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听领导说话的必备心态(4)
待出定后,他想起来去四处找找这个做了记号的大蜘蛛,结果左找不见,右寻不着。他很怕再次入定时这怪物再来侵犯,于是就再次去找师父寻法子。一说来由,师父乐着让他低头看自己的肚子,只见他的肚子上被画了个大大的圆圈,看那墨迹也是不久所作。一看之下,他心中恍然。原来那个大蜘蛛,完全是他想象出来的。
所谓“魔由心生”便是如此。人的一生往往会遇到很多烦恼,这些烦恼一部分来自于外界,一部分却发自内心,就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困扰。这样说来,人生最大的烦恼莫过于自己了。人如果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去看待事物,当事与愿违的时候,就难免生出许多痛苦来。有一首歌《悠远的天空》,许巍这样唱到:“那些烦恼来自有时候的迟疑……”
在职场上,我们难免与他人的距离紧密些,那些固执、妒忌、与人争斗、与人比试等皆是痛苦的元凶。修炼好的心态消灭元凶,和睦地与周围的人们相处,将会使你获得不一样的职场天空,一个令你游刃有余的职场空间,与人为善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快乐。当它反映到沟通中的时候,特别是聆听领导说话时,就有了豁然开朗的新空间。
从前有位军医经常随军出征,他在战场上救死扶伤,往往刚抢救了一个战士就又投身到战场了。生生死死的事情多了,他想不通军医存在的价值,想不通如此反复的生命旅程究竟有何意义?战士死即死,为何还要救?既然被救,就应该好好活下去,干嘛还又返回战场再次牺牲?他心中慌乱,不能继续行医,只得尽快去禅寺见见禅师,以寻求心灵的解脱。
他问禅师:“请问禅师,军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军医既不是战士,也是战士。”禅师答道。
“如何既是又不是?这样的说话令我很迷惑啊!”
禅师说:“你和战士不是对立的。”
在禅寺的这段时间,军医也了解禅是心传而非口授。禅师已经点拨,自己仔细体会,当即心下大明:禅师其实已经指明,不要把我放在与物的对立面上,这样无主客观之分,无我无相,法相自然。既然是自然,就要安于自然的规律。
军医终于得到自己要的答案了,因为他就是医生啊……他欣然返回了。
说到这里,你也许已经明白了,前一节提到的那位女员工根本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更无法改正,导致后来依然犯错。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但是她恰恰在同一点上又摔倒了,这说明了她的愚蠢。
长年地做下属听命于领导,一类人听得疲了,领导说啥就做啥,领导见下属没有反应,越发地说得无趣。他可能时不时问问,你在听吗?明白吗?当领导老是问你,明白吗?你就要小心了。另一类人是听腻了,心里筑起高高的防火墙,总之领导说话就是不往耳朵里听。领导见屡屡碰壁,由疑问句转为感叹句“你在听吗!明白吗!”此时你可要等着挨揍了。更有甚者,领导说啥偏不做啥,明着不敢顶,暗地里放火。听不到是小事,还放火烧领导?这可了不得。
李瑛对领导所讲的话始终心怀诚意,绝不心存抵制,每次都能激发领导顺畅地直抒胸臆。因为李瑛开放的心态领导是看得见、听得到,也感受得到的,于是领导就会毫不犹豫地说下去,不会中途停下来问,在听吗,或者是听得懂吗。其他部门的领导和同事也愿意与李瑛说话,觉得和她讲话,没负担,没心理障碍,结论就是:心情真舒畅!
