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在冷嘲热讽中坚持
有时候,人生会遇到别人用砖头打你的头的情况,但你不要丧失信心。我确信,只要爱我所做的事情,未来就会是美好的。这些年来就是它让我继续走下去的。
——乔布斯
一生都在“赌博”
当乔布斯为苹果推出的掌中音乐播放器iPod在2001年揭幕时,一部分不赞同的人将乔布斯标榜的这种“突破性数码设备”看做是一种代价非常高的小玩意儿。由于iPod最终成为了市场上主导数码音乐播放器与必备的时尚用品,因此,乔布斯却成了笑到最后的那个人。当然,这也并非乔布斯首次对一个不被别人看好的事物进行的下注,这样的“赌博”行为充满了他整个人生道路。
乔布斯从1976年开始,参与到苹果公司的组建,其人生就带有了强烈的个人“赌博”色彩,而且,在他后来的职业生涯中一直“赌了下去”。Macintosh电脑在1984年投入到市场上时,他预料这种利用鼠标进行操作的图形界面肯定会加速电脑的普及。虽然在确立市场标准的竞争中,微软赢了苹果,可是,乔布斯的预料却准确得出奇。当乔布斯决定在1999年推出一系列五彩缤纷的iMac机型时,他遭受更多的却是嘲弄,但是,这一系列机型的推出,的确使苹果起死回生。
从这以后,乔布斯随着iTunes音乐商店的启动,向他的竞争对手暗示:让人们从因特网上付钱下载音乐,而绝非“偷窃”音乐的方法总是会有的。现如今,由于苹果每个月都能将几百万首歌卖出去,因此,再一次证明了他对新市场的嗅觉是正确的。乔布斯赌了无数次,输过很多次,然而,他也赢了无数次。
在大的赌局上,乔布斯总是能够获取成功。究其根源,主要归功于乔布斯的自信,也正是因为这种个性特征最显著,使他始终认为“只要自己觉得是正确的,对别人说什么,就要不去理会”,但是,一种强大而又无形的说服力正是由这种自信所带来的。
乔布斯的成功源自于他的自信,实际上,在这个地球上,所有成功的人都是拥有自信心的。他们伟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自己肯定可以做出伟大的事这一点十分坚信。就算刚开始自信心有点缺乏,但是,首次偶然的成功会让他很快树立起自信心,随着自信心的不断增强,成功也会接踵而至。一部人类成功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人类自信心不断增长的历史。
在宋朝时,有一个阶段战争不断,国患频频,李卫这位大将军带领人马杀赴疆场,谁承想,自己的军队因势单力薄寡不敌众,因此被围困在了小山顶上,注定将会被敌军吞没。然而,李卫将军就在士气大减,以至于有人要缴械投降的时候,站到士兵们的跟前说:“将士们,与敌军相比,我们的实力看来是不行了,但是,我却始终都相信天意,如果老天想让我们赢,那么,我们就肯定能够冲出重围,因此,在这里,我有9枚铜板,向苍天祈求,保佑我们能够冲出重围。我将这9枚铜板撒到地上,假如不都是正面,那么,就是老天告诉我们肯定冲不出去,这样,我们就投降,假如全是正面,那么,就是老天肯定会保佑我们冲出去。”
说完,战士们都跪到地上,紧闭双眼,烧香拜天,向苍天祈求保佑,而此时,李卫将军摇晃着铜钱,一把向空中撒去,落到了地上,士兵们起初都害怕去看,没有人敢相信9枚铜板会全是正面。“快看,全部都是正面!”一声突然的尖叫,使大家都立刻将双眼睁开,往地上一看,果真全部都是正面。士兵们立刻跳了起来,将李卫将军高高地举起喊道:“老天保佑我们了,我们肯定能赢!”
李卫将军将铜板捡起来,说:“既然有苍天保佑我们,那么,我们还等什么呢?我们肯定能冲出去,将士们,我们鼓起勇气,冲啊!”
