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做工作,还是工作在“做”你
每一个工作狂都有不同的工作动机:有些人嗜好工作中的侵略性;有人依靠井然有序的工作来满足被动心态;也有人是想借工作来麻痹自己;还有的人则是因为身处激烈的竞争之中,认为只有不断工作才能取得胜利,才能高人一等……
“焦头烂额”不应是生活的常态
美国《时代》杂志曾经报道过一则封面故事——“昏睡的美国人”,大概的意思是说:很多美国人都很难体会“完全清醒”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因为他们不是忙得没有空闲,就是有太多做不完的事。
美国人终年昏睡不已,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不过,这并不是好玩儿的笑话,这是极为严肃的话题。
仔细想一想,你一年之中是不是也像美国人一样,没有多少时间是“清醒”的?每天又忙又赶,熬夜、加班、开会,还有那些没完没了的家务,几乎占据了你所有的时间。有多少次,你可以从容地和家人一起吃顿晚饭?有多少个夜晚,你可以不用担心明天的业务报告,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
大多数的时候,你是不是都无法专心,总是担心这个,害怕那个?要不就是想要这个,但又觉得那个也不错,贪心地想将所有的东西一网打尽?
这正是很多现代人共同的写照:一心数用。在这里却有大部分人已经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可以手脚并用同时完成很多件事情。
应接不暇的杂务明显成为日益艰巨的挑战。许多人整日形色匆匆,疲态毕露。放眼四周,“我好忙”似乎成为了人们共同的口头禅,忙是正常,不忙是不正常。
美国作家杰夫·戴维森形容“狂乱湍流正席卷着当今每个人的生活”。引用著名的趋势预言家托夫勒在1970年出版的著作《未来冲击》一书中所说的一句话:“人们将成为选择泛滥的奴隶……”太多的选择也同时威胁着人们的心灵空间,带来更大的焦虑,令人觉得时间与自由受到剥夺。太多的选择让人们分心。一心数用的结果就是:你不能专心地做好每一件事,不能思考、不能交谈、不能运动、不能休闲……甚至是一家人团聚,也要提前预约。
奇怪的是,尽管大多数人都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每天为了“该选择做什么”觉得无所适从,但绝大多数的人还是认为自己“不够”。这是最常听见的说法:“我如果有更多的选择就好了”“我如果能赚更多的钱就好了”,却很少听到有人说:“我已经够了,我想要的更少!”
正如托夫勒所言,太多选择的结果,往往是变成无可选择。即使是芝麻绿豆般大的事,都在拼命消耗人们的精力。
如果你的生活也不自觉地陷入这种境地,那么,你要来个“清理门户”的行动了。
首先你要重新整理。改变事情的先后顺序,重要的事先做,不重要的事以后再说;
其次你要学会丢弃。你会发现,丢掉的某些东西,其实你一辈子都不会再需要它们了。
当你发现自己被四面八方的各种琐事捆绑得动弹不得的时候,难道你不想知道是谁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吗?是谁让你昏睡不已?是你,不是别人。所以,是你要对它们负责,而不是要它们来对你负责。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西方有一句俗话说:“工作可以使一个人高贵,但也可能把他变成禽兽。”
我们生活在一个压力极大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拼命地工作,是为了生活;但在实际上,不管我们有意或无意、主动或被动,工作几乎成了生活的唯一内容和支柱。一旦失去工作,我们不仅会在物质上垮掉,同时也会在精神上垮掉。而在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又会使我们时时感受难以解脱的束缚,经受无法避免的挫折,因而会产生深刻的无力感与无奈。
既想在工作上做出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又想过着自在惬意的生活。可是,结果总是两头不讨好,往往得到了这个,就得失去那个。很多人的现状都是这样的。为什么会如此呢?原因很可能出在把工作与生活混为一谈上。其实,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如果错把谋生的工具当成人生的目标,而且太把它当回事,就会把自己弄得一团糟。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两者应该尽可能地区分开来。倘若混淆界限,让工作占去一部分生活时间,弊大于利。
