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营销:实用技巧与成功案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6 看着花哨,很不实用

多而不精的营销手段,体现不了产品的实用价值,无法针对最合适的客户进行宣传。

营销手段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手段使得营销过程显得过于花哨,难以凸显对最重要客户的重视,丧失营销的实用意义,也体现不了产品的根本价值。

还原现场

主谋:求新求异 关键词:手段失效

盲目追求营销手段的多,是企业营销中另一种不良的倾向。这种营销者往往试图通过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产品的属性,吸引更多的需求群体。因此,营销者竭力采取越来越多的营销手段,似乎使用的手段越多,营销就越成功。

1.营销体系设计过于繁杂

因为营销手段使用得太多,导致整体营销体系被设计得相当繁杂,让人无法从营销体系设计中看出什么方向性的重点,也整理不出什么头绪来。这样的营销体系看起来有各种各样的方案、设计、报告,但是,一旦操作起来,会因为种种问题,削弱其中大部分环节的具体效果,而影响整体方案的实际效用。

例如,某童话主题文化公园刚刚开业,在国庆长假到来之前,做了充分的营销准备。既有在公园内部进行的各种门票优惠活动、文艺演出推广,又有在大众媒体上进行的文字广告、电视广告、广播广告和网络广告的宣传,还包括进入不同的学校,赠送给学生公园吉祥物的玩具,加上大打亲情牌,邀请亲子活动的参加代表等。看起来,方案不可谓不花哨,准备不可谓不充分。但是,在这些方案中,唯独缺少考虑最实用的部分,就是基于某部动画片而营造的整个公园主题,目前并不为当地的未成年人所熟知。因此,这些看起来各自不同的营销手段,基本上都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国庆长假期间同平常相比,游客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增长。

2.面向群体层次过多

一方面,花哨而不实用,原因可能是营销体系设计得过于复杂,另一方面,花哨的表现,往往出现在营销对象的范围层次设置上。一项产品或者一项服务,如果一开始不能明确究竟是提供给怎样的客户,只是想尽快投入市场,以等待客户自然区分出来,那么,结局往往并不理想。即使营销对象层次广泛,人数众多,也只能是徒有热闹而已。

例如,一种新型的健脑液进入市场以后,营销方本身并不明确产品的具体营销对象。对未成年人,他们宣传该产品可以改善学习状态;对中青年男性,宣传可以增进工作效率;对中青年女性,则宣传能够促进脑内激素分泌,保持青春活力;对老年人,则不遗余力地宣传该产品能够加强脑部供氧量,防止血管疾病产生等等。总之,面对不同群体的客户,销售方准备了不同的营销方案,看起来准备得井井有条,而效果并不让人满意。经过一段时间的营销,决定将客户群体集中到中青年男性身上,淡化其他群体,结果,看起来变得更简单的营销模式,一举取得了成功。

体验心得

营销手段种类数量对消费者心态的影响。

营销手段太少,会让客户觉得淡然乏味,无法认同产品的功效。而营销手段过多,则会迷惑客户的需求,使客户不能准确定位产品和自身的需求,导致客户本来集中的注意力被严重分散。

直击体验式营销

1.设定明确的营销对象

在确定营销手段之前,首先应该明确营销对象。不能指望遍地散网,然后再集中捕捞,这种带有碰运气色彩的营销心态,由于本身没有真正的方向,必然会走向死胡同。试想,营销者本身都不知道究竟什么人适合产品,消费者作为缺乏联系的个体,又如何对自我的角色产生认同,从而购买产品呢?

2.划分合理的营销范围

不要总是想盲目扩大营销活动的范围,范围一味求大,必然会要求营销方提供更多的营销手段来应付。忙于招架的营销者,很难确保每一种营销手段都充分运用,并体现出背后营销资源的真正价值,结果导致很多手段只开花不结果,仅仅好看,而并没实际的业绩。

3.选择匹配的营销手段

不同的产品有各自不同适合的营销手段。举例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用电视广告作为传播,也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必须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营销,如果因为跟风,看见其他人使用怎样的营销手段,自己也跟着使用,必然会导致邯郸学步,最终丢失自己的位置。

营销手段是为产品的营销而服务的,必要的时候可以取舍,也可以增删。不敢放弃某些营销手段或者倚重另一些营销手段,这说明企业营销人员对自己的产品不够了解,同时缺乏对本身眼光的自信。只有尽量选择有实际意义的手段,才能将客户体验状态调整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