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提升孩子的注意力,父母的引导作用很关键
第一节 谱写有序的生活节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进入了“快”的漩涡。这种现象在双职家庭表现得更为突出,父母像两头烧的蜡烛一样,在工作与家庭之间忙个不停。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于是还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调节家庭气氛。作为父母,你有没有意识到:这种又忙又乱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正在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成长。
“小鬼头”事件簿
真希是班里有名的“急性子”,上课嫌老师讲课慢,还没有听一半就开始坐立不安,要么翻书包,要么东张西望,小动作不断;和同学下棋,总是抱怨对方想得太久,动不动就生气;做值日时匆匆忙忙,地面扫得一塌糊涂,一转眼就找不到人了;写作业更是错误连篇、字迹潦草,有时候自己都看不懂写了些什么……其实,真希的急脾气与父母的性格有很大关系。真希的爸妈都是外企白领,工作繁忙,凡事讲求效率,真希很小的时候就受到父母“快”的传染:快点穿衣服、快点吃饭、快点收拾书包等。由于父母一直以来的“快教育”,使得真希好像生活在高速路上,想慢下来很困难。
由于年龄的缘故,孩子的注意力尚且处在发育阶段,爸妈一味要求真希快、快、快,使得原本步调很慢的他被迫卷入快的急流中,因此无法慢慢地集中注意力处理周围的事。这对他的学习和生活非常不利。父母因为工作而忙碌,孩子因为父母而慌乱,让孩子从小牺牲仅有的注意力而承受父母的无奈,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此外,过多的家庭活动也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混乱,让他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事。因为频繁的活动会让孩子的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而且时间久了会耗费大量精力,引起疲劳。要让孩子在兴奋或疲劳的状态下安静地集中注意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父母若要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就要谱写有序的生活节奏。
“有问必答”加油站
Q:为了丰富孩子的生活,我和丈夫一有空就带他出去玩,例如游乐场、动物园、植物园等,有时候还会组织家庭聚会,去亲戚家做客,或者请大家来家里玩。孩子对这些活动都很感兴趣,看着他玩得开心我们也很高兴。但是,我发现孩子开始出现多动现象,写作业时坐不住,一会儿收拾屋子、一会儿翻书柜,做事总是半途而废,经常刚到星期三,就开始不停地问“周末去哪玩”。是不是因为家里活动太多了,导致他注意力总是不集中?
A:举办家庭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生活,还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有助于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但是过多的活动会刺激孩子的中枢神经,让他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这样不利于孩子安静地集中精神做事。因此,父母在为孩子安排家庭活动时,要有一定的时间规划。建议你这样来做:
给孩子充裕的时间
孩子的理解力有限,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认识这个世界,学习、生活更是如此。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他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不仅能让孩子看到事物的全貌,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加深对事物的认知。因此,父母即使再忙,都不应剥夺孩子的时间。
注重重大节日的安排
父母在安排家庭活动时不仅要把握好“量”,还要注重“质”,平时减少一些聚餐、玩乐等小活动,在重大节日的时候带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一些传统节日,带孩子参与一些有文化内涵的活动,了解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国庆节、建军节等革命节日,参观革命圣地、革命展览等,加深革命教育。这种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还可以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学到知识,有助于注意力的培养。
和孩子一起制定活动计划
父母在制定活动计划的时候,不妨让孩子参与进来,听听他的意见,对于合理的意见表示接受,而不合理的意见要给予引导。当确定统一目标后,还要指导孩子制定清晰的活动流程,规定好什么时间做什么。这样可以避免活动过程中出现混乱的局面,此外制定计划的过程本身就是集中注意力的过程,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
爸妈的禁入空间
不要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慢”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习惯了竞争的成年人开始将孩子过早地推入竞技场,以成人的“快”标准来要求行动力“慢”的孩子。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了孩子原有的思考力,而且使他背负起成人的压力,于学习、生活来说都是弊大于利。因此,父母要遵循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给他适宜的成长空间。
频繁地对孩子说“不”
当孩子陷入“乱”的生活后,常常会出现性子急、好动等现象,时间长了难免会引起父母的烦恼。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总是不停地命令孩子“不许这样”“不许那样”,频繁地对孩子说“不”。这种方法不仅无法纠正孩子的行为,还容易加重他的不安情绪,让他无法集中精神做事。因此,父母要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不要一味否定孩子的行为。
第二节 加强孩子“静”与“净”的训练
有的孩子喜欢热闹,父母为了让孩子开心,于是给他创造热闹、繁杂的生活氛围。随着电视、电脑等科技产品的普及,更加使孩子长时间沉迷于动画和游戏中,让孩子变得焦躁没有耐性,很难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情。而孩子无法“静”,就必然无法“定”。心不定,怎么能集中注意力呢?
“小鬼头”事件簿
小辉小时候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爷爷奶奶的“开心果”,是小朋友眼中的“小精灵”。但是随着他渐渐长大,妈妈发现他越来越不听话。上幼儿园时,小朋友都在午睡,小辉却跑来跑去,踢翻凳子弄得丁当响;上课的时候小辉还招惹旁边的小朋友,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而且还撕纸片。妈妈想,小孩子都静不下来,等上了小学就好了。结果上了小学,小辉捣乱得更厉害了。老师告诉妈妈,小辉在上课的时候不注意听讲,小动作很多,例如上课时玩尺子、敲打文具盒、咬铅笔杆、在桌子上乱画、和同学交头接耳等等,课上老师提问题,他经常回答不上来。写作业的时候,别的同学半个小时就能写完,小辉却拖拖拉拉,三心二意,非要拖一个小时才能写完。妈妈很苦恼,怎么样才能让小辉安静下来学习呢?
