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甲午之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袁世凯把李鸿章绑上战车

1894年5月,朝鲜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东学党起义。

东学党,是近代活跃在朝鲜中下层社会的秘密宗教组织。东学党的成员自称“道徒”,最善于编造和传播“流言飞语”:

“东学党的全奉准大将是个超人,他能够在空中飞行,在水底下自由呼吸……”

“听说,月神从天上派了两位神童来辅佐全大将打天下呢。”

“参加了东学党,就能够成为超人,可以刀枪不入呀。”

……

这样的“流言”,对于愚昧、无知的农民,无疑具有巨大的煽惑力和召唤作用,而使政府头痛不已,不得不派兵血腥镇压。

于是,1894年5月,在高耸入云的白山里,响起了一阵猛过一阵的“轰隆”“噼啪”的激烈枪炮声。几千名手持新式毛瑟枪的朝鲜政府军士兵,在12门克虏伯速射炮的火力掩护下,一边开枪射击一边冲锋,围攻着数万衣衫褴褛,手握竹刀、竹枪的“东学党”战士。

在距今100年前的那个时代,毛瑟枪、克虏伯大炮堪称为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先进战斗兵器。谁拥有了它们,谁就获得了战场的控制权。

枪炮声中,拼死抵抗的东学党战士一批批惨叫着倒了下去。断肢残腿被猛烈的炮火炸得满天飞舞……一场攻防战斗变成了一幕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枪炮猛烈无情的打击下,终于,东学党的人肉防御圈土崩瓦解了,人们被枪弹炮火驱赶着四散奔逃,或者钻入死人堆中,装死以求躲避过这场劫难。

被派来镇压的政府军部队是朝鲜全罗道观察使金父铉的手下。虽然是地方守备部队,但将士骁勇强悍,武器精良,全部配备了清政府赠送的德国造毛瑟枪和克虏伯速射炮,能够连续射击,堪称当时朝鲜军队中的精锐之师。同时这支部队的凶狠残暴也是出了名的。攻占了东学党的圣地白山后,政府军立即清理战场,大肆搜捕来不及逃离战场的东学党士兵,共捉到2000多人。主将宋风浩下达了处死全部战俘的杀戮令:用刀剑砍杀,用长矛戮死,用毛瑟枪扫射,……只一阵工夫,2000多名活生生的战俘,就被屠杀成了一大堆鲜血淋漓的血肉尸首。

拼死杀出重围的东学军残部撤进距离白山脚下大约有4公里的一座叫黄土岘的山里。政府军穷追不舍地包围上来。

猛烈的炮火轰击后,政府军正要发动进攻,天突然降下大雾。

先锋队率先冲进迷雾,主力军也不敢怠慢,迅速跟进,这样,政府军全被诱进黄土岘的深山里去了。

“噼啪”,从前方的浓雾中传来一声枪响,紧接着便听见对方的还击声。

“可能先头部队已经同敌军遭遇了!”不愧是职业军官,凭枪声就能推测出战斗的景况。政府军方面枪声密集,而东学军方面很稀疏。

“我军在前进,在以压倒性的优势前进着!”

“这下子我们胜啦!”

“先头部队可是太勇敢啦!”

军官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谈论着。

东学军还击的枪声稀稀落落,而且越来越远。

“敌人要跑掉,快呀,追!”

当明白了这是一场胜仗时,见利不让的士兵们精神振奋起来,朝东学军阵地上冲去。

“看样子都跑掉了,一个人也没有。”前线的传令兵带来这样的消息。

“扫荡!树背后、草丛里总会有一些掉队的。向前猛攻!”军官命令道。

进攻这种阵地,等于闯入无人之境,只有此时,官军们才很勇敢。全军以雪崩之势冲了进去,把整个阵地找遍了,连一个残兵也没有。

“等一会儿就追击,先原地休息一下。”

政府军官兵在东学军放弃的阵地上,东倒西歪地歇下了。还不到5分钟,突然响起了喊杀声。成千上万名东学军战士挥舞着竹刀、竹枪,呐喊着冲了过来。

政府军正毫无戒备地休息,把枪炮随处乱扔乱放着。在东学军出其不意的袭击下,顿时大乱,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

“别慌,别慌!充其量不过是些农民!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要惊慌!”

