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领导者不要埋头拉车,要抬头看路(3)
【找准自己的“位置”】
曾经有一句话:垃圾放对了位置就是宝物,人也一样。
位置是一门学问。浩瀚宇宙,无数星体,各有各的位置,各行各的轨道,虽然不时有颗流星划过,偶尔有阵流星雨降临,但总体讲,运行非常有序。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同样各有各的位置,各干各的事情,虽然不时有点摩擦,偶尔出现一些纠纷,但总体而言,工作、生活都很有序。
领导者在领导企业时,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领导者就是企业里的最高权力代表。因此领导者对企业里的人和事都能左右,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但是在这里我要规劝领导者们要明白自己的位置,领导者要想管好一个企业,必须先定好自己的位置,学会换位思考。尽量避免越位、错位、对位、缺位现象的出现。
1.定位
对于领导者来说就做三件事即可。一是定战略。给企业订立一个清晰的可以达到的战略目标,并保持战略的稳步推进和修正;二是用好人。围绕这个战略目标在合适的阶段请合适的人来帮助达成这个目标,并给予完成目标的人以重奖;三是理好财。领导者不但要成为行业的行家里手和企业的管理高手,还是一位能够让企业资产不断增值的理财高手。具有这样领导者的企业才能享受到事业不断发展的快乐。
2.换位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而企业管理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况:一切以个人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者要进行“换位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真正地达到双赢,这是极其简单而又非常深刻的道理。明白了不行,一定还要做到,能够做到这点就是不简单,就是伟大。
领导者经常换位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从换位中获得更多我们想不到东西,如我们把自己看做是自己产品的消费者,能使我们对产品的定价更加合理;如对自己企业的服务方式方法的改进、态度等;如在企业里把自己当下属来考虑的感受,我们在企业的管理人性化方面也就能改善不少。如果领导者经常性地换位思考,至少可以获得三个方面的好处:
(1)视野开阔。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不会陷入片面的主观判断当中。如我们站在山脚下看山顶,看不清楚上山的路,到了山顶看山下,你会看到上山的路其实有很多。这就取决于我们在同角度看待同样问题会有不同结果。
(2)理解到位。由于在企业里位置的不同,能够调用的企业资源也不同,领导者不能用自己的位置来衡量下属的能力。领导者只要一个命令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是部门经理则没有这么幸运,他需要去协调。要是嘴巴再不会怎么说,甚至会得罪人,难以开展。
(3)判断准确。就像我们站在山顶的人能够清晰地看清每一条上山的路一样,判断正确的概率比站在山下的人要容易得多。因为在山下很难看清上山的路,哪条好走,哪条难走,哪条路上山最节省时间。换位思考对看待问题多了一条判断的依据。
3.越位
越位,在企业的管理中我们通常称之为越权。就是越过中间人直接管理人或管事的行为。做了本不是自己的该做的事,有点“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味道。管理得太多说明三个问题,一是领导者怀疑员工确实没有能力完成工作;二是个性刚强,自以为是,什么都能干;三是滥用职权的行为。导致下属没有机会展示自己,并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的结果就是离职或忍气吞声的碌碌无为。
领导者经常容易出现两种越位现象:一是决策越位。本来是有副总经理决定的事,领导者说了算,总经理的威信没了。或者本来是部门经理就可以决定事,领导者也管。二是工作越位。副总经理做的事领导者做了,经理部门做的事领导者做了。
如果领导者不能停止这种越位现象,将会导致企业的职责不清晰,推诿现象产生,不负责任现象产生,对企业来说只有弊没有利。轻者影响情绪,重者影响上下级的领导关系,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健康发展。
4.错位
什么叫错位?一句话就是“种错庄稼耕错田,荒了自己的菜园”。在管理就是不干自己的本职工作,干了自己不擅长的工作。在企业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怪现象“领导者们干着经理们的活,经理们干着员工的活,员工干着领导者的活。”这绝非少数企业的现象,很多企业都是如此。这样的企业什么声音最大?当然是抱怨的声音最大了,为什么?领导者抱怨经理没能力,经理抱怨员工不干活,员工抱怨领导者不给涨工资。企业里的人际关系氛围紧张,你想经理都把员工的活给干了,员工干什么去?那不是只有闲谈和聊天,当然是张家长李家短,最后聊到工作的企业,自己的领导者。
5.对位
有一位A企业的领导者找到笔者,与笔者讲述企业怎样才能够具有执行力,并且能做大它。A企业自成立到今天已经有近15年的历史了,目前企业已经有了三百多人的规模。但是领导者由于一直从事销售工作,忽略了企业的管理,虽然每年都有不错的销售额,可就是大不起来,于是就从社会上高薪聘任总经理来帮助自己打理企业。可是就在近两年内换了三任总经理也没有将企业的管理和销售提上去,而且这些人都是在其他同行里的企业高层领导,为什么呢?后来这个领导者与这三个职业经理人进行沟通时发现一个问题——抱怨。领导者给的权力小,并且处处提防着,也没有给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调整。这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由于领导者的本位主义造成的,不是吗?只是考虑自己的感受,不能考虑职业经理人的感受,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对经理人不信任,经理人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这样的氛围中,经理人的离去是正常的。即使你给予高薪也留不住经理人的心,迟早也会离开你的企业。