一小队人马就这样奇迹般地战胜了强大的敌人,突出了重围,将军队保住了。士兵们说:“假如我们没有上天的保佑,根本就没有办法出来!”
而此时,李卫将军将那9枚铜板从口袋里掏出来,士兵们竟惊奇地发现,这些铜板的两面全都是正面!
“自信可以带来巨大的勇气与神奇的力量,只要拥有自信,奇迹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来。”这个道理通过该故事就足以说明。因此,就算身陷绝境,我们仍然要努力去争取!
库特·理希特是一位博士,他曾经用两只老鼠做过一次简单的研究。他用手将其中的一只老鼠紧紧抓住。无论老鼠怎么挣扎,他都不许它逃脱。老鼠挣扎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最终不再进行反抗,差不多是一动不动了。接着,他将这只老鼠放进一个温水槽中,它立刻就沉入槽底了,甚至都没有尝试游泳来求生,它死了。理希特博士将剩下的那只老鼠直接放进温水槽中,很快,老鼠就游向了安全的地方。
通过上面的研究,证实了这样一个观点:人只要拥有自信,就会更加努力地去争取,这样就会做得更好。当医生对那些生命垂危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发现那些受到高度鼓舞的病人通常能够活得更长一些;还有,那些充满希望的病人与失去信心的病人相比,他们康复得更快,心情也更愉快。
所谓自信,就是要相信自己,假如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么,别人就更加不可能相信你。成功学告知人们,成功也是有公式的,即:成功=想法+信心。
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又一个分水岭就是:当生活中产生障碍与困难时,对将来依然要充满信心。成功人士不可能丧失信心,他会坚持不懈,努力去寻找任何有可能的办法,坚持将事情办成功。
“你只要拥有信心,就可以将一座山移动。”这是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你只要相信能够成功,那么,成功就会属于你。一个人一旦拥有“自信”的心态,就能够准确地看待自己,将自己的能力与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能力与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时候,他想要不成功都难。
很久以前,有一位美国青年叫亨利,他自幼就在孤儿院中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很丑,而且讲话还带着浓郁的乡土口音,因此,他总是感到自卑,就算是最普通的工作,他也害怕去应聘,到三十多岁了,始终还无所事事。他认为没有勇气再继续活下去了,自杀的念头便经常产生。
有一天,亨利的一个朋友跑过来告诉他,有一份杂志里刊登了一则文章,讲拿破仑有一个私生子,已经流落到美国,这个私生子有一个儿子,其所有的特点跟亨利相同,那就是个子非常矮,讲的英语同样也是一口带法国口音的。亨利将信将疑,当他拿起杂志亲自研究了半天后,开始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仑的孙子。亨利从这以后不再为贫穷、矮小以及乡土口音等这些特征而感到自卑,而因自己的特殊身份感到信心倍增,凭着“我是拿破仑孙子”的这种积极心态去面对生活,坚持不懈地努力。几年后,他终于成了一家大企业的董事长。
亨利后来派人调查了自己的身世,却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与拿破仑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过,这时的他已经对这个不在乎了,他说:“现如今,是不是拿破仑的后代,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一个成功的秘诀,那就是: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自信,那么,就没有他办不到的事情。”
只要拥有了自信,再普通的人,也会有成功的一天。
