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赢利模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阿里巴巴:领跑电子商务(4)

中国经济是市场经济,同时也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对于电子商务更是如此。2002年,阿里巴巴依靠国内外的信用评价机构,结合企业网上行为的评价,也恰当配合国家和社会对于信用的提倡,率先创新中国互联网上的企业诚信认证方式,并推出信用管理体系“诚信通”。此时,阿里巴巴抢先圈地的成效显现。据调查,60%的中国企业加工能力过剩,阿里巴巴通过第一步掌握了几百万企业的需求信息,对于众多千方百计寻求订单的企业来说,无疑具有致命的吸引力,阿里巴巴对通过诚信通的企业提供需求信息,并通过电子邮件一年提供3600条,即使不能达成合作,最起码也有把握市场动态的参考价值。阿里巴巴用圈地中为企业提供“免费午餐”换取的关键信息,作为企业赢利的“诱饵”,此举之高明,并非一般企业所能及。

此外,对于中国出口企业来说,阿里巴巴手中也握有一把杀手锏,即掌握着5000家外商采购企业的名单。对每家企业想要获取信息并成为会员的企业,每年收取4-6万元也合情合理,仅此项,就可为阿里巴巴带来每年几千万的收入。

当搜索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成为企业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阿里巴巴在2005年8月收购雅虎,并推出电子商务搜索,在此之前的3月,阿里巴巴已经推出自己的关键字竞价搜索。在中国,雅虎搜索的市场占有率仅低于百度3%,超过Google8%,雅虎每年投入几十亿美元用于技术开发,对于阿里巴巴技术实力的提升可想而知。

阿里巴巴和雅虎的合作,无疑属于强强联合的范畴,联手的目标是创建全球首个有影响力和创收力的专业化搜索,可以将电子商务涉及的产品信息、企业信息、物流、支付等有关信息集结在一起,逐步形成一种电子商务信息的标准。

2004年,中国出口额为1万亿美元,而通过阿里巴巴完成交易额只有100亿美元,仅占总量的1%,99%的企业仍没有使用电子商务。商机往往蕴藏于潜力之中,阿里巴巴已经看到,并做好了准备,对于未来有着自己更为清晰的步骤。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阿里巴巴的关键招术并不像其他公司令人眼花缭乱,但连贯性和组合性赋予其有效性。马云有着深深的武侠情结,最喜欢的人物是《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我觉得他的武功是出手无招,这是我一直向往的一种境界。”特殊的时代,已无法让马云快意恩仇地行走于江湖之中,但在英雄辈出、风起云涌的“网络江湖”中,他可以大展身手、纵横驰骋。

与资本共舞的教科书

改革开放的中国备受经济大潮的冲洗,其中,民营经济的发展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光芒四射,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而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为其提供了助推器。价值发现是资本市场必须具备的职能之一,眼光是行业竞争的关键。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公开资料现实,阿里巴巴预计融资14.9亿美元,创下中国互联网公司上市融资之最,其国际配售吸引了超过1800亿美元资金认购,公开发售冻结资金约4530亿港元,创下港股IPO冻结资金的最高记录。

此时,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狂欢正在拉开大幕。Thomson Financial的数据显示,仅以招股中间价计算,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在两年内已获利2.4倍,而孙正义的软银更是获利高达24倍之多。有资深分析师感叹,“从来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像阿里巴巴一样,在企业成长的每个阶段巧妙地借助了资本的力量,而在整个过程中,各方资本的成败兴衰更堪称一本经典的教科书。”

1999年,马云以拼凑的50万元创建阿里巴巴之时,它的命运就与资本牢牢联系在一起。原本打算坚持10个月,没有想到计划还是没有变化快,不到八个月就已经花完,阿里巴巴顿时陷入“捉襟见肘”的地步,连打车都选择较为便宜的夏利,而不是象征身份地位的桑塔纳。

久旱逢甘霖,是人生一大乐事,此时身处资金“沙漠”的阿里巴巴,也遇到了第一笔投资及时雨。阿里巴巴CFO蔡崇信凭借在投资机构工作的经验,在他的多方奔走之下,1999年10月,阿里巴巴得到来自Investor AB、高盛、富达投资和新加坡政府科技发展基金的500万美元的“天使基金”。

