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成功必有方法,不找借口找方法(1)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解决问题的人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解决问题的人。成功青睐的,是勇于解决问题的人;老板需要的,永远是会解决问题的人。从现在开始牢记:不做企业的问题员工,要做解决问题的员工。
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很容易解决,有些则很棘手,但是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它们都等着你去解决。
工作就是发现问题,不断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遇到问题总是想着找借口应付了事或逃避的员工,永远都做不好工作,在企业里肯定是最不受欢迎的员工;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员工,一定是企业里优秀的员工。
费拉基和米克尔负责南区的零售工作。
他们被要求卖同一份报纸,二人是竞争对手。费拉基很勤奋,每天沿街叫卖,嗓门也响亮,可每天卖出的报纸并不是很多,甚至还有减少的趋势。费拉基有点气馁了,对他的工作开始敷衍了事,他觉得这样卖报纸没有什么利润可言。
米克尔也遇到了跟费拉基同样的困难,但是他并没有退缩,而是静下心来想解决困难的办法。每天他除去沿街叫卖外,还坚持去一些固定场所,先给大家分发报纸,过一会再来收钱。地方越跑越熟,报纸卖出去的也就越来越多,虽然也有些损耗,但很小。渐渐地,米克尔的报纸卖得越来越多。费拉基能卖出去的却越来越少了,有一天他对主管说:“我真的尽力了,很抱歉。”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米克尔的做法大有深意。第一,在一个固定地区,对同一份报纸,读者客户是有限的,买了我的,就不会买他的。我先把报纸发出去,这些拿到报纸的人是肯定不会再去买别人的报纸了,等于我先占领了市场。我发的越多,他的市场就越小,这对竞争对手的利润和信心都构成打击。第二,报纸这东西不像别的消费品,有复杂的决策过程。报纸购买的随机性很强,也不会因质量问题而退货,而且钱数不多,大家也不会不给钱。第三,即使有些人看了报,退报不给钱,也没什么关系,一则总会积压些报纸,二则他已经看了报,肯定不会去买别人的报纸,还是自己的潜在客户。
半年后,米克尔成了南区业务的负责人,而费拉基因为看不到前途不得不放弃了这份工作。试想,有哪个领导会喜欢一个整天对自己说“抱歉”的员工呢?老板只会对那些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人投去赞赏的目光。
中国有句古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也就是说难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就看你有没有信心,有没有那种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在工作中也是一样,不管问题有多么困难,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可以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要想很好地解决问题,首先就要弄准问题。如果连问题都弄不明白的话,所有的手段和方法就会无的放矢。
一天,一家酒店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原来住在酒店里的一位外国客人非常喜爱北京的风土人情,就租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去北京的胡同游玩。当外国客人在外面转悠了半天,玩得不亦乐乎回来结账的时候却发生了不愉快,原来人力车夫按标价收180元钱一个人,而外国客人觉得最多就值100元钱。
于是两人就开始讨论价钱,争执到最后差点打了起来。局面弄得非常僵,没办法,酒店只好出面来调解这个僵局。
酒店在两方面之间不断协调,希望找到一个最好的中间价,使双方都能接受。调解到最后,人力车夫最少要收160元钱,而外国客人最多只愿意出140元钱,双方都不愿意再让步。于是,问题又僵住了,无论酒店里的工作人员怎么调解都无济于事。
就在这样僵持不下的时候,酒店的工作人员做了一个分析: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价钱上,而是在两个人的面子上。因为双方都还不至于为这区区20元钱而大动干戈,之所以这样寸步不让,关键在于事关面子,双方都要赌一口气。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想办法同时保住两个人的面子,能让他们下得台来。
见多识广的大堂经理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外国人都有给服务员小费的习惯,那么就让外国客人再给人力车夫10元钱的小费,变成150元钱。外国客人觉得车费还是140元,就接受了。
而那个人力车夫觉得有10元总比没有10元好,外国客人已经让步了,总算挽回点面子,也同意了。
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说:“一个界定良好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不管你多么有智慧,如果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所有的工作都将是徒劳。
酒店的这位大堂经理抓住了真正的问题,因为是面子的问题,所以要做的就是如何才能使两个人都觉得没有丢脸。找到了关键所在,对症下药,问题自然就完美解决了。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多思多想,不管是多么大的困难,只要努力去想就一定能有解决的方法。
温州人被喻为“中国的犹太人”,他们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这四个字:千方百计。他们针对市场情况提出的“四千精神”——“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这种“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一直到问题解决”的执著态度,也正是我们工作做到最好的关键。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想解决问题的人。如果不去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到最后你就会成为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问题,迟早会被解决掉,因为没有一家企业愿意雇佣一个“问题员工”。