其实,小辉静不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父母对他的放纵。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对自己的行为认识有限,如果父母认为“长大就会好”而放任他“动”下去,那么就会让孩子养成随意的习惯,以后想改时就会很难。有的家庭生活环境混乱,没有固定的作息、规则,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纷杂多变的环境中,同样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地方。如果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创建一个合适的环境,孩子的思维就能统一整合起来,因而变得镇静而专注。所以父母要有意加强对孩子“静”和“净”的训练,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有问必答”加油站
Q:小静写作业的时候会把课本和练习册乱放,摊得桌上到处都是,写作业的时候翻来翻去找好几遍,而且她还喜欢换着地方写作业,一会儿在书桌上写,一会儿搬到茶几上写,一会儿又跑到沙发上写,根本就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学习。看到她这样我很头疼,着急的时候就会吼她几句,但是效果不佳。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小静安安静静地坐下来专心写作业呢?
A:很显然,小静是因为环境不“净”而导致注意力分散。若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水平,父母平时就要给孩子创造整洁干净的生活环境,培养孩子的条理性。同时要注意“静”的培养,当孩子在家里大喊大叫或写作业的时候躁动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时,父母要避免对孩子发火,这样不仅不利于营造“静”的氛围,还很容易造成更混乱的局面。在培养孩子“静”和“净”的能力方面,我们建议父母这样做:
保持整洁安静的家庭环境
培养孩子“静”和“净”的能力,首先父母要给孩子创造安静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在家里大吵大闹,家里的物品摆放干净整洁、有条理,色彩搭配合理,不过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次父母要让孩子少接触暴力类的游戏或者动画,以及摇滚歌曲等等。此外,父母可以和孩子达成协议,制定家庭守则:规定每天固定半小时的安静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任何人不准说话(特殊情况除外,例如有人身体不适),不开电视,不听音乐,保持家里安静的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就会养成安静的习惯,这样不仅有助于掌控自己的情绪,而且能够提升注意力水平。
培养孩子干净整洁的习惯
干净整洁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因此父母要尽量给孩子提供井井有条的生活环境,保持家里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合理,从小培养孩子保持干净整洁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孩子的书桌,书本摆放要有条理,不摆放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学习用具的选择也要以简单、实用为主。平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房间,告诉他什么地方摆什么,既可以培养他的劳动热情,还可以让他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培养安静能力的游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成长阶段,给孩子提供一些需要静静坐下来完成的游戏,例如拼图、走迷宫、下棋、绘画、阅读、练字等。另外可以通过一些倾听游戏培养孩子安静的能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可以通过倾听动物的叫声,让孩子分辨动物的类别;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让孩子倾听一段优美的音乐或者大自然的声音,让孩子体会声音的不同和美妙,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平时,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等,一方面陶冶孩子的情操,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他“静”与“净”的能力。
爸妈的禁入空间
生活环境杂乱无章
很多父母习惯当着孩子的面大声争吵,或者家里经常有客人玩牌、聚餐等,这样的家庭环境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暴躁、不耐烦,继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这就要求父母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在接待客人时要注意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尽量在孩子学习以外的时间进行。此外,父母组织家庭活动的次数不要过于频繁,这样同样会扰乱孩子的注意力。
唠叨孩子
有的父母习惯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时不时地问:“作业写得怎么样?”“要不要喝水?”“还有几道题没做?”父母这样做看似是关心孩子,其实已经严重干扰了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在孩子专心做事的时候,父母不要盲目地嘘寒问暖,给孩子一个安静和整洁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专注学习。
第三节 巧妙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父母如此抱怨:“孩子什么特长也没有,做什么事都三心二意。”“一天到晚就知道玩,别的事情都不喜欢。”“只对汽车感兴趣,对别的事物理都不理。”……由此可见,在引导孩子兴趣方面,父母还存在很多困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做什么事,有了兴趣孩子会主动集中精神,而如果孩子不感兴趣,再容易的事他们也会拖拉马虎,不认真完成。所以为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父母学会引导孩子的兴趣很关键。
“小鬼头”事件簿
塔塔是个很没有耐心的孩子,做事情常常三心二意、半途而废。他感兴趣的事情就是电视和玩游戏,书本常常被丢在一边。为了让塔塔爱上读书,爸爸想了一个好方法。这天,爸爸拿出一个沙漏对塔塔说:“这是古代的钟表,里面的沙子从上边流到下边刚好是三分钟。”塔塔看着沙漏十分好奇,这时爸爸要求他一起坐下来看故事书,以三分钟为限,他十分高兴地答应了。第一次塔塔根本没有听爸爸讲故事,只是盯着沙漏看,时间一到,他就一溜烟跑出去玩了。接下来的几次讲故事时间,塔塔大多也是只看沙漏,不听爸爸讲故事,但是爸爸并不灰心。渐渐地,塔塔在看够了沙漏之后,开始听爸爸讲故事,不久就被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由于听得太专注,塔塔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于是要求爸爸延长讲故事时间,但是爸爸没有答应。塔塔就找来故事书自己看,常常是自己看得太投入,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就过去了。爸爸看到儿子能专心坐下来看书,感到很高兴。
正是因为爸爸的引导,塔塔的注意力才会由玩乐转移到故事上。久而久之,他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出来,进而能够进行主动的、长时间的阅读。可见兴趣对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有很大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兴趣是孩子认识新事物的动力,一旦他对某项事物有了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促使他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水平会渐渐得到提升。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所以父母若要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就要学会引导他的兴趣。
“有问必答”加油站
Q:这些天孩子老是待在画板前画画,其他什么事也不做,我很担心她会因此耽误学习。于是我特意给她买了最喜欢的洋娃娃,借以分散她的注意力。果然她看到后很高兴,拿着洋娃娃跑到画板前,比划着对我说:“妈妈,你看我这边正好缺一个洋娃娃,谢谢妈妈。”然后又专心投入到绘画中去了。孩子还小,她的兴趣只倾向于画画,我担心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请问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拓展孩子的兴趣,转移一下她的注意力?
