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文版序
实力是一种通过影响他人,进而得偿所愿的能力,它可以依靠强迫、收买或吸引等各种手段来体现。1990年,我在一本关于美国未来实力的书中第一次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我曾尝试对相关实力进行比较评估,结果发现,传统的经济手段和军事资源已经不足以解释当下的种种现象了。它们虽有助于理解强迫和收买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却无法解释吸引和说服的威力所在。于是,我提出了“软实力”这个概念。它或许听起来是个新术语,但就其所指的行为而言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人类每天都在日常交往中运用软实力,极少有人会使用强迫、收买等手段来达到目的。尽管最早我是在一本有关美国实力的书中给软实力下了定义,但正如本书中提到的,这并不意味着Soft Power只有美国才具备软实力。无论大国、小国、组织、个人,都可以运用软实力。中国古代文化中虽然从未提及软实力,但中国人其实早已深谙此道。
过去20年间,软实力作为一个分析性概念已遍布各大报纸版面,被中国、印度尼西亚、欧洲各国的领导人频繁提及。然而,这个概念在广受重用的同时,有时也难免遭误用,被当成了有别于军事实力的任何一种力量。此外,由于软实力一直被看作原始强权政治的替代品,因此经常受到一批具有道德感的学者及决策者的追捧。但软实力毕竟只是个描述性概念,并非规范性概念。和其他任何一种力量一样,它既可以用于正义目的,也可以用来作恶。希特勒、本·拉登等人在其手下眼里都是拥有非凡软实力的人,可这些软实力没起什么好作用。扭曲人的心灵比摧残人的身体更可怕。
中国的软实力
中国人对“软实力”这个概念向来不乏兴趣。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中国已经出版了上百篇有关软实力的文章和学术论文。这个术语还进入了中国的官方语言系统。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提到“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个巧妙的战略。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像中国那样迅速发展时,周边国家往往会出于防范而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彼此结成联盟作为对抗。但如果这个国家能在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同时提高软实力,展现吸引力,那么它外在表现的威胁性就会减小,引起周边国家结盟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中国有魅力无穷的传统文化,而且如今正逐步打入全球流行文化圈。过去10年间,到中国留学的海外学生数量增至以往的3倍,外国游客数量也大幅上升。中国在世界各地创建了数百个传授语言和文化的孔子学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增加了英语广播节目。2中国加强了在“对外宣传”领域的投资,其中新华社还仿照半岛电视台打造了一个24小时的新闻频道。3中国外交也做出了相应调整。20年前,中国对多边协议多有防范,并且与众多邻国存在矛盾。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派出3000多人的队伍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核不扩散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外交作用(包括召集有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除此之外,中国还与周边国家解决了领土争议,加入了包括东亚峰会在内的各种地区性组织。
中国的软实力增长很有潜力,不少观察家甚至曾因此发出过警示。但中国的软实力上升对其他国家而言到底是福是祸,还得看中国用何种方式来运用这种力量。假如中国借此恐吓威胁邻国,那么这种策略将必然引起摩擦;但如果中国决定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一种新兴的“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角色,那么其硬实力和软实力合二为一将为世界做出积极贡献。
所幸,中国的软实力上升于己、于世界都有益处。软实力竞争不必是场零和博弈,无须拼出个你赢我输。假如中美两国各自觉得对方日益有魅力,那么双方发生破坏性冲突的概率就会降低。假如中国的软实力上升能降低发生冲突的可能性,那这就不失为实现中美正和关系的一种办法。21世纪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并存,但合作的益处显然会超越竞争的作用。希望中美都能各自在对方的国家发展出软实力,那将使我们的世界更加和平、繁荣与和谐。
约瑟夫·奈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