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布施:多行布施广种福田(3)

放下杂念求得福报的人中,最明显的就是袁了凡了,袁了凡年轻的时候曾遇到以为孔先生,孔先生说袁了凡跟他有缘分,要给他算一卦。于是袁了凡将孔先生带回家,把孔先生的话告诉母亲。母亲同意让孔先生给儿子算一卦后,孔先生算定袁了凡命中没有科第,没有子女,世寿五十三岁。

后来事实证明,孔先生这一挂算得很准,一下子就算定了袁了凡的一生。从此袁了凡不再升起其他欲望。

有一次袁了凡去一座庙里,恰巧遇到了云谷禅师。云谷禅师看他三天三夜没休息,竟然没起一个妄念,精神依旧很好,云谷禅师称赞他说:“你三天三夜不打妄想,不是凡夫俗子。”

袁了凡很老实地把孔先生算卦的事儿跟云谷禅师说了。云谷禅师说:“我还以为你不是凡夫俗子,原来你只不过是个凡夫俗子而已。”袁了凡追问缘由,云谷禅师告诉他:“你被命运之说束缚,认为命有定数,所以只是个凡夫。”云谷禅师告诉他:“自从遇到孔先生之后,你的命就由他算定了,命数是可以改的,命由我做,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心,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

云谷禅师让袁了凡放下杂念积累福报。袁了凡命中没有科第,后来却在京城附近为官,命中没有儿女,却得了一儿一女,命中世寿五十三岁,可他六十九岁的时候还为后世子孙写了《了凡四训》。

袁了凡是一个凡夫,他改造命运的方法是:放下心中杂念,布施行善,而他所求的科第、儿女也都得到了,他没有求长寿,但是世寿也超过了他命中注定的五十三岁。

世间人大多都有得到福报的愿望,人是可以求福报的,而且求得到,但报在因上求,哪里是因呢?心就是因,发什么样的心是最根本的。把你的各种欲望杂念一起放下,只求一颗清净心,世间人不想出家,但是可以行善,用一刻没有杂念的心行善,这福报就得到了。

从因果上来说,报是果,行为才是因,是种子,只有去除杂念恶念,你的种子才纯善,你的果报才是福德。所以求报施对世间人来说,随时欲望,确实有益于众生的,也是很值得提倡的。

我学先祖常行布施

习先施是对祖上行善布施的传承,“我家长夜惠施无断。我今生在信家施家,我家本来常乐布施。我若不施;便断种族。为护种族而行惠施。是名习先施。”习先施不只是施者个人的善念,还是施者的一种责任。

施者传承祖上的布施善行时,若自己的私念与这一善行传统发生冲突,他必然会放下私念延续祖上的传统,这也正是习先施布施的根基所在。

印光大师讲过这样一个公案:乾隆辛巳,豫省黄河溃决,陆地上水深过丈,受水灾地区的房屋大部分被淹没,陈留县有个姓曹的人,他的房子也沉没了,三天三夜之后,人们都说房子里面的人肯定没有生还的可能了,但是水退了之后,他的房子居然没有崩塌,而且他和他的家口也都安然无事,有人问他有过什么善行,他说他们家每年收的租子,除了一家人衣食足用之外,全部都接济相邻的贫困之人,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了。虽说是人有实德,天有奇报,但他说他从未刻意求过福报之类的,这布施的行为只是为了承袭祖上的传统。如果是不明这种布施的用意,只是承袭了先祖的遗训和承担了维护祖宗德行的责任,从修行上说,这种修行是在事相上修。

从修持方法上来说,修行分为从心上修,从理上修,从事相上修,从心上修是最深层次的修行,从理上修是比较深层次的修行,从事相上修是最基本的修行方法。从心上修能成佛做祖,从理上修能成为大德大贤,从事相上修能积累福德果报。习先施者如果不明先祖深意,就是从事相上修,这就好比广种世间福田,有福报的收获也是必然的结果。

