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学习读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深刻理解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节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

2010年7月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强调,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后1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在6月29日下达的《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地位定位为“三大地位”,即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从这“三大地位”足以看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面临许多新机遇和有利条件: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已经达到相当规模,有条件、有能力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富集,市场潜力巨大,生产要素成本低,后发优势明显,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不断改善;我国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有利于西部地区加快对外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10年来,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古老神奇的西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蓬勃发展,一片生机盎然,西部的发展崛起,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等等。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瓶颈制约仍然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贫困面广量大、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仍然突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繁重,等等。西部地区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继续把西部大开发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

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时间是1999年,正好是世纪之末,我国已经提前实现了第二步走的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中央清醒地认识到,这时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其主要瓶颈就在西部地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时间更长、任务更艰巨,为了实现全国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防止社会成员之间发生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的这10年,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社会进步最显著的10年,是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的10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1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到2020要付出更大更艰苦的努力。没有西部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要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既要保持东部地区强劲发展势头,也要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同时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通过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让西部地区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经济板块逐渐成型。西部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战略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就资源来说,西部地区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的67%,天然气可开采储量占全国的66%,水能可开发装机容量占全国的82%。另外,风能、太阳能、特色产业、旅游、沿边开发开放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就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来说,西部地区的人口占全国27.5%,但消费份额仅占全国消费市场份额的18.4%,开发内需的前景非常广阔。扩大内需和破解资源与环境的硬约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两大问题,而这两个方面都凸显了西部地区战略资源丰富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开拓国内市场、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全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指出的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是适应世界范围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呈加快态势,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速度加快。从国内来说,东部地区经过20世纪末的快速发展,开始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产业升级压力加大,许多领域产品过剩,必须寻找更广阔的市场。经过10年的持续开发,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产业层次总体水平不高,国有经济困难较大,非国有经济发展较之东部地区明显滞后,仍然存在大量富裕劳动力。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以使东西部地区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开展技术合作,对西部的石油、天然气、水力、矿产等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东部地区可以抓住充分利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充分利用科技、人才和资金优势,向西部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输出产品,如许多高载能、资源加工型项目,在东部地区生产成本较高,在西部地区成本就较低;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生产后效益会明显提高;有些产品在东部地区没有销路,在中西部地区却有广阔市场。通过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解决西部地区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好的产业基础,也可以促进全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产业和国家贸易中的竞争力。

(三)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拓展我国发展空间的客观需要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对内对外的开放和合作。

1.西部地区横贯欧亚大陆腹地,新疆毗邻中亚和俄罗斯,西藏毗邻南亚,内蒙古毗邻蒙古和俄罗斯,广西、云南毗邻东南亚,周边国家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我国与东盟建立起10+1自由贸易区,使中国西南和东南亚的交通大通道建设得以催生;随着我国与中亚五国建立起上海合作组织,使中国西北与中亚国家的铁路大路桥的建设得以推动;随着我国西南、西北地区持续快速发展的交通建设和铁路大提速工程的实施,使西部地区与亚欧腹地的联系更为紧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实施,必定会促进我国在东南亚、中亚等与邻国接壤的区域发挥更加重要的影响作用,进一步拓展了我国的发展空间。

2.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充分利用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进一步实现东西部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我国西部十省市区地域辽阔,土地面积占全国57%,草原面积占全国55.9%,森林面积占全国36%,而人口只占全国1/4。西部地区未开发土地接近8亿亩,开发潜力极大。在矿物资源方面,全国已发现的160种矿产中,西部均有发现。其中钛、铜、汞、铅、锌等3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煤的探明储量占全国的67%,石油储量占全国的41%,铁的储量占全国的46.8%,钾的储量占全国的96.7%,水能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2.3%,人均占有量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但由于西部地区资金严重不足,开发十分缓慢,丰富的资源未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潜在优势未能转化为现实优势,这不仅影响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也降低了全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以加快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流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推动力量。因此,为了发挥西部地区的优势,增强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劲,西部地区的持续开发显得尤为迫切。

