定这个条件就是假的,否定这个条件就是确定真结论。

请在例题解析中体会假设法。

例题1 案件调查中,甲乙丙三个嫌疑人说法不一。甲说乙说谎,乙说丙说谎,丙说甲乙都说谎。由此推知撒谎者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乙丙

【解析】题干三个条件都不确定,选择假设法。

(1)假设甲说“乙说谎”是真话,那么乙话假。乙的假话是“丙说谎”,则丙没说谎。丙说“甲乙都说谎”,我们假设的是“甲说真话”,显然推出矛盾,故甲一定是假话。

(2)既然甲是假话,甲说“乙说谎”,那么乙就没有说谎。再根据乙的真话“丙说谎”,断定说谎的是甲和丙。答案是B。

提示

假设一个条件为真不成立,即推出矛盾,就可断定这个条件是假的,否定这个假的就得到真条件了。再用这个真条件推演,所得到的结论都是正确的。

例题2 BEER WORLD啤酒世界的8位啤酒达人,不仅谙熟世界多国50多个品牌啤酒的独特风韵,还分别精通某1种品牌啤酒的生产工艺。一位有兴趣的客人做了五次猜测:

猜测一:阿萨夫精通“比利时粉象”啤酒工艺,肖洋精通“比利时修道院”啤酒工艺

猜测二:大卫精通“比利时粉象”啤酒工艺,董晓精通“俄罗斯白熊”啤酒工艺

猜测三:安娜精通“英国健力士”啤酒工艺,张成超精通“俄罗斯白熊”啤酒工艺

猜测四:杨雪精通“美国加州女孩”啤酒工艺,翟波精通“比利时修道院”啤酒工艺

猜测五:肖洋精通“比利时修道院”啤酒工艺,安娜精通“美国加州女孩”啤酒工艺

结果凑巧,这位客人每次都是猜对一个、猜错一个。据此可推出正确的一项是( )。

A.肖洋精通“比利时修道院”啤酒工艺,杨雪精通“美国加州女孩”啤酒工艺

B.肖洋精通“英国健力士”啤酒工艺,张成超精通“比利时粉象”啤酒工艺

C.安娜精通“美国加州女孩”啤酒工艺,翟波精通“比利时修道院”啤酒工艺

D.阿萨夫精通“比利时粉象”啤酒工艺,董晓精通“美国加州女孩”啤酒工艺

【解析】题中没有确定条件,采用假设法。

(1)假设:猜测一中的阿萨夫精通“粉象”为真,则肖洋精通“修道院”为假(因为一个对、一个错)。同时,猜测二中大卫精通“粉象”也假(阿萨夫与大卫不能都精通粉象),则:董晓精通“白熊”为真。

(2)根据董晓精通“白熊”真,可推猜测三中:张成超精通“白熊”为假,则安娜精通“健力士”为真,那么猜测五中安娜精通“女孩”就为假,而肖洋精通“修道院”就是真的了,这与我们初始假设的肖洋精通“修道院”为假矛盾。

注意:我们初始假设的是肖洋精通“修道院”为假,现在推出了矛盾,可见肖洋精通“修道院”不可以是假的。即:肖洋精通“修道院”是真的。接续可推出猜测四中翟波精通“修道院”为假,而杨雪精通“女孩”为真。答案是A。

(3)根据肖洋精通“修道院”排除B、C两项;根据杨雪精通“女孩”排除D项。

【点津】(1)判断推理考试要求解题时间不超过一分钟,所以,每当推出一个确定结论都要对照选项,这样可在第一时间内排除某些选项,甚至可直接断定正确的选项。除非必要,否则不做穷尽性分析。

(2)对繁杂文字的试题,要简化概念方便记忆。如:

原题猜测:杨雪精通“美国加州女孩”啤酒工艺

简化记录:雪——女孩

例题3 有红、蓝、黄、白、紫五种颜色的皮球,装在五个盒里。甲、乙、丙、丁、戊五人猜盒里皮球的颜色。

甲:第二盒是紫的,第三盒是黄的。

乙:第二盒是蓝的,第四盒是红的。

丙:第一盒是红的,第五盒是白的。

丁:第三盒是蓝的,第四盒是白的。

戊:第二盒是黄的,第五盒是紫的。

猜完之后打开盒子发现,每人都只猜对了一种,并且每盒都有一个人猜对。

由此可以推测( )。

A.第一个盒子内的皮球是蓝色的

B.第五个盒子内的皮球是红色的

C.第四个盒子内的皮球不是白色的

D.第三个盒子内的皮球是黄色的

【解析】既然是猜测,题干条件就是不确定的,选择假设法。

(1)假设甲猜的“二盒紫”对,则戊猜“二盒黄”错、“五盒紫”对(每人都是一对一错)。注意:我们假设“二盒紫”推出“五盒紫”矛盾。故甲猜的“二盒紫”错而“三盒黄”对。对照选项,D项“第三个盒子内的皮球是黄色的”是正确答案。

(2)也可假设乙猜的“二盒蓝”对,则戊猜的“二盒黄”错而“五盒紫”对。那么甲猜的“二盒紫”错而“三盒黄”对,则丁猜“三盒蓝”错,而“四盒白”对。则乙猜的“四盒红”错而“二盒蓝”对。结果与我们的初始假设一致。可断定以上结果都是正确的,对照选项答案选D。

提示

假设为真成立无矛盾,那么这个条件就是真的。由此推出的结论都是正确的。

例题4 以下四人中有一个人在山上修了一条小路,这可方便了村里人。村里人们都想知道是谁修的路。

张大爷说:这条小路是我儿子张路修的,我可没修。

李叔叔说:我看这条小路就是张路修的。

张路说:这小路是我爸爸或李叔叔中的一人修的。

阿珍说:修这条小路的人就是张大爷、李叔叔或张路中的一个。

以上四人中,有两人说的对,两人说的不对,则可推出修路的那个人是( )。

A.张大爷

B.李叔叔

C.张路

D.阿珍

【解析】(1)“两个人真”是矛盾解析题型,但题干中条件没显现矛盾。因条件不确定,所以采用假设法。

(2)假设张大爷真,则李叔叔和阿珍都真,推出三个真,与条件两真两假不符,故张大爷话必假。张大爷说“我可没修”为假,推出是张大爷修的路。A是答案。

例题5 甲、乙、丙、丁四人涉嫌某案被传讯。

甲说:作案者是乙。

乙说:作案者是甲。

丙说:作案者不是我。

丁说:作案者在我们四人中。

如果四人中有且只有一个说真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

A.作案者是甲

B.作案者是乙

C.作案者是丙

D.题干中的条件不足以断定谁是作案者

【解析】(1)题干中四人只有一人说真话,且没有已确定的条件,选用假设法。

(2)假设甲说真话,那么丙、丁说的也是真话,假设不成立,所以甲说的是假话。

(3)同理,假设乙说真话,那么丙、丁说的也是真话,所以乙说的是假话。

(4)既然甲和乙说的都是假话,那么说真话的就在丙、丁两人中。如果是丙说的是真话,那么丁说的是假话,作案者不在四人中,无法确定作案者。如果丁说的是真话,那么丙说的是假话,可以确定是丙。因此排除选项A、B、C的断定项。答案选D。

提示

面对不足以断定的试题,果断选择不能断定项,避免拖延时间。

真题精选及详解

1.(国考2015—107)一个旅行者要去火车站,早上从旅馆出发,到达一个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分别通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四个方向上分别有饭店、旅馆、书店和火车站,书店在饭店的东北方,饭店在火车站的西北方。

该旅行者要去火车站,应当往哪个方向走?( )

A.东

B.南

C.西

D.北

【解析】据题干条件“书店在饭店东北,饭店在火车站西北”可确定方位图如下:

如图可见,旅行者从旅馆出发到十字路口后,再去火车站要向南走。答案为B。

2.(国考2015—115)今年联赛决赛的最后4支队伍是甲、乙、丙和丁,其中N和T分别为甲队和丁队的主教练。有人指出,甲队此前每次夺该项桂冠的赛季都曾战胜过T教练所在的球队;过去4年间,丁队在N教练的指导下,每隔一年都能夺得该项桂冠,而去年丁队没有夺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与上述表述相矛盾?( )

