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5 控制系统仿真的数学模型

从仿真的定义可知,建立数学模型是开展仿真的先决条件,因此在介绍各种仿真方法之前,必须先了解系统的数学模型。在自动控制中,常见的数学模型可以分为连续时间模型、离散时间模型和采样数据模型3大类。

1.5.1 连续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

连续时间模型通常采用下列3种数学形式描述连续系统。

1.输入、输出的微分方程

设系统的输入为ut),输出为yt),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高阶微分方程

对于自动控制中最常见的线性定常系统,式(1.10)可以表示为

式中,ɑ0=1。

若引进微分算子,式(1.11)可以表示为

则有

2.输入、输出的传递函数

对式(1.11)的两边取拉氏变换,若系统的输出yt)和输入ut)及其各阶导数的初始值都为零,则得到

式中,Ys)和Us)分别为yt)和ut)的拉氏变换。定义

称它为输入、输出的传递函数。由式(1.14),有

将式(1.13)与式(1.15)对比可知,在初值为零的情况下,ps等价。

3.状态空间模型

式(1.11)和式(1.15)给出的数学模型仅仅描述了线性定常系统的外部特性,即仅仅确定了输入ut)与输出yt)之间的关系,故称为系统外部模型。

为了描述一个系统内部的特性,即确定组成系统的各个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实体属性的变化,可以引进系统的内部变量——称为状态变量。实际系统中,真实的内部变量及数学上定义的内部变量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例如,直流电动机的输入为电枢电压ut),输出为转速ωt),它的内部状态变量可以选为真实的物理量——电枢电流it),也可以选为其他变量。然而,无论状态变量如何选择,系统的数学描述总有以下形式

其中,式(1.16)称为系统的状态方程,式(1.17)称为系统的输出方程。

式(1.16)和式(1.17)合称为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由于它描述了系统的内部特性,所以又称为内部模型。

对于线性系统,上述3种数学模型的表示形式可以相互转换。

1.5.2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

与1.5.1节中叙述的连续时间模型的表示形式相对应,离散时间模型通常也采用3种表示形式描述离散时间系统。

1.输入、输出的差分方程

设在离散时间点t0t1,…,tk,…上控制系统的输入序列为{uk)},输出序列为{yk)},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这是非线性差分方程的表达式,其中f是其变量的函数。如果可以从式(1.18)中解出yn+k),则得到非线性递推形式的差分方程为

差分方程描述了离散控制系统在各个时刻输入、输出之间的相互关系。由式(1.18)可以看出,根据输入uk),uk+1),…,un+k)和以前的系统输出yk),yk+1),…,yn+k-1),就可以递推出时刻tn+k处的输出值yn+k)。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式(1.18)可以表示为

若引进后移算子q-1,它定义为

则式(1.20)可以改写为

式中,ɑ0=1。即有

式中

从而有

或者

2.输入、输出的脉冲传递函数

对式(1.20)的两边取Z变换,并设系统的初始值及以前时刻的输入和输出都为零,即yk)=uk)=0,k≤0,则可得

式中,Yz)和Uz)分别为序列{yk)}和序列{uk)}的Z变换。定义

为线性差分方程式(1.20)描述的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则有

将式(1.23)与式(1.25)对比可知,在初始条件为零的情况下,q-1与z-1等价。

3.离散状态空间模型

式(1.20)和式(1.25)仅仅描述了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故称为外部模型。如果引进系统的状态变量序列{xk)},则可以构成离散状态空间模型

其中,式(1.26)称为系统的离散状态方程,式(1.27)称为系统的离散输出方程。离散状态空间模型属于内部模型。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上述3种形式可以互相转换。

1.5.3 采样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在采样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由数字运算器构成)是对离散时间信号进行运算的部件,描述它的数学模型是离散时间模型;被控对象是连续过程,用连续时间模型描述。因此,这类系统需要用连续-离散时间混合模型,即采样数据模型来描述。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典型的采样数据系统。如果忽略A/D和D/A转换器的转换时间及误差,则采样数据系统可由图1.8表示。

图1.8 采样数据系统结构

采样控制系统中,连续时间模型和离散时间模型都可以由任意一种形式给出。如果D(z)是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Ghs)和Gs)分别是保持器和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则采用传递函数形式描述的采样控制系统可由图1.9表示。

图1.9 采样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