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碧波万顷,老中堂北洋阅兵
中国虽然东向地球的最大水域太平洋,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自古以来,却并不看重大海。所有兵家之争都是在辽阔的中原。中国人对土地的感情比对水域的感情深得多。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虽然已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却少有几人能够看出来,更不用说承认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算得上是有雄才大略的人,他们办洋务、修铁路、办工厂,企图以此振兴,却不知根已腐烂,于事无补。
1894年,中国旅顺。
阳光灿烂,海风吹拂。在旅顺港,北洋舰队的主力舰只劈风斩浪,一艘艘从旗舰镇远号旁驶过。汽笛长鸣,炮声隆隆。
李鸿章笑呵呵地坐在镇远号的甲板上,摘下了帽子,露出一头的老年纹。他的辫子几乎是全白的,只小指般粗,像猪尾巴一样垂在松软无力的脖颈后。北洋舰队司令官(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站在这位北洋大臣的旁边,神气地频频点头。他时不时瞟一眼老中堂那些算得上是阴暗面的地方,心里想:老头子老了。
李鸿章用手拈着他的白胡子,他的恩师曾国藩最喜欢这个动作。他略略咳了一下,把一口痰吞了回去,对簇拥着他的北洋舰队高级军官们说:“好!好!碧波万顷,军威浩荡,可逞一时之雄。”
丁汝昌忙低下头,用合肥话对李鸿章说:“中堂大人,这都是您一手操办出来的呀,如果不是您,我们现在恐怕还只有几条破木船。”
北洋舰队副司令兼镇远舰舰长刘步蟾也忙说:“中堂大人高瞻远瞩,我大清帝国强盛之时指日可待!”
李鸿章生平最得意的事就是办洋务,国内外舆论公认他是“中国洋务运动的旗帜”。李鸿章听了这番恭维话后心里很是舒坦,但却面无表情地说:“怎么能说全是我的功劳呢?北洋海军能有今日,第一是皇恩浩荡,第二是涤丈(指曾国藩)的努力及指教。”他见众人屏声静息地倾听,又卖了一个关子:“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办北洋舰队吗?”
大家说:“不知道,还请中堂大人指教。”
李鸿章站起身来,长叹一声,说:“说来话长。当年,胡林翼率湘军进攻长毛,见那长江之中,外国兵舰来去如飞,铁甲巨炮,与中国的风力帆船不可同日而语,遂心忧如焚。为何?缘那长毛虽气势汹汹,却大逆不道,不足为虑。真正可怕的倒是洋人,他们工业发达,心智机巧,生性强悍,必将成为我大清的劲敌。胡帅苦思对策,竟忧劳成疾,吐血而逝。从此,我就力主在中国建立一支堪与洋人匹敌的水师。”
众人听罢,欷歔不已。
这时,一艘威武宏壮的军舰隆隆驶过,一位年轻高大的管带在舰桥上向北洋大臣行礼。
丁汝昌对李鸿章说:“这是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一员虎将。”
李鸿章捋着胡须连连说:“好,好。”
这可以说是李鸿章一生的巅峰时刻,他权倾朝野,坐镇京畿、举足轻重;他的军队——淮军和北洋舰队力量强大,国内尚无敌手,而这个,就是他李鸿章权势能够得到保障的根本。
李鸿章意犹未尽。他召集北洋舰队管带以上高级军官议事。
邓世昌对他说:“中堂大人,北洋舰队虽然强大,但有一个外人不知道的致命弱点,不知当讲不当讲。”
丁汝昌忙说:“中堂大人日理万机,鸡毛蒜皮的事就不要多说了。”
李鸿章呷了一口茶,清清嗓子,说:“讲。既然是议事,就得讲。”
邓世昌说:“谢中堂大人。我们现在弹药匮乏,如果战事一起,匆忙间哪儿去找?”
