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国外绩效管理相关研究成果
在学术研究方面,国外学者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进行了研究。戴维·奥斯本与彼德·普拉斯特里克主张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最终要为政府的组织再造及流程再造服务;尼古拉斯·亨利认为“政府不能用边际效率向纳税人证明自己存在的理由,因此,政府在实施其方案时必须用更复杂的概念为自己证明,如效率、效力和社会价值”,绩效评估的目标可以分为两种目标,即提高组织绩效、明确责任制和增收节支。欧文·E·休斯(Owen E.Hughes)提出了政府管理的“3E”目标(Efficiency,Economy,Effectiveness,指效率、效益、效果),颠覆了传统政府强调的“效率取向”,最终演化成为政府绩效评估中著名的“3E 绩效评估模式”。哈里(Harry P.Hatry)等人则强调在追求“3E”目标的基础上,政府绩效评估还应考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改善和提高,通过在绩效评估中确立市场和顾客导向的绩效评估原则,把政府绩效评估追求“3E”转向追求公共服务的质量和顾客满意度上。阿尔蒙德在《发展中的政治经济》一文中认为,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应包括政府能力(权力)、人民参政情况(民主化)、经济增长(财富)和分配(福利)四个变量。
纵观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的实践,成功绩效管理的配套制度安排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分权化
西方国家政府再造强调结果为本而不是规则为本,要求管理者必须取得结果并为此承担责任。这就需要给予管理者更多的权利,这种权利将成为组织及其管理者追求高绩效的动力。
二、责任机制
这种责任机制的主要特点:一是公民为本。公共管理者负责确保公民能够得到任何合理的需要。同时建立顾客服务标准,并在绩效目标中建立顾客满意度评价,从而建立起管理者的双重责任(对民选官员和对公众的责任)。二是结果为本,而不是以程序、规则、过程为本。
三、公民(顾客)导向
以顾客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不是以投入产出为衡量公共部门绩效的一般标准,而是以满足公众(顾客)需要的质量指标作为重要手段。即主要不是看政府为社会提供了多少劳动、投入了多少资源,而是主要考察政府所做的一切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公众需求,政府的服务只有被公众接受时,政府才是有绩效的。各国在改革过程中,为了促使组织对顾客负责,都做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第一,让顾客选择公共组织;第二,允许顾客控制资源,并将其置于相互竞争的服务提供者中;第三,顾客质量保证;第四,每个组织必须具备聆听顾客的能力。
四、结果导向
结果导向是西方国家对过去在绩效评估中过分强调“投入指标”、“过程指标”以及“产出指标”的一种“纠偏”。结果导向强调政府绩效的衡量标准要以最终的服务效果和社会效益为导向。需要强调的是结果导向本身并不排斥“过程”、“能力”等指标。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中,不仅关注政府组织履行职责的最终效果,而且也同时关注为取得最佳效果的创新能力、内部业务流程、行动计划等能力类和过程类指标。
五、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在公共管理者承担风险的同时,还必须设计一套奖优罚劣的全新激励机制,这是产生持续改进绩效的长久的内在驱动力:绩效奖励、精神补偿、资金增益分享、共享结余、绩效工资、绩效合同与协议、效率红利、绩效预算。
六、电子化政府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更加透明、更加开放、具有更高响应性的政府,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和知情权。西方国家政府绩效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表现在评估信息沟通上,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和对绩效信息的管理。英国早在 1980 年就在环境部引入了“部长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Ministers,MINIS),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部长做出决策和评价下属提供了充分的事实依据。美国于 1993年提交的《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报告》和《2002年电子政府法案》,为获取客观、准确的绩效信息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奥巴马政府更是在绩效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和技术改进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因此,加强和完善政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可以为政府绩效管理的有效使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有力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