A.T教练可能执教过丁队

B.N教练去年曾执教丁队

C.甲队曾4次夺得该项冠军

D.丁队前年未获得该项冠军

【解析】(1)题干表述:过去4年间,丁队每隔一年都能夺该项桂冠,去年没夺冠。提问要求:哪项与上述表述相矛盾。

(2)根据“丁队每隔一年都能夺该项桂冠,去年没夺冠”可推出题干表述:丁队前年夺冠。

(3)D项“丁队前年未获冠军”和题干表述“丁队前年夺冠”相矛盾。故答案为D。

3.(北京2015—96)幼儿园马老师和三个小朋友倩倩、可可和安安一起玩“猜一猜,我最棒”游戏,马老师对小朋友们说:“我把手中的红球、黄球和蓝球分别放在这个柜子的三个抽屉里,请你们猜一猜每只抽屉里放的是什么颜色的球?猜对了奖励小红花!”然后,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把三只球分别放在三个抽屉里,小朋友猜的情况如下:

倩倩说:“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黄球在中间抽屉。”

可可说:“红球在中间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安安说:“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老师告诉她们,每人都只猜对了一半。

请问:红球、黄球和蓝球各在哪一层抽屉里?( )

A.红球在中间抽屉,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蓝球在最底层的抽屉

B.红球在中间抽屉,黄球在最底层的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C.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黄球在最底层的抽屉,蓝球在中间抽屉

D.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黄球在中间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解析】由于题干条件不确定(每人猜对一半),所以假设代入是关键。

(1)通过代入选项来确定答案。假设D项正确,代入后符合“每人猜对一半”的题意,是正确选项。假设A项正确,代入后则“倩倩”全错;代入B项,则“可可”全对;代入C项,则“可可”全错。可见A、B、C三项都不符合“每人猜对一半”的题意。

(2)也可通过设红、蓝、黄球的位置来确定答案。以红球为例,假设红球在最上层,则蓝球在中间、黄球在底层,可可、安安都全错;假设红球在中间,则蓝球在底层、黄球在上层,倩倩全错;可见红球在底层、蓝球在上层,黄球在中间,D项正确。

4.(北京2015—98)某次英语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有如下情况:王东比董强分数低,吴平比岳丽分数低,赵梅比吴平分数高,王东和赵梅得分一样。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则以下哪项也一定为真?( )

A.王东比吴平分数低

B.岳丽比董强分数高

C.岳丽比赵梅分数高

D.董强比吴平分数高

【解析】据题干条件可排序:董>王=赵>吴,吴<岳,但是岳与王、赵、董的分数高低并不能确定。由此可见:董、王都高于吴,所以D项“董比吴高”为真。答案为D。

5.(联考2014下—72)某单位要选拔人才下乡挂职,符合条件的候选人有甲、乙、丙、丁、戊、己,人事部门、组织部门和办公室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人事部门:丙、丁两人中只能去一人。

组织部门:若丁不去,则戊也不能去。

办公室:甲、丙和己三人必须留下一个。

由此可以推出,能够同时满足三个部门要求的派出方案是( )。

A.乙、丙、丁、戊

B.乙、丙、戊

C.甲、乙、丙、己

D.甲、乙、丙

【解析】(1)题干要满足三个部门要求(条件),因“确定条件”较多,要首选排除法。

(2)根据人事部门要求:“丙、丁去一人”,排除“丙丁都去”的A项。

(3)根据组织部门要求:“丁不去戊就不去”,排除“丁没去而戊去”的B项。

(4)根据办公室要求:“甲、丙、己必留一人”,排除“甲、丙、己都去”的C项。

故D项是正确答案。

提示

确定条件多,排除做首选。四项单选题中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用确定条件断定有三个选项是错的,那么剩余的那个一定是答案。在逻辑判断中,排除法是重要的思维方法,就是逻辑学基本规律之一——“排中律”。排除法不是偶尔侥幸用到的方法,这类试题的考点就是考核考生运用掌握排中律的能力和方法。

逻辑四大基本规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这四个规律是科学发现和科学证明必须遵循、不可或缺的思维法则。