工作永远也忙不完,完成了A任务,还有B任务、C任务……何时是个了结?况且,有些工作不可脱离其他岗位的配合而孤军奋战,甲废寝忘食,势必连带着乙丙丁等陪绑。如此联动的结果,将使他人被迫地牺牲休息的权利。偶尔这样,倒还可被接受,如果长期如此,往往会怨声载道,因为没有多少人愿意与工作狂为伍。如果是普通员工,除非上司命令加班,否则下班之后即应转换角色,尽情享受生活乐趣。如果身为上司,除非任务十万火急,否则,不但不要强求下属加班或带任务回家,自己也不要搞疲劳战术。工作实绩与工作时间未必成正比,延长工作时间是事倍功半的笨办法。摸索工作规律,寻求高质量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方是明智之举。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会休息才会工作,会工作才有效率。
家庭不是一人世界,非工作时间却埋头工作,把家人晾在一边,怎能尽到为夫为妻为父为母为子为女的义务?紧张的工作、学习之后,正该是家人团聚、休闲、共享天伦之乐的好时光,却有一两位家庭成员因工作缺席,岂不令人扫兴?
有这样一个故事:
史蒂夫是一个对工作很勤奋的主管,差不多每天都在马拉松式地工作着。不单个人如此,甚至要求下属和他一起共同进退。其中一个叫吉姆的下属,也是抱着“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的态度。直至有一日,吉姆的儿子跌伤了脚,一点皮外伤固然不碍事,但儿子对他的态度却仿佛陌生人,若即若离,并拒绝接受他的安慰,使他感到十分可悲。
这件事让吉姆受到很大打击,他发现,自己原来一直错过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与家人的亲密关系。于是,他和上司史蒂夫商议,寻求解决方案,而大前提是:“以工作效率来评价我的能力,而不是以我逗留在办公室的时间作为准则。”
工作与生活是两回事,应该用两种不同的态度来看待。工作上,不管你从事何种行业,你演的只是职务的角色;而回到真实生活里,你要演的才是自己。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有趣、精彩的事物,值得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而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工作而失去生活、失去自己。
简单生活,时常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每个人活得越来越压抑,越来越没有自己的空间。
我们终日被工作日程表所束缚,上面记满了我们每天必须要做的事,它占据了我们生活的中心,而在稍微放松时,又被电视、电影、电脑游戏、健身场所、娱乐中心所淹没,这看似忙碌的下面也掩盖了现代人害怕无聊寂寞的事实,我们几乎没有了独立思考的时间,我们再也不给自己的心灵放假了。
爱琳·詹姆丝曾经是美国倡导简单生活的专家。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投资人和一个地产投资顾问,在努力奋斗了十几年后,有一天,她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呆呆地望着写满密密麻麻事宜的日程安排表。突然,她意识到自己对这张令人发疯的日程表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自己的生活已经变得太复杂了,用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来塞满自己清醒的每一分钟,这简直就是一种疯狂愚蠢的生活。就在这时,她作出了一个决定:她要开始摒弃那些无谓的忙碌,多给自己的心灵一点时间。
于是,她开始着手列出一个清单,把需要从她的生活中删除的事情都罗列出来。然后,她采取了一系列“大胆”的行动。她取消了所有电话预约。她停止了预订的杂志,并把堆积在桌子上的所有读过、没有读过的杂志全部清除掉。她注销了一些信用卡,以减少每个月收到的账单函件。通过改变日常生活和工作习惯,使得她的房间和庭院的草坪变得更加整洁。她的清单总共包括八十多项内容。
爱琳·詹姆丝说:“我们的生活已经变得太复杂了。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历史进程中,从来没有像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拥有如此多的东西。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被诱导着,使得我们误认为我们能够拥有一切东西,我们已经使得自己对尝试新产品都感到厌倦了。许多人认为,所有这些东西让我们沉溺其中并且心烦意乱,因为它们已经使得我们失去了创造力。”
“因为受习惯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你每天有多少活动是不得不勉强去做的?追求舒适的习惯和烦琐的例行公事是否让你的日常生活落入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的陷阱?其实减少那些程式化的活动,并不会因此减少快乐的机会。”