那些存心抵制、拒绝聆听的下属,明摆着给领导一个不合作的态度,领导心想:好啊,你这小丫头片子,竟然敢抵制我?你不听是吧,那就干脆不让你听了。
也许你的对立不是有意的,恰巧是满腹冤屈情绪低落或者牢骚满腹的结果。具体讨论事情的观点可以相左,领导也会广开言路、多面讨论,但是从内心来讲,切不可怀揣心魔,与领导对立。
记住,领导不是园丁,花草生虫子了,他不负责救活;领导和下属是为公司谋利益的合作体,他不负责管理“愤青”。如果“愤青”的怨言殃及办公室氛围,领导就会提前请他出局。
锦囊妙计
1.赶走心魔的大蜘蛛。
2.物我不对立,我和领导也不对立。
学做灭火器:领导发火很正常
常见网上有人发帖子抱怨领导发怒时拿他当出气筒,听的人也只能劝慰几句,帮不上大忙。领导发火肯定是有原由的,一个巴掌拍不响,犹如打气筒,气从这边进,得从那边出去,你首先要有容得下的海量。犹如红泥小火炉上的绿蚁,喝了消气下火,能平复领导暴怒的火焰。
人是情感动物,有情感就一定有情绪,有情绪就会发作。有人说当领导的不能发火,也有人说作为领导不能不发火,基层领导可以一周发一次火,中层管理者可以一个月发一次火,高层管理者一年发一次火。这发火也是有讲究的,做到董事长级别的你就别想发火了,要以德服人了。
通常什么情况下的领导容易发火呢?下属捅娄子了,领导会发火;领导挨批了,也会对下属发火;下属要是觉得窝火,可以再找他的下属。你看,这样层层叠叠地火下去,势必将火烧起来。因此有必要从本级做起,把火熄了方才安全。
领导发火,你让他发;领导骂人,你不能跟着骂,这会让领导更冒火;领导骂谁,你不能同情、辩护被骂者。你站在谁的立场?要耐心等火箭、迫击炮、流星锤、炮仗等统统发作完毕,再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领导有时是骂你给他听,有时是骂他给你听,有时就是出气乱骂,要分辨仔细,才能好言规劝。劝也是一种艺术,这是给领导找合适的台阶下,不能让领导一直骂到收不了场,下不了台,你倒像木头人似地观风乘凉——最后你也会挨骂。记住,你不光是出气筒,还是灭火器。灭火不能用相反的东西,火来油泼,结果烧得更旺了。
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产生的燃烧条件。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和同火灾作斗争的实践经验划分,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四种:抑制灭火法、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窒息灭火法。现在我们根据灭火原理详细论述一下听发火的领导说话之“灭火方法”:
1.抑制灭火法
也叫化学灭火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的过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因为缺少游离基而停止。
发火的领导说话时,做下属的首先要耐心聆听火山爆发的声音,继而有意识地转移领导的话题,或者认同他抱怨的观点,理解他以疏导他的怒气,逐渐稳定领导的情绪,使他的火越发越小,渐渐因为缺少生气的话题而慢慢熄火。
聆听领导发火时,如果用了错误的灭火方法,例如领导发火事出有因,下属偏偏不识眼色,提起一个相关信息,导致领导更加生气,这就极有可能灭火不成,反成了炸药。处理这种对话要格外小心,需见机行事。
2.冷却灭火法
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增加散热量,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至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体上,使其不受火焰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着火点。
领导不喜欢什么,你就使劲儿贬斥什么,以增加散气渠道,使怒气以最快的速度停止。领导生气时,尽量制止周围的人再次惹他发火。通过聆听领导的不满,了解让他不满的人和事,然后极力制止这些事再次发生,或者至少保证近期不要发生。这也是想领导之所想,有效聆听后的行动。
3.隔离灭火法
就是将火源处或其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
把领导和让领导生气的人隔离开,或者采用安排出差的方式把造势者支开。如果两个领导之间生气,最好近期内不要有意撮合让其复合,而是要暂时隔离开,因为领导都爱面子,谁都不会向谁低头,迅速撮合只能是越撮越恼。在这个时候聆听领导讲话时,要尽量避免同时听命于两个人,要分开听,这样才有回旋的余地,免得劝和不成,自己里外不是人了。
4.窒息灭火法