梦想改变命运
苹果公司在美国的风险投资历史中,较早地将风险投资的不同凡响展示出来。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1976年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微机,很受社会欢迎。苹果公司在这以后正式成立。苹果公司的营业额,在1977年至1980年这三年的时间里就突破了1亿美元。公司于1980年公开上市,市值高达12亿美元,1982年就跨进了《幸福》杂志的500家大企业的行列。
在5年之内,一家新公司就能够进入500家大公司排行榜,苹果可以称得上是首例。在计算机这一行业,信息时代的神话则在苹果公司横空出世的那一刹那就开始了。在这个神话中,被誉为“苹果教主”的乔布斯是一个最具有神话色彩的传奇人物。
生性喜爱另类和叛逆的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一样,都没有念完大学。乔布斯上初中的时候,与比他大5岁的沃兹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不期而遇,沃兹是学校电子俱乐部的会长,他对电子也非常感兴趣,这为他俩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从印度流浪归来的乔布斯在1975年找到了计算机天才沃兹。这个时候的沃兹对计算机技术还是很热衷,不过,他制造的一批批电子设备都只是使自己对电子世界的好奇与征服欲望得到满足,换句话说就是,他设计的这些东西全部都是为了使自己的个人爱好得到满足而已。但是,由于这个时候的乔布斯想到的是一台台电脑放在每个人的桌面上,一种真正属于个人的电脑,因此,与沃兹相比,他已经拥有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设想与方向。也正因为这个梦想,使他的命运与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向沃兹讲述着自己的设想时,乔布斯的情绪很激动,以至于还有些慷慨激昂。对于沃兹而言,这种全新的领域是让人十分兴奋的,就这样,沃兹住进了乔布斯的卧室。但是,你不要认为他们的条件十分优越,也不要指望他们可以将我们如今到处都可以买到的键盘、存储系统、主板以及运算系统等买到,他们身无分文,这些玩意儿只能依靠他们自己来制造。他们俩唯一可以买到的最大配件也只是一块块功能单一的芯片。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乔布斯不得不从自己的卧室搬出来,住进自家黑暗、阴冷、潮湿的车库里。两位拥有伟大梦想的年轻人,在十分困苦的条件下,步履蹒跚地向前行走着。在1976年,他们终于将一台完整的计算机制造了出来,乔布斯把它命名为Apple(苹果)。
乔布斯在有了Apple之后,对自己的发展蓝图进行了规划,通过这台计算机,他希望能带来使自己足够进一步发展的利润。他让沃兹带着Apple到HP公司,将这台“伟大杰作”进行展示。但是,让乔布斯与沃兹都没料到的是,这一举动就好像一个孩子向大人展示自己的发明创造一样,对这种外表简陋的机器,HP公司一点都不感兴趣。这一结果让乔布斯与沃兹感到非常失望,他们根本就无法相信,这个让他们感到非常自豪的“世界杰作”,竟然会如此的受冷落,而更严重的情况却是:这将意味着再也得不到自己进一步发展的充足动力了。乔布斯在无奈以及已经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个这样的决定,那就是将自己全部值钱的东西卖掉,连自己的汽车与计算机也包括在内。因为他们拥有梦想,他们要将Apple计算机制造出来,他们要将属于自己的公司建立起来,他们还要改变整个世界。