6.(联考2014下—79)某开发区发展委员会召开环境工作专题圆桌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以及委员会所属的开发区环保局、工业局和农业局的局长和副局长。他们八个人均匀地坐在一张会议圆桌旁,只有一个同部门的正职和副职的座位被分隔开了。并且:(1)委员会副主任对面的人是坐在环保局局长左边的一位局长;(2)工业局副局长左边的人是坐在农业局局长对面的一位副局长;(3)农业局局长右边的人是一位副局长,这位副局长坐在委员会主任左边第二个位置上的副局长的对面。

则座位一定被隔开的是( )。

A.环保局的局长和副局长

B.工业局的局长和副局长

C.农业局的局长和副局长

D.委员会的主任和副主任

【解析】根据题干条件,可确定8人位置如下图。

因环保局长和农业局长位置已确定(如图),所以副主任对面的局长只能是工业局长。因此,只有工业局局长和工业局副局长被隔开。答案是B。

7.(联考2014上—103)兄弟姐妹四人,甲、乙、丙、丁。甲说:丁是最小的妹妹。乙说:兄弟姐妹中只有哥哥一个男孩。丙说:我是甲的姐姐。

如果上述都为真,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A.丙排行第二,是女孩;丁排行最小,是女孩

B.乙排行第二,是女孩;丙排行第一,是女孩

C.甲排行第二,是男孩;乙排行第三,是女孩

D.甲排行第二,是女孩;丙排行第一,是女孩

【解析】(1)根据甲说“丁是最小的妹妹”可知:丁最小,丁是女孩

(2)根据乙说“只有哥哥一个男孩”可知:乙自身比男孩小,乙是女孩,又知丁是女孩,那么唯一男孩在甲丙中。

(3)根据丙说“我是甲的姐姐”可知:男孩是甲,甲比姐姐丙小。

(4)整合结论:丁是女孩最小,乙是女孩比男孩小,甲是男孩比丙小,丙是姐姐最大。

排行:丙女第一,甲男第二,乙女第三,丁女第四。对照选项,答案是C。

8.(上海2014A—62)某超市员工将各品牌洗发液摆上货架,已知洗发液有E、F、G、H、I等五个品牌,在货架上从左向右排列,上架要求:①F紧挨H左边,②I与E相邻,③G在F的左边。

如果I在G的左边,则以下( )项必定为真。

A.E紧挨在G的左边

B.G紧挨在F的左边

C.I紧挨在G的左边

D.E紧挨在F的左边

【解析】(1)根据题干条件,洗发液可分别排序如下:据条件①“F紧挨H左边”则有:FH。据条件②“I与E相邻”则有:IE或EI。

(2)据条件③“G在F的左边”则有:GFH。据假设条件“I在G的左边”则有:IEGFH或EIGFH。对照选项,必定为真的答案是B:G紧挨在F的左边。

(3)A项“E紧挨在G的左边”和C项“I紧挨在G的左边”都不必定为真;D项“E紧挨在F的左边”必定为假。排除A、C、D三项。

9.(上海2014A—65)某天夜里,同宿舍的小赵、小钱、小孙、小李在谈论各自以及隔壁宿舍小周喜欢的电视频道。

小赵说:“我和小钱都喜欢看教育频道,小孙喜欢看艺术频道。”

小钱说:“我与小李都喜欢看财经频道,小孙喜欢看艺术频道。”

小孙说:“我与小赵都不喜欢看教育频道,小周喜欢看纪实频道。”

小李说:“小赵和小钱都喜欢看教育频道,我喜欢看新闻频道。”

