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打尽:贝佐斯与亚马逊时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贝佐斯的书(2)

那时,亚马逊从大部分的订单中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畅销书和备受读者关注的书的售价比标价要便宜40%。而对于其他图书,公司给出的价格比标价便宜10%;对于只买1本书的订单,亚马逊还要加收起价为3.95美元的运费。

最初的难题是,图书批发商要求零售商必须一次订购10本。亚马逊当时还没有那么大的销售量,贝佐斯却为当初克服困难的勇气而津津乐道。他说:“我们发现了批发商订购规则的一个漏洞,他们的系统是这样设计的,你没有必要真买10本书,但你必须至少订10本书。我们发现有一本书,是描写‘地衣’的,系统里面有,但脱销了。我们开始订购1本我们想要的书,还有另外9本‘地衣’。然后他们会运来我们需要的那本书,并附上一张纸条:‘抱歉,我们的书脱销了。’”[4]

6月初,卡芬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就用编码制作了一个专题综述。贝佐斯相信,如果亚马逊网站拥有比其他网站更多的用户评论的话,这将非常有利于公司的发展,顾客就不会光顾其他网上书店了。他们已经讨论过,这些未经过滤的读者评论是否会使公司陷入麻烦。贝佐斯决定对那些有攻击性内容的评论严格把关,而不是在发布前全部浏览一番。

最初,早期的员工和他们的朋友写了许多评论。卡芬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这是一本中国人的回忆录,名为《西风烈:我早年在中国劳改营的回忆录》(Bitter Winds:A Memoir of My years in China's Gulag)。他从头到尾阅读了此书,然后写了第一个评论。

当然,有些评论带有一些负面评论。后来,在一次演讲中,贝佐斯回忆道,他收到了一封图书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写来的信函,里面充满了愤怒,大意是,贝佐斯不明白他是卖书的,而不是把书当做垃圾来处理的。贝佐斯说:“我们的观点不一样,当我读到那封信时,我认为我们并非为了赢利而销售,而是通过帮助顾客做出购买决定来赢利。”[5]

这个网站运营到1995年7月16日,所有的网络用户都知道了它的存在。正如人们传颂的那样,亚马逊这个小团队立即意识到,他们为人们的行为方式打开了一扇窗。最早的互联网使用者订购了电脑手册,还有呆伯特(Dilbert)卡通集、修理古典乐器的书籍以及性生活指南。亚马逊第一年的畅销书是:《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万维网址:信息提供者指南》(How to Set Up and Maintain a World Wide Web Site:The Guide for Information Providers),作者为林肯·D·斯坦(Lincoln D.Stein)。

有来自于美军海外部队的订单,还有一个来自于俄亥俄州的人写信说:他家离书店50英里远,亚马逊是上帝所赐的礼物。位于智利的欧洲南部天文台(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的一位顾客订购了1本卡尔·萨根(Carl Sagan)的书——很明显,他是想尝试一下,当订单成功之后,这名顾客又订了几十本相同的书。亚马逊第一次感受到“长尾”现象——因为大量精深专业的书籍只针对少数读者。保罗·戴维斯曾经抽查过存在地下室书架上的书,这些书分类非常奇怪,他抱怨说:“这是世界上最小的和最不专业的书店。”

公司一直没有专人负责图书的包装,因此,当订货量大的时候,公司在运输方面就会延迟。贝佐斯、卡芬和其他员工只能在夜里来到地下室,根据顾客订单配货。转天,贝佐斯、卡芬或另一位员工驾车把货物送到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或者邮局。

包装的工作非常辛苦,经常要干到夜里。员工在地上配货,把书放在坚固的纸板箱里,一本本紧挨着。那年夏天,曾经为戴维工作过的尼古拉斯·拉夫乔伊离开了那家套保基金公司,来到西雅图一所高中教数学,业余时间到亚马逊做兼职,他大胆提出要在仓库里添置一些包装台。这一建议立刻体现在“杰夫主义”的目录表中,并且20年来一直在重复执行。贝佐斯在一次演讲中称:“我认为这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棒的创意。”贝佐斯一边夸赞这个新奇的主意,一边又仰天大笑。[6]