A:孩子有感兴趣的事情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孩子对某种事情的兴趣过于强烈,很容易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这就需要父母在不破坏孩子原有爱好的基础上,巧妙引导孩子的注意力。有的父母担心这样会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其实不用担心,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兴趣不是固定不变的,当他的注意力从一个兴趣转移到另一个兴趣时,同样能够保持集中的精神。在巧妙引导孩子的兴趣时,我们建议父母这样做:
开阔孩子的视野
开阔的视野和眼界、丰富的阅读知识和积极的联想会激发孩子的兴趣。父母可以带孩子多接触自然、科学、艺术、生活等各个领域,色彩缤纷又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可以唤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有的孩子对电脑游戏感兴趣,却不愿学习,这时父母可以从他的兴趣入手,问他一些游戏方面的知识,例如“你知道这款游戏是谁发明的吗?”“你知道游戏兴起于什么时代吗?”“你知道要成为一个游戏制作人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吗?”同样是与游戏有关的事情,但是能够让孩子从中学到历史的知识。这样不仅保护了孩子原有的爱好,还开拓了他的眼界,激起他学习的兴趣。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兴趣氛围
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医学世家的孩子喜欢学医、绘画世家的孩子热衷艺术、演艺世家的孩子则爱好表演……这就是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因此,父母在引导孩子兴趣的时候,可以为他创造一些兴趣氛围,例如父母喜欢下棋,经常在家里研究棋艺,如果发现孩子对此感兴趣,就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耳濡目染爱上下棋。此外,父母可以为孩子多创造一些兴趣氛围,不仅能从中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发展,有助于拓宽注意力的广度。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强迫孩子选择,这样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提高注意力。
善于发掘与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
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然后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加深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孩子看到火车,开始对火车感兴趣,父母可以慢慢给孩子买来有关火车的各种书籍、音像制品、软件等,或者带孩子坐火车来增加孩子的体验等等。在培养孩子兴趣的同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孩子学会思考、探索,不断加深孩子对火车的了解。这样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劲头,有效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爸妈的禁入空间
对孩子恶趣味视而不见
兴趣对孩子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有的兴趣甚至可持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直至成年。因此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引导孩子积极健康的兴趣,坚决抵制和拒绝那些不健康、不正当的低级趣味。例如,孩子喜欢恶作剧,父母可以让他体验一下被捉弄的感觉,当孩子感同身受时,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了解,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正确的事情上。此外,父母要对孩子讲解赌博、抽烟、酗酒等恶趣味的害处,教导孩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同时为他树立健康向上的兴趣榜样。
第四节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你的周围有没有这样的孩子:家里好吃的都是他的,爸爸妈妈都不许吃;学校里打扫卫生的时候他马马虎虎地应付,专挑轻松的事情做;公交车上,看到老人或者孕妇在身边他也不让座;做了错事的时候把烂摊子丢给父母处理,自己溜之大吉……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如果孩子缺乏责任感,做事情的时候就会马虎大意,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至关重要。
“小鬼头”事件簿
小杰家后院有一个小花园,在妈妈的指导下,小杰在花园里种了几棵玫瑰花。妈妈对小杰说:“儿子,这几棵玫瑰花就交给你了,你要负责给它浇水、施肥,让它长得壮壮的。好吗?”小杰高兴地答应了。起初,小杰每天放学都会跑到小花园去观察玫瑰花,并按时给它们浇水、施肥。但是渐渐地,小杰有些不用心了,因为他感觉这些花苗长得太慢了,天天浇水也不见什么变化。于是放学后小杰开始跑出去玩,经常忘记照料花苗。不久,玫瑰花因为照顾不周渐渐枯萎。
生活中有很多像小杰一样的孩子,他们大多对责任感没有清晰的了解。做事情时全凭着一时兴起,当兴趣变淡了,就会变成三心二意、随便应付。在这种状态下,孩子很难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而且还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困扰。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拥有美好的人生,这就离不开孩子的专注和责任感。所以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帮助孩子克服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习惯。
“有问必答”加油站
Q:我的孩子很听话,但是从小有一个毛病,做错了事情不敢承认。比如她把姥姥的酒精倒地上了,我让她去姥姥房间认错,她不敢去,我再催她,她就开始掉眼泪,最后她整个晚上都坐在那里担心被姥姥发现。家里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当她犯错时,我们一般不会责备她,还会反过来安慰她。但是即使这样,她还是不敢承认错误。一旦犯错,就自己在心里担心,做事情的时候慌里慌张、丢三落四。请问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使孩子勇于承担责任,从而不影响她做事情的专注力呢?
