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中国全民健身工程发展的现状与特征研究
1 研究目的
“全民健身工程”这个词最早以正式的称谓出现在1997年原国家体委下发的《关于1996年度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通知》之中。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对全民健身工程的定义作了新的表述,从而对全民健身工程的定义、定位、内容和受赠地区、受赠对象、管理权限、建设和配置、责任和义务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近7年来,全民健身工程作为政府的主导行为,以体育彩票公益金为启动资金,以人为本,造福社会,被广大群众誉为“造福工程”。系统整合全民健身工程的发展现状和特征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比较分析方法、逻辑分析方法等。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全民健身工程产生的历史背景
我国全民健身工程产生的历史背景有以下几个因素:第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慢慢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余暇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人们的追求的新的目标,群众体育为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现代生活提供了一个科学而有效的平台;第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尤其是群众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缺乏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建设群众身边的场地就呼之欲出,发展社会公益性场地设施不可避免摆在了各级体育部门的面前;第三,体育彩票的发行和提取的公益金的60%用于全民健身,为跨越式修建和发展群众体育公共设施提供了条件。“全民健身工程”就是在这个前提下产生的。经过近7年的发展,全民健身工程的规模从小到大,内容由少到多,发展模式逐渐形成。
3.2 我国全民健身工程发展的现况分析
自1997年至2003年,总局累计用公益金3.5亿元,加上地方各级公益金2.2亿元,共计5.7亿元,在全国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修建了4097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我国目前全民健身工程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全民健身路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雪炭工程”和全民健身活动基地。以下分别进行分析。
3.2.1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状况分析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包括健身路径以及相应的配建体育设施等。1997~2003年底我国全民健身路径的基本情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41481万元,配建“健身路径”22261条,乒乓球台58304个,小篮板12106副,体质测试器材2692套。从1996年9月我国第一条健身路径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建成至今,短短7年多的时间,全民健身路径从城市社区发展到农村乡镇,2003年健身路径已经开始走进村庄,使我国群众性体育公共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天利用健身路径进行锻炼的人数高达上千万人次,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和基本设施的问题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健身路径使群众健身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被人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3.2.2 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状况分析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健身多元化需求,2001年至2003年,总局平均每年用3000多万元公益金作为引导资金,在全国探索、示范性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目前,按照地域范围或人口数量把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分为4个层次:居民小区级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街道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市辖区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城市级的“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主题公园”。健身活动中心的室外健身设施中应建一处具有一定规模的健身路径。在硬件建设上要求建球类、游泳、棋牌、攀岩、健美、健身、飞镖、射箭、轮滑、跆拳道等12种以上易于群众活动的场地设施和80平方米以上的体质测试中心或测试站。对软件配套服务提出了具体标准。目前共实施3批,累计9900万元,建设了37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在投资政策上,总局保持了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3.2.3 实施“雪炭工程”情况与分析
2001年至2003年总局先后分3期共投入20965万元,建设105个雪炭工程。此工程得民心、顺民意,大大改善了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体育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雪炭工程”援助对象主要是革命老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资源枯竭和下岗职工较多的地区、受灾严重的地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援助雪炭工程的资金大部分投向了西部地区,其比例占到总投资额的69.1%,另外有26.1%的资金投向了中部地区,这样中西部地区加起来占到总投资额的95.2%。投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资金仅占总投资额的4.8%,建设5个雪炭工程,这5个捐赠地点主要是革命老区和体育先进县等。“雪炭工程”健身项目可以是室内设施、室外设施或者二者结合的设施。无论建设哪种设施,均要建一处较具规模(器材在20件以上)并与环境绿地相配套的全民健身路径园区。“雪炭工程”援建项目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小型多样、经济实用、讲求实效、服务群众”的原则,不搞统一模式;重点援建县(区)级的公共体育设施;受援地区必须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群众体育和业余训练等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切合实际、工期短、见效快的健身项目,使援建项目切实地为群众开展体育健身和基层开展业余训练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2.4 全民健身活动基地状况分析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不断深入,大体育观越来越被广泛认同。利用自然环境开发体育资源是总局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工程的重大举措。2001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与江苏、浙江联手开发“环太湖体育圈”,就是利用环太湖的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兴建的,3年来三方投资数十亿资金,打造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基地”,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率先尝试,为探索与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大众体育模式积累了重要经验。