“习惯驱使我们去做所有这些日常琐事。我们总是担心如果不去做,就会失去某些东西。其实,也许我们的确会失去什么东西,但是这没什么不好,我们还是好好地活着。还不仅仅是活着,而是活得更潇洒了,因为我们再也用不着试图去做所有的事情,看看那些对人类的艺术领域、音乐领域、科学领域作出过卓越贡献的人,如毕加索、莫扎特、爱因斯坦,这些人都生活在极为简单的生活之中。他们全神贯注于自己的主要领域,挖掘内在的创造源泉,因此,获得了丰富精彩的人生。”
人生负重有时候是因为我们额外地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工作,表面上看起来,我们是有所追求,是积极向上,但是仔细分析之后就会发现,我们陷入了为忙碌而忙碌的怪圈之中。为了不承担懒惰、消极的恶名,或者为了一些可有可无的消费享受,我们把自己支使得团团转,这实在是一种错误的心态。
忙碌的人们,该清醒一下了,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总有些东西需要放下。摒弃那些多余的东西,不要让自己迷失方向。贪婪导致人们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时间和精力本来可用于我们真正应该去做的事情上。
闲暇之余,你不妨拿出一张纸来,列一个表,把自制的娱乐方式和娱乐项目列出来。想想野炊或野营,做点手工艺,锻炼一下身体或种点花草,甚至读书、画画、写文章……都挺有趣的。虽然这些娱乐活动很简单,但它会让你感到开心。
伟大的哲学家尼采曾经说:“所有的伟大思想都是在散步中产生的。”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行为就能让你感到轻松舒适,散步就是其中最简单,也是最廉价的一种。
当面对工作的负荷,再也无力应战的时候,当遇到烦心事,思绪混乱的时候,不妨给自己一个独立的安静的环境,不妨去公园逛逛,欣赏姹紫嫣红……这时你会突然发现:天是那么湛蓝,云也分外洁白,这个世界真的好美丽,而这时自己也会拥有一份好心情!不妨撑起一把小花伞在雨中漫步,在青石板小巷里欣赏雨中美景,那细雨会把你的坏心情冲洗干净……
舍掉一些无谓的忙碌,时常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不但会使你疲惫的神经得到适时的放松,也会使你乏味平淡的生活得到调剂和点缀。
工作狂,生命岂能在透支中完美
据日本专家统计,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工作狂”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成,在中国也增加了至少4成。
以前,在许多国家,“工作狂”均被认为是褒义词,或至少不算是贬义词。不少人(其中多数是企业老板、单位领导)还觉得,“工作狂”的“忘我工作”为企业或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而且为同事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故多数“工作狂”往往被评为“先进典型”,成了“骨干”或“红人”。
实际情形真是这样吗?美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教授指出,“工作狂”属心理变态,在各单位的低、中级管理人员中尤为常见。“工作狂”与对工作有热情者有本质区别——前者往往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难从工作中得到快乐,而只是拼命地工作以求某种“心理解脱”,此外他们在工作中还常常强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现问题或差错,便羞愧难当、焦虑万分,却又将他人的援助拒之门外;而后者则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能获得巨大乐趣,出现失误时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懊恼不已,相反却会聪明地修正目标或改正错误,同时也注意与同事和上司协调、配合,因而人际关系相对融洽。调查研究显示,尽管前者的工作量要比后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明显不如后者。
我们应如何从一个人对于实际工作的热衷程度去推测他们的心理状态呢?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一系列行为表现来分析判断。有些人不管是星期天或休假日,都不惜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一旦工作中断,就会如同酒精中毒的酒鬼一样,立刻陷入心神不定的状态里,甚至说话也走了样。乍见之下,一般人都会以为他们是热衷工作的人,或称之为“工作狂”,事实上,这种人的内心里,无不隐藏着极端复杂的心理秘密。