若他们都只说对了两个人对电视频道的喜好,则小周喜欢的电视频道是( )。

A.纪实频道

B.教育频道

C.新闻频道

D.艺术频道

【解析】提问假设:(1)假设:每人只说对两个人喜好(说错一个)。问:小周喜欢的电视频道。

(2)题干条件:赵说:赵和钱喜欢教育,孙喜欢看艺术。

钱说:钱和李喜欢财经,孙喜欢艺术。

孙说:孙和赵不喜欢教育,周喜欢纪实。

李说:赵和钱喜欢教育,李喜欢新闻。

(3)条件不确定(每人对两个、错一个),假设是关键。先假设某个选项错,再对照相关人的话中剩余两个条件都是假设为真。

假设A项“周喜欢纪实”是错的,相关的孙说“周喜欢纪实”就错了一个,剩余的“孙和赵不喜欢教育”就都是对的。

接续分析赵要说对两个,那么钱喜欢教育、孙喜欢艺术就是对的。再分析钱要说对两个,钱喜欢教育,不喜欢财经,所以李喜欢财经和孙喜欢艺术就是对的。再分析李也要说对两个,赵喜欢教育是错的,钱喜欢教育,所以李喜欢新闻是对的,结果和钱说的李喜欢财经矛盾,所以,初始假设“周喜欢纪实”不可能错,只能是真的(错就推出矛盾了)。对照选项,答案是A项:小周喜欢纪实频道。

10.(上海2014B-60)赤橙黄绿青蓝紫7只彩球在桌上自左至右排成一排,要求:①橙色要放在第三;②青色和紫色不能相邻;③绿色要在黄色和紫色的前面;④赤色和黄色必须相邻。

如果青色在黄色之前一位,那么以下安排中( )项必定为真。

A.紫色在绿色后一位

B.蓝色在第一位或第二位

C.绿色在橙色的前面

D.赤色在青色的前面

【解析】(1)根据假设条件“青色在黄色前一位”,其排列顺序是“青、黄”。再根据④“赤、黄相邻”,则顺序是“青、黄、赤”。再根据③“绿在黄、紫前面”,得到顺序是“绿(紫?)青(黄)赤(紫?)”。又根据①“橙色要放在第三”,那么符合条件的最后排序是:绿(蓝/紫)橙 青 黄 赤(蓝/紫)。

注意:蓝色和紫色位置可以互换,都符合题干条件。对照选项,必定为真的答案是C项:绿色在橙色的前面。

(2)A项“紫色在绿色后一位”不一定为真。因为蓝、紫可以互换!

(3)还可排序为:蓝 绿 橙 青 黄 赤 紫。可见,蓝色可在第一位,但除在第一、二位外,也可在末位,所以不必定为真。

11.(广东2014—82)赵先生、钱先生、孙先生、李先生四人参加一项技能比赛,获得了比赛的前四名。据了解,他们之间有以下关系:

①孙先生和李先生经常相约一起打篮球;

②第一名和第三名在这次比赛中刚认识;

③第二名不会骑自行车,也不打篮球;

④赵先生的名次比钱先生的名次靠前;

⑤钱先生和李先生每天一起骑自行车上班。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判断此次比赛的第一、二、三、四名的获得者是( )。

A.孙先生、赵先生、钱先生、李先生

B.李先生、赵先生、孙先生、钱先生

C.李先生、孙先生、赵先生、钱先生

D.孙先生、李先生、赵先生、钱先生

【解析】(1)题干条件:①孙、李同打篮球。②第一、三名刚认识。③第二名不骑车,不打篮球。④赵比钱名次靠前。⑤钱李同骑车。

(2)根据条件①③⑤可知,孙李钱都不是第二名,即赵是第二名。(注:此处便可排除C、D选项,再根据①②可知,李孙不可能同时在第一、三名上,可排除B项。)

(3)根据条件①②⑤可知,李和孙、钱都不是刚认识,故李不是第一、三名,而是第四名。

(4)根据条件④可知,钱是第三名,那么孙就是第一名了。

排名依次为:孙、赵、钱、李。答案为A。

12.(广东2014—84)甲、乙、丙、丁四名青少年拥有手机、电脑、相机三种电子产品的情况如下:

①只有一个人同时拥有手机、电脑、相机;

②有三个人拥有手机,有两个人拥有电脑,只有一个人拥有相机;

③每个人至少拥有三种电子产品中的一种;

④甲和乙是否拥有电脑的情况相同(要么两个都有,要么两人都没有);

⑤乙和丙是否拥有手机的情况相同;

