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高校健康体育概述
第一节 高校健康体育的概念
一、健康体育的概念
健康体育,是指一个人以健康为目的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健康体育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要求。伴随着健康体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人体的活动规律要求身体锻炼必须坚持经常,身体锻炼如不能持之以恒,就不能产生持续的锻炼效果。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要求身体锻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同时身体锻炼需要科学的指导和不断接受新的体育教育,根据人体生长发育与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的身心特点,所从事的工作、职业特点及所处的环境,都要求对健康体育加以科学的指导,并采取积极的体育手段,有效地发展身体,这一过程,就构成了健康体育的系统。同时,根据一个人的不同发展时期,如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到大学、在参加工作后一直到中老年,和不同人群的特殊阶段都需要建立与完善健康体育的组织体系。
能否科学地指导人们健康从事身体锻炼,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及如何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大问题。
健康体育所研究的对象是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一生中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领域中个人的职业、性别、生活环境及不同健康状态的体育内容、特点、形式和条件。其特点是,不仅要具有广泛的指导性,体现在其内容、方法的完整性和体系化;而且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即对不同的个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健康体育的含义,应包括下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结束一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活动,使体育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真正成为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健康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如果将健康体育仅理解为是个人体育价值观念影响的主观作用,那是很不够的、是片面的。
二、健康体育的形成
健康体育思想的形成主要受体育本身功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及人们行为方式的影响,都是以社会发展为前提的。
健康体育思想的形成因素,从开始就注意到了,它不是单纯强调某一个阶段的体育,而是就家庭教育、幼儿园、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在整个过程的体育。
在我国群众体育所包括的内容,与健康体育所包括的内容大体相同,但存在着不同的特点,也就是两者的区别。
对健康体育的理解,不能只限于某个人参加身体锻炼,也不能局限于学校体育阶段,而是随时随地都有与健康体育有密切相关的问题。健康体育的范畴包括从胚胎开始,到死亡终结,随时随地都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身体的正常的生存与发展。
发展我国的群众体育,要以健康体育思想为指导,人人都成为体育者,我国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就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体育人口大大增长,甚至达到全民体育人口的水平,那么21世纪我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就会变成现实,也就实现了建国初期体育的宏伟目标,即“为国民体育运动的普及和经常化而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文件汇编》第13页)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体育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着眼于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降低或消除危害健康的因素,提高自我保健和防治疾病能力,以达到改善、维护和促进个体和社会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而最终达到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人口素质的目的。它的内涵是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增进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养成文明卫生行为。
高校体育教育对高校教育而言,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以完善人体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导方向,通过健康体育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便更好地锻炼身体、培养优良思想品德。它的内涵是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以技术教学、运动训练为中心,把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单纯传授知识、技术、技能上,严重地忽略了全体学生全面身体活动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健康体育教育是以提高个体的基本运动能力以及全身心的健康状态为目的,通过传授相应的健身方法和自我健康诊断、检查、评价和实施为中心的一种体育教育方式。它是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结合运动实践、环境、心理、防护、保健医疗以及生活方式而进行的终生受益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是人类在社会物质基础不断提高和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矛盾冲突中逐步认识的新概念,既不是简单的在健康中加入体育或在体育中加入健康,也不是简单的健康体育化或体育健康化。健康体育,相对体育而言,指那些通过体育能够增强的健康。健康体育是以促进健康为目的,以身体练习方法、计划和手段等为主要内容的特殊的体育形式。是健康和体育两大领域有机结合的、具有健康和体育两大领域特征的、一个独立的新领域。健康或体育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可能赋予它新的概念、新的内容、新的功能、新的发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它还应该具有“身体、体育、文化”的更深层次的内涵。目前,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再次强调了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重申学校体育在以学生身心健康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重要和独特的作用。