人的生活大体上可以分为工作、家庭和其他的社会交往三方面,世上每一个人无不将全部的精力用在这些方面,并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给予适当的分配,借此获得身心的平衡和稳定。所以,一旦某些方面发生欲求得不到不满足的情况时,这三方面的平衡就会被打破。那么,人的精力分配就会发生改变。
至于那些一天到晚忙于工作的人,大体上是因为家庭或其他社会交往中发生了问题,所以产生欲求不满的现象,这样一来,他就把这股精力全部贯注于工作方面,而且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例如有些人夫妻之间感情不和睦,或者不断为子女的不争气而苦恼万分,为了要忘却这方面的不如意,他只有热衷于某种工作,借此减轻内心的不安和苦闷,这种举动是一种防卫机制,也是逃避现实的方式之一。
凡属于这一类型的人,唯有埋头于自己的工作中,才能将心里那股失衡的狂热合理化起来。
相反,如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耗费在家庭方面,即所谓的家庭主义者,则往往是由于工作和其他社交方面的欲求得不到满足所致。
相对于同龄人而言,工作狂的收入是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对于财富,他们会说获得财富是他们努力的基本动机之一,因为在某一个层面上,财富的积累是自我事业成熟的一个体现。在每个项目结束以后,他们总会离开满是烟头的工作室,走上街头疯狂购物,觉得不断地挑战自己,又很会享受金钱,就是一种幸福。
工作狂的工作压力很大,他们希望每一件事都能做到完美,但在这份固执的执著中,他们的生命透支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了。焦虑、烦躁、不安渐渐成为侵蚀他们健康的重要“杀手”。
做工作的主人而非奴隶
要分清是“你”在做“事”,还是“事”在做“你”,工作的“主人”与“奴隶”是截然不同的。
你一天平均工作几个小时?8小时、12小时,还是夜以继日、无休无止地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说,现在拼命工作,是为了将来可以“少干活”或“不必工作”,希望有朝一日能整天游山玩水,过着享乐的日子,所以现在才努力工作。但对某些人来说,他们之所以工作,因为他们无法从工作中自拔,离不开工作,他们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样,完全无法让自己停下来。
如果你属于前者,那说明你还正常;但如果是后者,恐怕你已经对工作着魔,并犯了工作上瘾的毛病。换句话说,你已经变成了工作的奴隶。
或许你不愿承认,并且辩称:“我这是热爱工作,不是什么奴隶。”那么,我们不妨来听听看,“热爱工作”与“工作的奴隶”有什么不同。根据心理专家解释,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不见得就会工作上瘾;相反,一个工作上瘾的人,未必就是热爱工作。如果一个人不论吃饭、睡觉、读书、聊天、娱乐的时候,心里都每时每刻地想着工作,就可以肯定,这个人100%的是工作的奴隶了。
“工作的奴隶”是一种与“工作狂”类似的状态。尽管工作狂也各不相同,心理专家还是提供了几种方法来让我们加以辨别:
(1)工作狂偏好技能,并且尽量避免无须用到技能的场合。像表达感情、想象力这一类的事,通常他们比较畏怯。
(2)工作狂的心中充满定义、原则、目标、方法、步骤、策略,等等,遇到难以理解的事,他们绝对无法接受“笔墨难以形容”这类的说法。
(3)工作狂绝不轻易放过任何事,总是攻击每一件事。即使他在看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的时候,恐怕心里也是想着:“如果换成我来演、来写,就会如何如何不同。”
(4)工作狂无法享受“现在”的感觉,完全受制于工作的目标、成果和终点。
(5)效率是工作狂的信仰之一,而且近乎于吹毛求疵,任何浪费、损失都会令他们勃然大怒。
你是不是工作狂,只有你最清楚。你要不要变成工作狂,也完全由你决定。但是你必须相信一件事,虽然有很多的书籍以及专家教导我们要热爱工作,但你不要错误领会,那绝对不是要我们变成工作的奴隶,完全被工作操控,而是要我们去做工作的主人。
有些工作狂常常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希望自己对所有人负责。其实,他们不可能做到如此。其结果往往是,他们不仅把自己弄得疲累不堪,对方也不见得领情,反而认为你给别人带来了莫大的压力。
有些工作狂其实是缺乏信心,期望从加倍工作中得到别人的掌声。在这里不禁要提醒他们:不要太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否则,那反而会变成你的包袱。
心理专家也指出,工作狂的生活几乎完全受工作支配,他们一旦停下来,就会觉得生活顿失重心,无所适从。
看看你自己是否已经成为了工作的奴隶,如果不是,那当然值得庆幸;如果是,那就赶紧将自己解脱出来吧!
