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喝乌龙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四大产茶区的历史

闽北乌龙

闽北乌龙产自福建(原崇安县)武夷山区,是闽北乌龙茶品种之总称。

乌龙茶最初起源于武夷茶,是北苑茶的一种,北苑茶又是福建最早的贡茶。

史书记载,北苑茶是中国茶叶发展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御茶,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闽龙启元年(闽王王审知之子王延钧年号,公元933年),建州建安县(今福建省建瓯市),当时有位茶园园主张廷晖,在凤凰山(今建瓯市东风镇境内)经营方圆15公里的茶园。因战事频繁,难以为继,就将茶园全部献给闽王,作为皇家茶园。茶园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御茶园”。所产之茶称“北苑茶”,上贡闽国和后来的南唐。北宋时贡茶生产南移到北苑,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赵炅年号,公元977年)在凤凰山设漕司行衙,置北苑御焙,派漕臣督造北苑御茶。北苑贡茶以龙凤图案的模具制作蒸青团茶,又称龙凤茶、龙团凤饼或龙凤团饼、建溪官茶等。当时先后有龙凤团、小龙团、密云龙、龙团胜雪等几十个品种。民间私焙也随之兴起。鼎盛时期,有官私茶焙1336处。

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至唐朝末年建安茶小有名气,元符年间上贡茶饼1600饼,宣和年进贡4710饼,上贡品种有40多种。苏轼《叶嘉传》称:“武夷茶移植到建安后遂有‘北苑’之盛况”。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凤团饼,官焙衰亡,团茶向散茶演变。从五代至明代,北苑茶上贡四朝(五代的闽和南唐、两宋、元、明),历时458年,是中国茶叶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元代大德六年(1320年)设置御茶园于武夷九曲溪的第四曲溪边,制龙团5000饼入贡。此时武夷茶已单独入贡,名声从此日渐扩大。

清布衣文士王草堂在《茶说》中记载:“武夷茶采后,以竹筐,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山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罗、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红半青。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茶采而摊,摊而摝,香气越发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拣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此记载说明了武夷茶的传统制茶工艺。

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徐火勃《茶考》中记载:“山中土气宜茶,环九曲之内,不下数百家,以种茶为业,岁所产数十万斤,水浮陆转,鬻之四方,而武夷之名,甲于海内矣。宋元制造团饼,稍失真味,今则灵芽仙萼,香色尤清,为闽中第一。”于是贡额累增,崇安贡茶达470.5公斤,约占全国贡茶总量2011公斤的四分之一。

史籍中留下的种种记载说明了乌龙茶制造技术与历史上的武夷茶制造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乌龙茶约始于16世纪的明代,盛行于清代。明代是我国制茶技术发展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技术上有较多创新的时期。一反把茶叶碾碎或杂以其他香料的制法,而是保持茶叶原有的形、色、香味,把绿茶蒸青改为炒青,并推动了乌龙茶等其他茶类的创立和发展。与此同时,闽南安溪在历史上选育和繁殖了不少适制乌龙茶的优良茶树品种,并在制造技术上精益求精。

总之,福建南北茶区为乌龙茶的诞生、发展,以及相继向闽南、广东、台湾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贡献。

闽南乌龙

安溪县地处福建省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地带,全县面积3057.28平方千米。安溪自古就有“闽南茶都”之称。是我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产茶历史已有1000多年。据史料记载,至少可以上溯至唐朝末期,到了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的兴起,安溪茶叶便作为一项重要商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18世纪初,安溪茶的生产已有较大的规模,尤其是1725年前后,铁观音的发现和推广,更使安溪茶叶成为乌龙茶的突出代表。那时安溪的茶叶生产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奠定了安溪茶叶在乌龙茶生产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安溪也因而成为闻名遐迩的名茶之乡。

据《安溪县志》记载:“250多年前,安溪人在东南亚各国开设茶行100余家,形成了初具规模并较为完整的产供销体系,产品畅销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缅甸、越南、印尼、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解放前,安溪铁观音曾先后三次在国际性优质产品评定中获得金奖。

改革开放以来,安溪乌龙茶无论是规模、质量还是销售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规模上,全县茶园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4.2万亩发展到目前的25万亩,年产量由7000吨发展到1.5万吨,产值由6000万元增加到3亿多元,均居全国第一,是全国最重要的乌龙茶生产基地。

闽南乌龙茶能够成为茶叶家族中的佼佼者,得益于安溪境内峰峦叠嶂、泉甘土赤、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得益于安溪茶农千百年来智慧凝聚的、独有的精湛制茶工艺。

随着乌龙茶的诞生和发展,在安溪这块铁观音飘香的土地上逐步形成了古老独特、绚丽多姿的茶文化。历代的文人逸士留下了许多赞美闽南乌龙茶的诗篇,民间也留传着大量茶叶生产和茶农生活的传说、歌谣和谚语,并形成了一套十分讲究的品茶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安溪的茶文化也在不断向高层次迈进。

广东乌龙

广东省,简称粤,是我国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

广东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极适宜茶树生长。广东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主要产茶省份之一,也是我国乌龙茶的主要产区。广东乌龙茶良种资源丰富、采制工艺精良、茶叶质量超群、风味多样、名优茶亦多。

广东乌龙产于广东东部地区,产茶历史悠久。主要产地为:广东省汕头地区的潮安、尧平、陆丰等县,现梅县、惠阳等地也开始产茶。主要品种有: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广东乌龙、广东铁观音等。其中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最为有名。凤凰单枞按照香型不同又可分为密兰香型、芝兰香型、黄枝香型、肉桂香型、通天香型等。凤凰水仙又分单枞、浪菜、水仙三个品级。广东乌龙品质特征与闽北乌龙类似,外形呈条形,挺直,紧结;干茶色泽青或黄褐,似鳝鱼皮色;汤色橙黄、发亮,沿碗壁有金黄色彩圈的品质更好;滋味醇爽回甘;花香明显、浓郁,叶底肥厚柔软,叶片四周红,中间黄,这是其主要特点。

