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魔鬼“黑船”唤醒了梦中的日本
中日两国都曾经因为西方列强的入侵,而被迫走向自强变法的维新之路。
日本的觉醒是在史称“黑船事件”之时。
1853年6月,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今东京湾)岸的浦贺。海面上突然出现了四艘全身涂抹着玄色的怪兽般巨大的“黑船”,以地狱般黑暗的巨炮对准了海岸,摆出了战斗阵列。
当时日本是在德川家康时代,和中国一样闭关锁国的日本人根本没有见过上千吨庞然大物的艨艟巨舰,上到幕府,下到百姓,其惊讶和恐惧可想而知。
马休·佩里是美国海军的一位奠基式人物,被称为“蒸汽船海军之父”。随着美国捕鲸产业新兴的发展,如何为活动在东北亚的美国捕鲸船,以及横跨太平洋的美国商船、军舰提供一个避风港,以获得食物、水、煤的补给并进行船只修理,这成为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重点。
马休·佩里带着“日本开国”的指令前来征服日本。佩里此行,就是要以武力的威胁让幕府放开原本的锁国政策,将日本的港口和市场开放给美国人。
1854年,日本以屈辱的姿态与美国缔结了日本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即《日美神奈川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
现在的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久里滨,当年由佩里率领的黑船登船的地点,修建了一座“佩里公园”。公园里竖立了一座纪念碑,上有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题字:“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佩里上陆纪念碑。”
佩里公园每年都有人称“黑船祭”的开国纪念活动,从佩里登陆到甲午海战,时隔40年,日本变法维新之后,已非复吴下阿蒙,俨然以征服者的咄咄逼人的强势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
“黑船事件”由此成为日本现代化起点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后世的日本人并不仇视佩里当年船坚炮利的欺辱,相反却感念佩里促使日本开放改革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日本长期锁国政策被打开,紧接着又与英国订立《日英修好条约》,1855年与俄国缔订《日俄修好条约》,1856年与荷兰订立《日荷修好条约》。
随着日本门户被外国坚船利炮所打开,屈辱的条约更带来了日本社会改变幕府统治的要求,西南强藩却不断地在经济上和军事上扩张自己的实力。
其中以长州藩最为人才辈出,藩内采用洋式军制,发展海军,构筑炮台、铸造枪炮,振兴洋学,大胆起用人才,后来维新革命中的高杉晋作、木户孝允、伊藤博文、山县有朋均出自长州藩。
萨摩藩在岛津齐彬出任藩主后,锐意革新,在起用人才上也不拘一格,使小松带刀、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武士崭露头角。
土佐藩在名君之称的山内丰信出任藩主后,起用改革派人物吉田东洋;水户藩和肥前藩也锐意于兵制改革,建立大船火炮。
西南诸藩的崛起,使日本近代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尊王攘夷运动的发生。
日本神话传说是天照大神创造了日本,而天皇号称是天照大神的嫡系子孙,所以天皇拥有统治日本的法统。但是从12世纪开始,天皇大权一直旁落,天皇只是名义上的日本最高统治者,实际的权力却旁落在拥有兵权的幕府将军手中。
尊王攘夷运动得到日本西南大藩如萨摩,长洲等支持。
1868年,也就是“黑船事件”后的第15年,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年轻的明治天皇不甘心像其父皇,被幕府将军操纵,做木偶皇帝,便联合了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少壮派和数十万勤王军队,向操纵日本国政达260余年的德川幕府进攻,发动了夺权战争。武士们以王政复古的名义推翻了幕府。
1月27日~30日,勤王大军与幕府部队在京都以南的伏见、鸟羽等地连续展开了生死激战。结果,幕府军大败,从此溃不成军。主帅德川庆喜大将饱含着屈辱,被迫“归政天皇”,将德川家族垄断了260余年的国家统治权“奉还”给了皇室。
1868年4月15日,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这是一个推动国家变革,开启变法图强大幕的总纲领。从此,日本进入了一个被称为明治维新的时代。
《五条誓文》发表后三年,全面的改革便正式推行,明治维新是一个十分全面的改革,分别有废藩置县、政制改革、教育改革、军事和经济改革。
“尊王攘夷”思想理论上的宗师是吉田松阴。吉田松阴的思想是维新革命的思想基础,中心价值就是武士道以忠为核心的道德秩序,在尊王中发展为国家伦理。
“尊王”在于重振天皇朝廷,建立一君万民的体制,使日本迅速成为现代强国;“攘夷”则是有步骤地进行:先与俄美保持友好,富国强兵,夺满洲、占朝鲜、合并东南亚,然后在实力强大后挫美折欧。
日本在后来几十年的疯狂扩张中,依据的还是吉田松阴的这一套理论。
“尊王攘夷”的日本上下一心,努力前行,实现近代化。与日本的维新变法不同的是,中国输在起跑线的问题,不是李鸿章才干不堪大任,也不是李鸿章私心有所贪得,而是那时大清帝国腐败的政治体制,还有隐藏深刻的满汉矛盾。
1868年7月,天皇睦仁将江户改名为东京。8月27日举行即位典礼,9月8日改年号为明治。
1868年9月8日,在东京巍峨庄严的皇宫里,举行了隆重的“归政”和明治天皇即位的仪式。
新政府领导人大部分也是来自西部四大藩的武士和一些宫廷贵族,他们较年轻而受过良好教育,更明白自强维新、富国强兵的重要性。
通过战争夺回政权,尝到了甜头的明治天皇、伊藤博文等日本领导人,决心以战争为武器,使日本能够当上亚洲的霸主,进而争雄世界。从此,用枪炮和鲜血,靠对外战争,为自己和日本国弄到更多更大的政治经济权益,成了近代日本的基本国策。
1868年10月,明治天皇抵达东京执政。12月,返回京都,与一条美子(昭宪皇太后)举行大婚之礼。明治二年(1869)明治天皇再度抵达东京,并定东京为首都,以图一新人心。接着,在明治政府推动下,接二连三地推出版籍奉还、废藩制县、制定征兵令等前所未有的大改革。1869年宣布“版籍奉还”(版是领地,籍指户籍),1871年实行废藩置县,1873年着手地税改革。1881年(明治14年)发布《军人敕谕》,强调效忠天皇的建军思想。
1881年,明治天皇发诏书,承诺推行宪法。
伊藤博文被派赴欧洲考察制宪,贯彻天皇主权、宪法钦定的立宪原则,回国制定了日本宪法。1885年实行内阁制,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和《皇室典范》。这些形成近代天皇制国家的基本法律和意识形态的支柱。1890年召开第一届帝国议会。
明治维新的首要动力是富国强兵。“尊王攘夷”运动促成了天皇的中央集权,自上而下的制度变革在日本传统体系中得以完成。
1893年下达造舰诏书,带头实行扩军备战。
富饶辽阔的中国首先成了日本的攻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