高薪不等于高兴
高薪是每个人的目标,身在职场,谁不希望自己的工作有一份令别人羡慕、令自己充裕的高额薪水?但电视剧《刘老根》中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台词,说是“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可见高兴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上海某大学财会专业的张伟大学毕业后,很幸运地被一家著名的会计事务所录用。上班后的第一个月,他就拿到6000元的工资,事务所还对他承诺,一年后他的收入就可翻一番。于是,拿了高薪的张伟很快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他自己也把小腰板挺得直直的。
然而,工作几个月后,张伟的腰板就再也挺不起来了:每天,他至少要工作10多个小时,还经常加班到凌晨两点。他越来越觉得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这还不是主要的,最让他受不了的,是他那工作没思路、工作方法陈旧却不允许提意见的顶头上司,他工作干出成绩,这位上司就阴阳怪气地说他运气好,他工作若有了失误,这位上司便会暴跳如雷地骂他窝囊废。
最后,张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抱着“宁可不挣钱,也不受这份气”的想法辞去高薪工作,重新找了份薪水比原来少一半,却能正常上下班、人际关系融洽的工作。他说:“通过这件事我清醒了很多,能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下快乐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我不能把自己的青春葬送在高薪工作中。”
据前不久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显示,目前,有六成以上的人尽管拿着高薪,幸福指数却并不高。而半数以上的人为跳槽方便,只肯与公司签一年的工作合同。
专家指出,快乐与否,要看用于情感交流的支出占整个支出的比重。现实情况是,收入虽然高,但金钱不能与快乐直接对应,高薪不等于高兴。不少人忙得歇不下来,根本没有与家人和朋友、同事充分沟通及享受生活的时间。如此这样就会产生被工作、被时间奴役的感觉。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一位老板都不会把一份轻松快乐、收入又高的工作无端地奉送给你。高薪是有代价的,经常加班、没有休息日、无休止的应酬、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难以排遣的压力、健康受损、衰老加速……面对高薪下的高责任、高压力,我们要做的不是埋怨和回避,而是如何调节高薪高压下不高兴的状态。
学会在工作中忙里偷闲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只有在清醒的状态下做事,才会是高效率的。否则,就算我们花费在做事上的时间再多,效果也是很差的。所以清醒的精神状态对我们来讲相当的重要。
获得清醒状态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休息。一个人只有休息得好,才有可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问题是,我们很难获得高质量的休息。
高质量的休息,就是说能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处在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都能够得到恢复。获得高质量的休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很难做到该做事的时候做事,该休息的时候休息。其实我们要做的事并没有多到一点儿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并没有多到连吃饭、去厕所、搭公交车,甚至睡觉的时候都要为做事伤脑筋。但是做事带给我们的紧张情绪却被我们毫无保留地带到了我们做事以外的生活中。休息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还缠绕着有关于事情的种种细节,我们还是在下意识的惯性作用下,处在做事的状态中。尽管我们可能已经远离了电脑,远离了文件,但是我们的大脑却还是和这些东西连在一起,迟迟不肯离开。更为严重的是,做事也蔓延到了我们的睡眠之中。我们中有多少人可以每天享受到舒适的睡眠,而不被与工作有关的梦境所打扰,相信那个比例一定是小得可怜。
因此,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不能够很好地在做事状态与休息状态之间实现转换。我们经常是一时间回不了神儿,或者不能很好地进入角色。让你停止休息,马上投入做事,可能不难;但是要你停止做事,马上去休息一下,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因为人毕竟不同于机器。如果是一台机器的话,只要设置一个ON/OFF的开关就好了,就能让它说干就干,说停就停。可人是不可能做到的,任何人在任何状态间的转化调整,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于是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个渐变过程尽可能缩短。
