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吴王
“吴王千岁安好,小臣杜荀鹤在此拜上。”迎着早早在一座府衙外等候的众人,杜荀鹤一面说着,一面偕同去诸忠凯等人加快了脚步,奔了上去。
那边的魁梧中年人也是快步上前,伸出一双大手,托起杜荀鹤的双臂,回道:“经年不见,想不到先生已贵为颖王辅臣,真乃可喜可贺啊。”遂有一番客套,而后引领众人并入王府。
行入正堂,杨行密一一介绍身边亲随,如其子杨渥,杨隆演,谋臣徐温,养子徐知诰等,皆为文武能战之辈。继而,杜荀鹤又把去诸忠凯等一并介绍,因之奚族身份,引来无数注目。杨行密等人的奇怪莫不因为料想不到辽东异族竟也如汉人一般打扮,若不是经人介绍,实难看出其人非我族类。
去诸忠凯倒也不为意,解释道:“大王想是对我等此番打扮见疑,其实我族仰慕天朝繁盛久已,故地接壤幽州,受之教化多年,而今更有颖王殿下仁厚收留,现已在渤海国内与汉人一般生活,因而吾辈这般穿着乃是自然,望大王务要见怪。”杨行密等这才豁然。
不顷刻,有内侍报之杨行密道:宴食已备。一干人旋又去了餐堂。
一番宾主推托之后,分主次落座,几杯酒水下肚,老少之间各有话题,言谈自然许多。
杨行密举杯问道:“杜大人,本王久居淮南,少有走动,于河北道更是从未踏足,大人也是本地故人,今任职河北,就两地差异,定另有体会,还望大人不吝赐教。”
人生变幻百端不可测度,杜荀鹤身为一部之长,受颖王看重,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原本的怪癖多有收敛,对于杨行密的询问报以微笑,回道:“大王所问太广,河北与淮南两道之间异处何止一二,实难一一尽述,还请王爷点个名目。”
“唔,既如此,不妨先说说军政可好?”杨行密此话说道一半,顿觉不妥,军政二事多有机密,怎好随便询问,是以略微一顿,可怎么耐不住内心好奇,终是问了出来。
杜荀鹤却不在意,依旧淡笑回道:“既然是王爷心中期望,小臣怎能不如实回答。军政二事,乃国之根本,兼之互为补益。军壮则国安,政事顺畅;政通则人和,军事不弱。自乾宁中,颖王殿下临安东始,至今已历五年有余,其间军事几度变更,以安东为根基,而今囊括河北一道,盖因军势强盛所致。军中分工日见精细,马步两兵中更有化分,其中尤以骑兵最盛,北地已是难逢敌手矣。”杜老头说的愈发兴奋,然而同桌的淮南将官却多是面露不信,杨行密对于安东重骑虽早有耳闻,但也是听着别扭,想到本军恰是缺少骑兵,内心难免嫉妒,随着杜荀鹤言语的层层深入,面上已见了难过。
杜荀鹤倒是精明,观众人面色尴尬,继之话锋一转,道:“然安东步卒素来不强,经营至今亦是不尽人意,与王爷座下的黑云都相差可以千里记,就是远在渤海,我等也时有听闻黑云都英勇之故事,今日仅是府内的兵卒,那股威武就让小臣开了眼界。”寥寥两句,说的杨行密极是受用,表情也缓和下来,拂须笑道:“哪里,哪里。”宴席间转而热闹,更有去诸忠凯解释近年河北道诸多变化,其言生动风趣,令宾主尽欢。
正值欢闹之际,由堂外行进一僧一道,安东宾客甚感诧异,本待吴王引见,杜荀鹤兀自起立,呼道:“大师,道兄,怎会在此?积年不得相见,想煞小弟啊。”言罢,未及放下手中物事,竟持酒杯迎了上去,与那僧道交臂,高兴至极。
此二人可是大有来头,左首那位法象庄严的清瘦老僧乃当今鼎鼎有名的蜀地诗僧贯休禅师,身负异秉,据传日读经书千字,可达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受蜀王王建推崇。
贯休边上的道士更加来历不凡,俗名杜光庭,号东瀛子。本是文士,博览群书,曾于懿宗朝应九经举,赋万言竟然不中,乃弃儒入道,不成想却令开辟了一番成就;于僖宗朝,蒙帝召见,赐以紫服象简,充麟德殿文章应制,为道门领袖;时人盛赞其为“词林万叶,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其青年时,既于杜荀鹤相识,且二人际遇近仿,皆好诗词,故交为好友。此次恰巧与诗僧离蜀地,云游天下,行至江都,受吴王杨行密盛邀,留在府中,一面讲经论道,一面指点子嗣。
今日得遇多年未见的杜荀鹤,东瀛子和贯休老怀大畅,落座之后,虽依旧不沾荤腥,但以茶待酒,也是敬了几杯。想这二人何等身份,能有他俩敬酒,在座众人顿感受宠若惊,尤其是杨渥,杨隆演等几个‘挂名’弟子已是美得眉飞色舞。经此一闹,堂内热闹的气氛更上层楼,徐知诰、杨渥等小将放开胸怀,与去诸忠凯不住地敬酒,大有放倒来宾的意图,岂不知北地异族颇多善饮,仿佛肚腹都是无底洞一般,几次比拼下来,非但去诸忠凯面色不改,反而是那几名小将有了些昏晕,这也为接风宴平添不少笑声。
较于堂内的谈笑风生,侧厅内由杨行密手下大将李神福领衔的招待安东其余使者的酒宴可是闹得不亦乐乎。起因亦是缘于这杯中物,李神福本就不善此道,可碍着吴王的面子,自己又不得不硬着头皮陪着这些安东来的‘酒缸’,初时尚可对付,越到后来,越是无力招架对方的‘猛烈’攻势,最后干脆就是拒不举杯了。他的这种举动放在那些汉人使者眼中也是无所谓,只是那几名为保护奚族大王子的异族侍卫怎也看不惯,对着那个不甚直爽的将军,他们倒是‘直爽’的很,直言道:这位将军忒不痛快,即使吾等家中稚儿亦要强你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