(四)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任务

《意见》指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前提。”党中央、国务院把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作为今后1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之一,这充分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是森林、草原、湿地、湖泊等生态资源的集中分布区,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西部大开发之前,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明显。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约占80%。全国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2400多平方公里,大都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草地沙化、退化、碱化面积逐年增加,很多城市污染严重。西部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通过大气环流和江河水系循环,影响到中下游地区,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10年,是西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最显著的10年。10年来,西部的生态治理重点规划了六大工程,除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外,还包括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长江、珠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小流域治理。这六大工程涵盖了从黄河上中游、长江上游、珠江上游到“三北”地区、以及西部天然草原区。10年来,西部地区退耕还林面积2.4亿亩,退牧还草面积6.8亿亩,西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从10年前的10.32%,提高到现在的17.05%。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在西部大开发中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国家投入巨资,花大力气来抓。注重从源头抓起,推行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重点治理城市污染源。加快建设沿江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城镇垃圾处理场,保护三峡水库水质。推进沿黄河各省、自治区水污染的防治。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和低硫煤,治理西部地区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禁止东部、中部地区淘汰的生产设备、落后工艺技术和污染严重的项目向西部地区转移。经过10年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但由于历史欠帐较多,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仍然脆弱,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须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建设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从而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五)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中共中央的基本方针,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任务。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有不少是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全国80%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西部地区,现在全国年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66%在西部地区。2009年底,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还有2300多万,占全国的2/3。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滞后,脱贫难度极大,既是全国扶贫攻坚的“硬骨头”,也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难点。西部地区民族文化多元,宗教问题比较复杂,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5%,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公里,是反渗透、反分裂、反颠覆斗争的前沿阵地,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相当繁重。历史经验表明,贫困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我国贫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很多分布在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如果西部地区经济文化长期落后,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局面长期不能得到改变,就会积累不稳定因素。同时还要考虑,我国有的少数民族是跨境民族。这就有一个比较,如果我们这边经济发展得好,生活水平高,群众就会产生很强的向心力、凝聚力,民族团结就有保障,边疆就可以更加稳定。中国与俄罗斯、蒙古和中亚、南亚、东南亚国家在安全、能源、经贸、文化上的联系十分密切,很多国家希望中国在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并期待通过加强同中国的经贸合作来促进本国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发展我国同相邻国家的经贸合作,平衡地缘政治力量,巩固西部边防,确保我国的发展与安全获得战略纵深和广阔的回旋余地。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抵御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战略,更好地维护国家发展利益、边疆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必然要求

启动西部大开发的时间,正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又造成外需明显萎缩,这种双重影响的叠加效应,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增强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保持持续健康增长,成为当时我国的重要调控目标。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西部地区的教育、卫生等社会发展指标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方面说明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西部地区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特别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安排建设项目,用更多的财力支持西部地区发展,把扩大内需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起来。此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不仅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而且能够有效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并利用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为东部地区发展提供新的市场空间和资源接续。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财政收入等几个主要经济指标都有了很大提高,呈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8年全国各地加总经济增长率为11.7%,但西部地区达到12.4%。我区经济增速每年保持在10%以上,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均增长了4倍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建成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10年前的3.1倍和2.3倍;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昂扬向上,形成了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10年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也在逐渐增强。为我国应对危机、扩大内需、挖掘潜力、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重要支撑。总体而言,东西部差距扩大的趋势已经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东西部的差距仍然很大。2009年,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20497元。另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也较大。目前,西部地区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仅为东部地区的73.5%;城市拥有约70%的卫生资源,而广大农村只拥有约30%的卫生资源,农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不足城市居民的四分之一。西部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医疗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等。因此,要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彻底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让西部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宁夏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之一,承担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我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历史重任。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加快我区跨越式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和提升发展保障能力,着力深化改革和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着力改善民生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二节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紧迫性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实施了10年,在内外部经济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在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两难问题越发严重的今天,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当今的中国,其意义已超出了一般的地域问题。我们不但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也要深刻理解其紧迫性,这攸关中国的命运,也是扭转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化解一系列两难矛盾的思想基础。

中国的西部地区曾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经济的中心,只是在唐代以后才走向没落。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正是在大开发的浪潮中完成了自己的现代化进程。这样的分析不无道理。但是如果仅止于此,仅止于表面的记载,不去探讨影响历史兴衰的原因,尤其对当前的问题,不能号准其脉络,那么,只做简单的比附是无济于事的。

我们站在历史的坐标点上环顾眺望,决定兴衰的关键在哪里呢?当前的问题其症结又在哪里?哪些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和当前的矛盾与问题又和西部大开发有什么关系?要弄清楚这些问题,不妨化繁为简,先来看一看几个既与历史有关又和现实有关的因素: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据此探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近30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看,由于采取了非均衡发展的策略,中国经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四大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内外部供求失衡、人口布局畸形、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城乡二元矛盾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如果还是要走非均衡发展的老路,依靠过度依赖外需的发展模式,不仅不可能有好结果,而且很有可能会使问题更恶化。

现在,只有改变发展方式,走均衡发展的新路,从主要依靠外需逐步转向内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四大结构性矛盾,走出当前的发展困局。而所幸的是,中国经济与其他小经济体不同,中国幅员辽阔,有很大的经济纵深,因此有调节的空间,有自我完善的可能,有条件避免因发展瓶颈而导致的衰退。尤其是广大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更是医治四大顽症的一副良药。