一些启动资金具备之后,在1976年4月1日,苹果公司正式宣布成立。尽管公司已成形,但是,他们却面临着没有资金以及没有客户这两个最严峻的问题。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空手套白狼”的这场好戏开始上演了。乔布斯来到电子市场上,开始天天游说,经过长时间的苦口婆心游说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家公司终于与他们签订了购买50台计算机的合同。乔布斯兴奋地怀揣着这一纸合同,又找到了另外一家销售电子元件的公司,苹果的天才设想与真诚在几经周折之后打动了这家公司的经理,他同意先为苹果公司提供一批电子元件,等到苹果公司与另外一家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有效时,再将该批欠款收回。毫无疑问,这就等于是为苹果公司安装了起飞的翅膀以及跳跃的基石。更重要的一点是,这预示着苹果即将横空出世。
果不其然,这年的秋天,沃兹的天才灵感再一次爆发,他竟然将AppleⅡ的研发工作单独完成了。全部都由一个人设计的商品化计算机,这是全球首台,同时也是最后一台。沃兹不但是编程人员,而且是电器工程师,他控制、决定着软硬件的所有性能与功能。沃兹几乎就是全球唯一能使苹果公司腾飞的天才,而这个天才正好被乔布斯发现了。
在微机历史上,AppleⅡ有许多的第一,像第一次装有了英特尔动态RAM;第一次将Basic固化到ROM上;第一次自己带有电源装置,而无须风扇;第一次有了塑料外壳;第一次在主板上带有了48K的容量;第一次装上了游戏控制键;第一次可以玩彩色的游戏;第一次内置扬声器接口;第一次具有高分辨率的图形功能;第一次实现了CPU与主板共享RAM等,而所有的这一切,全部都是属于沃兹的。
乔布斯与沃兹在1976年年底与1977年年初,为了拓展业务,他们采取了几项有力的措施。在一份知名的商业杂志上,他们刊登了一篇科技文章,从而使公司的产品获得了较大的知名度,而且还和其他的计算机零售商签定了销售合同。他们还说服了一名律师,并通过法律手段保证,制定一项延期付款计划。不过,他们要想占领这个机遇无限的大市场,除了需要大笔的资金之外,更需要市场方面的专家。
当乔布斯与沃兹感到苹果电脑是颇具市场潜力的产品时,决定分头去找雅泰利与惠普的老板。乔布斯首先来到了雅泰利总部,雅泰利的创办人布什内尔是电视游戏的第一个发明人。乔布斯使出了浑身解数,想要游说他相信微电脑的前途一片大好,寄希望于他可以投资。只可惜,他不但不生产电脑,而且又不懂电脑,因此,乔布斯的满腔热情却只换来了布什内尔的一阵嘲笑与讽刺。不过,许多年后,布什内尔为他的这一番嘲笑与讽刺,付出的代价却十分沉重。
布什内尔于1983年,在加州森尼韦尔市的一个工程师宴会上回想起这件事的时候说:“打个比方说,你在一家大企业里工作,跑去对你的经理说:‘我有一项将会有千万美元市场的产品。’经理回答说:‘什么,千万美元的市场?我们公司的资本也只有千万美元而已。’而你却说:‘在我看来,千万美元倒是件挺容易的事。’事实确实如此吗?的确,以后的事实证明就是如此。个人电脑就是该项拥有千万美元市场的新产品!人人皆知,在1975年的时候,还是大型电脑与小型电脑横行天下,新的微电脑却只可以在夹缝中生存,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它们就飞速地发展,而且与那些前辈们齐头并进,不分前后。现在看来,雅泰利却白白地将一桩千万美元的大生意给拒绝了。”他之所以说出这番话,原因就是:微电脑销售量在1982年已经跃升至54亿美元,布什内尔却由于自己的傲慢,与如此丰厚的利润擦肩而过。
沃兹在当时同样也找到了惠普的主管,提议在惠普生产苹果电脑,他利用不同的场合一共建议了三次。可是,惠普的主管们却嫌他无大学学历以及无电脑设计的正式鉴定证书,于是就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后来的事实证明,因为惠普主管们的教条与短视,也犯了与布什内尔一样的错误,将到手的白花花的银子拒之于千里之外,他们连做梦都没有想到,后来的发展居然让乔布斯与沃兹如此的扬眉吐气。
现如今,雅泰利与惠普在观望延迟之后,只好加入到这场激烈的微电脑竞争中,想要努力跟上这个行业的领先者——苹果。而当时这两个向他们苦苦哀求过的年轻人,却正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
随时调整自己的战略
苹果在高科技泡沫被破碎之前,曾经尝试性地向数字娱乐产业进军,并将方向由Macintosh变成“信息生活”的中心,并希望由此将一个应用软件部门组建起来,推出iMovie等信息视频产品。但在当时,乔布斯以为会有许多人愿意使用计算机剪辑家庭录像时,全球网民的焦点是免费音乐共享软件Napster。到了后来,乔布斯非常后悔,他一想起自己当时的所作所为,懊恼地说:“我认为自己很像个傻瓜。”