3.3 我国全民健身工程发展的模式与特征分析
3.3.1 我国全民健身工程发展的模式
健身路径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雪炭工程和全民健身活动基地是我国全民健身工程的4种基本模式,这4种模式使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体育健身设施的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的格局已经显现出来。目前,“全民健身路径”按以下3种模式进行建设:(1)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配建项目;(2)健身广场配建项目;(3)公园配建项目。“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分为3种模式:居民小区级、街道级、市辖区级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城市级的“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主题公园”。“雪炭工程”按照革命老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资源枯竭和下岗职工较多的地区、受灾受损严重的地区(如三峡库区)5种模式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基地”的模式正处于摸索阶段。
3.3.2 全民健身工程发展中的特征分析
(1)投资的规模增大,资金来源的模式不断创新。全民健身工程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趋势:①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例如,2003年仅国家体育总局投资全民健身工程13605万元(其中全民健身路径5100万、“雪炭工程”6405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100万);②资金来源增多。国家、地方、受赠单位、民营企业、包括部分个人捐赠等投资方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③投资原则和资金管理更加严格科学;④全民健身工程的品种和门类不断增加,体育设施的设计将更加科学实用,更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需要;⑤随着全民健身工程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法规不断完善。
(2)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投资和配置模式呈现多元趋势。①总局投资的中心偏向于西部(高达40.3%),但地方配套投资东部(54.9%)、中部(26.9%)远高于西部(18.2%);②东、中和西部地区的投资和配套模式具有显著性区别。东部地区由总局投资和地方配套投资的比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地方配套投资的总量大大超过总局投资(总局占中央和地方投资总额的47.16%,地方占52.84%);中部地区由总局投资和地方配套投资的比重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地方配套投资已经开始向总局投资的总量趋近(地方配套资金占中央和地方投资总额的40.13%);而西部地区的投资仍然主要依靠总局的配置,地方配套投资只能是很小的比重(地方配套资金占中央和地方投资总额的23.18%)。
(3)国家对西部的关注度越来越大。西部13个省、区、市(包括建设兵团)7批总局投入资金合计12773万元,占7批总局总投资额的40.30%。这些地方大都地广人稀,经济较为落后,总局对这些地区的投资占总局总投资的比例呈总体升高趋势。从第一批到第七批依次为:34.65%、34.01%、35.57%、34.98%、42.78%、44.60%、44.23%,说明总局对全民健身工程的投资在逐渐向西部地区倾斜,也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援西部地区的决心和力度。
(4)全民健身工程快步向农村拓展成为新的发展走向。农村和农民能否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体育设施和健身条件,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群众体育的重要任务。全民健身工程向农村拓展,其社会影响和效果不断增强,对于提高体育人口和全民族的身体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是中国体育的农村年,总局把全民健身工程的投资重点放到了农村乡镇,健身路径等一批全民健身工程已经进入到村庄。据相关数据表明,2004年北京市将有30%的农村的村庄级配建一定数量的全民健身工程。
4 结论
4.1 我国全民健身工程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全民健身路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雪炭工程”和全民健身活动基地。国家和地方政府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41481万元配建“健身路径”,全民健身路径从城市社区发展到农村乡镇,健身路径已经开始走进村庄;按照地域范围或人口数量把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分为4个层次:居民小区级、街道级、市辖区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城市级的“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主题公园”;总局先后分3期共投入20965万元,建设105个“雪炭工程”,大大改善了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体育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环太湖体育圈”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基地”,为探索与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大众体育模式积累了重要经验。
4.2 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体育健身设施的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的格局已经显现出来。健身路径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雪炭工程和全民健身活动基地是我国全民健身工程的4种基本模式。
4.3 我国全民健身工程发展中具有4个特征:全民健身工程投资的规模增大,资金来源的模式不断创新;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投资和配置模式呈现多元趋势,东、中和西部地区的投资和配套模式具有显著性区别;国家对西部地区体育设施建设的关注度越来越大;全民健身工程开始由城市社区向农村乡镇、村庄扩展。
(发表于《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