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来客
政通则人和,渤海人现在脸上洋溢的笑容说明了一切,如今的清平日子哪是身处乱世的人有心奢望的,也可谓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曲解吧。
一晃距杜荀鹤率团出使江南已过了月余,不知那边进展如何,即使对杜八枝和去诸忠凯的组合甚是放心,但一直未见音讯,我也难免心中挂念。至于时下的赈灾大事,一切都按部就班的稳妥地运作着。对于黑水靺鞨,渤海开放了离靺鞨最近的铁利、怀远、定远三府,就近吸纳灾民,铁利府更是由主动请缨的高氏家主亲自坐镇,在高氏和其外府别支的竭力协调下,形势已大为改观;而为了援助室韦,除了在鄭颉开仓外,救援的粮草由安东军随同素日父子一同启程了;三地番族中,收获最巨的竟是来自契丹,耶律阿保机的妻弟敌鲁、阿古知亲自带领族人投靠金山的迭刺部,随行的更有日连部几近两千帐的族众,为安置这些意外来客,迭刺人征得安东都督重文的同意,划扶余城归迭刺人统辖。
前不久的飞狐冲突犹如蜻蜓点水般,一股风过后就再没了动静,我心里还在奇怪难道是杞人忧天?这天反而把朱温的使者盼来了。
来的人确实不是常人,乃朱温手下军师敬翔。朱温能从黄巢匪军奋斗到今日的梁王,主要得意于两人,一个是他的王妃张氏,另一个就是这个敬翔。朱温生性多疑,每每听得一丝流言蜚语就可判人生死,手下的将官个个提着脑袋度日,谁也拿不准何时梁王前来催命,唯有这敬翔独善其身,朱温非但从未与之猜疑,更是主动要求平头论交,可见此人不可小视。
朱温现时已近五旬,我曾估算敬翔无论如何也要四十开外,见面之后才知原来自己大错特错,仅从其人的打扮面相也就二十许人,略作询问后我才霍然,敬翔今年已是三十有四,只是面相俊秀方显年幼,饶是如此也大大出了我的意料。
因其示意这次代表梁王来此仅属拜会,不便声张过大,故此我在宫内设下酒宴款待,以李彝超、朴在宪等几个兄弟作陪,待酒菜上完主客落座之后,屏退了左右侍从,几人一边畅谈攀交,一边听敬翔透漏朱温的意图。
许是敬翔常在朱温身边使唤惯了,对称呼我王爷殿下说的甚是顺口,举止也不象旁人般初始时的拘谨,很是洒脱自然。
“殿下文韬武略比之古时干罗有过之无不及,现时颖王响彻九州,真乃宗室之幸啊。”敬翔说的恭敬有加,煞有介事,我却是心知肚明,不论别家诸侯怎想,朱温定是第一个不喜我重振皇家。
“先生的话令小王汗颜。本王能有今日的基业乃是仰仗大唐祖宗的庇佑,各家兄弟的鼎立相助,岂是一人之功。”
“殿下过谦了。”
这样推就到何事是头啊,正当我有些不厌其烦之际,朴在宪适时地插言道:“不知先生对如今的渤海民生有何感想?今日在场的没有外人,望先生以心中真言告知。”
敬翔没有回复朴在宪的问话,反而转头问我道:“殿下也是这般想法吧?”
“正是如此,先生尽可畅所欲言,今晚一切言语仅作闲谈,日后不会有人谈起。”
“即如此,在下就放肆了,若是说道不妥之处,殿下和诸位莫要见怪。”这人还真不是一般的麻烦,说着向众人拱了拱手才话入正题道:“渤海本是辽东莽荒之地,虽与本朝学习多年,但在下一向以为其民多不开化,直至此次亲临渤海方感自己实乃井蛙之见,孤陋寡闻。殿下所领三地,幽州、安东、渤海虽皆为清平世界,却各有千秋。幽州自古乃久战之地,值此乱世,内有晋军相逼,外有契丹虎视眈眈,其地本应广征兵员,常备不懈,然而在下所过除却与晋军比邻的寥寥数城整兵秣马外,民事生产不曾有丝毫影响,幽州城内更是歌舞升平,过往客商不减,可谓古来战场一大奇事;安东经年受历代大都督统领,且四野无敌,按理说当属桃源盛世,然而亲眼见过后却有几事令在下惊奇,安东军的坚甲利兵恐怕举世难觅,若置之于中原诸道,不说是无敌于天下,称之兵锋难挡应不为过;继之初抵渤海,直至中京显德府都不见刚经战火的痕迹,从忽汗水再入龙泉府,简直令在下以为异世国度,可说的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就是与本朝盛年相比也不枉多让,短短时日这边荒小国就能有欣欣向荣的旺盛气象,实乃殿下鼎新革故之功,如若殿下行新法于大唐,想来宇内平静,盛世重现也是大有可期啊。”
敬翔洋洋洒洒的一番赞赏,听得在座的众人喜不自胜,毕竟这不同于彼此之间的褒贬,外人的称赞往往更让人欣喜,不论敬翔的话是否有客气的意味,我已是有些飘飘然了。
。。。。。。。。。。。。。。。。。。。。。。。。。。。。。。
就在我等吃喝玩笑之际,远在千里之外的淮南道也是一片喜庆。安东使团由建安州登船,于楚州的盐城登陆,再转高邮、邵伯,奔波二十几日,终于抵达此次江南之行的第一站:江都扬州。
再临扬州城已是十年有四,无情的岁月匆匆而过,望着那即陌生又似曾相识的古老城墙,杜荀鹤胸中感慨万千,谁能想到曾经的抑郁文士而今能贵为宗王座前权臣。
走在如今的扬州城内,早不见昔年的繁华胜景,街道两侧虽也是店铺林立,但只从那一片片崭新的屋檐即可推断定是刚刚新建不久,而驻足观看使团的路人也是老幼居多,难见精壮,可想而知,淮南节度使吴王杨行密的日子亦不好过,否则又何必如此死充硬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