任何人都会出错,不管你的业绩是一般,还是大有作为。乔布斯尽管出了错,可是,由于他纠正及时,而且他还迅速确定:在音乐领域可以有所作为。因此,苹果到了2001年推出了音乐软件iTunes,“扒歌、混制、烧盘”(Rip.Mix.Burn.),这是苹果在当时推出的口号。但是,苹果因为没有自己的音乐部门,因此,这一切全是建立在盗版的基础上,以至于因此还将许多业界巨头给得罪了。商场就好比战场,人们为了使战争取胜,都会使用各种手段,否则就会死得非常的惨烈。
推出iTunes后,乔布斯曾经这样问过自己:“尽管在计算机上播放以及存储音乐非常好,可是,假如可以用一个与随身听的便携式相类似的存储器来播放音乐,那肯定会更好。”然而在2001年,全美数码音乐播放器只卖出了72.4万台,在当时看来市场还非常狭小,好像并不值得进入。但是,乔布斯的直觉告诉他:需求肯定是有的,只是因为过去的产品都不怎么好,它们都是一些只可以存几首歌的低效玩具以及难于操作的砖头般大的怪物。意识到这一点后,下一步该做什么,乔布斯心里早已经非常清楚了。
刚进入2001年,乔布斯就让工程师着手对这一潮流进行捕捉,这既需要将iTunes更改,又需要为硬件设计出一个小型的操作系统,而且还需要开发出如iTunes一样适用于消费者存储以及检索音乐的操作界面。除此之外,这款全新的播放器还得可以同计算机高速互动,具有使用方便的界面及好看的外观。
托尼·法戴尔是一位工程师,他被任命为硬件小组的组长,他的任务是在圣诞节前,将一款轰动性的产品生产出来,并且给予授权,他能够调动苹果公司的所有员工,包括乔布斯在内。菲尔·希勒是一位全球营销副总裁,他首先提出应该用转盘操作,由此可以使菜单操作加快。而外观设计则由设计天才艾韦负责:“我们刚开始时就想要一个看上去非常自然、非常合理又非常简单的产品,让人根本就无法觉得它是被设计出来的。”就这样,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风格极简的纯白的iPod,在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数字家电市场中,它实在是与众不同,因为它是无色的,而且这种无色大胆到让人震惊。
iPod在9个月后即告完成。这一段时间,几乎成了所有的参与人员难忘的炼狱之旅。杰夫·罗宾是iTunes与iPod的首席软件设计师,他回忆说:“我记得很清楚,每天,我与乔布斯以及其他的人从晚上9点一直工作到深夜1点,只为讨论第一台iPod的用户界面。每天,我们都为界面怎样更简便一些进行测试而且出错。直到有一天,我们看着彼此,然后说:‘哦,我们还想将它做成别的样子。’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明白,我们已经达到了终点。”当你所设计的产品,连自己都感到震惊时,那么,这个东西肯定美妙绝伦。
iPod在2001年10月正式召开了新闻发布会。399美元的价格,使评论界对它的前景很难看好,以至于有批评人士开玩笑说:“iPod的4个字母代表idiots price our devices。”中文意思就是说白痴给我们产品定的价。数字音乐播放器市场在一年后开始爆发,在一年之内,有160万台相关产品卖出,与前一年相比,达到了超过100%的高增长。但是,iPod的销量却一直不怎么样,它在第一年推出后,只卖出了10万台。
嘲笑乔布斯和他的苹果是“白痴”的人面对此种现状,认为他们全部都是预言家。但是,乔布斯却不紧不慢地将自己魔术师般的才能施展开来,他使用了两个手术,让iPod的命运获得了改变:大手术是将iTunes由一个单机版音乐软件变成一个网络音乐销售平台;小手术是改掉过去苹果产品与windows不兼容的特性,使PC用户也能够直接使用iPod。
在产品iTunes推出之前,就已经存在两个正版音乐销售网站,它们是美国在线时代贝塔斯曼、华纳、EMI与靠realplay发家的Real Networks联手打造的Music Net以及universal和SONY建立的合资公司Pressplay。不过,这两家在线音乐商店在开办了一年多之后,其用户总数只有22万。