印光大师讲习先施的公案故事,是提倡人们多行善事,广种福田。这不是针对佛门修行人的,这是针对世间大众的。世间大众每个人都可以为子孙做榜样,每个有着积德行善家风的子孙都有责任守护先祖荣耀。

只为了却凡尘事

在八施当中,希天施希求生天胜异熟果才去布施。他们想命终之后生天上,今天的布施会使他们受天妙乐。希天施更贴合出家人的修行,也有佛教书籍上说希天施修的是菩萨道,但无论布施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布施行为终归是施惠于他人的一种善行。

拿起和放下是一种心念的两面,除非连放下也一起放下,人才会变得纯粹,然而这种纯粹是很难存在于人世间的,所以希天施为了放下凡尘杂事成就修行而布施的目的,也是人生修行的一个阶段。

印光法师认为希天施是出家人修行到某个阶段后必然产生的心念,是把修行推向圆满的必经之路。

在佛陀的时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天致远大师出去化缘的时候,在路上碰到一位年迈的驼背老者,他正一手拄着拐一手拿着碗在路边乞讨。驼背老者慢慢地移动,很吃力的样子。致远大师看着这一幕,怜悯之心顿起,赶紧走上前去,伸出双手扶住老者说道:“当心了老人家,你行动如此不便,怎么还出来乞讨,难道没有孩子照顾你吗?”

哪知老者回答说自己有七个儿子,而且还都已经成家了,只是他们都忙于照料自己的妻子儿女,没有人愿意照顾他这个没用的老头子,就把他赶出了家门。老者在回答问话的时候,一抬头认出了致远大师,于是下跪恳求致远大师想办法帮自己教化一下自己的七个儿子。

致远大师很耐心地告诉老者:“这个不难,只要讲讲道理就可以了。”

老者说:“我的七个儿子是不会听我说道理的,这样教育他们行不通。”

致远大师却说:“道理是说给你的,只要你用心听就可以了。”

老者不解地问:“只要我用心听,那应当怎么办才好?”致远大师却说:“你就不要多想了,只要你用一颗虔诚的心拿好自己的拐杖就行,走路小心,若有恶狗来了还可以用拐杖打跑它。”

老人什么也没有说,不过他是有些明白了,这个拐杖还真的就是他现在唯一的依靠!“从此老人真的依照致远大师的指示,心无他想,只和这个拐杖相伴,他也慢慢高兴了起来。再也没有了烦恼。

有一天老者的七个儿子听说城里有一位致远大师可以赐福给世人,于是带了妻子儿女去祈求一家人平平安安,他们到那时,看见致远大师正在给人们说法。

恰好老者这一天也来到了致远大师说法的地方,致远大师看到了这个老者,就请他上台上说说,为何他一个叫花子还这样面带笑容,春光满面的样子。

老者不知自己的儿子就在台下,于是说了自己的经过,还说自己现在心无他求,一心只和这个拐杖相伴,因为这拐杖能够帮我走路、帮我好好的生活,它曾帮助我走过十分危险的路;也曾让我渡河时能知水的深浅;假如有恶狗,它还可以帮我把狗赶走,保护我。只因有了它的陪伴,我现在真的是毫无烦恼,高兴的很。

老者的七个儿子听到这儿,个个心里觉得惭愧之极,争相接老者回家赡养。

之后,老者和老者的儿子一起去拜谢致远大师,致远大师说他只是在做一个修行人该做的事儿,在这种布施中,他会早成正果,受天妙乐。

致远大师的这种布施就是希天施。其实放下凡尘事一心为修行的希天施,也可引申到生活中来,人生原本就是一场修行,在这场修行中,沿着内心的直觉真实的行走才能知道我们要到何处去,我们为什么要在人生中修行,所以希天施不一定非得是修行人的专属,它可以是每一个人的行布施时的心念。

广行布施美名传

本节要讲的是八施中的第七施--要名施,为得广大妙善称誉声颂美名,遍诸方域而行惠施称为要名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