A:孩子的责任感是需要培养的。一般孩子做事情只注重过程,而对事情将要出现的结果很少考虑,加之父母的过分保护,更容易让孩子出现随心所欲、任意妄为的行为。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勇于承担事情的后果和责任,让他明白责任的重要性。在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时候,我们建议父母这样做:
鼓励孩子养一些动物和植物
有的孩子喜欢小动物或者花草,这时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养一些自己喜欢的动物或者植物,并约定让孩子自己负责它们的生老病死,父母只提供一些指导或者建议。当孩子不认真养时,父母要给予小小的惩罚;
当孩子认真完成任务时,父母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激发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在照顾小动物或花草的过程中学会专注。
帮助家里做事
父母经常请求孩子帮忙处理家务劳动,可以有效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例如整理房间时让孩子帮忙拿东西,平时给爷爷奶奶端茶倒水等等,这样做既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又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另外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平时多教育孩子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的作风。例如要尊重老人、敬爱老师、团结同学、爱护大自然、遵守公共秩序等等,同时给孩子做好表率。强烈的责任感可以使孩子做事情时更耐心和专注,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参与决定,自己负责
当家庭中的一些普通事情需要做决策时,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布置房间、选购衣服等等。另外,一些直接涉及孩子的有关决定,父母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例如暑期活动、选择学习资料等。给孩子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并鼓励孩子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可以增强孩子对责任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注意力。例如天气冷了,孩子不愿穿厚衣服,这时父母就要让他明确自己的观点,如果他坚持己见,就要让他对可能发生的感冒负责,一旦生病要自己解决。当孩子与父母达成协定后,父母就不要再干涉他的行为,而让他全权负责。
孩子犯错自己解决
当孩子不小心犯错伤害到他人时,父母不要大包大揽地替孩子道歉,而是要让孩子自己道歉。这样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例如孩子踢足球不小心砸破了邻居家的玻璃,父母就可以要求孩子自己给邻居道歉,并赔偿玻璃。赔偿玻璃的钱让孩子通过帮助家里干活挣取。这种方法一般比大人的口头教育深刻,下次孩子踢球时就会多加注意。
爸妈的禁入空间
过分保护孩子
有的父母怕孩子出错,会对孩子的事情实行包办,不给孩子实践的机会。这样一来孩子得不到生活历练,很难培养责任感。因此,父母不要过分保护孩子,也不用担心孩子会犯错,经历过失败与挫折,孩子才会对责任的认识更加清晰。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正确地面对错误,勇于承认错误,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为孩子树立负面榜样
如果父母做事没有责任感,那么言传身教,孩子大多也没有责任感。所以父母在家中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孩子,做事的时候必定注意力集中,这对提高孩子注意力有很大帮助。
第五节 明确孩子的学习目的
同一个班级的孩子,一般智力发育水平差异并不大,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成绩好,有的孩子成绩差呢?在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孩子认真听讲,有的孩子懒懒散散、四处捣乱;有的孩子专心完成作业,有的孩子马虎潦草、应付了事……大家对待学习的态度迥然不同,最后得出的成绩自然有所不同。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学习目的。如果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容易导致学习不专心、不爱学习、不愿意学习等现象。所以,明确孩子的学习目的很关键。
“小鬼头”事件簿
聪聪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今年11岁。聪聪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很聪明,但是他对学习的兴趣却不大。每天放学后聪聪把书包一扔,就开始在客厅和卧室之间来回溜达。一天妈妈忍不住问聪聪:“你不是还有作业没有写完吗?”听到妈妈的话,他点了点头,拿起书包往书房走去。过了一会儿妈妈做完了饭,去书房检查聪聪的学习情况,只见他坐在椅子上,跷着二郎腿,手里转着笔,眼睛盯着窗外发呆,书桌上摊开了一桌子的课本和练习册,非常乱。聪聪看见妈妈进来,连忙坐好,继续写作业。妈妈看出聪聪对学习很不积极,很多时候是在应付老师和家长,于是和蔼地问他:“为什么不喜欢写作业呢?”聪聪低头想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对妈妈说:“都是老师布置的东西,写过很多遍了,都写烦了。”妈妈又问:“那你知道老师为什么重复留作业吗?”聪聪看着妈妈摇了摇头。
生活中可能有很多孩子像聪聪一样,还不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于是孩子不能主动学习,而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督促才能学下去。即使这样,学习的时候也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写作业磨磨蹭蹭的现象。因此,想要解决孩子的现状,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使他能够主动去学习、认真去学习。
“有问必答”加油站
Q:昨天晚上孩子做数学练习题,可能试题比较难,其中有几道不会做,我就告诉他:“题难没关系,最后咱们会做了就行了。”结果他就直接抄了后面的答案,也没再继续研究,径直跑出去玩了。和其他父母聊天的时候常常能听到同样的反应:孩子们似乎认为完成作业、不挨老师批评,就是学习的目的,至于那些学习内容根本不会深究。请问有什么建议可以让孩子从自身出发、认真而专心地学习?
A: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很多,孩子为了不被老师责罚而写作业、为了讨父母欢心而考高分,却根本不明白学习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学习中就养成了不求甚解、只求交差的不良心态,以及给自己施加巨大的心理压力等行为。于是很多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不是精神涣散、马马虎虎,就是精神紧张、错误百出。父母要想纠正孩子的这种不良心态,就要让孩子清楚学习的真正目的。在明确孩子学习目的方面,我们建议父母这样做:
从孩子的爱好明确学习目的
孩子通常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能够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因此,父母不妨从孩子的爱好出发,帮他明确学习目的。例如,孩子喜欢漫画,不喜欢学习,父母可以引导他:“要看懂漫画的对白,就要认识很多字,掌握良好的语言理解力,你可以从语文中学到这些知识。”“想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需要对绘画比例有所了解,数学可以帮你学到这些东西。”“要想构造生动的故事情节,就要了解很多东西,需要多读书、多接触社会,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当孩子了解到爱好与学习的关系,就会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为理想而学,这样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
将孩子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就会为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例如,做饭时油锅起火了,父母用锅盖灭火,而不是用水,当孩子提出疑问时,父母可以让他从书本中寻找答案,让孩子明白学习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平时,父母也可以给孩子看一些《十万个为什么》、《生活百科》等书籍,丰富孩子的知识面,让他充分认识到知识的力量,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爸妈的禁入空间
拿未来恐吓孩子
有些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好好学习,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你不好好学习,将来要去扫大街吗?”家长的这种做法很容易造成孩子对未来生活的恐惧,而且为孩子灌输职业歧视的观念,对孩子今后的成长非常不利。当孩子把学习当成救命稻草,带着巨大的压力来学习时,不仅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还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父母要用正确的方法给孩子树立学习目的,让孩子快乐、认真地学习。
误导孩子
“儿子,下次考试考过老金家的儿子,给爸爸争争光。”提出这样要求的父亲无疑会误导孩子学习的目的。在孩子心智还不太成熟的时候,父母这样的话会让孩子以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不是为了自己。当孩子对父母有所不满的时候,便会理所当然地拿学习来出气,不认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以此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因此父母要正确地教育孩子,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任何时候学习都是对自己负责。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孩子学习时才会全神贯注、坚持不懈。
此外,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唠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片面之词,这种话很容易给孩子造成错觉,让他认为“数理化”很重要,其他的科目不重要,从而产生偏科现象。父母要鼓励孩子全面学习,帮他分析各个科目之间的联系,让他认识到每个学科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让孩子学到全面的知识,从学习中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
第六节 引导孩子学会倾听
父母和孩子讲话,他似听非听;父母正在和别人聊天,孩子会时不时地插嘴,打断大人们的谈话;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孩子在下面玩铅笔;和同学谈话,突然就跑题……你的孩子存在这些问题吗?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小鬼头”事件簿
这是一位老师在开学第一天的体验:一个假期没见,孩子们都很兴奋,坐在课桌前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老师进来了,大家才稍微安静下来,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在下面小声说话。上课老师提问的时候,孩子们就彻底炸开了锅,一个个举着小手争着回答问题。最后老师挑出一个同学回答问题,示意其他孩子不要吵闹,认真听这位同学的答案。这时老师听到有的孩子在失望地叹息,有的孩子还在举着手吵着让自己回答,还有孩子在自己的座位上开始大声地说答案,根本没有人在认真地听那位同学说话。老师很无奈,整个课堂一直闹哄哄的。结果整节课下来,老师只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三分之一。
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未完全发育,因此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常常听着别人的话就想到了自己的事情上,就要争着表现自己。如果孩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注意力就很难集中起来。所以为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父母要试着引导孩子学会去倾听。
“有问必答”加油站
Q:小明已经长大了,我们平时会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拿东西。但是经常是我说完之后,他马上就跑出去拿了,可是过一会儿他两手空空地回来问我:“妈妈,你刚才让我拿什么东西?”有时候要问好几遍,他才能拿到我要的东西。我们很担心他的注意力是不是有问题,请问有什么建议可以让小明变得注意听别人说话呢?