资本的注入,让阿里巴巴的团队有了技术研发的支撑,但随后马云与软银孙正义的一次见面,则成就了融资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作为亚洲首富,孙正义可谓眼光独到,在1996年,雅虎员工不过15人时,他就曾向雅虎注资1亿美元,原因是杨致远身上的领导特质。

这次,他在马云身上看到同样的特质。在会面时,孙正义仅仅用6分钟就敲定了与马云的合作。2000年1月,软银与阿里巴巴集团正式签约,孙正义交给马云2000万美元。“没有这次握手,阿里巴巴集团和淘宝网的事业不会像今天这样顺利,尤其是后来收购雅虎中国的行动。”在马云眼里,和孙正义的握手为阿里巴巴集团随后的系列运作埋下伏笔。

鲜艳的花朵总是招引更多的蜜蜂,好企业总是资本所向。2002年,阿里巴巴开始进行第三轮融资,2月,日本亚洲投资公司注资500万美元;2004年2月,阿里巴巴又获得包括富达创业投资、TDF风险投资、Granite Global Ventures等私募投资基金总计8200万美元的投资,软银二次注资6000万美元。

资本、技术、人才互相驱动,阿里巴巴集团获得长足发展。2004年,阿里巴巴总收入达到6800万美元;2005年,阿里巴巴公司税前利润额为1.034亿元;2006年税前利润额为2.914亿元;2007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总收入跃升为9.58亿元,税前利润约4亿元,净收益高达30.8%。

然而,阿里巴巴背后资本蕴藏的巨大能量真正被人们所见,则是2005年的大手笔,即宣布与雅虎中国合作,雅虎中国以10亿美元换购阿里巴巴40%股权。按照文件显示,交易过程如下:雅虎以3.6亿美元向软银购得450万股淘宝网股票,并赠与阿里巴巴,由此软银兑现了巨大收益;同时,雅虎又以5.7亿美元收购阿里巴巴8772万股,凭借此次交易,阿里巴巴很多前期风险投资机构顺利退出,阿里巴巴员工也将部分股票套现。

通过此次收购,阿里巴巴也正式完成上市及扩展海外市场的准备。然后,雅虎以“7000万美元+3.6亿美元淘宝股权+雅虎中国全部业务”购得阿里巴巴总股份的26.59%,约1.74亿股。这份股东协议,不仅解决了持续免费的淘宝网的生计,而且保证了马云在阿里巴巴的绝对控制地位。

更为巧妙的是,在收购过程中,阿里巴巴对其发行的股本做了一次增发,即由3.23亿股增至6.54亿股:除去向雅虎增发的1.74亿股,还向软银发行2770万股,占总股本的4.24%;向阿里巴巴员工增发1.293亿新股,占总股本的19.77%。后者是马云为阿里巴巴员工持股计划预留的股票,从而保证在雅虎进入阿里巴巴后,阿里巴巴员工的控股权不会被大幅稀释。

各方利益得到平衡之后,人们对马云与阿里巴巴团队的一个疑问就是:阿里巴巴何时上市。作为B2B领域的“老大”,阿里巴巴的注册用户数占中国整个电子商务市场的70%以上,2005年阿里巴巴注册用户数量、付费会员数量的增长率均为83%。2006年注册用户数量、付费会员数量的增长率分别为83%、55%。截止2007年6月30日,阿里巴巴的注册用户达2460万名,付费会员超过25.5万名。“3年让阿里巴巴成为全球互联网5强,10年内成为互联网3强。”是马云一再对外强调的阿里巴巴远景。

对于实力如此强大的阿里巴巴而言,上市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马云并不着急,“我们不缺钱,上市一定不为钱”;而阿里巴巴总裁卫哲则有更为明确的表示,“满足了三个条件,阿里巴巴才会上市,那就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正当人们猜测纷纷时,阿里巴巴集团旗下B2B业务阿里巴巴在2007年10月15日向全球公开招股,开始首场路演,接下来就出现11月6日登陆香港股市的惊人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