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的人物、史事与传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俞本生平事迹明人并无载录,幸而今名《明兴野记》之《纪事录》传本尚有片断资料,可以钩稽其籍贯及行实。按今本卷下首行题“甓湖愚人俞本从道甫编次”(页1上)。甓湖本名甓社湖,明属扬州高邮县,顾祖禹(1624—1680)《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三《江南五》“扬州府、高邮州”记:“甓社湖,州西北二十里, 东西长七十里,南北阔五十里,元至正十三年(1353),张士诚作乱,淮南行省李齐出守甓社湖,是也。今为运道所经。”《明史》卷四〇《地理一》“扬州府”下亦言:“高邮州。元高邮府,属淮东道宣慰司。洪武元年闰七月降为州,以州治高邮县省入。西有运河,西北有樊梁、甓社、新开等湖。”见顾祖禹: 《读史方舆记要》(上海商务,1937)卷二三, 页1079;《明史》卷四〇,页917.由此推断, 俞本字从道,为扬州高邮人氏,其生卒年亦可从前揭《纪事录》终卷之残存“自述”追溯。 自述言“自冠年从事行伍,……今〔永乐元年?〕逾耳顺矣,自元之辛卯, 至大明之丁丑, 四十七年之间, 历观兴〔亡? 〕成败……”按元辛卯为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明丁丑为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合四十七年, 而自言冠年起从事行伍,时即二十岁, 俞本当生于至顺二年(1331)。Edward Dreyer前揭误读俞本自述,以为其书系撰于“大明之丁丑”(洪武二十年[1397]), 即其“耳顺”(六十岁)之年, 以此往上推, 遂谓本生于1338年。 实则, 本明言于冠年(二十岁)入伍, 时为“元之辛卯”(至正十一年[1351]), 故此应生于1331年(至顺二年)。事实上,《纪事录》叙事止于永乐元年(1403),俞本自述谓“今逾耳顺矣”应指此时而非洪武三十年。若以永乐元年(1402)撰成《纪事录》,本其时已七十有一(故言“今逾耳顺矣”),谅至永乐朝初年仍存。《纪事录》之撰述,既在太祖朝终结之后,由于历时已久,年迈记忆力衰退,纵或存有“日记”,纪事年月与正史时有参差,读史者宜应警觉。 不过,由于其书撰于太祖身后,对先朝时事可以稍为放笔,少持忌讳,故此不乏直言,今于其叙事及评论可见。俞本行实尚有一事需注意,俞氏于《纪事录》从未提及其职衔,除称其出身时为“帐前黄旗先锋”,随后又自署为“骑士”外,“骑士”为乘马之兵士通称,见班固:《汉书》(中华,1962)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页737.后世沿用此义,并未有当作特别官衔之义。此后历年戎马疆场, 究竟居何官职, “自述”并无表白。今若以其毕生所居皆军职揣测, 谅不出某某千户或指挥佥事之类。

关于俞本之戎马事迹, 自述言入伍后即“御卫大驾”,“大驾”盖指朱元璋。史纪元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闰三月投归郭子兴,旋以战功获知, 未几娶子兴养女马氏(后之马皇后,1332—1382),擢升镇抚, 自领其军,数年间战迹彪炳,独树一帜。参姚广孝等监修:《明太祖实录》(简称《实录》)(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卷一, 页4—14.至正丁酉十七年(1357),俞本以二十之年, 被选入朱元璋之帐前亲兵都指挥使冯国兴麾下为“帐前黄旗先锋”。《纪事录》是年正月十七日下记:上于应天府北门外鸡笼山阅兵,列山陆二寨军于山下,众数十万。上命帐前亲兵都指挥使冯国兴,选年壮英勇,多历战阵者,令亲管总管万户举之,得三百六十名,赐衣甲,悬象牙牌于上,御书“押”字,背云“守御士”,刻名姓于其侧,以卫出入,用黄绢尺幅,印以朱字,号曰“帐前黄旗先锋”,时俞本亦在选中。