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总论:薪商是什么?如何具有高薪商?(1)
“天生我才必有用。”——唐代大诗人李白
“总是有一些了不起的工作,但它们也是更难得到的。”——《千万别递简历》
“促进就业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国家统编《就业概论》教材
“你去公司就业是拯救人家,而不是让人家可怜你,施舍你一碗饭吃。”——曹左
1、中心词“薪商”:从智商、情商、职商到薪商
□智商、情商:既头脑聪明又心理健康
(1)何谓“五商”?
智商——196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智商概念,即指个人智力年龄与生理年龄的比值,也称智力商数,一直沿用至今,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智力的研究。
情商——1995年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绪智力》(或曰《情感智商》)一书,首次提出了情商概念。情商指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认知他人情绪,并进行协调的能力。这个概念的提出,引起西方各国强烈轰动,对人类有关自身能力的研究和开发有巨大影响。
逆商——美国著名学者、白宫商业顾问保罗·史托兹在综合来自当今世界数十位著名科学家最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顺境要EQ、逆境需IQ,即逆境商数。逆商在当今逆数聚变的逆境时代,应付逆境的能力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使你立于不败之地,或失败了也能重新站立起来。逆商概念的提出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财商——1999年美国房地产及小型公司投资人罗伯特·T·清崎与注册会计师、资深经理及咨询专家莎伦·L·莱希特两人合著了《富爸爸·穷爸爸》一书,首次提出了财商概念,轰动了全美和世界。在当今金钱时代,它的提出完全符合人们追求金钱、发财致富的心理。人们如获至宝,纷纷争购,印数已达到数千万册。它告诉人们财富智商和理财智商,也就是理财的能力。正因为财商的不同,才出现了富爸爸和穷爸爸两种人生结局。
心商——最近两年由中国人赵大川在其《心商人生》中提出。赵大川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人类的居住环境已趋向恶化,竞争异常激烈,世界充满变数,生存压力越来越大。21世纪人类已进入抑郁时代,反映了人类正面临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因此,保持心理健康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首次提出了心商概念,即维护心理健康、调适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能力,用健康的心商来战胜并不健康的世界。
在这“五商”当中,我们平时主要还是提的智商与情商两种。实际上,我个人觉得,从广义上说,逆商、心商也可以算做情商的范畴,而财商则可以看成是智商的一种。又或者,逆商、财商、心商中均既有智商的成分,又有情商的成份,但无须再特别分出新一类来。
(2)智商(IQ)
说到智商,简单说就是一个人聪明不聪明、脑瓜子好不好使,也就是智力素质如何。
智商就是IQ(IntelligenceQuotient的简称)。通俗地可以理解为智力,是指数字、空间、逻辑、词汇、创造、记忆等能力,记忆起来牢不牢、理解起来快不快、接受起来易不易、反应起来强不强、运用以来好不好、会不会创新。要测量智力,最简单的方法,当然就是给予一个测验,测验里的问题很明显地要体现到以上能力的综合使用。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设计了智力测验。这些测验,每套都共30题,由浅入深,测试人的判断理解及逻辑等能力。这套测验被当时的法国政府采用,用来测试学童的智力,以找出那些智力较低者,为其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其后不断修正先前设计的测验,得出一个“智力年龄”的概念。
智力年龄(MentalAge)是指某个年龄组别的孩子,平均而言,所能达到的智力水平。比如,一个8岁的小孩子,他在智力测验的表现跟普通10岁的孩子一样好,我们就说这个孩子智力年龄是10岁,虽然他的实际年龄只有8岁。
1916年,心理学家Stern提出一个“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简称I.Q.)的概念:如果一个小孩子的智力年龄与他的生理年龄一样,那么他的智力就是一般;但如他的智力年龄高于或低于他的生理年龄,则他的智力便是高于或低于一般水平。
智商(I.Q.)=(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
比如上例中,小孩的智力年龄是10,生理年龄8,故智商=(10÷8)×100=125。
智商(I.Q.)智力等级:140以上天才或近于天才;120-140智力优异;110-120智力较高;90-110普通智力;80-90迟钝偶为低能;70-80介乎迟钝与低能之间(每可归入低能);70以下确定为低能。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智商据说有160以上,可谓亿万人中才出这么一个。
根据统计,约50%人口智商介于90与110之间,即“普通智力”;约25%人口智商小于90(根据定义,智商100当然就是人口的平均智力水平);智商介于110与120者约占人口14.5%;介于120与130者约占7%;介于130与140者约占3%;超过140者仅占0.5%。大约70%的人可获得85至115之间的分数,即普通大众、正常智商。
