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高新科技的开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1)

最大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中体型最大的当属鲸,鲸类中又以蓝鲸(也称剃刀鲸)的体型最大。成体蓝鲸的平均体长雄性可达25米,雌性则可超过26米。国外曾捕获过一条体长34.6米、体重154吨的雌性蓝鲸,这也是人类有记载以来所记录到的个体最大的生物,据说仅其舌头的重量就超过陆地上的最大生物——大象的体重。蓝鲸不仅是最庞大的海洋生物,也是迄今地球上所有生物中体型最大的。即使是一头刚出生的小蓝鲸,体长也有7米,体重接近3吨。鲸的妊娠期约11~13个月,最长寿命80年以上。虽然鲸的体型庞大但并不笨拙,游泳能力和潜水本领都很强:最快游速可达37千米/小时,并可数小时内一直保持在28千米/小时以上的游动速度;其潜水深度最深可超过1000米。其中属抹香鲸的潜水本领最强,最大潜水深度可达2200米,潜入水下的时间可长达1小时。

各类海洋生物的“巨无霸”

鲸虽然体型庞大但并非鱼类,鱼类中体型最大的应是鲸鲨。根据报道最大鲸鲨体长达21米,体重超过40吨。

而体型最小的鱼为生活在菲律宾吕宋岛及马绍尔群岛的一种缎虎鱼,其体长一般只有1~1.5厘米,体重仅几十毫克,这种鱼需要几万条才有1千克重。

软体动物头足类中体型最大的是大王乌贼,其最大个体体长可达17米,其中头和躯体长6米,腕长11米;而体型最小的细乌贼体长则仅有1厘米左右。某些种类的章鱼个体也很大,1973年在美国华盛顿州附近海域捕到的一只太平洋章鱼腕长达7.8米,体重53.6千克。

章鱼腕上生有许多吸盘,具有非常大的吸力,体型大的章鱼腕上吸盘多达2000个,每个吸盘的吸力约100克,总吸力可达200千克。

贝类中体型最大的是生活在热带海洋的砗磲,其最大个体壳径达1.2米,体重100千克;海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是太平洋巨藻,全长可达60米,能从几十米深的海底一直生长到海面:水母类中体型最大的为霞水母,最大个体伞径可达2.4米,腕长则可达36米;有一种被称为丝带虫的蠕虫类的海洋生物,其体长平均约4.6米,最大者可达30米。这些也都称得上是同类当中的“巨无霸”。

游得最快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中游得最快的当属旗鱼,最快游速可达110千米/小时,相当于高速公路上快速奔跑的小汽车。

旗鱼常年生活在大洋中,身体呈流线型,背鳍长而高,口吻部向前突出为箭状,尾鳍发达有力,游动非常迅速。

海洋哺乳动物中以海豚游得最快,最高游速可超过50千米/小时。

企鹅是海洋鸟类中的游泳高手,最快时可达35千米/小时。

乌贼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游泳冠军,当它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用胴体部的喷管喷射海水来产生推进力,短时游速可达32千米/小时。

会飞的鱼

鱼不仅会在水中游泳,有些还会离开水在空中飞翔,这种会飞的鱼被人们称为飞鱼。飞鱼的种类多达上百种,例如在我国南北沿海比较常见的燕鳐鱼就属于会飞的鱼。燕鳐鱼的体长一般只有20~30厘米,身体呈流线型,胸鳍宽大,展开后呈翼状。当其在水中遇到敌害攻击或者受到惊吓时,能以每小时30千米以上的游速迅速冲出海面,并展开宽大的胸鳍,像鸟儿那样展翅在低空飞翔。有时为了增加前进的动力,延长飞行时间,燕鳐鱼还经常用尾不停地击打水面。据记载,燕鳐的最长飞行距离达396米,离开海面的最大高度6米。位于北美洲加勒比海的岛国多米尼加以盛产飞鱼而闻名,据说其周围的海洋中飞鱼的种类多达数十种,最大的种类体长可超过1米,最大飞行距离近千米。

飞鱼看似会飞,但实际上只是在海面上空滑翔,因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其鳍既不能像鸟翅那样上下扇动来产生飞行动力,也不能像昆虫翅膀那样不停地快速抖动来产生动力,而只能像滑翔飞机那样,依靠在水中快速游泳产生的原动力,冲出海面滑翔,飞行一段距离后仍要再落回大海继续游泳。

能上树的鱼

鱼不仅有会飞的,还有会跑的,甚至会爬树的。在我国东南沿海潮间带生活着一种小型海水鱼,学名叫弹涂鱼,体长一般只有10厘米左右,其胸鳍和腹鳍的肌肉非常发达,能用胸鳍和腹鳍支撑起身体跳跃前进,有点像陆地动物的四肢那样。退潮后,弹涂鱼常用其胸鳍和腹鳍支撑起身体,在海滩上活泼地跳动,因而也被当地群众称为跳跳鱼或跳鱼。弹涂鱼有时还能利用其胸腹鳍攀爬到水边的芦苇上或树丛上捕食昆虫。