(卷上,页8下—9上)冯国兴无疑深受朱元璋器重,但是《明太祖实录》及其他明初记载惟有冯国用而无国兴。按《实录》丙申年(至正十六年[1356])七月己卯条云:“置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司,以冯国用为都指挥使。”记事与上则合,因此国兴殆是国用之笔误。《实录》卷四,页46.国用(1324—1359)为国初名将冯〔国〕胜(? —1395,一度更名宗异)长兄, 事迹见焦竑编纂《国朝献征录》卷六,佚名撰《郢国公冯国用》传:冯国用〔凤阳〕定远人,性聪敏,过目成诵,喜阅孙武子。……甲午,同弟国胜率所部谒上〔朱元璋〕于玅山。上见而奇之,……问定天下计安出。 国用对曰:“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愿先拔金陵而定鼎,然后命将四征,天下不难定也。”上大悦,俾居帷幄,赞兵政,从克滁、和,引舟诩上渡江〔至正十五年[1355]〕,克釆石,乘胜取太平。……〔元将〕蛮子海牙与陈兆先犄角窥太平, 国用从攻釆石寨, 破之。进攻金陵〔十六年[1356]〕,国用率五百人先登陷阵, 遂拔之。还军,从克镇江,大破元师京口。遂下丹阳,击宁国〔十七年[1357]〕,以功授万户。克甘露、松山、望亭,又克泰兴、宜兴〔十八年[1358]〕,授大元帅守御。未几,升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专〕侍谋议。从上征金华,克之,遂下诸暨,攻绍兴〔十九年[1359]〕,卒,年三十六。上哭之恸。…洪武三年冬大封功臣,上赠郢国公。……弟国胜以开国功封宋国公。见焦竑编辑:《国朝献征录》(台湾学生影万历四十四年?1616?刻本,1965)卷六,页25上—26上。冯国用传又见下注揭冯胜传记。此传之撰谅为修纂国史之用, 所叙行实甚详, 不过未记其卒年, 需以《实录》记载其弟冯〔国〕胜之状补充。 按《实录》洪武二十八年(1395)二月丁卯记宋国公冯胜卒有云: “上起义兵于临濠, 下滁州, 胜与兄国用来归, 以忠勇见任。 随取和州, 胜预有功。 岁乙未六月, 上率国用等以舟师克釆石, 破太平, 遂命国用典亲兵, 任以腹心。 丙申, 从上破元将陈埜先从子于江宁镇, 遂从克建业。 国用以功升帐前亲兵指挥使。 己亥四月,国用以疾卒, 追封郢国公,子诚幼, 上乃命胜代领其众,居中宿卫。”见《实录》卷二三六,页3447.冯胜传详《国朝献征录》卷六,页1上—14下所收王世贞撰《宋国公冯胜传》[《明史》卷一二九,页379599[ 又见 Chaoying Fang撰传,载Dictionary of Ming Biography, 13681644, ed。 L。 Carrington Goodrich and Chaoying Fang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6)(简称DMB), vol。 1, pp。 45355.据此, 国用卒于至正十九年(1359),时年三十六, 当生于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若照叙传记载其随从朱元璋征战次第, 国用于十八年攻克泰兴、 宜兴之后始升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此与《实录》前条系其事于至正十六年晚二年,较《纪事录》记载亦后一年, 未悉何者为实。 无论如何,国用卒后翌年〔国〕胜代任帐前亲兵都指挥使,而俞本当转隶其麾下, 参加二十年(1360)征伐阵友谅于龙湾, 大破其军穷追至釆石, 因此《纪事录》对是役叙述特别赡详细腻,补充正史的缺遗。《纪事录》卷上,页16上—18上。参《实录》卷八,页102—6.此役之详细研究见中山八郎:《陈友谅の第一次回南京攻击》, 载《铃木俊教授还历纪念东洋史论丛》(东京:东洋史学会,1964),页447—72.