为了能够更好地做事,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休息。休息绝对不是浪费时间的事情。浑浑噩噩24小时地做事,一定不会比12个小时全神贯注地做事产生更好的效果。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关键是,在你需要休息的时候,你能够想到这一点,而不再把自己的精力停留在做事上。
所以,给你的忠告是,不要等到非休息不可的时候才去休息。我们应该学会常常休息,在疲惫到来之前休息。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精力一直保持旺盛,能够让我们在清醒的状态下高效率地做事。
最后,对于休息的方式,这里要强调运动的必要性。长时间坐办公室的人,每天几乎很少有时间进行一定量的体育运动。而体育运动不但可以使我们的头脑清醒,同时也能增强身体机能,来应对繁忙的工作。
磨刀不误砍柴功
别以为踏实工作的人就只知废寝忘食、不知疲倦地辛苦工作。我们所说的踏实的人是既善于工作也善于休息的人,因为踏实的人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功”。先看下面的故事:
多年前有一位探险家,雇用了一群当地土著作为向导及挑夫,在南美的丛林中找寻古印加帝国的遗迹。尽管背着笨重的行李,那群土著依旧健步如飞,长年四处奔波的探险家也比不上他们的速度,每每喊着让前面的土著停下来等候一下。
探险的旅程就在这样的追赶中展开,虽然探险家总是落后,在时间的压力下,只能竭尽所能地跟着土著前进。到了第四天清晨,探险家一早醒来,立即催促着土著赶快打点行李上路,不料土著们却不为所动,令探险家十分恼怒。
后来与向导沟通之后,探险家终于了解了背后的原因。这群土著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就是在旅途中他们总是拼命地往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向导说:“那是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身体。”
凡事全力以赴,使身体发挥出让灵魂跟不上的冲劲,是做事时最用心、最完美的境界。但是,应该休息时,则要让疲惫的身心获得充足的复原机会。能掌握工作与休息之间的脉动,才是持续拥有无穷动力的关键所在。
有一位讲师在讲授压力管理的课程时拿起一杯水,然后问听众:“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
听众有的说20克,有的说500克,讲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这就像我们承担着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时间长短,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来,如此我们才能拿得更久。所以,各位应该将承担的压力于一段时间后适时放下并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担起来,如此才可承担长久。”
这就像在职场上一样,我们应该将工作上的事情于下班时放下,别带回家去,回家后应该好好休息,明天再承担起来,如此我们就不会觉得工作压力的沉重了。
让生命和事业细水长流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兔子、乌鸦和夜莺三只小动物在幼小的时候关进笼子,等它们长大以后,从外表上看发育完全正常,可把它们放出笼子后发现:小兔子刚跑几步便踉跄摔倒,乌鸦在空中飞了半圈就一头栽下,夜莺欢唱了几声就死去了。实验人员对它们的尸体进行了解剖分析,兔子和夜莺死于心脏破裂,乌鸦死于动脉撕裂。显然,这些小动物的死亡是由于它们长期不运动导致内脏器官发育不良,一旦激烈运动就不能适应。
这个小实验说明了运动的重要性,不光对于动物,对于我们人类也是如此。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是我们成长的基础,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实现美好生活的保证。
许多职业病都是因为在工作中对健康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造成的。
祁小姐在某贸易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职务,祁小姐的上司,在圈子里是有名的经理人,也是个有名的“工作狂人”。他总是不断地发电子邮件给祁小姐,要求她完成这样那样的工作。祁小姐常常是早上9点打开电脑,就会看到上司凌晨一两点钟甚至三四点钟给她发来的数封邮件。祁小姐的工作日总是从紧急任务开始,每天疲于奔命,一段时间下来,她感觉身体吃不消了。