会发电的鱼

鱼类中还有少数种类体内生长着可以产生电流的器官,能释放出电流,用以击退敌人,保护自己。有的种类可产生比较强大的电流。例如:电鳐的放电电压最高可达200伏(V),完全可以击退一些体型较大的侵犯者;而电鳗的放电电压最高时可达600伏,甚至可以击昏一头大水牛。虽然它们的放电电压都比较高,但储存的电量有限,经几次放电便消耗殆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再次放电。

据测量,电鳗在放电时的平均电压约350伏,电流可大于1安培(A),瞬时放电电压可达500~600伏、电流近2安培,功率约1千瓦(KW),最高放电电压可以达到650伏。电鳗和电鳐释放的虽然都是直流电,但放电频率可达每秒300个脉冲。

电鳐的自然分布较广,我国海域有时也可以发现。

电鳗则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电鲶主要分布在非洲尼罗河一带。

懂得“免费旅行”的鱼

海洋中有一种鱼叫做鲫鱼,其头顶上生有一个形状像胶鞋底的大吸盘,它可以用该吸盘吸附到鲨鱼等大型鱼类的身上或者航行中的船舶上,进行免费旅行,被人们戏称为“免费旅行家”。但是,鲫鱼并不是白白地利用被吸附鱼的劳动力,而是与被吸附鱼之间存在一定的共生关系,因为它可以吃掉被吸附鱼身上的寄生虫和食物残渣,起到免费清洁工的作用。

冻不死的海洋生物

有些海洋生物为了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必须具备有特殊的本领。例如,生活在南极海域的一种鱼非常耐寒冷,即使在冰冷的海水中其血液也不会凝固,而普通鱼的血液在0.8℃左右就开始凝固了。研究发现,这种鱼的血液中血红素比普通鱼少96%,但却含有大量含羟基的特殊物质,而含羟基物质常被人们作为汽车散热器防冻剂的重要成分。在美国阿拉斯加海域还生活着一种鲑鱼,即使被冻入冰块中也不会死亡,在冰块融化后还能照样生活。当地人在捕到这种鱼后常将其放到篮子里然后在户外冻起来,想吃时再拿到屋里解冻,解冻后的鱼仍然是活鱼。此外,生活在高纬度海域潮间带的贝类耐寒能力也非常强。例如,我国北方沿海冬季的气温可降至0℃以下,生活在沿海潮间带滩涂的文蛤和褶牡蛎经常被冻入冰中。这些贝类被冻到冰中3~5天,解冻后照样还可以存活。

被称为“活化石”的海洋生物

1938年12月22日,在南非的东伦敦港近海曾捕到一条名为“空棘鱼”,也称腔棘鱼、矛尾鱼或者拉蒂迈鱼的特殊鱼类,曾引起海洋生物界的轰动。因为空棘鱼类的化石最早出现于泥盆纪至白垩纪,至今已有4亿多年的历史,并且被认为在2亿年前就已灭绝,其中的一支——骨鳞鱼,还被认为是两栖动物的祖先。空棘鱼的形态结构仍保留着古鱼类的某些特征,例如,其胸鳍骨骼与古代两栖动物相似,能向各个方向转动,可以在水底爬行;体内有一个类似肺的气囊;尾鳍呈矛形,由3叶组成;鳍条不分枝;鳍与身体之间的骨骼连接方式与古鱼类相似。因而这种鱼被人们称为海洋鱼类中的“活化石”。其后该种鱼又曾在南非、科摩罗等海域被捕获过数条,其中1999年发现的那条还被认为是一个新种。

产于热带太平洋海域的鹦鹉螺则被人们称为贝类中的“活化石”。鹦鹉螺最早出现于晚寒武纪,在奥陶纪、志留纪和早泥盆世最繁盛,延续至今已有4亿~5亿年。

其外形与现代其他螺类有些相似,但鹦鹉螺贝壳的盘旋方向是沿着同一个平面,而其他螺类的盘旋方向则是三维的。此外,鹦鹉螺的壳内还被横隔片分隔为许多个小室,称为气室,横隔的中部有一个小孔,使各气室相互连通。它的软体部生活在最外侧的一个室内,这个室称住室。鹦鹉螺可以通过调节气室内的气量,使其在海水中呈漂浮状态,因而既可以在海底营匍匐生活,也可以营半浮游型生活。鹦鹉螺的头部生有许多腕状触手,在动物系统分类学上与乌贼和章鱼等同属一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