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国内重点城市城乡统筹发展经验及启示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存在着东、中、西三大块经济单元,各经济单元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尽相同,表现为时间的偏差与空间上的共存,城乡统筹发展方式与类型也有所不同。

(一)中东部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经验

1.“苏南模式”

苏南以“乡镇企业为动力”的自下型发展模式作为城乡统筹的成功典范在20世纪80~90年代曾经名扬全国。“苏南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即在政府的引导下,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集体经济。农村既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又完全能够以自身的能动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动力,并通过向城镇渗透、延展,为城市发展提供资源、市场、劳动力,以实现城乡互补、互助。在苏州、无锡地区,通过发展集体经济,甚至使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先于城市,从而促进城市乃至整个区域的发展,当城市和城镇逐步发展起来之后,又在更高的层次、更高的水平之上,向乡村发挥辐射功能,形成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银川市农村社会经济活跃,应借鉴“苏南模式”发展经验,积极推动银川市近郊区小城镇建设;合理选择城镇产业结构,推动多种类型的特色型城镇建设,鼓励富余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参与到二、三产业中去,逐步实现以工带农、以工促农的城乡统筹发展。但要防止出现遍地开花式发展,应通过城镇体系规划科学合理选择中心镇作为乡村主要二、三产业发展中心,避免出现“苏南模式”后期出现的城镇化一系列弊病。

2.北京“工农协作、城乡结合”的发展模式

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集中了较之于其他城市更多的各类资源,因而其城区经济对郊区有着非常强的辐射力。根据这一特点,北京在城乡统筹工作中着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推进郊区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将北京周边的各个区县进行相应的功能定位,从而更大地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要素的相对充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也使郊区经济发展与城市需求之间更协调;二是通过推进农民市民化和农村城市化,通过市区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与市区规模的扩大,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有效地解决郊区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比更加滞后的问题。

北京市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同样适合当前银川市的城乡统筹发展。参照北京市发展经验,银川市应进一步积极壮大核心城市的社会经济辐射能力,同时发挥各县域经济特色,推动各县镇实现优势互补的错位发展;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拓展产业类型,尤其是拓展吸纳劳动力人口多的第三产业,对城乡就业和经济活跃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其他部分省份城乡统筹发展经验

广东省在城乡统筹发展中以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的培育为先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放手活跃农村民营经济。在政策方面通过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农村税费等方面的改革;增加财政对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结合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湖南省以产业带动、小城镇建设与产业振兴相互促进为城乡统筹发展主要模式,强化中小城镇在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多点开花的网络化发展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均衡化。

黑龙江省产业方面侧重城乡关联性产业的发展,加大“扩权强县”“扩权强镇”的体制改革,突出县域经济在城乡统筹中的地位;在财政、户籍、要素市场、金融服务、管理监督等配套政策方面向广大农村倾斜;促进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高农民收入,激活农村内在发展活力,促进城乡多元化统筹发展。

东部各省立足于省情,因地制宜地选择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从广东、湖南、黑龙江三省的发展模式来看,均有不同侧重,但又有其共性,即在城乡统筹和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下工夫,促发展。三省均在城市与乡村节点区——中小城镇和县域经济方面实现突破,辅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以推动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银川市应借鉴三省经验在城乡过渡区发展方面进一步下大力气,加快节点区经济社会建设,促进各县域社会经济的活跃与发展,合理选择紧密联结广大乡村的中小城镇作为统筹发展的支撑点,以点促面带动银川市城乡统筹全面发展。

(二)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经验

1.重庆市推进城乡统筹改革与发展的经验

重庆市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立足于辖区内贫困地区多、农业人口多、移民人口多、城乡社会经济差距大的客观现实,以《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发挥核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优化城乡空间结构,以“一圈两翼”统筹协调区域发展;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加强同周边省市、长江沿线、沿海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资源共同开发、产业分工协作;利用原有工业优势,积极打造创新型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乡发展能力,突出重庆市交通枢纽地位,加强港口、铁路、公路、机场、城市道路的衔接,构建一体化交通系统;以“三农”问题为发展契机,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逐步完善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2.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经验

成都市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在建立三次产业互动的发展机制、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创新统筹城乡的管理体制、探索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探索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办法和途径、健全城乡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促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等九个方面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具体实施方案中产业结构方面以成都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主要载体,按照“一区一主业”培育龙头企业集团,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逐步建立起一、二、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产业空间结构上以核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优化第一产业布局,以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促进一、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城乡空间结构调整上统筹“一区两带六走廊”发展,进一步完善成都市城镇体系;在城乡统筹管理机制上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政府服务向基层和农村覆盖,完善乡村治理结构,逐步构建科学系统的城乡统筹发展管理体制;在严格保护耕地和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集约化、规范化的土地利用制度,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成都城乡统筹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是成都人具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理念。别人没想到的,他们想到了;别人想做但没有做的事情,他们不仅想得周全,更是做得漂亮;国家政策在征求意见之中还没有正式出台前,他们就率先组织专家顾问团仔细研究政策,从法律的角度谋求发展的空间,从政策的边缘把握好自身思想解放的程度与力度。

第二是城乡统筹注重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的协调发展。成都人在招商引资方面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借鸡下蛋”,而不是“杀鸡取卵”。他们总是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越的投资环境来吸引国内外各类客商去那里投资建设,从而促进成都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我们实地考察的几个地方来看,无论是集中工业发展园区,还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典范——“五朵金花”,无论是城郊市民休闲的普通公园,还是欣欣向荣的“国色天香”,都无一例外地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紧紧地扭合在一起,捆绑式的滚动发展,他们充分发挥各地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坚持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一个个经济发展的亮点,社会的热点,生态发展的示范点。

第三是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具有前瞻性。一是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符合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高起点一次性建成城市社区,避免了后续城市化进程的重复建设与资金的重复投入;二是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符合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没有把城郊的农田纳入农村的基本农田,为后续的城乡统筹发展预留了极其丰富的想象空间;三是符合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地规划产生发展,不搞一刀切,不整千人一个面的发展模式,形成了诸如“五朵金花”“国色天香”“北湖公园”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

第四是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成都城乡统筹发展走的是“政府+公司+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似乎有一些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他们就是走出了特色。一是以政府名义向农民承包土地后再反承包给公司、业主,政府以信誉向农民担保收益,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同时也有利于监管,给公司、业主随意拖欠农民收益上了“紧箍咒”;二是公司、业主必须在政府总体规划下搞产业发展,注重产业特色,打造产业亮点,防止出现一个模子出来的标准产品;三是农民再到公司、业主公司去打工,既解决了离开土地后农民的就业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很有其合理性。

第五是城乡统筹中优先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一是政府统一打造环境,以补助的形式对农房进行统一改造和包装;二是土地的租赁价格比较合理,照顾了农民的经济利益,第一年6000元/亩,其中青苗补助4500元/亩,承包费1500元/亩,以后逐年增加100元,直至2000元/年亩后再调减增加幅度,不让农民吃亏;三是优先招录当地农民,广泛吸纳当地农民就业,同时还为部分被用地的农民购买社会养老保险,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重庆与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桥头堡城市和西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试验区,二者城乡统筹发展经验对银川市的启示主要包括: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加强城乡社会经济联系;立足市情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拓展产业类型;积极推进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促进社会经济沿多元交通轴线的延伸扩散,进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城乡统筹管理机制上深化规范化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严格保护耕地和农民利益,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集约化、规范化的土地利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