他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究其根源,并不是消费者排斥在网络上购买正版音乐,而主要是由于他们对CD销售的利润害怕遭受损失,在网络上,他们对歌曲的永久使用权并不销售,只是“出租”,怎么个“出租”法呢?就是你向网站交完月租费后,下载音乐,只可以在其指定的电脑上进行,而当你的付费一停止,音乐也就自然而然地“蒸发”了。这种做法,也许对CD的销售确实起到了保护作用,可是,对于那些不能移动、不能复制,而且任意时候都有可能消失的音乐,许多人是不会愿意为其每个月付10美元的。
“一直以来,不去向他的消费者询问,你为你已经买下来的歌曲,同意每月付钱吗?”乔布斯说。人们是想要拥有音乐,但却不是靠租。乔布斯扬扬得意地说:“看着几家大的技术公司与唱片公司相互威胁要将对方送往法庭,实在是非常的痛苦,因此,我们想,与其坐到这里看着双方互相扔石头,还不如来点实际的吧。”
就这样,新一代iTunes于2003年4月28日发布了。iTunes推出不久,就已经与全球五大唱片公司签订了100万首歌曲的合同。尽管一首歌每次以99美分的价格进行销售,它还要上缴65美分给唱片公司,但是,不管怎么说,它终究也是第一家,同时也是仅有的一家与世界五大唱片公司的在线音乐商店联合了。苹果的一位副总是这样回忆的:“刚开始,公司的目标是在前6个月内,将100万首歌卖出去,但是结果竟然只用了6天就实现了这一预期。”而苹果在2005年1月,在其所发布的财报中称:“直到现在,它已经将2.5亿首正版歌曲卖出去了。一直以来,苹果与乔布斯接连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大脑与心脏,直到人们相信,他们实际上并非“白痴”。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与乔布斯一致认为,市场好比战场,竞争十分激烈,假如你稍微一打盹,那么,成功的机会就会转瞬即逝。所以比尔·盖茨也要求自己随时调整战略。
很久以来,快速升级战略让微软在电脑行业所向无敌,也使其他许多的软件公司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可是,这种快速升级战略,其自身也加速了整个行业的折旧,使其离所谓的“增长的极限”越来越接近了。比尔·盖茨为了让微软的这种高速发展的速度永远保持,就必须开拓出整个行业新的生存空间,这就是网络。打个比方说,如果电脑还只是一个孤立的神奇玩具,那样的话,将全世界的电脑联为一体的网络,就会将一个全新的美丽新世界打开了,则很快就会使整个行业,以至于全球的重心都发生了偏移。
不过,网景早在微软进入网络领域之前,就已经是网络时代一颗耀眼的明星。网景的“航海者”浏览器于1994年正式推出,在浏览器市场上很快就风靡一时,一举占据了85%的份额,而且使万维网急速增长的狂潮一下子就被掀起来。网景公司于1995年8月在纽约上市,由于投资者的狂热追捧,发行价原计划定为14美元,开盘时,竟然实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71美元的天价,使这家才成立一年零四个月、只投资了1700万美元的公司,其身价一下子就上升至20亿美元,一跃而跨入了蓝筹股的行列。
市场风向转移后,对来自于网络的威胁,比尔·盖茨感受很明显,微软随时都面临着被潮流抛弃的危险。可是,盖茨迅速地恢复了本性,那就是:微软在该行业中,就绝不能言败!盖茨面对着公司所有员工,说:“互联网的迅速崛起,是自从10年前,IBM PC发布以来,业界最重要的进展。”于是,微软很快就将“探险者”浏览器(IE1.0)研发出来。它虽然“从技术上来说非常差劲”,可是,一旦与无处不在的视窗联为一体,就足以将最坚固的防线摧垮了。盖茨为了从网景的手中抢占市场份额,使出了“比免费更加免费”的手段,首先,从几大互联网内容供应商那里购买到使用权限,然后再向用户提供IE费。到1997年,IE因为有着雄厚的财力,已经占据了1/3的市场份额。当IE4.0推出之后,并且与视窗进行捆绑,然后,再加上互联网接入商的加盟,“探险者”后来居上,一跃而成为新的霸主。可是,网景的“航海者”浏览器则如昙花一现,就连网景自己也于1998年11月被美国在线收购。
微软这艘电脑业的航空母舰,在盖茨的带领下如同一艘鱼雷艇一样,飞快地达到了向网络转型的目标。微软的此次新目标转移,既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同时又使微软的发展赢得了机遇。