军官并不都是无能之辈,但任凭他破着嗓子喊,用手枪、刀剑威胁,军队已惊恐万状,争先恐后地四散逃命。

“别跑,不要跑!可能敌人还有第二个埋伏!”多少有点儿战斗经验的人,作为常识,是应该懂得这一点的。但是,少数几个头脑冷静者的声音无法送进极端恐怖的众人耳朵里。

果然,东学军早已设好了第二个陷阱。

昨天从白山退却时,东学军分成两路,一部分高举大将旗,退往黄土岘;主力却退到了扶安。政府军紧紧追击撑着大将旗的这股,而放弃了逃往扶安之敌。然而,朝扶安方面撤去的东学军,入夜之后,突然转向黄土岘。这是从白山撤退时东学党领袖制订的作战计划。

从扶安踅回的东学军成了伏兵。他们向溃不成军的政府军展开了猛攻。

官军溃散了。

这次黄土岘战役,据说只有十几名官兵死里逃生。

这是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斗。东学军从政府军那里夺来的枪、炮、弹药,一下子变成拥有新式装备的军队。

随后,东学军又浩荡地返回白山,是胜利而归。东学军完全变了样,竹枪换成了步枪,破衣烂衫换上了正规服装。

于是,东学党发动了大起义。并且乘胜前进,连续攻占了朝鲜南部的金州、忠清、庆尚三道,国都汉城危如累卵。

东学党起义军攻陷朝鲜南三道的消息传来,朝鲜王室和大臣们大为震惊。

东学军会不会就这么把李氏王朝彻底推翻?国王及政府领导层的心里隐约浮现出不祥的念头。

“非借助清兵来镇压不可了。”阁僚会议上,国防大臣闵泳骏提议。

闵泳骏的“借兵论”最先在5月16日的阁僚会议上提出,但遭到国王和大多数阁臣的激烈反对。因为依据条约,如果中国出兵,日本也将出兵。这样一来,朝鲜国土必将被蹂躏。与其如此,不如接受东学党的要求,处罚贪官污吏,改革政治,解决当前的紧迫问题。——反对借兵者也振振有词。

不过,应允掀起暴乱的东学党的要求,就是屈服于叛军,不啻现行体制的崩溃。东学党气势正盛,即使政府想妥协,他们会同意吗?这是毫无把握的。再说,谁去谈判呢?

闵泳骏至少唱了半个月借兵论,并且不断和清政府驻朝鲜的最主负责人袁世凯联系,商量清军入朝问题。

在多次大臣会议上,闵泳骏曾反复提出向清朝借兵,大臣们反对说:“不这样清廷还要把宗主关系、藩属关系强加到我们头上,如果借了兵,我国肯定要失掉独立和主权。”

“那么,你说该怎么办?用最精锐的壮勇卫也打不败东学党,这就是说,要打败东学党,需要更多的兵力,而我国已经再无兵员了。怕有损于独立,不从清廷借兵,难道就坐等东学党把我们朝鲜国推翻吗?借来清兵,朝鲜并不会被吞没。可能种种干涉要比从前加强,但是,自主权是会徐徐恢复过来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地下有根,就会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相反,烂了根,那可就无计可施了。不管付出多么大的牺牲,也一定要保住根。为击败东学党,除了向清廷借兵之外,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前线战局吃紧,使闵泳骏的论说顿时增强了说服力,反对之声渐渐消失了。

5月31日,朝鲜政府正式通知袁世凯,请求清朝派出军队,协助镇压东学军。

6月1日,袁世凯将朝鲜政府的请求和他的意见电告清王朝和他的顶头上司李鸿章。

一天,日本公使馆书记官郑永邦会晤中国在朝鲜的最高负责人袁世凯。

郑永邦,这是个中国名字,但郑永邦纯粹是日本人,并且是日本的外交官。郑的祖辈从中国来到长崎,几代人都以“通事(翻译)”为业。袁世凯会见郑永邦时,总觉得格外亲切。

“血比水浓”,这一古老的信念,在袁世凯的意识中是存在的。他认为身上流着汉族血液的郑永邦,不会做出损害祖先的祖国——中国的事情。他甚至还以为,郑永邦肯定会瞒着上司采取一些有利于中国的措施。