处处留心找方法,收获人生一百分
成功有没有秘密?有!这个秘密就是处处留心找方法。最成功的人,是最重视在工作中找方法的人。
日常工作中常常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碰见困难避而远之的人;另一种则是迎难而上,主动寻求方法解决的人。可以说主动找方法解决问题的人,是职场中的稀有资源,更是社会的珍宝。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国内还是国外,主动寻求方法解决问题的人都会像金子一样光芒四射。哪怕他没有刻意去追求机会,机会也会主动送上门来。
美国的西点军校军纪严明,考核严格,一贯以“魔鬼训练营”著称。在这所名噪一时的著名学府,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考试项目却一直鲜为人知。
这个学校规定每个毕业生在毕业前夕都要经过这样的一项测验:在空旷地带挖一个深洞,在其中放置一个高四米、直径为两米的金属圆桶,其内壁光滑无比。受训之人被放进这个圆桶之中,给他一夜的时间想办法从这个桶中脱困,如果不能通过这项考核,受试者不仅考试成绩算零分外,还将会无一例外地受到一种处罚:被人从上面抛泥土盖顶,埋至半腰深。
自从这个项目设置以来,几乎每个西点军校的毕业生都不能如愿地空手走出这个圆桶,所以,他们在这个项目上的成绩无一例外是零分。这个零分的纪录一直保持着,直到一个年青人的出现,才终结了这个无人打破的纪录。
这个年青人在毕业考试时,同样也经历了这个非常训练。当他像别人一样被放置在这个四壁光滑的金属圆桶之内时,与别人不同的是:他是一贯喜欢思考的人,面对这个金属圆桶,他就动起了脑筋:既然设置了这个训练,它充其量也只是一个难题而已,肯定能打破。不然,设立这样一个项目毫无意义。
可是,面对这个没有任何着力点的金属圆桶,人高马大的他同样也没有办法超越生理上的极限,根本不能空手从这只金属圆桶里脱困而出。他在这只桶里待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主考官见到他与以前的那些被考核者一样仍然无法走出圆桶,就让手下的士兵向金属圆桶里抛掷泥土。这时,刚刚还很平静的他立刻站了起来,他并没有像别人一样等着泥土抛洒的惩罚,而是左右闪动身体,并迅速地把那些泥土踏在脚下。
不一会儿,出人意料的情景出现了:那些抛下的泥土在他的精心堆积下,竟成了一个越来越高的土堆。
随着上面抛洒的泥土越来越多,他脚下的土堆也越积越高。终于,他站在那个土堆上,双手搭在金属圆桶的边沿,他成功地脱困了。当他翻身站立在金属圆桶之上时,主考官走上去握着他的手祝贺说,恭喜你!你在这项考核中获得了满分。
原来,作为一个人,若是不借助工具的话,是根本无法直接从那个内壁光滑的金属圆桶中脱困的。所以,上面抛洒下来的泥土就是唯一的工具,就看应试者能否把握住这一点。
那一年,他以98.14分的总平均积分毕业于西点军校。据说这是西点军校25年来的毕业学员中分数最高的。这个青年才俊就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后来出任美国远东军司令部司令、陆军五星上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美国人心中的大英雄。
当所有的学员都认为自己无法脱困,并心甘情愿地接受泥土的惩罚时,麦克阿瑟却把泥土当成了脱困的工具,并且他坚信肯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停地思考,直到最后都没有放弃,最终打破了25年都无人脱困的纪录。
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我们难免会遇到类似于此的困境,有时甚至看似绝境,坐以待毙的话只能失败。唯有智慧而积极地因地制宜,并把困难当做成长的工具,才能获得人生的满分。
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创立最早、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1956年,该公司推出了一款新车。尽管这款汽车式样、功能都很好,价钱也不贵,但奇怪的是,竟然销量平平,和当初预想的情况完全相反。
公司的管理人员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但绞尽脑汁也找不到让产品畅销的方法。这时,在福特汽车公司里,有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却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是艾柯卡。
当时艾柯卡是福特汽车公司的一位见习工程师,本来与汽车的销售毫无关系。但是,公司老总因为这款新车滞销而着急的神情,却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他开始不停地琢磨:我能不能想办法让这款汽车畅销起来呢?终于有一天,他灵光一闪,于是径直来到总经理办公室,向总经理提出了一个自己想出的方法,他提出:“我们应该在报上登广告,内容为: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
而这个创意的具体做法是:谁想买一辆1956年生产的福特汽车,只需先付20%的货款,余下部分可按每月付56美元的办法逐步付清。
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结果,这一办法十分灵验,“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的广告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因为“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的这种宣传,不但打消了很多人对车价的顾虑,还给人留下了“每个月才花56元就可以买辆车,实在是太合算了”的印象。
奇迹就在这样一句简单的广告词中产生了:短短的3个月,该款汽车在费城地区的销售量,从原来的末位一跃成为冠军。
而这位年轻的工程师也很快受到了公司赏识,总部将他调到华盛顿,并委任他为地区经理。
后来,艾柯卡不断地根据公司的发展趋势,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方法,最终脱颖而出,坐上了福特公司总裁的宝座。
从艾柯卡身上我们能够看出:在工作中主动去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人最容易脱颖而出!也最容易得到公司的认可!