自此之后, 至朱元璋称帝应天, 俞本皆在冯胜麾下追随, 参与大小战役,从其叙事之亲切周密,显然曾身历其境,例如再战陈友谅,张士诚,目击朱元璋称吴国公等。不过,撰述《纪事录》距当日之事已踰三十载,记忆恐或模糊,故此纪载年月不免差错。 例如,其记朱元璋制定大都督府等衙门官制、 立卫亲军指挥使司于辛丑至正二十一年(1361)底,《实录》系于甲辰二十四年(1364)三月[ 又如叙朱元璋即吴王位于应天于癸卯二十三年(1363)初,《实录》则置于二十四年正月。此二事至为失误。见《纪事录》卷上,页18上,页20下—21上[《实录》卷四,页45[卷四,页183.参考《国史考异》卷一,页12上[Edward Dreyer, “The Chishih lu of Yu Pen,”passim。在此期间俞本叙事并无自署己名, 至洪武初年始有关涉个人遭遇记载。仍需一提,俞本此时虽然隶属冯胜,随征各地,但对胜行事之叙述及评论皆不甚恭维,曾言“胜乃急功贪财之徙, 又不识大义”, 又谓其“不知得寸则寸, 得尺则尺,……其见斯浅矣”, 未审是个人之见抑反映时人言论(详后)。冯胜事见《纪事录》卷上, 页20上,30下[卷下,页6下,9下,15下, 20下,23上,30下,35上,41下。

根据“自述”, 朱元璋称帝纪元后, 俞本改隶凤翔卫指挥韦正(?—1396), 正为元帅韦德成义子, 因从其姓, 及德成于至正十六年丙申战殁,奉谕袭其职衔, 事在十七年丁酉三月(见后), 惟《实录》无载。 韦德成事迹未见《实录》,陈琏(1370—1454)为其孙韦贤(1383—1402)撰《故南海指挥使韦公墓碑铭》略言: “公讳贤, 字思齐, 姓韦氏, 世为凤阳临淮人。……祖讳德成, 终左副元帅, 追赠京兆侯。……当元之季, 群雄蜂起, 郡侯为万户, 从太祖高皇帝渡江。 岁丙申, 以功升右副元帅, 征宣州, 殁于阵。”见陈琏:《琴轩集》(收入陈伯陶编辑:《聚德堂丛书》,1930)卷八,页37上。德成于丙申年战殁《纪事录》至正十六年七月下载: “韦德成、 邵肆领兵攻宣州, 不克, 韦德成溺死,邵肆阵亡。大军回广德, 塑德成及肆像于〔晋忠臣〕卞壶庙祀之。”(卷上,页8上)由此可知其阵亡情况。朱元璋似对晋忠臣卞壶有偏爱, 前此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 亲率大军克建康, 元守臣大夫福寿刎死, 随令棺俭, 焚瘗之, 命工绘像附于卞壶庙, 岁致祭焉。见《纪事录》卷上,页6下。 按卞壶(281—328)晋明帝时 (322—325在位) 为尚书令, 深得器重, 成帝立(326), 太后临朝, 与庾亮(289—340)同辅政。 苏峻反,拒之,力战而死,谥忠贞, 于建康立庙岁祀,传见房玄龄等纂修:《晋书》(中华,1974)卷七〇, 页1866—73.韦德成后事又见《纪事录》至正十七年三月下: “故元帅韦德成妻美, 上令移居后庭, 通而生子, 名曰朱生。 或谏曰: ‘故将之妻, 不可纳。’遂于本妇配总管胡汝名, 朱生随母往焉。 以德成义子韦正袭为元帅,仍领其众。”(卷上,页10上)此处喻指朱元璋曾与韦德成之遗孀私通生子, 或因此关系命其义子袭职, 仍领其众。 俞本直书不为人主讳, 盖因其曾为韦正下属, 受恩深重。 此见编者张大同对是则评语: “我太祖才匹汉高, 德迈文王, 汤武以后, 一人而已。俞本载韦德成妻之事, 何足为圣德累。 盖本隶韦正部下, 受恩颇深, 正乃德成养子, 本直书不讳。 虽曰非私谤, 吾不信也。”(同前条)按韦正之职衔不甚高, 此处谓其袭为元帅恐有错误。

韦正继续随从朱元璋征战群雄,积功授凤翔卫指挥副使。洪武改元后,数从大将军徐达(1332—1385)、冯胜、邓愈(1337—1377)等讨伐北元,略定西番,开屯陕西。洪武三年(1370)授河州卫指挥使,八年(1375)改陕西都指挥使,九年(1376)十月以功命复本姓宁氏。自此《实录》即以宁正称之,惟《纪事录》叙事仍沿用韦正之名,至十五年(1382)始改称宁正。十三年(1380),正从沐英(1345—1392)北征和林, 擒北元平章、 知院[ 十五年(1382)迁四川都指挥使,降松、茂诸州西羌[十九年(1386),调职云南,从沐英征战百夷酋长思伦发及东川诸蛮[二十七年(1394)复命为平羌将军,讨平阶、文叛寇之乱。二十九年卒。子宁忠(?—1400)擢为前军都督佥事。俞本颇眷念其上司,故《纪事录》记载韦正事迹甚翔实亲切,不过止于十三年,此后以宁正之名称之, 仅有十五年、二十七年两则纪事。宁正之名见《纪事录》卷下,页33卷下,页41上。详传见《实录》卷二四五,页3562—66[《国朝献征录》卷一〇六, 页1上—3下附《实录》〈本传〉[ 《明史》卷一三四,页3905—6.参本书第七篇《明初都督宁正父子传记辑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