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遇到棘手的问题和领导沟通时,特别是请示领导时,要尽量选领导的办公室没有人的时候,或者同事较少的环境里,免得领导大声斥责或者火冒三丈时,周围的人群煽风点火,影响了你的前程。领导发火,不要把火势扩大化,要禁止能煽风的人物靠近。
听领导发火也是一种理解他的方式,不过在听的过程中要懂得结合上述的方法灭火。如果仅仅理解为听,那就不是有效倾听了。
锦囊妙计
1.勇当出气筒,甘当绿蚁茶。
2.“消防知识”人人必备。
3.坚决排开煽风点火的人。
先听领导倒苦水,再听领导说精髓
我们都知道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句话,但是男人偶尔也希望倾诉一下,以缓解内心压力。世间男女都会有自己不顺心的苦恼事,特别是男人。人们都希望他展现坚强有力的一面,不愿看到他脆弱无助的样子。一个懂得倾听他人诉说的女子,能让别人宣泄心中积压的愁苦,用温柔安慰受伤的猛虎;犹如涓涓溪流抚平石头坎坷的表面,打磨出温润的光彩。我们看到一个男人不爱红颜,却会爱上一个能倾听他苦闷的普通女人,为什么?想必情理如此。同情、理解、劝慰是人之常情;排斥、打击、漠视是非人性的行为。
据说,越优秀的人就越孤独。领导也有满肚子苦水没地方倒的时候,所以经常一个人品味苦楚,但偶尔也真情释放,找个下属诉苦水。
领导找员工倾诉,要么是把员工当好哥们、好朋友,要么就是想让员工理解他的苦衷,从而按他的意见去办,是一种委婉的指令:你看,我也没办法呀……你就这么做了吧。通常领导想让下属担负委屈或不公时,常有此类措辞,做下属的要分清楚到底是哪种情况。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做下属的耐心聆听,深入理解,为领导排忧解难。
林晓松的领导今天一下班就把他叫到办公室,说有事情要谈。下了班,两个人找了个餐厅一边吃,一边聊。用餐期间,也没见领导说些啥,反而是向小林反复倾诉最近集团人事任免中对他的不公。餐间二人喝了点小酒,更是敞开心扉,无话不谈。这时小林才明白,领导根本不是叫自己来谈工作的,而是诉苦的。领导也是人,不妨自己今晚就做个苦水篓子,听领导倾诉。经过这个“诉苦会”,领导更视小林为自己人,除了上下级关系,又多了一层类似知己的关系。看来,听人诉苦也不是一件坏事。
清阳和志俊是公司里的新人,他俩都是公司的培养对象。清阳在工作上很卖力,性格比较宽厚温和,所以领导偶尔找他诉诉苦,把一些不能写在文件上,不能作为工作指令传达的信息告诉他。他呢,也是个有心人,除了听以外,还琢磨着如何把领导的忧虑想办法给解决了,日子久了他也慢慢了解了领导的工作风格,不等领导诉说,就主动把领导的忧虑给化解掉了,有了困难也能及时想到应对的方法。这样的下属谁不爱惜?领导很器重他。志俊呢?倒是滑头一个,事事争先,立下不少功劳,业绩也比清阳高。但是吃亏在没有耐心,也听不出领导的担忧,因为他根本没有用心去体会领导的苦处。虽然志俊的业绩好,但得不到领导更多的器重也就不足为奇了。
后来,志俊调换了部门,努力学习清阳,为领导解忧。有一天,他的新领导叫他去办公室开展“诉苦会”。总体意思就是,希望志俊用心培养一下助理小珂,让小珂去做媒介经理,还特别强调了小珂是总公司财务副总裁的侄女等,借此表明自己也是受人之托没办法呀……这个小珂,幼师毕业,聪明美丽又为人乖巧,但是根本不能胜任这个岗位。怎么办呢?说到后来,领导也拉他去吃饭,餐间也喝了酒,不过这次是志俊喝多了——领导的诉苦虽然很让人郁闷啊,但你也得听啊,听吧!
老子说“玄同”。当下属和领导身处相同的境况时,就很容易同心同德,同心协力。如果这个同心是勉强来的,滋味也不好,那就宽容你的领导吧,办法总是能想出来的。比如过一段时间,志俊把小珂调到更适合她的岗位上去,尝试让小珂做其他的工作。但是媒介经理是个肥缺,小珂不想轻易离开。志俊所在的部门员工个个都实干,如果专业能力不过硬,出现了问题,后果会很难堪!我们这则故事里的志俊最后选择了尊重内心的意愿——宁愿辞职,也不愿接受这样的生硬指派。这事看似小事,实则是对他的极其不尊重。事后领导逢人便说,志俊不听他的话,不听领导话的人没前途等。
我们一方面提倡为领导分忧解难,另一方面不提倡无原则的解忧。虽然志俊的结局带着职场悲剧的色彩——不得不辞职,但是他捍卫了内心的真理,虽然他没有履行下属为领导解忧的职责,但是他让我们看到了职业经理人的可贵之处,那就是:如果领导的忧虑触犯了你的职业道德底线,坚决拒绝聆听,拒绝为他“分忧”!
那个叫志俊的男子,若干年后,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他真如领导所说的,没前途吗?故事并非一成不变,那些被某些人物定义成的悲剧,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和故事中主人公的挣扎、奋斗而改变,从而改写他的职业生涯,散发出人性的光辉!
现在,我似乎能感觉到你——聪明的读者,正和我一起期盼着志俊的成功!
锦囊妙计
1.领导也是人,也有苦衷。
2.愿以菩萨心与领导分忧。
3.分忧有原则,分忧持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