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物流管理的关键环节
1.制定物流管理计划
现代物流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存在着精细、严密的分工和协作,特别是对物流供应链来说,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离开其他部门而单独进行物流活动。因此,需要统一的计划来指挥、协调各个部门及其内部的活动。物流计划管理就是对物质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整个过程的计划管理,也就是在物流大系统计划管理的约束下,对物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科学的管理。
2.控制物流成本
长期以来,物流一直被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在不少企业中,物流成本在企业销售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因而,加强对物流活动的管理,关键是控制和降低企业各种物流费用。
物流成本管理是通过物流成本计算、物流预算编制、物流预算管理及物流成本分析等工作来完成的。为了对物流成本实施有效的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必须对物流成本的概念和范围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按照不同活动领域、不同作业环节来分析物流成本的内容,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3.构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以物流为特定的对象范畴,把物流和物流信息结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用各种方式收集物流计划的、业务的、统计的各种有关数据,并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计算机处理,即根据管理工作的要求,采用特定的软件技术,对原始数据处理后输出对管理工作有用的信息。国内外在物流领域中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果证实,物流的各个领域都可以通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得到改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常常可使生产率大大提高。
4.提高物流质量
随着多品种、小批量消费需求时代的到来,物流领域的质量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因为物流系统的复杂程度在不断提高,物流环节越来越多,客户对于物流服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充分发挥物流在促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就必须做好物流领域的质量管理工作。
物流质量管理是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其核心是物流服务质量管理。物流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有:树立物流整体质量管理的思想,建立有效的物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引进现代质量管理技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全员质量管理。
特别提示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的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客户要求。物流管理是一个集成的功能,它除了要将物流与营销、销售、制造、金融、信息技术整合之外,还要协调和优化所有的物流活动。
相关链接
央视聚焦中国物流顽症:国务院出台“猛药”治疗物流顽症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在2011年5月推出的系列节目《聚焦物流顽症》在社会上引发巨大反响,不但行业关心,也引起政府部门高度关注。2011年6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来,物流业快速发展,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随着《规划》的深入实施,一些不适应物流业发展的政策问题进一步显现,制约了产业发展,必须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工作,推出了推动物流业发展的8项配套措施。这8项措施被业界称为物流业的“国八条”,是继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实施《规划》之后的又一重大政策调整。
一要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方法,扩大试点范围,尽快全面推广。研究解决仓储、配送和货运代理等环节与运输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问题。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税政策。
二要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科学制定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给予重点保障。支持将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用于发展物流业。
三要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降低过路过桥收费,大力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加强城市配送管理,解决城市中转配送难、配送货车停靠难等问题。
四要改进对物流企业的管理。放宽对物流企业资质的行政许可和审批条件,逐步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审批效率。
五要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支持大型优势物流企业对分散的物流设施资源进行整合,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联盟合作。引导行业系统内的仓储和运输设施开展社会化物流服务,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共同配送。
六要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物流新技术自主研发,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研制,制定和推广物流标准,适时启动物联网的应用示范。推进物流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七要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扶持,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八要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完善农产品增值税政策,鼓励大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业。加快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的冷链物流体系。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和配送车辆24小时进城通行、便利停靠政策。加快发展粮食和棉花现代物流。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协调,细化政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案例分析海尔:现代物流创造的奇迹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一次研讨会上谈起海尔为什么要搞物流时说:“物流对海尔的发展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大约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进行物流的整合和改造。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物流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重塑了企业的业务流程,真正实现了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订单经济