第二节 健康体育与高校健康体育教育
一、高校健康体育教育理论提出的依据
高校健康体育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以及促进身心的健康状态为目的的,通过传授相应的健身方法和自我健康诊断、检查、评价和实施为中心的一种体育教育方式。它是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结合运动实践、环境、心理、防护、保健医疗以及生活方式而进行的终生受益的教育活动。其各个环节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一)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纵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不难看出,一个学科要想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进步,不断在历史舞台上担当起自己应有的历史使命,也使体育工作者有更广阔的用武之地,必需不断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开拓新的发展领域,使本学科立于不败之地。从体育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社会发展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学科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当今大气因臭氧层被破坏,而引起的高强度的紫外线对室外健康体育锻炼者的严重影响;又如,因大气污染严重,而晚间大气层对流作用的减弱,使得比重较大的被污染气体大量沉积于离地球表面很近的低空而造成早晨不良的空气状况,一改过去认为早上空气好,所以要早起晨练的观念。同时在当前体育教育效益不高,学生体质下降,运动能力不足,现代“文明病”的不断蔓延的情况下,给我们提出了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体育教育的兴趣性以及实用性的要求。作为充分强调健康意识,自我检测评价和实施健康运动的健康体育教育来说,它从学生实际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角度出发,立足现实,面向社会,着眼未来,无疑是促进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的有力武器。
(二)它是适应国际体育教育大环境的需要。健康体育教育思想的提出,早在50年代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初步形成了雏形。当时针对现实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给人们带来的诸多健康问题,提出了身体素质检测评价的新理论,专家们紧密结合人体生存的生物学规律,把提高身体素质理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运动能力有关的运动素质,它们是速度、反应时、灵敏、爆发力等;另一类是与健康有关的健康素质,它们是心血管耐力、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身体的柔韧性、身体中脂肪的百分比。并认为后五项健康素质的指标,能从健身这个角度反映人的健康状况,把与健康有关的人体素质突出来,把身体素质理论进一步深化,使健康体育锻炼的目的更明确,锻炼的操作过程更具有科学、合理性,锻炼的价值得到自然的回归。纵观我们目前大众健身运动和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也正是缺乏目的性、系统性、计划性和科学性。即使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较高,但并没有把它和促进健康,提高健康水平有机的结合起来,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自由性。因此如何紧密的结合个体的生物学规律开展体育教育,是我们应当日渐重视的问题。这也正是健康体育教育所要表现的内在本质。
(三)它是个体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作为人的个体来说,锻炼必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不能认为只要锻炼就能健身,这种传统的生物学观念应当得到彻底的转变。而应以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运动观来指导实践,并从实践中不断修订目标,形成一个良性的反馈系统。例如,高校体育课中中长跑运动作为提高学生心血管功能和肌肉耐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安排练习内容时可以选择从800m到12分钟等不同距离、不同量和强度的跑,同样是锻炼耐力,学生就会认为跑短些、跑的强度小些比跑长距离、大强度更轻松,这时就会涉及到教学的目标问题,是让学生为了跑而跑,还是通过几次耐力课的学习掌握如何跑、跑多快,心率如何控制,运动强度如何确定、练习次数是多少;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应当采用什么方式和强度来跑才对健康有利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教育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终生受益的长远目标上来考虑的话,就应当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跑、如何跑法,它的技术要求是什么?运动过程中身体的反应如何对待,更重要的是传授关于机体运动的评价方法、制定目标的方法、采用锻炼手段的方法、强度、时间和练习次数的不同控制测算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枯燥单一的中长跑变得更加科学、实用和有兴趣。其次,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劳动强度降低、精神压力加大、物质生活更加丰富而造成的现代社会“文明病”日趋增多,如精神紧张、肥胖、活动时间减少等社会综合症,使人们对运动的需求增加,改变生活质量的愿望和保持健康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增强,为了适应和改变这种现象,参加体育运动无疑是一种妙药良医,掌握健康体育锻练和评价的科学目标、手段和方法将成为人们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因此,健康体育的教育观念也应当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点任务。
二、健康体育教育与高校体育的关系
(一)健康体育教育观将成为未来高校体育教育的主线。高校体育教育的观念经历了从注重运动竞技性,到逐渐转变为更重视个体的身心协调发展,使人们的运动观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但从其发展的历史形态来看始终没有从技术和身体素质观念的影响中转变过来,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对体育运动本质内涵理解的进一步增强以及现代社会生活形态对高校体育提出的要求来看,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投入更加重视,从而使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的健康体育观念逐渐步入人们的学习、生活和锻炼。我们只有及时抓住这条线索,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力,使之真正成为未来高校体育教育的中心内容。
