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基础与案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任务二 审计的分类

任务引入

2012年年末,中信会计师事务所接受某省审计厅的委托,对该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审计,该事务所所长经过多方考虑决定派注册会计师张某担任项目经理,对该省管辖的3所公办大学进行审计。张某进驻到某大学后,与该大学的财务部门、审计部门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并获取了有关资料。

该大学审计部门的小王,刚从某建筑大学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负责该大学基建项目工程造价审计。在工作之余,小王问注册会计师张某这样一个问题:我是本单位的审计人员,你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而贵所又接受省审计厅的委托对我单位进行审计,那么,我们这3个审计部门——省审计厅、会计师事务所、我所在大学的审计部。这3个审计机构是什么关系?在业务上,是谁领导谁?我该服从会计师事务所的领导、省审计厅的领导,还是我单位的领导?如果你是注册会计师张某,该如何回答小王的问题?

任务分析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明白省审计厅、会计师事务所、该大学的审计部各自的职责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分工的;这3种审计机构,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知识链接

一、按审计主体分类

审计主体是指具有并行使审计权的组织机构和专职人员。审计主体在审计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审计行为的执行者。

审计按其主体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3类。

(一)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又称国家审计,是指政府审计部门对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查。政府审计是在政府首脑领导下代表政府进行的审计。例如,我国审计署对中石油的审计、省审计厅对本省各市财政预算收支执行的审计均属政府审计。

(二)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单位内部专职审计机构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的审计。内部审计的内容是本部门、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财经法纪的审计及经济效益的审计。内部审计的职能是在本部门、本单位相对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是实现经济管理的一种必要手段,其内容并不限于各部门、各单位会计核算的工作监督,还涉及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是增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是指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后,根据审计业务约定书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具有独立性、委托性和有偿性。这种审计风险高、责任重。审计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审计方法的变革都基本围绕它展开。本书阐述的审计理论与实务也主要是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而言的。

二、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类

(一)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又称常规或传统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的公允性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的审计。财政财务审计的目标主要是: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是否合法、合规,同时还需审查和评价这些活动的会计账目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公允性,查明有无错弊和被审计单位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实绩。

财政收支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机关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进行的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的审计。

(二)财经法纪审计

财经法纪审计又称法纪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严重侵占国家财产、严重损失浪费和其他严重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等违法乱纪行为进行的专案审计。它是我国审计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审计的主要内容是严重侵占国家财产、严重损失浪费、贪污盗窃、行贿受贿等,以及由于失职、渎职造成严重损失的重大经济案件。其目的是保护国有财产安全完整,维护企事业单位、所有者、出资人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实施的审计。其审计的内容包括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和管理活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和管理活动,固定资产投资及其管理活动的经济效益情况及影响因素、途径等。审计目标侧重于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性或合理有效性。

三、按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分类

(一)外部审计

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的国家审计机关或民间审计组织实施的审计。由于外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并无利害关系,在组织上和职权行使上都具有独立性,所以其审计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在社会上具有公正性,如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的审计。

(二)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部门或单位内部设立的专职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进行的审计。由于内部审计机构设在部门、单位之内,其独立性不及外部审计,所以其报告主要供内部管理部门使用。

四、按审计范围分类

(一)全面审计

全面审计又称全部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及其资料进行的全面审计。其优点是审查详细彻底,结果比较准确可靠;缺点是费时费力,审计业务量过于繁重。它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较少的或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的单位。

(二)部分审计

部分审计又称局部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期间的财务收支或经营管理活动的某些方面及其资料进行的部分的、有目的的和重点的审计。其优点是时间短,耗资少,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达到预定的目标;缺点是容易遗漏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销售业务的审计。

(三)专项审计

专项审计又称专题审计,是指针对某一特定项目进行的审计。专项审计的审计范围小,针对性强,有利于围绕当前中心工作开展,有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按审计采用的技术模式分类

(一)账项基础审计

账项基础审计是审计技术发展的第1阶段。它是指顺着或逆着财务报表的生成过程,通过对会计账簿和凭证进行详细审阅,对财务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逐一核实,来检查是否存在会计舞弊行为和技术上的错误。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特别是专门的舞弊审计时,采用这种技术有利于做出可靠的审计结论。

(二)制度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是审计技术发展的第2阶段。它建立在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上,即首先进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和评价,当评价结果表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健全且运行有效、值得依赖时,在随后对报表项目的实质性程序工作中,审计人员可以仅抽取小部分样本进行审查;相反,则需扩大实质性程序的范围。这样能够提高审计的效率,有利于保证抽样审计的质量。

(三)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又称风险基础审计,是审计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采用这种审计技术时,审计人员一般从对被审计单位委托审计的动机、经营环境、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出发,利用审计风险模型,规划审计工作,积极运用分析性程序,力争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