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50部经典纪录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不同时代的内容和艺术的解读

一组雕塑、一部纪录片,没有哪一部像《收租院》一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竟产生完全不同的作用和解读。《收租院》播出之初,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其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意义,忽略了纪录片本身作为艺术品的价值和内涵。1996年4月,文化部将其制成电影拷贝,在电影系统发行、放映。这是中国早期电视纪录片的影响超越电视传播范围、广为社会服务的突出例证,而进入院线的《收租院》,作为艺术的价值更加被人所关注。在诞生半个世纪之后,无论是作为雕塑的《收租院》还是作为纪录片的《收租院》,对于今天的80后、90后年轻人来说已经近乎陌生。事实上,我们应该用更平实的眼光来审视作为艺术作品的它。即便是今天的观众,在观赏《收租院》时,也可能产生这样一种感受——正如纪录片《大地主刘文彩》的采访中陈汉元所说的那样:“不是特别有抵触情绪的人,一般来讲看这部片子,看到后头都会流泪的,因为它整个的氛围、艺术的调度,会让你忘却疑问。”

2005年,凤凰卫视制作播出了五集(29分钟/集)纪录片《大地主刘文彩》,创作人员通过安仁、大邑、成都等地实地调查,寻访了诸多刘氏家族的后裔及相关人士,以大量第一手材料为依据,以现代人平和的眼光、公允的角度对大地主刘文彩的一生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探源,用既搜刮民脂民膏,又慷慨兴学、扶危济困的复杂形象取代了传说中面目狰狞的恶霸地主的形象。正如主持人窦文涛所说的那样:让观众“用看一个人的角度认识刘文彩”纪录片,《大地主刘文彩》第五集。

2011年3月8日至5月18日,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了“新中国美术经典——再现收租院大型雕塑展”,此次展览是1966年《收租院》进京展出后,时隔45年再次在北京的展出,而纪录片《收租院》在展览现场也被同时播放。

《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如此描述展览现场:“人们坐在宽敞的展厅里看那组铜雕,也感受不同时代下对雕塑的迥异理解。在展览馆的留言簿上,有观众写道,‘以前搞阶级斗争,我觉得不好,但是也不应该忘记。这个展览也让我开始思考现在社会上的贫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