是的,当谁都认为工作只需要按部就班做下去的时候,偏偏有一些人,会去主动寻找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将问题解决得更好!同时也正因为他们善于主动地去寻找方法,所以他们也常常最容易得到认可。正是有了这样的新起点,他们脱颖而出,拥有了更大的舞台,吸引着更多的人向自己看齐,把更多的资源向自己汇集,迈向了更大的成功。
找借口者永不成功,成功者永不找借口
借口就是一张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是一个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如果养成了寻找借口的坏习惯,成功的大门就会关闭。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那些在职场上取得成功的人,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从不找借口;他们总是善于在困难的环境中找到突破口,乐于迎接工作中的每一次挑战。
贾森·基德是当今NBA技术最为全面的球员,得分、篮板、助攻样样精通,在NBA球场有着“魔术师”的称号。他曾经讲述过一个影响他一生的故事:
他小时候曾和父亲一起去打保龄球,他总是为自己打不好找借口。
有一天,当他再一次为自己找借口的时候,他的父亲毫不客气地在他头上敲了一下说:“别再为你自己找借口了,打不好是你自己的原因,不知道学习,又不愿意总结方法。如果你好好做,你就不会这样讲了。”
这句话一下子点到了他的痛处。后来,基德变成了一个不再为自己找借口的人,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想尽办法纠正、弥补。正是不断督促自己才使他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了一名顶级的球员。
贾森·基德之所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NBA球员,就是因为他改掉了找借口的毛病,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并通过学习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而那些职场中的不得意者,则认为霉运总是跟着自己,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工作乏味,遇人不淑,于是干脆自我放弃,从而关上了提升自己的大门。这也是“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总倒霉”的原因所在。
卡耐基说过:“如果你想学会待人处世,那么就请你记住三大原则:不批评,不责怪,不抱怨。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
但是,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它们好像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而堂皇。借口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获得了些许心理的慰藉,但是借口的代价却无比的昂贵,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一点也不比其他任何恶习少。
长期在公司底层挣扎,时刻面临着失业危险的中年人劳尔来到公司老总卡尔德的办公室,他神情激昂,抱怨公司老总不愿意给自己机会。
“那么你为什么不自己去争取呢?”老总卡尔德问他。
“我曾经也争取过,但是我不认为那是一种机会。”劳尔依然愤愤不平。
“能告诉我那是什么吗?”
“前些日子,公司派我去海外分公司工作,但是像我这样的年纪,怎么能经受如此折腾呢?”
“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一种折腾,而不是一种机会呢?”
“难道你看不出来吗?公司本部有那么多职位,却让我去如此遥远的地方。我有心脏病,这一点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
老总卡尔德无法确认是否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劳尔有心脏病,如果有的话,真希望他肝火不要那么旺。卡尔德更倾向于认为他犯了一种最严重的职业病:找借口病。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体育界的成功者罗杰·布莱克。他的杰出并不在于他非凡的令人瞩目的竞技成绩——他曾经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400米银牌和世界锦标赛400米接力赛金牌。而更让人心生触动的是,所有的成绩都是在他患有心脏病的情况下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