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近很多城市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的利与弊
2010年对很多企业职工以及正在寻找工作的老百姓来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因为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总理的话音刚落,一些不和谐的刺耳音符便四处传来。
先是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厂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十二起员工自杀事件,人称“十二跳”,郭台铭被迫在2010年5月份答应给大陆员工大幅度加薪,加薪幅度高达30%以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富士康大幅度加薪的“蝴蝶效应”迅速显现了出来。接着日本本田汽车公司设在佛山的发动机工厂的员工在2010年6月8日发起罢工要求加薪,结果以资方提薪24%结束,而不久日本丰田汽车设在广州南沙区的电装(广州南沙)有限公司的1100名工人开始“停工”,以要求厂方加薪并改善待遇。
无论是跳楼还是罢工,人们都用行动向工厂老板宣示:别老是把中国人当做廉价劳动力使用,我们要有尊严地活着。争取有尊严的生活的方法有很多,跳楼是最消极的一种,我们不赞成(当然正如富士康管理人员所说的那样,员工自杀原因很复杂,并不一定是对现实生活不满)。
就在外资企业的罢工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时候,全国各地纷纷上调或计划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江苏省在全国率先确定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随后,浙江、广东、福建、上海、天津、山西、山东、北京等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一些省份超过20%。其中北京市自2010年7月1日起,最低工资标准将从每月800元上调至960元,因此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上调20%。从2010年4月1日起,天津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820元、每小时4.7元,调整为每月920元、每小时5.3元。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每人每小时7.8元调整为每人每小时8.8元。而上海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从960元上调为11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8元调整为9元,是全国最低工资中最高的城市。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上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那么各地纷纷调高最低工资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按照经济学家的观点,调高最低工资有利也有弊。
先说利。工资增加(无论是最低工资还是实际工资)对工人来说无疑是好事,它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以提高,让人们更有尊严地生活,对整个社会也有好处,因为整个国民收入提高可以进一步促进消费,从而进一步促进生产。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指出,从中长期来看,最低工资上调将提高消费倾向(消费倾向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又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前者指的是消费者每增加的单位收入更高的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并促进消费增长。
再说弊。经济学家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会造成两种不利的后果(其实社会整体工资的上升同样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一个是失业率的上升;另外一个就是通货膨胀的到来或加剧。为什么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很明显,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意味着工厂雇用工人的成本增加,如此一来工厂就会降低对工人的需求,转而寻求资本替代,比如用机器来代替工人。为什么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到来或加剧?经济学告诉我们,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其中成本推进又包括原材料成本推进和工资成本推进,2008年上半年经历的那次通货膨胀就属于原材料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无论是工资还是利润,超过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速度,就会对商品和劳务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形成压力。
鉴于此,很多经济学家反对调高最低工资,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在2010年5月初发表了一篇题为《最低工资的杀伤力》的博文,他说:“在经济学的范畴内,我没有读过一句说最低工资对经济有贡献的话,因为政治上或职位上的需要而支持最低工资的经济学者,一律被行家们贬低。”“任何人,只要可以工作而又愿意工作,无论工资多低我们要让他们工作——这是我信奉不疑的。”
一方面社会上还存在严重的失业问题,有些大学生干起了挑大粪的工作甚至愿意接受“零工资”的工作,另一方面政府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外国人眼里总是“世界工厂”,到处是廉价劳动力的形象。这真是个两难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