A:生活中这样的小朋友很多,妈妈让他到商店买醋,结果可能买酱油回来。孩子在听父母安排任务的时候,往往是父母话还没有说完,他已经在想着怎么去完成任务了。结果只听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没有听到,这是孩子逻辑思维不完善使然。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去倾听,在倾听中集中注意力。我们建议父母这样来做:
引发孩子倾听的兴趣
孩子是个喜欢动的群体,想让他们安静下来倾听,就要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把他们引入到倾听的气氛中来。例如对于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让他倾听水滴声、风声、雨声、小动物的叫声等他熟悉的声音,以此来引起他的兴趣,使他集中注意力;对于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一些语气变化,或者说话突然中断等方式来抓住他的注意力。教孩子学会倾听,有助于使孩子凝聚注意力,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水平。
培养孩子说话的方式
父母在引导孩子倾听的时候,首先要培养他的说话方式。例如,和他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语速不要太快、吐字要清晰等。这样的说话方式能够让孩子认识到谈话的重要性,从而集中注意力倾听他人谈话。
针对谈话内容向孩子提问
倾听并不是让孩子不发一言,而是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到他倾听的内容上,不要胡乱插嘴。所以在倾听活动中,父母可以针对谈话内容向孩子提问,有意测试孩子倾听的效果。例如父母在讲故事中途,可以给孩子提一个和上节有关的问题,测试孩子是不是在专注倾听,或者平时跟孩子说话时,要求孩子把父母说的话重复一遍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水平。
赞美孩子专注倾听
当孩子不再吵着插嘴,能够安安静静地坐着倾听时,父母要给予奖励,鼓励孩子保持倾听的习惯。例如在父母讲故事时,说错了一个词语,而正在集中注意力倾听的孩子给父母指出了这个错误,父母就要及时赞美孩子:“你的耳朵好厉害,这么小的错误也能听出来,真了不起。”这种语言的鼓励会让孩子很有成就感,下次他在倾听的时候会更加集中注意力。
爸妈的禁入空间
树立负面榜样
要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父母的榜样作用很重要。如果父母在谈话中就有爱插嘴的习惯,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在父母跟他人说话的时候学会插嘴。此外,父母经常打断孩子的谈话,也会让孩子养成三心二意、随意打断他人谈话的习惯。所以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当别人说话的时候,要全神贯注地倾听,需要反馈的时候及时说出自己的观点。并把这种习惯教给自己的孩子,使孩子的注意力在安静的倾听中慢慢提升。
经常责备孩子
扼杀孩子倾听能力的一大杀手就是父母的责备。当孩子犯了错误,或者父母对孩子有什么不满时,长时间的责备与抱怨会让孩子产生听觉疲劳,在父母唠叨时,他的心思早不知飞哪儿去了。这样孩子就会养成走神的习惯,时间久了甚至连上课的时候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听不进老师讲课。此外,经常性的责备也会扼杀孩子的耐心,让孩子出现“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的现象。因此,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先检讨,然后再帮助他分析哪里错了,给他施以惩戒并改正。这样不仅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将注意力集中在改错上,还让他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
第七节 培养孩子的规则感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孩子在前面丢东西,爸爸妈妈在后面捡;孩子的卧室里到处散落着玩具、书籍、衣服,混乱不堪;孩子经常熬夜、赖床、吃饭时看书、写作业时玩、做游戏时违反规则……如果孩子长期处在这种杂乱无章的氛围中,那么他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严重干扰,并为今后的发展带来困扰。
“小鬼头”事件簿
力力今年上小学四年级,爸爸妈妈工作很忙,于是就把他交给姥姥照顾。姥姥很疼爱外孙,从来不让他做家务活,因此他从来不收拾自己的房间。因为姥姥不识字,所以每当姥姥给力力收拾房间时,都不敢动他的书桌,因此他的书桌总是凌乱不堪。放眼望去,书本、游戏光碟、体育周刊、练习册,遍布了书桌的每一处地方。当力力需要写作业的时候,他就在这一堆杂乱无章的物品中翻来翻去,找他需要的课本。于是力力经常因为找不到课本、字典、练习册或者笔而耽误写作业。有时候他还会忘了老师留的作业,忘记自己把东西放在哪里,每天晚上他都要花费很多时间来找东西。在这样的环境下,力力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
像力力一样的孩子并不少见,因为缺乏规则感让很多孩子的生活变得杂乱无章,因而无法集中注意力。想要让孩子学习、生活有序进行,父母需要培养他的规则感,让他明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等,通过规则来提高他的注意力。
“有问必答”加油站
Q:老师经常向我反映,孩子在上课总是破坏纪律,影响老师的教学和同学听课;参加团体活动时,常常无故离队,给大家造成很多困扰。其实不只在学校,孩子在家也常常不懂规矩,该吃饭时写作业,该睡觉时看电视等。我也对他的行为进行过纠正,但是效果不佳。请问该怎么办呢?