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人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让自己拥有更专业、更敬业的职场形象,往往在同一时间内处理多件事情,职业病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侵入身体,直至越来越严重,最后竟倒在工作岗位上,丧失了继续工作的能力。
我们周围经常有一些优秀的人,一心扑在工作上,并且经常给自己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却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尤其是一些白领上班族每天都要承受繁忙沉重的工作压力,身体随时面临着考验。
东北某公司的一位副总,由于为人耿直,工作方法也比较简单,被公司总部调配到一个分公司任职。本来是职务上的平行调动,他却非常“想不开”,为了证明自己的为人,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他起早贪晚,殚精竭虑,最终因为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匆匆走完了45岁的历程,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均瑶集团前董事长王均瑶总资产35亿元,年仅38岁的他却英年早逝。王均瑶的死触动了很多年轻的白领人士,他们认识到平时的锻炼对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身体不好的员工是不称职的员工,如果没有好的身体,不仅给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你的远大抱负、理想信念、雄心壮志都将难以实现。有个健康的身体是你做好工作的前提,其他都是附加条件。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在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的同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注意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让工作和生命细水长流。
有效利用自己的精力
有一个道理许多立志成功的人都明白:要把自己的精力全部倾注到事业上。但事实上,他们仍然会在不知不觉中在毫无裨益的事情上浪费不少精力。一个人利用自己的精力,如同我们平时用水,一不小心就会浪费很多。
衡量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并不以其在银行中存款的多少而定,而在于他怎样利用身体内在的精力和能力,以及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所以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总要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才智、精力和体力才是最有效率的。然而却有许多人使自己的才智、精神、体力空耗了、糟蹋了。
有些年轻人还不到30岁,就已显得老态龙钟,刚开始时他们也有着巨大的“资本”——智慧、才能和体力,可还不到中年,他们就把自己巨大的资本挥霍一空。
这种人看上去似乎前途似锦。他有高超的领导能力,浑身充满活力,永远乐观。但是不久以后,他就遭遇了成功的敌人——他那储藏精力的保险箱被敌人打开了!于是,他的身体变得毫无气力,随后,他以前那股做事的神秘力量仿佛被洗劫一空一样。然后,他的自信也消失了,多年来心血的结晶就只剩丝毫无用的空壳了。
一个聪明人总把每一分钱都花在最有效的地方。但很多人却把他昨天储存的体力,今天就用个精光;昨天积蓄的脑力,今天就挖掘得一点不剩,如此下去,他们还能够做成什么大事呢?一个年轻人对积蓄自己的体力与脑力资本毫不注意,不保持自己强健的躯体,那么就等于把成功的资本扔进了大海。这样的人无论有多远大的志向,最后也无能力达到目标,只能后悔不迭。
看着一个虚弱不堪、力不从心的年轻人拼命追求成就与声望,却一无所获,真是一件令人难受的事。而最让人心痛的是,依他自身的雄心和能力,本来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本来可以拥有幸福而充实的生活,但由于身体条件所限,却无法实现。
如果你思维敏捷、头脑清醒、积极热情,就一定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你会认为自己每一点能量、体力、情感、才华都是十分宝贵的,不能随便浪费,而要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你会认为任何一点浪费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就像是对自己的犯罪。你会防止自身能量的泄漏,不允许对“成功的资本”作任何不必要的支取。同时,你还会集中力量,用最有效的方式去做事。你会以最佳状态,竭尽全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