贝佐斯让拉夫乔伊协助招聘工作,告诉他要把知道的最聪明的人招来——就像戴维·萧那样的人,贝佐斯希望他所有的员工都能具有高智商并且勤奋异常。拉夫乔伊从他的母校里德学院招来了4位朋友,其中一位叫做劳雷尔·卡南(Laurel Canan),24岁,是一位木匠,想继续接受教育,然后成为乔叟一样的学者(最终没能实现)。卡南协助完成了急需的包装台,然后正式加入公司,来负责仓库的工作。(房主最终同意亚马逊公司把仓库扩展到“音乐丛林”之外,这样整个地下室就归亚马逊了。)卡南入职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咖啡给戒了。他认为:“你不能依赖咖啡因,而是要靠碳水化合物来提神。”

在这个具有挑战性的特殊环境里,这支团队博采众长共同向互联网这个新鲜事物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令人惊奇的是,他们被淹没在这股激流中。据亚马逊的投资人之一埃里克·狄龙(Eric Dillon)称,正式上线的一周内,他们收到了1.2万美元的订单,但只送达了846美元的图书。第二周,他们收到了1.4万美元的订单,发出了7000美元的图书。从一开始他们就为赶制订单而疲于应付。

公司开业一周时,斯坦福大学毕业生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和大卫·费罗(David Filo)给亚马逊写了一封电子邮件,问他们是否有兴趣在雅虎网站开设专栏,然后把紧俏的商品列在上面。那时,雅虎是访问量最大的网站之一,它的主页拥有互联网最早期的许多用户。贝佐斯和同事当然听说过雅虎。那天晚上他们围坐在一起吃中餐,探讨是否准备好了去迎接新一轮商业浪潮,毕竟,目前的订单量已经让他们应接不暇。卡芬认为,这就像是“从消防水带啜饮一样”。[7]但他们还是决定要做。紧接着,开业的第一个月,他们就向全国50个州和45个国家销售了图书。[8]

随着每天订单量的增加,一切都像一团乱麻——此时,竞争对手开始打压这家年轻的公司。贝佐斯认为,公司应该推出对顾客有益的30天退货规定,但现在还没有办理退货的具体方法;再有,虽然公司有信誉登记,但经常会发生透支的情况,麦凯奇这时不得不去银行,开一张支票然后再重启账户。那年夏天,汤姆·舍恩霍夫(Tom Schonhoff)在华盛顿大学取得计算机学位后来到公司,他记得,贝佐斯每天早晨手拿一杯拿铁咖啡,在乱糟糟的办公桌前坐下。有一天,这位年轻的CEO错抓起了另一个杯子,里面是已经凝固了一周多的咖啡。他一整天都在唠叨应该去医院看看。每个人都超时工作,紧赶慢赶,睡眠严重不足。

1995年8月9日,网景通讯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上市了,其前身为Mosaic网络浏览器公司。第一天,它的股票价格从最初的每股28美元飙升至75美元,全世界把目光都投向互联网领域。

当贝佐斯与同事拼命工作时,贝佐斯正在考虑募集资金。那年夏天,贝佐斯家人通过吉斯家庭信托(吉斯是贝佐斯母亲的娘家姓),又向亚马逊投入了14.5万美元。[9]但公司不能依赖贝佐斯家的积蓄来扩大规模。同一年夏天,西雅图商界的尼克·哈诺尔——此人特别爱唠叨,其父曾经成功创办枕头制造公司——召集了60位潜在投资商,争取筹资100万美元,每人投资5万美元。[10]

在开会时,贝佐斯含糊地描绘了亚马逊未来的图景。那时,亚马逊拥有13.9万美元的资产,其中6.9万美元为现金。1994年,公司已经赔了5.2万美元,预计还要赔掉30万美元。

虽然置身于创业初期的严峻环境中,但他告诉投资商,如果一切运行正常的话,预计在2000年,销售额能达到7400万美元;如果情况更乐观一些,将达到1.14亿美元(2000年的净销售额是16.4亿美元)。贝佐斯还预测公司到2000年会适度赢利(2000年净亏损14亿美元)。他还把公司估值为600万美元——这个估值太过乐观,像是在吹泡泡。他对投资商说的话与告诉家人的如出一辙:公司有70%的可能性会失败。