A:很明显,孩子的规则感很差,这是影响他注意力的关键因素。一个有规则的家、有规则的生活,可以让孩子有安全感,头脑条理清楚,能够集中精神做自己的事情。所以父母要为孩子安排有条理的生活,引导孩子适应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感。在这方面我们建议父母这样做:
建立规则有序的家庭环境
父母给孩子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的空间,可以培养孩子的条理感,使孩子能够专注做事。例如书桌上只摆放与学习有关的物品,书桌周围不摆放玩具、食品等;文具要造型简洁、功能单一,不买花花绿绿的文具和功能太多的文具,避免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把文具当成玩具来玩;家里各种物品都应有固定的摆放顺序,使孩子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顺利找到。
给孩子制定清晰合理的生活规则
整洁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空间上的规则感,良好的生活习惯则给孩子时间上的规则感。例如给孩子制定清晰合理的作息时间、学习时间、运动时间、阅读时间等,这样养成了习惯,每天到特定时间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就自觉地集中到该做的事情上。此外,父母还要培养孩子的交际规则,例如家里来客人要有礼貌,不在大人谈话时随便插嘴等;在进行团体活动时要听从指挥,不随意破坏规则等。父母可以通过下棋、打篮球、踢足球、玩两人三腿游戏等有规则的活动培养孩子的规则感、纪律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严格执行家庭守则
家里有了规则就要执行,如果有人违反就要受到惩罚,这样才能继续保持家里的规则,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例如父母规定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里要适当保持安静,而爸爸却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因为赢了一局棋大喊大叫,这时妈妈就要过来制止爸爸,提醒他规则,并给予他惩罚措施。孩子看在眼里,就会自觉遵守家里的规则。
爸妈的禁入空间
对孩子事事包容
有的父母因为过分爱护孩子,在生活中对孩子事事包容,例如,任由孩子乱放东西、不注意卫生、讲话不礼貌等。这种杂乱无章的生活会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水平。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父母对孩子的爱护要适度,该奖励时不吝啬,该惩罚时不心软,让孩子既有安全感,又有规则感,集中注意力做好每件事。
盲目的规则
培养孩子的规则感,并不是让父母把孩子当成士兵去对待,严格规定孩子的每一步行动。而是让孩子脑子里形成有规则的概念,帮助他一步一步集中注意力。例如,旁边的小朋友叫孩子过去跟他一块玩游戏,孩子放下手中的积木就要跑过去,这时你要求孩子把积木收好之后才可以过去玩,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也许等孩子收好之后他已经没兴趣再玩了。所以父母大可以让孩子玩过之后再回来收积木,规则不是死的,关键是让孩子脑子里接受规则的概念,达到提高孩子注意力的目的。
第八节 教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内容
对孩子来说假期是一段美妙的时光,他们可以趁这个时间去湖边钓鱼、去游乐场玩耍、去动物园看动物等。但是问题随之而来,孩子们长期沉浸在玩乐之中,不能有效地完成假期作业;回到学校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在想假期的趣事,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的孩子不知道怎样安排功课,总是东写一点、西写一点,最后将作业搞得一团糟。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帮助孩子在假期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保持孩子对学习的注意力呢?父母在平时的学习中又应该如何教孩子安排学习内容呢?
“小鬼头”事件簿
洋洋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平时在家里什么活也不用干,爸爸妈妈告诉他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但是后来爸爸妈妈发现,洋洋的作业完成得很不好,并且还经常记不清老师留的作业,每次做作业之前,都需要坐下来想很长时间才拿出课本来写。不仅如此,洋洋写作业的时候,找橡皮、削铅笔、喝水等额外活动不断。并且洋洋写作业也很没有规律,喜欢这个写一点,那个写一点,遇到难的科目就先放放写另外的科目,另一个科目写到一半再返回来写这个科目。如此反复,一晚上洋洋在作业上能折腾好几遍。最后,学习时间被拖得很长,还不能保证学习质量。因为洋洋的作业问题,妈妈经常被老师叫到学校。老师向妈妈反应,洋洋的作业写得很乱,既不按顺序写,也不写题号,老师弄不清楚写的到底是哪题。而且因为这样他经常漏做或看错题目,作业出错率很高。老师希望洋洋的爸爸妈妈能指导一下洋洋的作业。
可见洋洋是因为写作业的时候条理太混乱、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作业经常出错。洋洋的父母认为什么事也不用洋洋担心,洋洋就能学习好。但是由于孩子的心智发育有限,统筹思维欠缺,写作业不懂得合理安排内容,出现颠三倒四、不集中注意力的现象很正常。父母应该抽出时间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使孩子学习的时候条理清楚、思维集中,提高孩子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有问必答”加油站
Q:我的孩子回到家都不会及时拿出作业本,即使在父母的催促下开始写作业了,小动作也很多,作业完成得很慢。最后检查作业的时候,还经常有写窜题的情况。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孩子写作业老出错的情况?