我们要想从事商业活动,就必须拥有因社会变化而变化的新观念与新思维,使自己可以敏锐地把握住生活中的那些稍纵即逝的机会。经营者之所以能够成功,通常是因为他们懂得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结果。众多人对于成功的经营人士,总是觉得是上帝将好的运气提供给了他们,而对于他们在选择新目标与向新目标转移方面做出的努力,却很少看到。
哈默是一位美国生意人,他在富兰克林·罗斯福任选为美国总统后,由总统即将实施的新政判断出,美国即将废除1920年公布的禁酒令。哈默看准该情况之后,便立即着手从拥有丰富白橡木资源的苏联订购了好几船白橡木,开始生产酒桶。而当他的酒桶从生产线上频频运送出来时,美国却真的开始废除禁酒令,许多地方的酒厂为了盛放啤酒与威士忌急需许多的白橡木制成的酒桶。这样一来,哈默的酒桶售价非常可观。就这样,他从此就走上了发财之路。
三十多岁的曾宪梓,于1968年踏上了香港的土地。为了挣钱过日子,他当过保姆,给人看孩子,处境极为艰难。但是,曾宪梓既不灰心,也不失望,他只要一有空余时间,就研究香港的工商业与市场情况,学习成功创业人士经营管理的经验。
曾宪梓很快就惊喜地发现,在香港,领带的市场前景可能会很广阔。香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全球服装潮流的影响,西装广泛流行,而且气候已经形成。但是,穿西装就肯定得佩戴领带,于是,领带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了抢手货。香港人不但自己佩戴领带,用来展示自己的性格、风度、能力以及气质,而且在日常的社交中,还将领带当做最佳礼品馈赠给对方。通过调查,曾宪梓还发现,香港的领带绝大部分都需从国外进口,对此种广阔的市场前景,本地的领带业“尚未觉醒”,还仍旧是不成规模的小本经营与生产。
曾宪梓激动地想:“香港拥有400万人口,如果每人有一套西装,那样的话,领带的销售肯定是前途无量!”曾宪梓认为自己有了新的目标,他大喜过望。因此,他咬了咬牙,将手里仅有的6000元港币全都投入到领带与服装的生意中。他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通过艰难困苦的创业,他终于成就了自己的领带王国。
随时调整自己的战略,目的就是要将产业的定位一直放在顺应时代潮流上,也就是说,要擅长利用与注重外部的环境,让自己发展壮大起来。
一切皆有可能
由于乔布斯总是能将“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因此,他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相对于一个曾将旧金山交响乐厅租下来,用以宣传一款新电脑的人而言,人们对他的期望肯定很多。而对乔布斯与苹果公司而言,许多事情也一样充满了意外。事实上,真正的奇迹是没有的,如果你想要持续地创造奇迹,就必须将“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
乔布斯在一个以沃尔玛、戴尔电脑以及福克斯电视台当道的“廉价世界”中,证明了创意不但是产品设计的关键,而且还能在企业运作的每个环节中创造奇迹。乔布斯在1997年初,重新返回到他在1976年联合创办的苹果电脑公司,那时,这个硅谷的传奇公司却正经受着磨难。
1985年,从乔布斯被董事会解职之后,美国的电脑产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康柏与戴尔都在这段时间崭露头角。可是,苹果作为个人电脑的始祖,却走得十分艰难,它在10年之内换了三任CEO,年销售额却由110亿美元下降到了70亿美元。苹果在1996年至1997年的上半年,一共亏损了16亿美元,甚至连原来有意将它收购的SUN公司,也在最终选择了放弃。