虽然他们当时都不知道结果会如何,但投资商们都把它当作平生难得的机遇。这位志存高远的年轻人谈到互联网的未来时,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因为它能为顾客提供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而不是挤在一个大盒子一样的店铺里,并且售货员始终不理会顾客的需求。贝佐斯预测公司未来能够使网络走向个性化,根据顾客以前的购物习惯定制他们的需求。他预言未来终究会是什么样子:终有一天,人们会高速上网,而不是听着调制解调器刺耳的拨号声,网络购物可以实现人们想象的万货商店的梦想——商店里拥有海量的库存。

贝佐斯在埃里克·狄龙的家乡美色岛(Mercer Island)开始了寻找投资人之旅。埃里克是一位身形高挑、满头金发的股票经纪人,也是哈诺尔最好的朋友。狄龙说:“他让我深深折服,他非常自信,甚至认为他所干的事就是上帝的安排,财富梦想无论如何都会变为现实。他真是一个万能的家伙,他能经营好一个企业吗?他从不贪心。当然,两年后我就会说,‘天啊,他做到了!’”

贝佐斯还锁定了鲍勃·格尔丰德,他曾是萧氏公司的一位同事。格尔丰德试图劝说他满腹狐疑的父亲。其父曾长期从事图书出版工作,也曾有过进军个人电脑领域却铩羽而归的经历。他父亲不赞成投资,但格尔丰德曾目睹贝佐斯在套保基金的公司里大展拳脚,因此对他的这位朋友非常有信心。他说:“有好主意是一回事,但对一个执行人抱有信心又是另外一回事。”

很多人都让贝佐斯吃了闭门羹。哈诺尔和他母亲决定投资,但他父亲和兄弟却不打算投资。汤姆·阿尔伯格(Tom Alberg)以前是麦考电话公司(McCaw Cellular)的一位管理人员,和贝佐斯见面后迟疑不决,因为他特别喜欢逛书店。几天后,他发现在一家本地书店找不到一本儿子需要的商业书籍,因此,他改变了主意,准备投资。一位律师给阿尔伯格出主意,邀请贝佐斯在一次投资聚会上发言,这样的聚会在西雅图的托尼·雷尼尔俱乐部定期召开。阿尔伯特认为此事意义重大,便答应了。

后来,贝佐斯在接受沃顿商学院线上杂志的采访时说:“我们接受一切善意的建议,即使他们对我们的商业计划没有信心;其实他们只是认为行不通。”[11]在人们关注的焦点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位投资商的言论:“如果你成功了,你将需要一间同国会图书馆一样大的仓库。”

托德·塔伯特是亚马逊的第一位律师,回忆起当初决定是否投资该公司时,他深深地叹了口气。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想要为一个客户的公司投资,他从华盛顿州律师协会开具了书面许可来进行担保。他还找父亲谈了他们共同投资的一家农场的贷款事宜。但由于塔伯特的儿子早产,他休了一个月的假,因此没有抽出时间来开一张5万美元的支票。塔伯特休假回来后,贝佐斯已经筹集了100万美元,“稍微低于”预期的500万美元。

1997年末的一天,亚马逊刚完成首次公开募股后,塔伯特和父亲去打了次高尔夫球。

他问父亲:“你知道一个叫做亚马逊的公司刚刚上市吗?”

他父亲问:“是我们谈论过的那家公司吗?发生了什么事?”

塔伯特答道:“是的,爸爸。你可能不想知道。”

他父亲继续问:“那么,今天的市值是多少?”

“至少几百万。”塔伯特答道。

那年夏末,尼古拉斯·拉夫乔伊告诉贝佐斯,他想由兼职变为全职。出乎他的意料,这位萧氏公司的老同事不希望他转为全职。拉夫乔伊每周在公司工作35小时,业余时间就去玩终极飞盘、划独木舟或泡女友,但贝佐斯认为亚马逊应该拥有一种不同的文化,那就是所有的员工都不知疲倦,为了基业长青和提升他们自身价值而努力工作。拉夫乔伊恳求说,他会和其他员工一样,一周工作60个小时,但他还是没有使贝佐斯改变主意。贝佐斯甚至提出让他找一位全职员工来代替他,这似乎有些不通人情。最终,拉夫乔伊递给他一摞简历,把他自己的放在最上面。他还向麦凯奇、卡芬以及戴维斯求情,希望他们能劝老板改变主意。接下来的几年里,拉夫乔伊将要在亚马逊从事不同的工作,写编码和书评、半夜向邮局投送包裹,最终还接触了财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