A:孩子作业中出现错误较多,会打击孩子写作业的积极性,突出的表现就是回家不主动写作业。这时父母可以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提供适当的帮助,教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提高孩子写作业时的注意力,减少出错率。作业写得好了,孩子渐渐有了自信,就不会再排斥写作业。在教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时,我们建议父母这样做:
制定学习计划
孩子每天做作业之前,帮助孩子分析作业量的大小、各科作业的难易程度,帮助孩子合理制定学习计划。一旦制定了计划,就和孩子约定一切按计划执行,中途不得违反计划,直到孩子完成作业。这样有了计划、有了条理、有了约束,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能够按部就班,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
让孩子学会交替学习
不同的学习科目对应不同的大脑皮层区域,如果长时间学习一种科目,大脑皮层相应的神经中枢兴奋度会下降,孩子产生疲劳感觉,学习的专注力会下降。父母可以教孩子交替学习。例如,孩子学习数学40分钟之后,可以建议孩子接下来学习语文,之后再交替学习其他学科。这样的学习顺序可以使孩子的大脑皮层区域交替兴奋,避免因为持续学习一个学科而让同一个区域持续兴奋而产生疲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另外在孩子学习40分钟后,可以让孩子听10分钟音乐,放松孩子的神经,这样孩子才能更加认真地集中注意力进行下面的学习。
练习趁早,错题跟踪
孩子在学习某个学习内容之后,父母应该建议孩子及时做该内容的练习,帮助孩子巩固学习内容。避免因为学习时间过去太长,练习时需要再复习课本才能做出练习题,出现注意力中断的现象。另外,父母要及时检查孩子的作业,发现有错题一定要提醒孩子及时改正。这样才能使孩子加深注意,改过以前的错误概念,例如建立错题集。否则孩子会一直维持自己的错误概念,将错误进行到底。
根据时间安排学习内容
在假期父母要根据时间段给孩子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孩子的学习效率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会有高有低,是不尽相同的。所以父母要根据孩子不同时间来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内容。在一天当中学习效率较高的时候,例如上午八点至十点,晚上七点至九点,教孩子安排最难的学习内容,在其他时间安排相对容易的学习科目。这样避免孩子因为科目太简单不集中注意力,或者科目太难无法集中注意力,而使学习效率降低的现象。
爸妈的禁入空间
让孩子进行长时间的学习
8-1>8是指在教孩子安排学习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劳逸结合。研究显示,孩子在学习中间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或其他放松活动,比孩子持续进行8个小时学习的学习效率要高。所以在假期父母给孩子安排学习内容的时候,除了安排学习上的任务,还要适当安排一些其他体育休闲活动,比如球类、游泳、跑步、下棋等。这样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交替进行,可以促使孩子大脑进行转换,不断集中注意力,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第九节 总结巧妙的学习技巧
在写作业时,有的孩子写得速度又快,正确率又高;而有的孩子却写得时间很长,正确率又低。之所以造成这种差距,很大的原因在于孩子的学习方法有问题,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正确的事情上。大部分父母当然是希望孩子学习又快、又好,那么该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
“小鬼头”事件簿
培培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她学习十分刻苦,小小年纪就已经戴上了厚厚的眼镜。培培几乎把所有可支配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了: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记笔记,课后规规矩矩完成作业,甚至连走路、上厕所的时候都在背英文单词。同学们私底下叫培培“学习机器”。培培是老师眼中的乖学生,老师总是拿她举例子来教育其他同学:“你们太贪玩了。如果你们有培培同学一半的努力,考上重点中学也不成问题。”可是尽管培培这么努力学习,她的学习成绩却很一般。同学们都嘲笑她:“整天就知道看书学习,学习成绩还那么差,不知道是怎么学的。”最终,培培没能考进重点中学。她很沮丧,开始对学习失去信心,上中学后学习没有以前那么专心了。
不难看出培培虽然学习时间很长,但是学习效率却不高,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学习除了要努力以外,提高学习效率也很关键。这就需要父母引导孩子掌握巧妙的学习技巧,让孩子将注意力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
“有问必答”加油站
Q:我的孩子从小“业余爱好”很多,导致她学习的时候非常不专心。小时候他喜欢吃零食,在他字还写不了几个的时候,就能一连串说出二十几种零食;长大一些后,他喜欢上了流行音乐,写作业的时候也要时不时听上几段,还抱着大部头文艺著作啃得十分起劲。我常常在想,他要是能把钻研爱好的劲头用在学习上,成绩也就不会只在及格线上下徘徊了。请问有什么建议可以让孩子学习更专心,又不会影响他的兴趣爱好?
