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概念工具
一、全运会制度
本研究中的全运会制度主要是指围绕全运会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包括全运会竞赛规程总则、运动员注册交流管理试行办法、综合性运动会举办城市申办办法、反兴奋剂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有关政策规定等。
二、政治秩序
本研究中将采用下述对政治秩序的界定。所谓政治秩序就是指统治阶级为维护或发展有利于自己的经济关系而根据一定的政治理念制定一系列政治规则,并运用这些政治规则来对各政治实体实施政治控制的政治过程及其所呈现的政治状态【7】。政治秩序的状况归根结底都取决于利益秩序的状况,政治制度正是通过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来理顺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确认一定的利益结构,从而使人们之间的利益秩序有了制度保障【8】。
三、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9】。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本研究将注意力集中于探讨文化认同的政治建构方式以及这种关系对于政府自身而言的意义。因此,在理解“文化认同”这一概念时多侧重于它如下的几种特性和涵义:文化认同具有普遍的广泛性;文化认同具有“规范”和“塑造”的作用与价值;文化认同在利益维护中具有的实际意义。
四、利益博弈
利益是中西思想史上的古老课题。西方英文利益一词“interest”,原意为“夹在中间”,后引申为在非报酬性的东西和事件中包含着某些报酬性的成分之意。前捷克斯洛伐克学者奥塔·锡克(sik.ota)认为:“利益是人们满足一定的客观产生的需要的集中持续较长的目的;或者这种满足是不充分的,以致对其满足的要求不断使人谋虑;或者这种满足引起人的特别注意和不断重复的、有时是更加强烈的要求。”【10】《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对利益定义为“人们通过社会关系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需要”【11】,这说明利益起源于人们的“不同需要”。王浦劬认为,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12】。这一概念不仅赋予了利益的社会关系属性即制度属性,而且表明利益及利益分配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状况的产物,也即利益受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的双重约束。还有学者把利益界定为:“利益是需要主体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中介、以社会实践为手段,使需要主体与需要对象之间矛盾状态得到克服,即需要的满足。”【13】
利益博弈是利益相关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系列策略、手段和方法。从利益博弈视角解释制度变迁问题,博弈论无疑是一个具有解释力的分析工具。
五、利益共同体
以某种共同利益为边界,形成了一个竞技体育利益共同体。这里的“利益共同体”可以理解为韦伯所说的“有关利益者的共同体”,也可以近似于其“经济行为共同体”的概念【14】。竞技体育利益共同体有明确的边界,这个边界既是现实的边界(由于传统和地理因素,多数情况下以省市区行政划分为边界),也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群体成员有较强烈的集体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