日本公使杉村深知袁世凯的这种心情,故意让郑永邦同他接近。杉村认为,郑永邦的话容易被袁世凯所接受。

明治初年,正是日本人国家意识高涨的时期。身上流着中国人血液的郑永邦,绝不似袁世凯所想象的那么单纯。郑永邦正因为有个中国姓,所以才更想当一个比谁都更爱日本国的日本人。

他会晤袁世凯,是把日本的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的。他清楚自己的使命:利用袁世凯对他的亲近感,欺骗和愚弄袁世凯,使之做出符合日本利益的事情。尽管在与袁世凯会晤时也表示一些亲密,但郑永邦忘不了上司交给的任务——让中国出兵。

如果清廷接受朝鲜的请求派兵,那么,根据《天津条约》,日本也可以出兵。所以,日本非常希望中国表明出兵的态度。中国方面害怕惹出日本大量派兵,以致引起军事冲突,所以对朝鲜的请求总是采取慎重的态度。袁世凯想预先了解一下日本对中国出兵作何反应。他知道,直接去问日本外交官,人家是不会说出真情来的。

恰好在这时,郑永邦上门来了。他问道:

“中国政府为什么不出兵?”

“怎么,你似乎在催促我出兵?”

“我真想催促你一下!”

“即使你不说,我们也有这种准备。”

“噢,准备了?”

“嗯,随时都可以发兵。……朝鲜恢复和平、能够做买卖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噢?这是真的吗?”

“刚才我不是说那个日子不远了吗?哈哈哈……”

袁世凯竟把相当重要的国家机密泄露给别国公使馆的书记官。

郑永邦回到公使馆,立刻把这消息报告给杉村代理公使。

“干得漂亮!”杉村清满意地点头称赞。“用不用我明天亲自走一趟,再确认一下?”

郑永邦在袁世凯的头脑里打上一个印象:中国出兵朝鲜,日本政府绝不反对。那天,袁世凯向李鸿章报告了同郑永邦的谈话内容。郑永邦当时还故意发了几句牢骚:“日本国内闹得一塌糊涂,简直糟透了!”

伊藤内阁和反对派之间在国会内外的攻防战日益加剧,确是事实。

“日本国内多事,顾不上出兵。”

“即使以《天津条约》为理由,派兵来朝鲜,顶多也不过是用以保护公使馆的少量兵员。”

袁世凯又附上自己的见解,电告天津。

第二天,杉村代理公使为了确认情况,亲自会见了袁世凯。事后,袁世凯发给天津的电报说:“顷倭署使杉村来晤,该意亦盼华速代戡,并询华允否。凯答,韩惜民命,冀抚抚散,及兵幸胜,姑未文请,不便遽戡。韩民如请,自可允。”

“清廷肯定会出兵!”杉村在会见袁世凯后,立即向东京打电报说:朝鲜已向清廷求援。

袁世凯同杉村面谈后,电告天津:“杉与凯旧好,察其语意,重在商民,似无他意。”

日本主要报纸上的主要消息,当时由同文馆学生陈贻范、长德、桂绅、周自齐等人移译。李鸿章把东京公使馆的报告同报纸消息的译文相互对照,体察日本的事情。自由党被政府收买过去啦,在野党六派攻击政府极其激烈啦,不知日本实情的人,仅从报纸来判断,也许会误认为内乱就在眼前。

李鸿章根据袁世凯6月1日的电报,最后下决心出兵。

6月4日,李鸿章向丁汝昌下令,让济远、扬威二舰开赴仁川。同时,又命令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选拔淮军精兵1500名,乘招商局轮船,开赴朝鲜。

“小崽子,有把握吗?……”下达了出兵命令后,李鸿章突然嘟囔了一句。

中国军队立即紧急出动,分三批渡海进入朝鲜。第一批由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统帅,共马步军910人,于6月6日在天津塘沽港登船,6月8日下午18时抵达朝鲜的牙山港,9日上午,整队登岸,进驻牙山县。第二批主力部队1055人,由直隶提督叶志超统帅,于8日下午登船起航,10日下午驶抵牙山海面,12日全部登陆。第三批为增援军,共300名,于25日开入牙山。中国海军由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主力舰济远、平远、护卫舰超勇、扬威同时出动,赶赴朝鲜海面,掩护中国陆军的登陆行动。

汉城的杉村代理公使很快就获得情报,“清军已经大举入朝”。向东京拍发急电:“为何不火速派兵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