(二)高校体育将在健康体育为中心的基础上显的更具生命力。高校体育改革已经进行了许多年,目前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受到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改革的步子和效果还是没有得到本质的飞跃。高校体育教育的实施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强制的、短期的行为状态下,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内在广泛的效益。而健康体育观念的出现无疑是给目前这种状态注入一针强心剂,它将使高校体育改革的内部本质发生巨变,而对于其外部环境来说也会因为它的质变更具吸引力,使高校体育自身的造血机能加强,更具生命力,最终将使高校体育教育成为使人们终身锻炼和终身受益的社会动力。
三、高校健康体育教育是一种发展趋势
(一)高校健康体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学生则是未来社会的竞争者,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主力军。健康健身的体育内容其主要成份正是竞赛和游戏,通过各种有竞争性的比赛和游戏的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克服困难、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学生体会胜利的来之不易和胜利后的快乐感及喜悦的心情。可为学生今后进入强烈竞争的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高校健康体育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健康体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体质得到增强,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学生体质的好坏不但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也取决于健康的心理素质。有研究表明,人的体质与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健康体育是以快乐有趣为主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以浓厚的兴趣,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达到增强体力,发展个性和能力,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三)高校健康体育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社会需要体育。未来社会更离不开体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人体健康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度、高强度、高效率的要求,人们需要有更健康更强健的身体,“返回大自然”以此来补偿工作中和家庭中运动不足的需要。
第三节 高校健康体育的目标
一、高校健康体育的目标
(一)高校“健康体育”的提出高校体育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和运动训练三大块。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是基础,主体对象是普通大学生,一般意义上的高校体育主要就指这一块。由于体育的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与健康的关联性最直接、密切,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结合当代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提出“健康体育教育”的观点。但就体育的多功能性和高校体育长远发展来看“健康体育”应是一种广义的概念,不能仅追求“健康”这一单一的目标。
(二)高校健康体育的目标:学校体育以育人为宗旨,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为主要目标。高校健康体育的目标是:指导每一位大学生积极安全地进行有效的健康体育锻炼,努力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据此构建一个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中各子系统都有它的分类目标以及量化的指标体系,不同时序、不同层次的目标和同一时序的各项分类的目标构成了一个目标网络体系。这个目标网络体系应能全面反映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各个方面的情况,及时反馈教学方面的信息。这样就可避免教与学双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唤起他们对目标的共同追求和向往高校体育,处于学校体育到社会体育的过渡阶段,根据体育自身的特点和高校具体情况构建起由近到远的框架体系。“应试教育”下的中学体育处于“从属课”地位,造成大学生体育意识淡薄,基础身体素质不高,体质状况差而且个体差异大的情形。高校健康体育的目标要切合实际,从发展身体素质开始,然后到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技能,再到掌握专项的理论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最后到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自觉参与体育活动并发展创新来满足人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发展,培养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养成尊重对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行为规范,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高校健康体育的基本原则
(一)目的积极性原则
需要(目的)→动机→主动性→兴趣→行动心理学的规律说明,人们行动的积极主动性来自某种需要。在体育健康锻炼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针对大学生体育意识淡薄,对体育课认识程度不高的情形,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体育健康理论知识的教育。通过开设理论课等形式,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使体育与健康成为人们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追求文明高雅生活的一种理念。
(二)从实际出发原则
健康体育教育要调查了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他们的身体状况,结合各学校的体育设施条件和师资情况来进行。课内实行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开设基础班、中级班、选项提高班,结合课内教学,成立专项协会或俱乐部。组织丰富的课外健康体育锻炼活动和竞赛活动,派体育专项教师指导,使课内外一体化,进而发展到服务型的体育俱乐部模式。
(三)区别对待原则
世界上绝对没有一个对每个人都适用的健康体育锻炼方法,必须根据个人的实际体质状况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自己的健康体育锻炼方法与相关的内容。随着高考年龄限制规定的取消,大学本科4年学制的逐步放宽,完全学分制的实行,大学生群体中的个体差异很大,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对健康的需求是复杂多样的。这就要求高校健康体育教育应打破以往同一内容、统一组织、统一施教的模式,针对不同健康状况群体的需要,区别对待,实施灵活多样的健康体育教育形式。