⑥丙和丁是否拥有手机的情况不同。

拥有相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1)从确定条件入手,找相关条件假设或推演。

(2)本题解析基本思路是:可根据①“只有一人三种物品都有”和②“只有一人有相机”断定:“有相机者”就是“都有”者。

(3)推理过程:先根据②“三人有手机”和⑤“乙丙是否有手机相同”可知:乙和丙都有手机。再根据⑥“丙丁是否有手机不同”可知丁无手机,而有手机者是:甲乙丙三人。

(4)根据①“只有一人有三种产品”可知:此人不是丁(丁无手机)。

(5)根据④“甲乙是否有电脑相同”假设甲乙有电脑,则丙丁就无电脑,而丁也没有手机,按照至少“有一种”的要求,丁只能有相机。那么“唯一相机”在丁手中,甲乙丙即都无相机。这就出现:甲乙丙都无相机,丁无手机和电脑,可见四人没有一个人同时拥有三种产品,显然不合题意。可见假设甲乙二人有电脑不成立,即断定:甲乙都无电脑,而丙丁有电脑,并且丁不可能有相机(如前述“唯一相机”)。

(6)如上可概括为:甲乙无电脑,丁无手机和相机,那么唯一同时有三种产品的人只剩丙,即唯一一台相机在丙手中。故答案为C。

13.(江苏2014A—68)在以下5×5矩阵中,每个小方格中可填入一个汉字,要求每行每列均含有金、木、水、火、土5个汉字,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根据已经给定的条件,矩阵中①所在方格中应填入的汉字是( )。

A.金

B.火

C.水

D.土

【解析】题干列表如下。要求每行或列都必有“金木水火土”5字。问:①所在方格填入的汉字。

(1)分析上表中第一列和第三行可知,第三行第1格不能重复填入“土、火”(列上重复)和“水、金”(行上重复),故三行1格只能填“木”。

(2)分析第三行第4格可知不能是土,三行4格只能是火,接续分析第三行第2格只能是土。

据如上分析可知第三行从左到右依次为:木、土、水、火、金。如下图:

(3)同理按图分析第一行的124格都不能是土(否则会与列发生重复),所以第5格(①所在方格)是土,故答案为D。

(江苏2014A)69—70题基于以下题干:

某医院的外科病区有甲、乙、丙、丁、戊等5位护士,她们负责病区1、2、3、4、5、6、7号等7间病房的日常护理工作,每间病房只由一位护士来护理,每位护士至少护理一间病房。在多年的护理过程中,她们已经形成特定的护理习惯和经验。已知:

(1)甲护理1、2号两间病房,不护理其他病房;

(2)乙和丙都不护理6号病房;

(3)如果丁护理6号病房,则乙护理3号病房;

(4)如果丙护理4号病房,则乙护理6号病房;

(5)戊只护理7号病房。

14.(江苏2014A—69)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

A.乙护理3号病房

B.丙护理4号病房

C.丁护理5号病房

D.乙护理4号病房

【解析】(1)题干条件:①甲1、2号;②乙丙不护理6号;③丁6→乙3;④丙4→乙6;⑤戊7。

(2)据条件①、②、⑤可知:甲乙丙戊都不护理6号病房,故6号病房只能“丁”护理。再结合条件③“丁6→乙3”推出:乙护理3号病房。故答案为A。

15.(江苏2014A—70)如果丁只护理一间病房,则得不出以下哪项?( )

A.乙护理4号病房

B.丙护理5号病房

C.丁护理6号病房

D.乙护理5号病房

【解析】(1)题干条件:丁只护理一间病房,其他条件如前:甲1、2号,乙3号,丁6号,戊7号。提问要求:得不出哪项。

(2)据如上条件可知,还剩余4号或5号病房由丙护理。根据条件4“丙4→乙6”推出:乙-6(乙3),丙-4(不是4号就是5号),即:丙护理5号病房。可见D项“乙护理5号病房”就错了。根据“得不出”的题干要求,答案就是D。

(3)注意:根据前述结论“乙护理3号病房”不可断定“乙护理5号病房”是错误的。因为乙同时护理3、5两个病房是符合题干要求的。重复强调:根据“丙护理5号病房”正确,即可断定“乙护理5号病房”是错的。因为题干要求“每间病房只由一位护士护理”。