海尔现代物流的起点是订单。企业把订单作为企业运行的驱动力,作为业务流程的源头,完全按订单组织采购、生产、销售等全部经营活动。从接到订单时起,就开始了采购、配送和分拨物流的同步流程,现代物流过程也同时开始。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管理技术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这样的运行速度为海尔赢得了源源不断的订单。目前,海尔集团平均每天接到销售订单200多个,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定制产品7000多个规格品种,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万种。由于所有的采购基于订单,采购周期减少到3天;所有的生产基于订单,生产过程降到一周之内;所有的配送基于订单,产品一下线,中心城市在8小时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之内即能送达。总起来,海尔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资金回笼一年15次(1999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年均只为1.2次),呆滞物资降低73.8%。
2.从根本上改变了物流企业的流通方式,基本实现了资本效率最大化的零库存
海尔改变了传统仓库的“蓄水池”功能,使之成为一条流动的“河”。海尔认为,提高物流效率的最大目的就是实现零库存,现在海尔的仓库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仓库,它只是企业的一个配送中心,成了为下道工序配送而暂时存放物资的地方。建立现代物流系统之前,海尔占用50多万平方米的仓库,费用开支很大。目前,海尔建立了2座我国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现代化、智能化立体仓库,仓库使用面积降为2.54万平方米。其中坐落在海尔开发区工业园中的仓库,面积为1.92万平方米,设置了1.8万个货位,满足了企业全部原材料和制成品配送的需求,其仓储功能相当于一个30万平方米的仓库。这个立体仓库与海尔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联网,进行同步数据传输,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系统、机器人技术、巷道堆垛机、通信传感技术等,整个仓库空无一人。自动堆垛机把原材料和制成品举上7层楼高的货位,自动穿梭车则把货位上的货物搬下来,一一放在激光导引无人驾驶运输车上,运输车井然有序地按照指令再把货送到机器人面前,机器人叉起托盘,把货物装上外运的载重运输车上,运输车开向出库大门,仓库中物的流动过程结束。整个仓库实现了对物料的统一编码,使用了条形码技术、自动扫描技术和标准化的包装,没有一道环节会使流动的过程梗塞。
3.从根本上打破了企业自循环的封闭体系,建立了市场快速响应体系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要占领市场份额,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终端消费者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因此,海尔建立了一整套对市场的快速响应系统。一是建立网上订单管理平台。全部采购订单均由网上发出,供货商在网上查询库存,根据订单和库存情况及时补货。二是建立网上支付系统。目前,网上支付已达到总支付额的20%,支付准确率和及时率达100%,并节约近1000万元的差旅费。三是建立网上招标竞价平台。供应商与海尔一道共同面对终端消费者,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价格供应原材料,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四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供应商、销售商共享网上信息,保证了商流、物流、资金流的顺畅。集成化的信息平台,形成了企业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架起了海尔与全球用户资源网、全球供应链资源网和计算机网络的桥梁,将用户信息同步转化为企业内部信息,以信息替代库存,强化了整个系统执行订单的能力。海尔物流成功地运用电子商务体系,大大缩短了海尔与终端消费者的距离,为海尔赢得了响应市场的速度,扩大了海尔产品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份额中,海尔彩电占10.4%,冰箱占33.4%,洗衣机占30.5%,空调占30.6%,冷柜占41.8%。在国际市场,海尔产品占领了美国冷柜市场的12%、200升以下冰箱市场的30%、小型酒柜市场50%的市场份额,占领了欧洲空调市场的10%,中东洗衣机市场的10%。目前,海尔的出口量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30%。
4.扭转了企业以单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局面,使企业通过全球供应链参与国际竞争
从1984年12月到现在,海尔经历了3个发展战略阶段。第一阶段是品牌战略,第二阶段是多元化战略,第三阶段是国际化战略。在第三阶段,其战略创新的核心是从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是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支撑这个网络体系的是海尔的现代物流体系。
海尔在进行流程再造时,围绕建立强有力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体系,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一是优化供应商网络。将供应商由原有的2336家优化到978家,减少了1358家。二是扩大国际供应商的比重。目前,国际供应商的比例已达67.5%,较流程再造前提高了20%。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4家成为海尔的供应商。三是就近发展供应商。海尔与已经进入和准备进入青岛海尔开发区工业园的19家国际供应商建立了供应链关系。四是请大型国际供应商以其高技术和新技术参与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目前参与海尔产品设计开发的供应商比例已高达32.5%。供应商与海尔共同面对终端消费者,通过创造客户价值使订单增值,形成了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
在抓上游供应商的同时,海尔还完善了面向消费者的配送体系,在全国建立了42个配送中心,每天按照订单向1550个专卖店、9000多个网点配送100多个品种、5万多台产品,形成了快速的产品分拨配送体系、备件配送体系和返回物流体系。与此同时,海尔与国家邮政总局、中远集团和黄天百等企业合作,在国内调配车辆可达16000辆。
海尔认为,21世纪的竞争将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谁所在的供应链总成本低、对市场响应速度快,谁就能赢得市场。一只手抓住用户的需求,一只手抓住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全球供应链,这就是海尔物流创造的核心竞争力。
海尔的启示:
1)在网络经济时代,现代企业运作的驱动力是订单。而要实现按订单去销售、采购、制造等一系列工作,最重要的是现代物流。
2)现代物流使海尔的业务流程由原来固态的、静止的、僵硬的变成了动态的、活跃的、柔性的,打破了企业自循环的封闭体系,建立了市场快速响应体系。
3)现代物流体系使海尔由单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局面扭转为通过全球供应链参与国际竞争,使海尔实现了“由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的战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