(四)循序渐进原则
健康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应有科学合理的顺序,应反映身体锻炼发展过程的必要性,按合理的顺序逐步提高。遵循刺激——适应——再刺激——再适应的生理规律。运动兴趣的培养与提高,锻炼习惯的形成,除了个人主观意愿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健康的高层次教育。开设更高要求的自主选择运动项目的教育形式成为高校体育未来发展的趋势。专项技术、战术的掌握与提高是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为基础的。因此在健康体育教育的内容选择方面,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体质状况,从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发展体能的基础起,到掌握不同专项的基本技术、战术、知识,再到结合自身条件发展创造个性化的技术风格与战术组合,经历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新的过程。
(五)发展创新原则
任何事物总要不断发展创新,高校健康体育同样如此。随着人们认识自然能力的提高,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健康体育锻炼的理论和方法也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运动技术、战术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人们追求个性化发展,不断探索创造的心理,也要求高校健康体育在创新中求发展。
三、高校健康体育的作用
在论及高校健康体育的作用时,先了解实施高校健康体育教育的必备条件。高校健康体育教育的组织实施,必须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这个基础就是高校体育研究中常用的“5WIH”必备条件:即who——对象:why——目的:what——方法:when——时间:where——地点:How——实施。高校健康体育课程的计划、设置、教学过程的控制及教学效果与教学作用等均受基础条件的客观限制。
高校健康体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将教会人们如何以健康体育锻炼手段来调节日常生活,改善由于饮食、作息等长期不合理而形成的生活方面的健康负效应,调节生活中的心理、行为和时空感,使体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调节器,保持身心、行为的健康。新世纪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健康体育锻炼可以弥补现代生活给人体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体育将作为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有效地促进人体健康。高校健康体育的作用将显得更为重要。
第四节 高校健康体育的指导
一、高校健康体育指导作用
健康体育指导的基本任务是:教育每一个大学生,积极进行安全、有效的健康体育锻炼,努力促进他们的的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通过高校体育教师发挥出来的高校健康体育指导的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一)传授正确的健康体育知识,提供先进的健康体育信息,积极做好健康体育的启蒙工作,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终身健康体育意识。
(二)选择符合健康体育锻炼参加者实际需要的锻炼方法,进行准确的健康体育锻炼示范,努力使每一位健康体育锻炼参加者都能得到及时、充分的指导。
(三)提供健康体育咨询,当好健康体育顾问,鼓励终身健康体育锻炼,协助健康体育管理运营。
二、高校健康体育指导原则
为了保证高校健康体育锻炼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高校健康体育锻炼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该遵守以下六大基本原则
(一)平衡发展原则。高校健康体育,必须保持参加高校健康体育锻炼者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健康的平衡发展,必须保持各种身体功能和能力的平衡发展。
(二)区别对待原则。世界上绝对没有对每一个人都适用的健康体育锻炼方法,必须根据个人的实际体质状况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体育锻炼方法。
(三)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的健康体育锻炼计划安排,应该有节奏的穿插休息,做到小、中、大运动量相结合,形成适应——加大——再适应的健康体育锻炼过程。
(四)重复练习原则。每种锻炼方法的掌握和锻炼效果的取得,都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在健康体育锻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发展创新原则。任何事物总要不断发展创新。高校健康体育同样如此,不仅具体的健康体育锻炼方法需要不断的发展创新,高校健康体育理论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创新。
(六)意识培养原则。作为高校健康体育锻炼参加者,必须在充分认识为什么参加健康体育锻炼和怎样进行健康体育锻炼的基础上,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锻炼效果。
三、高校健康体育指导内容
(一)准确判断健康体育锻炼计划的合理程度。作为一个优秀的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能够在充分掌握学生全面健康状态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出什么样的健康体育锻炼计划适应其本人状态、安全性高、实际效果好。另外,对过去取得的成功经验,应该能够在再创造的前提下,灵活的加以充分运用。
(二)健康体育锻炼计划实施过程的安全。安全性如何,对于高校健康体育指导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对计划选用的具体方法、种类、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的安全系数,必须进行充分论证;对计划实施的具体环境包括设备设施、用品、自然条件等的安全程度,必须进行反复。
(三)建立快速准确有效的双向信息反馈机制。高校健康体育实施过程中,在指导者与被指导者之间,建立起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是取得最佳锻炼效果的唯一捷径。
(四)健康体育教材、完善健康体育理论。在现代高校健康体育指导教材的开发和理论研究过程中,录像、图片、电视、多媒体等视听教材的运用程度如何,直接反映出高校健康体育指导的整体科技水平。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高校健康体育领域的普及运用,已经成为21世纪高校健康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激励机制的灵活运用和功能的充分发挥。适时给予大学生们以鼓励,是保证其坚持长期锻炼、增强体育健身自信心、激发积极参与动机的有效手段。而能否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效果,关键则是能否准确把握运用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