(一)从人口分布的角度看,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有重大影响

历史上,西部的衰落与人口流失有很大关系。在“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大批知识分子和干部奔赴西部地区,有的是从沿海地区内迁的,有的是从大专院校毕业分配的。他们为西部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才华和青春,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应当说,西部地区积累了不少人才。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后,西部建设中人才缺乏的问题却变得十分突出,出现了人才老化和闲置的现象,人才流失异常严重,甚至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大面积人才流失的现象,西部的剩余劳动力也大面积的东移。针对这一现象,西部大开发初期,江泽民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过:我相信,有党的政策的正确引导,有西部地区建设前景的吸引,孔雀西北飞的日子会重新到来的。在随后的10年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引进人才、激励人才、用好人才的政策。期间,国务院成立了西部人才开发的协调机构并相继出台了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西部地区附加津贴制度、特殊岗位津贴制度,提高医疗保健津贴标准。支援西部工作的各类人才可以不迁户口,来去自由,保留原单位关系。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改善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通过10年的努力,西部地区的科技人才开发和智力支持取得了显著进展。同事,随着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西部人才流失情况得到有效的缓解。西部人才队伍的扩大、人才素质的提高,撑起了西部大开发的蓝天,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血液。但是,由于人才人口流失的巨大惯性,加上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吸引力,人才人口的不均衡发展现象仍然很突出。当前,经济领域的两难矛盾日益突出,就和人口的异常流动与畸形分布有关。未来中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还将增加,大量高校毕业生也加入到这个大军当中,这些人口如果继续向北京、上海这样的超负荷城市转移,无疑是一场灾难。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大开发,正好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空间。

(二)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看,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优化资源配置、缓解环境压力有重大影响

当前,中国社会之所以面临严重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一方面与人口的畸形分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均资源的消耗和供求关系的畸形有关。尤其是东部部分地区的自然承载力已超过极限,矛盾日益突出,而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在10年西部大开发中,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使西部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减轻了环境和运输压力,对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会带来持续的良性分流效应,将会大大缓解资源与环境的局部压力。

(三)从二元经济的角度看,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化解日趋严重的城乡二元经济矛盾有重大影响

10年的西部大开发,西部的城乡面貌发展有目共睹,从城市规划布局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城市建筑到乡村民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期间,西部的大中城市大都进行了旧城道路改造,完善了公共交通系统,有的还建有快速交通通道。几乎每个城市都建有路边、河边、湖边、海边、山坡绿化带,以及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和儿童公园等各类公共设施。国家在西部城市陆续建设了一大批城市供排水、污水回收及处理、垃圾处理、供热、供气等建设项目。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有力地改善了这些地方的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这期间,广大农村地区的村容村貌特别是住房和卫生状况也有了明显改变。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建设了一大批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安排建设了农村中小水利设施、人畜饮水、通县油路、电网改造、沼气到户、生态移民等工程,建成贫困县通达挖补道路1.6万公里,通县油路2.6万公里,户用沼气池590万口。送电到乡工程基本解决了西部地区无电乡镇的通电问题。广播电视到村工程基本解决了西部地区5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过去西部一些贫困地区农户的房子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昼不避风,夜不避雨。通过危房、旧房改造工程,他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观。同时,国家启动了一批小城镇公益设施建设项目,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西部大开发,有效地改变了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西部城市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另一个事实是,统计显示,近30年来,由于曾经实行的非均衡发展策略的巨大惯性,中国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差距越来越大,二元结构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现在,中国的人口结构出现了“刘易斯拐点”,此时加速发展西部经济,促使西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构造新的城市群和产业带,对于化解二元经济的矛盾无疑是必要而又紧迫的选择。

(四)从供求关系的角度看,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调整内外部供求关系,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有重大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向型经济,对外依存度持续偏高,服务于外需的产业构成也很复杂。现在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已经发生变化,通过内需来消化和向西部转移一部分产能越来越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西部广大地区迅速崛起,消费需求不断扩大,产业转移不但可能而且部分已经成为现实。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东中西互动取得新进展。对口支援机制作用加强,东部地区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随着西部地区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东部地区积极发挥资金、技术、市场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区域合作新路子。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有20万家东部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投资总额1.5万多亿元。东部地区企业到西部投资开发,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而西部地区的发展也为东中部地区拓展了增长空间,实现了互利共赢。第二,西部地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明显增加。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的进出口总额有所下降,但仍然达到915.1亿美元,比2000年的172亿美元增长了5倍多。在此期间,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西部,重庆市已引入102家。依托边境口岸乡镇,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边境贸易持续发展。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西部地区境外投资项目分布在俄罗斯、缅甸、澳大利亚、南非等20个国家,涉及矿产、水电、农林、化工和机械等多个领域。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西部合作与贸易洽谈会等已经成为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东西互动合作的重要平台。西部地区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纵向比较上,从横向上看,由于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其增长速度有超过东部的趋势。1999年至2009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高于东部地区1.1个百分点。应该说西部大开发的10年使西部的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消费能力持续增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但是扩大内需的需要,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两难矛盾越来越突出的时候,在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作出重大调整的时刻,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就有了全局性的、更深一层的经济含义。西部地区的真正崛起,不仅能够治疗中国经济的长痛,而且能够保证中国经济社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此意义上讲,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