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等人也都纷纷附和。
李鸿章最清楚大笔的海军军费在何处:颐和园的人挖湖和人造山。那是老佛爷要玩的,谁敢不给?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而挪用海防经费约为库平银860万两。此外,还在三海工程上挪用海防经费约440万两。两者相加,总计达到1300万两。此款差不多可购置一支比原有规模更大的北洋舰队。
1894年,仅为慈禧太后筹办60大寿,为搭建紫禁城至颐和园沿途景点即耗银240万两。而北洋海军计划为主要战舰添配18门120毫米速射炮和更换3门150毫米炮共需银60余万两却都难以筹措。
还有一些满族王公大臣,总觉得把钱拨给李鸿章,是帮助他建立一支汉人武装。既然如此,干脆花费了还好,免得如虎添翼。
但李鸿章岂能如此对部下说。他沉吟片刻,缓慢道:“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不过,户部银两缺损,近期恐怕拿不出钱来。”
李鸿章其实自然是一切心知肚明。
北洋阅兵,表面的威武堂皇,样子还是看得过去。但是里面的问题呢?
邓世昌说的弹药匮乏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其实北洋海军将领们也都清楚,只不过不想在阅兵的公开场合,说这些败兴的事情。
北洋舰队在1888年成军建队时,确实还是很不错,号称世界八强,也不太过分。但是,此后,就是原地踏步了。
在北洋海军成军后,仅于1890年添置国产巡洋舰平远号和从福建海军调入福龙号鱼雷艇。
1891年户部尚书翁同龢居然奏请暂停南北洋购买外洋枪炮船只机械两年,清政府根据他的意见,下令停购外洋船炮军火。
李鸿章非常郁闷,但也没有办法。他在写给云贵总督王文韶的私信中抱怨说:“军国大事岂真如此各行其是不相与谋!”
时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听说此议,也是捶首顿足叹道:“人方惎我,我乃自决其藩,亡无日矣!”
1891年之后,北洋海军再没有增添一船一炮。
而与大清帝国相反的是,日本天皇拨内帑资助海军,早已迎头赶上。
李鸿章此次出海校阅北洋海军,先后视察了旅顺口、大连湾、威海卫、胶州湾等地的舰艇部队、海岸炮台和海军学校。校阅结束后,已经深深感到局面的严重性。
李鸿章向朝廷奏报:
“西洋各国以舟师纵横海上,船式日新月异。臣鸿章此次在烟台、大连湾,亲诣英、法、俄各铁舰详加察看,规制均极精坚,而英犹胜。即日本蕞尔小邦,尤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1888)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20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此时,中日两国海军力量的对比,是此消彼长,大清帝国的海军已经明显落了下风,先前的优势已化为乌有了。
但是,事关海防大局的“添置船艇、慎固陆防、推广学堂”等事项,“终以限于财力,未能扩充”。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只能表示“仍当督饬水陆各将领等,勤求战备,奋勉工操”而已。
1894年3月下旬,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鉴于北洋海军与日本海军差距明显,呈请在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上各添置克虏伯新式12厘米口径快炮6门,济远、经远、来远三艘战舰上各添置克虏伯新式12厘米口径快炮2门,连同他舰需添快炮3门,共21门,并子药、器械等件,约需库平银60万两。
李鸿章十分赞成丁汝昌的建议,奏称:“查德厂新式快放炮,每分钟时可放至60出之多,其力可贯铁数寸,实为海上制胜利器,各国师船争先购换。北洋海军铁甲快练各船,原设炮位当时虽称新式,但较现时快炮实觉相形见绌。且海军以定、镇、经、来铁快船为巨擘,船坚尤须炮利,若炮位不多,单薄过甚,遇有缓急固不足恃,亦无以壮声威。亟宜逐渐添购,以资战守。”
区区60万两白银,却让李鸿章着实为难。海军衙门和户部的钱,都去填补慈禧太后修颐和园的窟窿了,根本拿不出钱来。
李鸿章只好决定,将添置快炮事分年办理,先是自己想办法,在北洋海军内部拆西墙补东墙,挤出经费库平银43万两,为定远、镇远添购快炮12门;其他的军舰,只有等有钱了再说。
然而李鸿章没有想到的是,甲午战争这么快就来临了,形势不等人,此时添购快炮已缓不济急,最后这个分年办理的计划也落空了。
在马汉的海军制海权理论之前,所有的海军统帅们认为:海军是整个军事组织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商船,保障海上运输线和击退敌人的海上进攻。
令人遗憾的是,李鸿章的北洋舰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采取的战略方针是“固守京师”,对制海权想都没有去想,更不用说把它放在整个大清国的盛衰这盘大棋上。
李鸿章认为,现在,中国海军已经远远谈不上是强大,最多也只能够坚守北洋,固守京师,采取防守的姿态,对敌人起一点儿威慑的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