A:孩子有兴趣、肯钻研是件好事,学习也是需要钻研精神的。父母可以尝试把孩子的兴趣和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孩子制定她感兴趣的学习方法,以此来吸引他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成绩。在帮助孩子制定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方面,我们建议父母这样来做:
分解目标
当作业较多的时候,孩子一般会望而却步“这么多的作业几时才可以写完?”这时孩子已经把一半注意力“给”了忧愁,写作业的速度就会下降。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把作业划分为几个子目标,让孩子逐一攻克,这样子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子目标上,就不会觉得作业太多而完不成了。例如,今天老师让孩子做60道练习题。父母可以让孩子先做20道题,写完休息两分钟,进行下一个20道题,按照这样的方法一直做完60道题。
总结规律
各科学习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父母要善于启发孩子寻找学习中的规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数学中的计算公式,写作文时的固定格式等,这些都是学习的技巧。掌握了这些技巧,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随时记录
父母要引导孩子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在记录的时候,知识会随着笔在脑子里复习一遍,有利于加深印象。例如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上课记笔记、建立错题集、摘抄、记日记等等。孩子做记录的过程,就是集中注意力的过程,对于积累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
把学习与兴趣结合起来
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让孩子轻松学习的目的。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把孩子的喜好和学习联系起来,让孩子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例如孩子喜欢吃零食,可以教他写零食的名字,从而教他认字;孩子喜欢听音乐,可以教他各个时期不同的音乐发展历程,借机学习历史知识;孩子喜欢足球,可以教他认识各个球队所在地,同时学习了地理知识。学习不是死板的,父母要找到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
学习离不开复习和拓展练习,父母要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以加深和巩固孩子的学习内容。例如,在给孩子购买一些数学课外练习册、语文拓展阅读图书、英语听力光盘等材料时,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选择,避免难度过大而使孩子失去了学习兴趣。合适的资料既可以让孩子复习当下的学习内容,又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孩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提高注意力。
爸妈的禁入空间
把孩子扔给家教
有的父母发现孩子学习不好,就赶紧给孩子请家教,希望通过恶补的方法,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则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很多家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家教来了,孩子的成绩起来了,家教一走,孩子的成绩又落下来了。所以父母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学习动态,帮助孩子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第十节 丰富孩子的知识面
几乎每一个还未长大的孩子,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这份好奇心能够激起孩子研究事物的积极性,那他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注意力也会更加的集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引入更多的新鲜事物,对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有很大的帮助。何况年幼的孩子,如果把精力长时间放在一个事物上,那他的大脑就会出现疲劳,注意力也就越来越不集中。
“小鬼头”事件簿
老师家访的时候,大庄得意洋洋地邀请老师参观他儿子的书房。
看到书房中的景象,老师目瞪口呆:一摞摞的教辅书、练习册、课本高高地堆在书桌上,小庄正趴在这些书堆中间皱着眉头学习。
“怎么样,老师?这样的书房够学习氛围吧?”大庄一脸得意地对老师说。
老师看着被高高的书堆圈在中间的小庄,突然觉得小庄就像一只被困在笼中的小鸟。
大庄不准小庄出去玩,放学后就回家学习,一直学到睡觉时间为止。在大庄的监督下,小庄每天都要做很多的练习题:数学、语文、英语、生物、地理……
“从上学开始,我就从来不让他到处乱跑。”大庄还在自豪地介绍他的教育方式。
老师看得出来,小庄脸色苍白,没有血色。不仅如此,他的眼神显得很空洞。老师走过去问了小庄一些学习上的问题,他的回答很混乱。然后老师又试着问了一些学习以外的问题,小庄根本回答不上来,只是睁着迷茫的眼睛看着老师。其实这些问题都是一般的生活常识,同龄孩子都可以轻松地回答上来。
现在,老师终于了解了为什么小庄上课的时候学习不积极了,因为他的生活太单调了。最后,老师建议大庄:“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多看、多听、多问,增长一些见识。孩子的学习不应该只局限在课本上,让他多了解课外知识,孩子的思维会更活跃,对他的学习会有帮助。”
由于小庄只接触和学习有关的事物,掌握的知识单一,时间长了学习兴趣就会下降,注意力也会随之降低。这样的孩子好比“井底之蛙”,接触的内容少、思维方式单一,注意力范围就会比较狭窄。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适当增加孩子生活的接触面,增长孩子的见闻,这样孩子的思维才会更活跃,反应力和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有助于在学习上取得理想的成绩。
“有问必答”加油站
Q:国庆假期,我带孩子去北京的世界公园游玩。孩子很兴奋,一会儿指着埃菲尔铁塔问我,“那是什么?”,一会儿又跑到自由女神像跟前问我,“这是谁?”。后来孩子指着一匹孤单的木马问我“这是什么马?”,我也不认识那个马,但是为了保持家长的威严,我不耐烦地对他吼:“你管这么多干什么,看就只管看,问那么多!”很明显,孩子被我吓得不敢说话了。一路上也不注意看雕像了,有时候就自己在那儿发呆。请问面对孩子强烈的好奇心,该怎么处理才不会影响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和注意力?
A:孩子发问的时候,是孩子对事物感兴趣的时候。这个时候父母最好能够深入浅出地对孩子作出说明和解释,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量。而最好不要敷衍或者责骂孩子,打击孩子的好奇心。假如遇到家长都难以回答的问题,家长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其实我也不太懂,不妨我们回家后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好奇心是孩子了解世界的前提,父母要好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通过好奇心让孩子一点点增加知识和兴趣,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在丰富孩子的知识面方面,我们建议父母这样做: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一大途径。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从书本中获取知识,丰富孩子的知识面。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开始,父母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直到孩子有独自阅读的能力;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让孩子阅读感兴趣的图书,逐步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多带孩子去书店和图书馆,让孩子感受阅读的良好气氛;鼓励孩子通过阅读了解时事,关注世界发展,把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联系起来,增加阅读兴趣等。通过这些阅读方式,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量,使孩子在课堂上思维活跃,有助于保持孩子的注意力。
在生活点滴中抓住机会
鼓励孩子讲述他一天的活动,遇到孩子疑惑的地方及时帮孩子解惑,抓住机会向孩子传授有关知识。另外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论他周围的人、事和物,这样做有助于扩大孩子的注意力,丰富孩子的知识面。总之,父母要善于抓住生活点滴中的机会帮助孩子打开知识的窗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知道了星球,问父母星球是什么,父母可以趁机给孩子讲解地球、太阳的知识;孩子对种子感兴趣,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栽培植物,了解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
带孩子多出去走走
父母在平时,尤其是假期的时候,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帮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这样有助于激发孩子对各领域的好奇和兴趣。例如,平时带孩子多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海洋馆、公园等,假期带孩子去名胜古迹旅游,增加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在游览过程中父母可以向孩子讲解有关知识,遇到孩子不明白的地方,父母可以给孩子深入详细地解释,这种自然传授知识的方式更受孩子欢迎,也更有效。孩子接触的范围广,兴趣就多,孩子注意力的范围自然也就扩大了。
爸妈的禁入空间
搪塞或责骂孩子
孩子的问题千奇百怪,有时候父母也回答不上来。结果有的父母就会搪塞孩子:“它本来就是那个样子的。”有的父母受不了孩子的追问,甚至会责骂孩子:“你管这么多干什么,管好你自己就行了。”父母的这种行为有可能会打击到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阻碍孩子学习的步伐,这对孩子扩展知识面是很不利的。当孩子提出很奇怪的问题、父母不知道如何回答时,可以帮助孩子指出方法,鼓励孩子自己去找,一方面满足了他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在查找的过程中训练他的注意力,同时增强了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