16.(江苏2014B—67)某企业董事会有甲、乙、丙、丁、戊、己、庚等7位董事,他们执行集体决策制度。制度规定,如果赞成票数达与会人数的一半以上,一项决策就能通过,否则不能通过;每位董事必须对所有决策提案行使表决权,要么赞成,要么反对,不得弃权。在一次决策会议上,董事悉数到齐,需要对1号、2号、3号等3项提案进行决策表决,已知:

(1)对这3项提案,每位董事都至少赞成一项,至少反对一项;

(2)甲赞成1号提案,但反对2号提案;

(3)乙赞成1号和3号提案;

(4)戊只赞成1号提案;

(5)庚反对1号和2号提案。

如果丁的选择与庚正好相反,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

A.1号提案能通过

B.2号提案能通过

C.3号提案能通过

D.3号提案不能通过

【解析】根据条件丁与庚的选择正好相反,可知丁赞成1号、2号提案。再根据条件(2)(3)(4)又知“甲乙戊”也赞成1号提案,即“甲乙戊丁”四人都赞成1号提案(超过半数),所以A项“1号提案能通过”是正确答案。

(江苏2014B)69—70题基于以下题干:

某大学辩论协会和围棋协会两个学生社团各自对外招聘3名干事。报名的人有甲、乙、丙、丁、戊、己等六人。事后得知:

(1)每个社团均各招到3名干事;

(2)至少有1位报名者被两个社团同时录用;

(3)甲、丁两人分别被不同的社团录用;

(4)乙、丙两人均没有被两个社团同时录用;

(5)如果丁被录用,则戊一定会被录用,且两人都在围棋协会。

17.(江苏2014B—69)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知( )。

A.甲被围棋协会录用

B.乙被辩论协会录用

C.丙被辩论协会录用

D.戊被围棋协会录用

【解析】(1)题干条件:①每社团各招3名干事;②至少有1位被两社团同时录用;③甲丁两人被不同社团录用;④乙丙两人没被两社团同时录用;⑤丁被围棋协会录用,则戊也被围棋协会录用。

(2)由③和⑤可知:丁被录用,且被围棋协会录用,则戊也被围棋协会录用。故答案为D。

18.(江苏2014B—70)如果乙没有被两社团录用,可以得出以下哪个选项?( )

A.甲被围棋协会录用

B.丙被围棋协会录用

C.戊被辩论协会录用

D.己被辩论协会录用

【解析】由③可知:被两社团都录用的不是甲,也不是丁。由④可知:乙丙两人没被两社团都录用。由⑤可知:丁和戊也没被两个社团都录用。既然甲乙丙丁戊都没有被两个社团同时录用,那么,被两社团都录用的只有“己”。即:己被围棋协会录用,同时也被辩论协会录用。故答案为D。

(江苏2014C)64—65题基于以下题干:

为了工作需要,某机关甲、乙、丙、丁、戊、己、庚等7名工作人员组成两个小组,到当地社区开展调研服务活动。已知:

(1)甲既不与乙在同一个小组,也不与戊在同一个小组;

(2)丙和丁不在同一个小组。

19.江苏2014C—64)如果第一小组只有两个人,那么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

A.乙在第一小组

B.丙在第一小组

C.戊在第一小组

D.甲在第一小组

【解析】(1)题干条件:①七人分两组;②甲和乙戊不同组;③丙、丁不同组;④第一组只有两个人。

(2)根据题干条件,因第一组只有两个人,不能是乙戊所在的组(因乙戊再加丙、丁中一人,就会超过两人),所以,只能甲在第一组。故答案为D。

20.(江苏2014C—65)如果己与另外两人组成第二小组,那么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

A.庚在第一小组

B.甲在第一小组

C.丁在第二小组

D.戊在第二小组

【解析】(1)题干条件:①七人分两组;②甲和乙戊不同组;③丙、丁不同组;④己与另外两人组成第二组

(2)二组由己与另外两人组成,则可确定二组有三人。因此,二组不能是乙戊所在的组(己加上乙戊,再加丙丁中一人,就超过了三人)。所以,二组必须是甲所在组,再加上己和丙丁中一人刚好3人。可见庚不能在二组而必在第一组。故答案为A。