在低智力的一边亦有类似分布情况,如智商介于70与80者有7%等。
可见“天才”与“迟钝”的人都很少,绝大部分人都是一般智力。
对智力测量的方法很多,通常有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个案调查法、作品分析法、智力测验法等。
但是,对于什么是智力,心理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智力是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人认为是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有人认为是对概念的理解力和利用语词、数目等抽象符号的能力。智力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创造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表达能力。智力是人的大脑对对象的综合性的、潜在的认识能力,同时它也可以是在某些具体领域、具体问题、具体对象上表现出来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等。
由于智力测验自身的科学性、施测人员的素质、施测的规范程度、测验对象的年龄、个性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仅凭一个智力测验结果,显然不足以准确、全面地评价此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因而我们可以将智商作为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参考指标,但不应盲目迷信测验结果,相互攀比,因智商的高低而自高自大或自暴自弃更是不可取的。
不管怎么说,智商通常就是指一个人聪明、颖悟与否,他办事的能力强不强。
举个例子,两个人若是同一所大学、一种专业、一个班级毕业,一样的学历、一样的成绩、一样的所谓“政审”,甚至甲比乙在学校牌子、专业、学历、成绩、“政审”等方面还差一点,而这两个人同样想获得高薪工作,同样想进某家跨国知名公司,同样想去应聘某个岗位,而公司只能在他们俩当中选择一人,若是公司在调查、面试、实习过程中发现甲更灵活、敏捷、清醒,实际的办事能力更强,或者说更聪明、智商更高,那是肯定会宁可要甲也不会要乙的。
(3)情商(EQ)
说到情商,也叫情感智商,是智商的一种,或者说是对传统智商概念的补充与发展。简单说它就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如何,心态、修养、为人如何。前两年,情商一说在中国大陆非常热门,甚至还出版了大量此类畅销书。
情感智商的说法,最早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萨洛维和新罕布尔什大学梅耶尔教授提出的。他们用这一术语来描述人们的情绪评价、表达和情绪调节及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随后专门从事人类行为和脑科学研究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对其作了进一步提升和拓展,于1995?年出版《情感智商》一书,提出“情绪智力”(Emotional?Intelligence或EmotionalQuotient),通常称为情商或EQ)这一理论,在全球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旋风。
戈尔曼博士认为,人们首先要认识EQ的重要性,改变过去只重视智商IQ、认为高IQ就等于高成就的传统观念。他通过科学论证得出结论:“EQ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人生的成就顶多20%可归诸于IQ,另外?80%则要受其它因素(尤其是EQ)的影响。因此必须从重视IQ转到重视EQ上来,并大力提升年青一代的EQ。
认识自身的情绪:认识情绪的本质是EQ的基石,这种随时随地认知自身感觉的能力对于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了解自身真实感受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主宰,否则必然沦为感觉的奴隶。
妥善管理情绪:情绪管理必须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这方面能力较差的人常受低落、不良情绪困扰,而能控制自身情绪的人则能很快走出命运的低谷,重新奔向新的人生目标。
自我激励:这包含两方面意思:①通过自我鞭策,保持对学习和工作的高度热忱,这是一切成就的动力;②通过自我约束,以克制冲动和延迟满足,这是获得任何成就的保证。
理解他人情绪:能否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情绪,这是了解他人需求和关怀他人的先决条件,戈尔曼用empathy(同理心)来概括这种心理能力。“同理心”是同情、关怀与利他主义的基础,具有同理心的人时常能从细微处体察出他人的需求。
人际关系管理:恰当管理他人的情绪,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艺术。这方面的能力强,意味着他的人际关系和谐(人缘好,“会做人”的一方面),或者适于从事组织领导工作。显然,这种能力要以同理心为基础。