当代学者已将潮州的产茶史追溯至唐代。民间盛传宋帝南逃时路经凤凰山,口渴难忍,侍从们从山上采下一种叶尖似鹪嘴的树叶,烹制成茶,饮后既止渴又生津,故后人广为栽种,并称此树为“宋种”或叫“鹪嘴茶”。明朝嘉靖年间的《广东通志初稿》记载:“茶,潮之出桑浦者佳”,当时潮安已成为广东产茶区之一。清代,凤凰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列入全国名茶。20世纪90年代以来,潮安茶区茶园面积不断增长,茶叶品质也有很大提高。1982年起,凤凰茶多次被评为全国名茶。

广东乌龙茶的加工方法源于福建武夷山。因此,其风格品种与武夷岩茶有些相似,外形呈条形。

台湾乌龙

台湾岛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面积3.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千米)、澎湖列岛、绿岛、钓鱼岛、兰屿、彭佳屿、亦尾屿。

台湾乌龙最初源于福建。相传清朝咸丰年间,台湾的南投县鹿谷乡有个秀才叫林凤池,到福州省城赴考。中举后,他在福州的宗亲设宴为他祝贺,并邀请他游览武夷山。沿途丹山碧水,风光旖旎,比起那日月潭和阿里山,另有一番情韵,令他流连忘返。盘缠用得差不多了,这时才想起离家赶考时母亲嘱咐的话:“考中悬榜,回台定要带点东西答谢乡亲故旧!”船资已经有限,还能带什么回报乡亲呢?饮茶给了他启发,于是他买来了一捆36株原本由建瓯北苑贡茶流传到武夷山的矮脚乌龙茶茶苗,带回鹿谷乡分送乡亲。乡亲们高兴地视灵芽为灵气,把这些茶苗种在风光秀丽的冻顶山上。后来林凤池当了朝廷命官,进京面君时,就将这新移植制成的茶进献给光绪皇帝,光绪品尝了冻顶茶后龙颜大悦,便以山名赐名为“冻顶茶”,这就是冻顶乌龙茶的来历。冻顶乌龙茶享誉海内外已有百余年,已经成为台湾名茶。

台湾农学教授吴振铎先生(原台湾茶叶改良场场长)调查过台湾七处乌龙茶树形态及其木质结构,与福建省的乌龙茶树对比后,认为与闽北矮脚乌龙茶树最为接近。1990年9月,他带领了一批研究人员直奔建瓯的桂林村,深入访问古代北苑故地的老茶农,经专家学者的反复对比、分析、研究,证实建瓯东峰镇桂林村现有一片一百多年历史的矮脚乌龙茶树,正是台湾青心乌龙、冻顶乌龙的亲缘树,终于找到了祖家!当地政府和福建茶叶学会为此联合立碑以纪此事。

1881年(清光绪七年),台湾乌龙茶遭受世界茶业市场不景气影响,再加上台北的五家洋行认为台湾乌龙茶价格昂贵、无利可图、中止收购,致使乌龙茶有价无市,陷于困境,号称清代乌龙茶业之“碰壁时代”。当时,台北一般茶商鉴于乌龙茶之市况,日趋不景气的市场,于是迫不得已将台北大稻埕一带滞销的乌龙茶大部分运往福州,改制“包种茶”,普通称为“花香茶”。而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吴福源先生亦渡海来台,独资经营“源隆号”茶庄,开始制造这种具有花香的包种茶,此为台湾乌龙茶改制包种茶之由来。不久,泉州府安溪县的商人王安定、张占魁两人合办“建成号”茶庄,从事经营包种茶之贩卖。包种茶在台湾也就渐渐与乌龙茶并驾齐驱了。

台湾茶风颇盛,现有茶艺协会15个,茶艺馆400余家。然而,台湾茶叶生产趋势一度很不妙,据《国际商报》消息:一向有大量茶叶出口的台岛,1987年开始要进口茶叶了,当年进口530吨,到1989年,年进口茶叶增至1100吨,其后每年增加进口,以济市场缺茶之急。斯里兰卡和印度红茶乘机大量挤进台湾市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格局呢?据说主要原因是茶园面积减少,物种的变异退化,导致茶叶产量减少造成的。就说冻顶乌龙,冻顶山在南投县(南投是从台中市分出来的小县),因为有日月潭和阿里山的幽雅风景,成为人们疗养的好去处。如今台中的休闲区域扩大到南投,那里大片大片的茶园被吞噬。南投的埔里一带本来生产红茶,质地和品位比从斯里兰卡进口的红茶优厚,然而进口红茶以低于当地市价的价格大量倾销,埔里的茶业如遇洪水般一冲而垮。如此种种,自然要引起那些有良心的茶商园主们的忧虑,于是他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大陆,想到了寻根访祖,想到了返祖繁衍。一批批台商查源寻祖,从台岛寻觅到武夷山,又从武夷山寻觅到建瓯。1989年先是洪木联先生,随后又有多批台商直奔建瓯北苑贡茶故地,考察并与国营凤山茶场洽商签约。1989年秋天到1990年春季,凤山茶场按照冻顶乌龙叶片紧结,其状如珠的外形,和清香淳厚的内质要求,采矮脚乌龙叶片试制清香型乌龙茶一举成功,使许多台商敬佩不已。自1991年开始,凤山茶场已投入批量生产,并经香港源源不断地输入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