21.(新疆2014—93)欧冠已经进入半决赛阶段:西甲的“贝”队对阵英超的“齐”队,西甲的“巴”队对阵德甲的“契”队。赛前,小乔预测:冠军只能在西甲两队中产生;小周预测:“贝”“齐”两队都至多只能获得亚军。赛后证明两人的预测都是不正确的。

由此可以推出,获得冠军的队是( )。

A.英超队

B.德甲队

C.“贝”队

D.“契”队

【解析】(1)题干条件:①乔预测:冠军在西甲“贝、巴”两队中;②周预测:“贝、齐”两队至多获亚军。③乔、周预测都错。要求推出冠军得主。

(2)题干条件不确定,采用假设法代入求解。假设A项为真,代入后乔、周预测都错,刚好符合“两人都错”的条件。而假设B项为真,代入后乔错、周对。C项代入,乔对、周错。D项代入,乔错,周对。可见除A项外,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2.(新疆2014-94)旅行社刚刚为三位旅客预定了飞机票。这三位旅客是荷兰人菲比、加拿大人艾托和英国人丹佛。他们三个人一个去荷兰、一个去加拿大、一个去英国。据悉菲比不打算去荷兰,丹佛不打算去英国,艾托既不去加拿大,也不去英国。

由此可以推出( )。

A.艾托去荷兰,丹佛去英国,菲比去加拿大

B.艾托去荷兰,丹佛去加拿大,菲比去英国

C.艾托去英国,丹佛去荷兰,菲比去加拿大

D.艾托去加拿大,丹佛去英国,菲比去荷兰

【解析】(1)题干确定条件:艾托不去加拿大,也不去英国=艾托去荷兰。

(2)再根据条件“丹佛不去英国”和“艾托去荷兰”可推出:丹佛去加拿大。

(3)剩余的菲比去英国。对照选项,答案是B。

23.(深圳2014—32)一起诈骗案经过侦查将目标锁定在赵、李二人身上,赵、李二人都可能是诈骗犯或目击者。已知诈骗犯只说假话,而目击者则只说真话,审讯人员问赵:“你们俩人中肯定有一个是目击者?”赵回答:“没有。”

则赵和李分别是( )。

A.赵是目击者,李是诈骗犯

B.赵和李都是目击者

C.赵是诈骗犯,李是目击者

D.赵和李都是诈骗犯

【解析】(1)题干条件:诈骗犯说假话,目击者说真话。

(2)身份不确定,采用假设法。假设赵是目击者(说真话),那么对“你俩肯定有一个目击者”的回答必然是“有”。而赵回答“没有”,显然赵不是目击者。即可排除“赵是目击者”的A、B项。

(3)假设赵和李都是诈骗犯,那么赵回答“没有目击者”就是真话,这与“诈骗犯”说假话矛盾,故赵、李都是诈骗犯不成立,排除D项。

(4)假设赵是诈骗犯,那么说“没有目击者”就是假话,可推出有目击者就是李。故答案为C。

24.(深圳2014—40)一家有限公司的股东会成员共有15人,每个股东所持表决权相等,按照公司章程约定,股东会的一般决议需要过半数股东同意方可通过。一旦股东之间形成8人或8人以上的小团体,那其余股东的表决权实际上已经处于无效的状态。假设15个股东之间因为彼此利益关系结成了人数分别为5、5、3、2的4个小团体,此时每个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不尽相同。

由此可以推出( )。

A.人数为5、5、3的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实际上相等,而人数为2的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实际效果为0

B.人数为5、5、3的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实际上相等,而人数为2的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实际效果为2

C.若15个人结成3个小团体,则每个小团体所持有的表决权相等

D.是否结成小团体不影响股东会进行表决,每个股东所持有的表决权实际效果仍然相等

【解析】(1)15人的股东会,半数以上即8人以上。题干假设形成5、5、3、2的四个团体中,其中5、5、3三个团体任哪两个表决意见相同,都会达到或超过了8人。所以5、5、3三个团体持有的表决权相等。又2人团体和其中任何一个团体组合都少于8人,可见实际效果为0。对照选项,B项错误,A项正确。

(2)如果形成“8人或以上”团体,则其他团体的表决权显然无效。可见C、D两项错误。故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