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单元一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关于经济学,经济学家们有多种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经济学是研究国民财富的科学;经济学是研究关于物品的生产和交换活动的科学;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是研究“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

目前,西方学者比较认同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给经济学下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以利用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群中间进行分配的科学。

一、经济中的永恒矛盾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每时、每处,个人或社会无不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问题,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经济失衡、贫富分化等。在众多矛盾中,唯有一个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始终,这就是人类对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无限欲望与资源相对稀缺的矛盾。这一矛盾是所有其他经济矛盾的根源,是人类经济中的永恒矛盾。

1.欲望的无限性

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人类欲望的满足只能是相对的,原有的欲望得到满足以后,会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欲望。

知识链接1.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1908—1970)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把人的需要(欲望)分为五个层次。

(1)基本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理需求。

(2)安全需要。这是人类要求得到保障自身安全、摆脱失业和丧失财产威胁等方面的需要,这是生理需要的延伸。

(3)社交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人们希望得到友爱和归属的需要,这种欲望产生于人的社会性。

(4)尊重需要。这是指人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5)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指将个人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的需要。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永远无法满足。例如,食物只是为了充饥,但却可从野果、米饭到山珍海味;衣服只是为了御寒,但却可从麻布、绸缎到新潮时装;房子只是为了避风雨,但却可从茅棚、瓦房到高楼、别墅。正是人们欲望的多层次性和难以满足性,导致了人们欲望的无限性。

2.资源的稀缺性

人的欲望要用各种物质产品或劳务来满足,而物质产品或劳务需要用各种资源来生产。资源再多也是一个既定量,任何一个既定量与无限量相比总是不足的,即资源具有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的,即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然而,这种稀缺性的存在又是绝对的,因为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发达社会,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无论是富可敌国还是一贫如洗的家族或个人,都必须面对资源稀缺性的问题。所以,资源的稀缺性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问题,只要人类社会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就会存在。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正是因稀缺性的存在而产生的,因为经济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人们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学的精髓之一在于承认稀缺性是现实存在的,并探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其资源。这一点,可以说是经济学伟大而独特的贡献。”所以,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是,针对资源的稀缺性,如何进行正确、合理的选择。也就是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人和社会的各种“选择行为”。

人们在进行选择时,会涉及“机会成本”这一重要概念。所谓机会成本,是指把一种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各种可能的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只要资源是稀缺的,而资源又可以被用于不同的用途,那么,在人们必须对稀缺资源的使用进行选择时,就存在一个取舍问题,也就必然会产生机会成本。例如,将一块土地用于修建住宅时,放弃的其他用途包括种小麦、建公共绿地和工厂等。假定在所有这些用途中建工厂的收益最高,种小麦次之,建公共绿地的收益最小,那么将这块土地用于修建住宅的机会成本就是建工厂所得到的收益量。需要注意的是,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不是做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或者说是放弃的另一种可能性。

案例欣赏1.1

比尔·盖茨和姚明的选择

比尔·盖茨于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他不喜欢法律,但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19岁时他面临两种选择:是继续学习直至毕业,还是辍学创办软件公司。继续学习会失去创业的最佳时机,而辍学办公司又拿不到多少人向往的哈佛大学毕业文凭。盖茨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学业,创办了自己的软件公司。他终于成功了,在1999年《福布斯》杂志评选中,比尔·盖茨以净资产850亿美元荣登世界亿万富翁榜首。

中国的体育明星姚明,在面临上大学和去美国NBA打篮球的选择时,他选择了后者。他与休斯顿火箭队签了5年7000万美元的工作合同,加上做广告,据说年收入可突破1亿美元。如果他上了大学,这些收入都将失去。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比尔·盖茨和姚明的选择都是正确的。如果比尔·盖茨当初选择完成学业,姚明选择先上大学,则他们的机会成本都太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都是不明智的选择。

三、经济学的主要任务

人们在面临资源的稀缺性进行选择时,会遇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人们需要对资源的用途做出合理、有效的配置,避免浪费;另一方面,人们要尽可能充分地利用资源,以获得最大的满足。从这层意义上来看,最优选择=有效的配置+充分的利用。因此,怎样最有效、最充分地进行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就构成了经济学的两大基本任务。

1.资源的有效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把资源合理、有效地分配到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即要求人类应该理性地将资源按照欲望满足的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合理、有效地予以配置。资源配置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由于资源稀缺,人们的无限需求只能部分地被满足。有些产品可以被安排生产,有些产品却不能被安排生产。在被安排生产的产品中,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如果多一些,用于另外产品生产的资源就会少一些。在这方面人们必须做出的选择是:为了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要科学地确定生产项目构成及生产项目间资源配置的比例关系,以实现社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2)如何生产。如何生产主要涉及对生产资源投入的组合方式与生产技术运用方式的选择问题。例如,生产同样数量的某种产品,可以采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资源组合方式。根据具体的资源条件,选择不同的资源利用与组合方式,可以有不同的经济效率。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人类社会为了增加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必须选择能够节约使用资源与提高生产效率的生产资源组合方式。

(3)为谁生产。为谁生产是指社会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例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的各种生产资源,是由各自的所有者提供的;那么,产品生产出来以后,产品的销售收入如何在这部分人之间进行分配,社会就要做出选择。选择的结果不仅决定各类资源所有者收入及消费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对社会再生产的动力机制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2.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现实中,人类社会往往面临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资源是稀缺的,另一方面稀缺的资源却得不到充分利用。一个社会既定的生产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才能被充分利用,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资源为什么得不到充分利用。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萧条、体制低效,还是社会动荡?通过什么手段可以消除失业以及资本与土地的闲置?也就是说,如何能使稀缺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一问题在现实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大量失业的存在,经济学主要研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与对策,即“充分就业”问题。

(2)经济水平为什么会波动。如何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有时高有时低,即经济为什么具有周期性波动?与此相关的是,如何用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即实现经济增长?这就是“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

(3)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商品社会,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对资源配置与利用所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影响甚大。这样,解决这些问题就必然涉及货币购买力的变动问题,这也就是“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