企业留住人才的基础是信任和能力,企业信任我,我有能力做,所以走到了一起。在这里要处理三个问题,一是文化观念的对接。二是道德价值观的对接。三是事业价值观的对接。领导者要与职业经理人阐述自己的价值观,双方彼此相互认同了才可以一起共事。
6.缺位
缺位就是本职工作没人做或不能完全做下去。造成本职工作缺位的原因就是领导者经常的越位、错位导致的。要想不缺位,领导者必须要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职能,在自己的职能上做到高、精、专,境界要高,业务要精,做事要专。
上面所说的内容都是在给企业咨询和培训过程中领导者说的,员工说的,也有笔者的亲身体会。笔者认为不管以上哪种怪现象的发生,都是领导者的错误。员工的错误丢钱,领导者的错误丢命。
【提升领导者的决断力】
通常一个领导的心境需要往其性格相反的方向发展,懦弱的性格向强硬的性格发展,强硬的性格向柔和的性格发展,这样才能面面俱到。
领导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身处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客观环境,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这就要求领导者一定要适应客观环境,审时度势,捕捉时机,随机应变,而不能循规蹈矩。否则会陷入被动,影响企业整体利益的发展。
毛泽东是这方面的天才。他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是运动战的光辉典范,他作为红军的最高领导者审时度势,敌变我变,指挥若定,处处先人一步。他四渡赤水,屡出奇兵,兵临贵阳,直逼昆明,调虎离山,巧袭金沙,指挥艺术出神入化。这些战役不愧为毛泽东军事领导艺术的“毕生得意之作”。
在领导工作中,许多领导所遇到的事情存在着激烈的变动性和复杂性,因而,领导在作出领导决策时就要审时度势。它要求领导者面对纷纭多变的客观形势,要有清醒的头脑,要在正确分析形势、把握事物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善于权衡利弊,及时果断地进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难做的就是放弃已经拥有的成绩、优势。但如果不能根据形势的发展果断放弃则往往会贻误战机,甚至造成不可挽救的错误。毛泽东的成功正在于他数次的弃而复得,得而复弃,拿得起,放得下。
对于企业战略而言,审时度势,适时作出放弃的决策尤为重要。固然,作出退出一个领域的决定往往要比进入一个领域更难,但由于耽于小利而缺乏撤出的勇气,就会陷自己于困境。大多数企业总是在经历了沉痛教训后,才会认识到主动撤退的重要性。
美国的杜邦公司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面的例子,1964年,真皮皮鞋已经成为了消费者的新宠,而美国杜邦公司并没有意识到对自己的威胁与挑战,没有打算从合成式皮革领域中退出,直到1971年损失了1亿美元时,才不得不被动退出市场。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审时度势,主动撤退,往往是企业获得新生的契机。而优柔寡断,沉迷小利,往往是企业走向衰败的开始,甚至可能使企业走向死亡。这对于在行政单位的领导者们来说,也值得思考借鉴。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有进有退,进退有序,有所不为,才有所为,该说“不”时就说“不”。
当然,要想提升领导者的决断能力,光有勇气,会审时度势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准确鉴别下属提的意见,在决策前集思广益,广泛听取下属意见,一旦到了作出决策的时候就要像一只凛然不可侵犯的狮子一样特立独行。
集思广益,就是领导者采用群众的智慧,遍采众人之长,在某一具体问题上要广开言路,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只考虑一种方法,而要围绕问题,让群众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衡量比较各个方案,选择最优方案实施之。从这一角度说,集思广益实际上可以使得领导者的决策民主化、决策科学化。
特立独行,是说领导者必须自己作出决策,采取行动。决策的事情还得领导者自己作,因为公司是你自己的,这是领导者自己的事情,是领导者的权力,作出的决定领导者也要负相应的责任。所以说,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拿主意。当然,现代的领导者需要更多地依靠智囊团,但是专家的意见不能代替领导人的决策。因为正确的决策不但要智囊团的多谋,更要靠领导者的善断。
这种模式的决策原则可以避免“盲点”的出现。这种原则被称为喇叭式的决策原则,即收集资料、分析信息、思考对策、提出计划、付诸行动,这种决策能打开领导者的思路,觉察到决策的具体过程,减少“盲点”的出现。
这种决策模式,你不妨试着这样去做:
更多参与,让人人都参与。这不是从你相邻的隔间或办公室里那个人开始的,它就从你开始。告诉你的上司,你愿意帮助他达到他的目标,问问他你能做什么。
保证让每一个人都觉得可以自由表达意见:为了吸收每一个人的智慧,必须让你团队里的所有成员都觉得可以很舒坦地大声讲出自己的见解。
总之要记住,正确的决策来自于众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