在这五个方面中,前三个方面只涉及“自身”,是对自身情绪的认识、管理、激励与约束;后两个方面则涉及“他人”,要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情绪,并通过妥善管理他人情绪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换句话说,EQ的基本内涵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要随时随地认识理解并妥善管理好自身情绪;第二部分要随时随地认识、理解并妥善管理好他人情绪。
也就是说,情商既包括了自我调剂、自身完善,也包括了处世哲学、人际道德。
一个人的情商水平,不像他的智力水平那样可用测验分数较准确地表示出来,它只能根据个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判断。心理学家们还认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群聚都能怡然自得。专家们还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和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培养情商应从小开始。
只有既有好的智商又有好的情商、既头脑聪明又心理健康的人,才是优秀的人。
有时候,情商往往比智商更重要。智商低一点的人,只要他努力去做,并不一定不能成功。而情商不好的人,在任何场合、任何地方都很难获得成功。
举个例子,你这人再是名牌大学毕业,再是硕士、博士学历,再有才华,再聪明,智商再高,办事能力再强,但你要是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缺乏沟通态度,性格孤僻,心胸狭窄,脾气暴躁,自负傲慢,经不起失败打击,不知道灵活变通等,那也会严重阻挠你的前进道路,你也会干不成大事情的。你在找工作时,这些缺点会让你屡屡受挫,不是你得不到理想的岗位,就是理想的岗位最终并不会接受你。
□职商:干工作时所需要的好智商与好情商
(1)职商(CQ)的概念
关于职商,有两个概念。但不管怎么说,它都是指找到工作以后,在职场中应如何干好工作所需要、所运用的自身综合素质,包括智商与情商。
第一种说法:
“职商”这一新词的含义缩写为“EELTAP”:Education是教育,是最基本的因素;Experience是人生经验,包括社会经验和家庭经验;Leadership是领袖气质,需要有领导才能;Teamspirit是集体主义精神,能够与人合作,因为一个人永远是势单力薄的,何况现在早已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年代;Attitude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P有双重意义,一是Passion(热情),二是Performance(效益),对工作的热情一定会产生效益。以及通过这些综合能力,在对职业发展进行判断中的准确性和契合度。
BlairAolsin(布莱尔?袄森),1945年生,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博士、终身教授,世界公认的人力资源专家。2002年6月他在美国《商业周刊》首次提出“职商”这一概念,引起巨大反响。
人生最终的决胜在于职场,而职场的决胜在于“职商”的高低。Aolsin根据世界500强公司多年的人力资源从业经验,提醒以往或正在职场上春风得意的职员:过分自信不可取,人要及时审查自己,找出不足和先天缺陷。优越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往往使得很大一部分职场人士对人力市场的变化和行情处在无知和盲目状态,自我感觉良好,天下惟我独尊,殊不知职业市场早已风云突变。在人的一生中,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很不容易,而要保证在40年左右的职场生涯中不断改变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较高的“职商”支撑。
我们每个人都应在检讨自己的“职商”究竟如何时,不妨问问自己:你受的教育够不够,是否还需要经常“充电”?你的经验够不够,是否还需要向同事们学习?你适不适合当领袖,却居于领导位置?你是不是栋梁之材,却在小职位上,需要调整吗?……
第二种说法:
网上盛行对职商的另一种解释,这是来自《女友》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职商:WORK秀场上的通关妙音》(策划:该刊编辑部;执行:酷酷的鱼、伊童、于是、王文华)。
在本文中,职商简称CQ(CareerQuotient),全称职业智商,又称职业智慧。它是一种包含了判断能力、精神气质、积极态度的综合智慧,它关乎自我与工作、现状与发展的契合度。
这又是一个老概念,从经典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最时髦的个性化工作,大到行业选择小到员工纠纷,新到刚毕业老到快退休,形形色色的理论都可以划到这面大旗之下——只要你工作,只要你生存,你的生活质量就与你的职商指数息息相关。
而因为竞争,因为压力,因为我们想要更好的生活,职商前所未有地被我们重视起来:我到底适合什么工作?我到底该不该跳槽?我能不能自我创业?我是不是只能坐在沙发上等着好运气自己敲上门来?
如果说智商需要聪明透顶,情商需要玲珑剔透,那么职商需要的只是平常心。想清楚自己所要的,看清楚自己能做的,所谓职场技巧、所谓未来筹划,万变不离其宗,不过如此。
如同那个老故事,人人生来都抓了一手牌,智商、机遇、背景、容貌无不涵盖其中。你要想把这手牌打得漂亮,只能在现有的资源中统筹调配,而不是哭着喊着非要打那手你认为自己应该拿到的牌。好像非外企不进,好像十年如一日的考研,自己以为是执著,其实不过是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