在2004年初,当乔布斯驱车在纽约麦迪逊大道穿越的时候,他差不多在每一个路口都可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玩弄着由苹果出品的数码音乐播放器iPod。可是,到了2005年,微软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告诉《Wired》杂志:“微软总部内,用iPod的员工占了80%。”就因为这样,同乔布斯既是敌人又是朋友的比尔·盖茨只好出面表态说:“我可不是iPod的用户。”不过,盖茨最后也只好承认:“iPod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功。”只花了7年的时间,在不断创造奇迹中,乔布斯赢回了尊敬。但是,他在这7年当中,人们对他的许多想法,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而乔布斯却将这些事都变成了“可能”。因此,人们觉得那是“乔布斯创造的奇迹”。
世界上的事其实很奇怪,人们觉得会有奇迹发生的原因,就是人们觉得“不可能的”却变为了可能。然而,正是越“不可能的事”,做起来就越顺畅。
哥伦布在1485年5月,去西班牙进行游说:“只要你们能将钱拿出来资助我,我从这儿向西也可以到达东方。”在那时,无一人对他进行阻止,也无人对他进行刺杀,因为当时的人觉得:“由西班牙往西航行,不到500海里,则会掉入无尽的深渊,至于到达富有的东方,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可是,在哥伦布首次成功航行完,再一次又要去时,不但遭到了空前的阻力,同时,在大西洋上还遭到了别人的拦截,并且妄图暗杀他。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沿着该航线到达富饶的东方是绝对可能的,假如他此次再一次获得成功,那么,东方的黄金、翡翠、玛瑙、玉石、香料以及皮毛等,则会让他比王侯还富有。
“人们越是觉得可能性为零的,做起来却更顺畅”这个道理没过多长时间,又被一个人发现了。这个人是法国的一个小男孩。他在7岁时就创办了一个网站,该网站只专门为玩具提供信息。在那时,无一人将其放在眼里,无一家同样类似的公司同它为敌,也无一家行业会来找他进行行业约束条款的签订。在他们眼里,那个网站充其量只是一个小孩的游戏,根本就不成气候。可谁也没有想到,结果却让人出乎意料,这个小男孩不但做大了网站,而且,在他10岁那年就通过广告收入,在法国成了最年轻的百万富翁。
然而,这个道理在这以后就慢慢地被人遗忘了。人们直到乔布斯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从他的头上看到那些光环之后,对这句话才有所回忆,并加以了解。人们都觉得不可能,肯定就不会有人去关注、去攻击以及去设防;不容易实现的事,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有竞争对手的,首次去做的人,恰好能够单独乘虚而入。而乔布斯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创造奇迹,制造惊喜,恰恰是因为他看准了这一点。
可是,一般人觉得不可能的事,那就绝对是一件非常困难,乃至于让人无法想象的事。由于太难,因此人人畏难;由于畏难,因此就无人问津。不只本人不去问津,以至于觉得别人也不可能问津。换句话说,就是世界上的真正大业,全部都是在别人觉得不可能的前提上完成的。
在成功人士的字典里,“不可能”这三个字根本就不存在,他们认为,越是做成功的可能性为零的事,就越有可能成功。
当乔布斯强迫其员工设计“新玩意儿”时,众多员工都觉得不可能。可是,乔布斯却只要结果,对过程他从不过问,因为他坚信,这些优秀的技术员们肯定会将一个满意的答案交给他。虽然员工们怨声四起,有的甚至还诋毁乔布斯,但是,他们仍然根据乔布斯的意图,将乔布斯想要的“新玩意儿”设计了出来。
对那些业绩平平的人而言,就是因为他们对“不可能”这个词太熟悉了,总是说这也不可能,那也不可能,其最终结果是真的没有了可能。而对成功人士而言,就从来没有“不可能”的事,这也就是平庸与卓越最大的不同之处。很多事情从表面上看,好像不可能做到,实际上,是你没有努力地去进行尝试。不管是乔布斯还是哥伦布的经历,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努力去做,就不存在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