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布衣天子——明高皇帝朱元璋(1)
姓名:朱元璋,字国瑞,庙号:太祖
本名:朱重八,曾用名朱兴宗,年号:洪武
生肖:龙,陵寝:明孝陵(南京钟山)
职业:农民——和尚——起义军首领—皇帝,祖籍:今江苏句容
生日: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出生地:今安徽凤阳境内
死亡时间: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闺五月初五,当皇帝机遇:元末农民大起义
寿命:71岁,父亲:朱世珍,曾用名朱五四
身高:不详,母亲:朱陈氏
体重:不详,配偶:皇后马秀英及三宫、六院及众多妃子
学历:读私熟两年,初婚年龄:25岁
性格特点:生性多疑,子女:皇子26人,皇女16人
谥号:明高皇帝,继承人:孙子朱允炆
武功
横空出世,南征北战
横空出世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未时,在濠州钟离东乡(今安徽凤阳境内)的一个乡村,从一座破旧的寺庙里,传出了一声清脆、稚嫩的哭声,一个瘦弱的婴儿平安的降生了。
这一天,似乎跟往常没有什么不同,在经历了几天的西北风之后,天气显得更加清冷,天空变得更为湛蓝,东方燃烧起的红霞铺得大大的,显得恬静而平淡。当时的人们大概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最平常不过的一天,在中国历史的悠悠长河中,却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因为刚刚呱呱落地的婴儿,就是元朝的掘墓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当时正值初秋,是播种小麦的季节,朱元璋的母亲朱陈氏虽然已临近产期,但作为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还得照样每天到地里帮助丈夫做农活。这一天像往常一样,朱陈氏在田地里帮助丈夫播种小麦。忙完一上午,快到中午时,朱陈氏回家做饭。做好一家人的午饭,等到丈夫和孩子们吃完饭又去田间干活了,朱陈氏忙着收拾好碗筷,喂饱了鸡,便也急忙向田间赶去。不料刚刚走到半道上,朱陈氏的肚子突然剧烈地疼痛起来,一阵紧似一阵。凭着以前生小孩的经验,朱陈氏立刻明白了,身上怀着的这个孩子马上就要“落地”了。
于是,朱陈氏咬紧牙关,赶紧扭头向家里走去。但刚走到村头,剧烈的疼痛已经令朱陈氏举步维艰。离家还有好远一段距离呢,朱陈氏孤零零的一个人该怎么办?正好村头有座破旧的寺庙,为了找到人帮忙,朱陈氏只好慢慢挪动步子向山冈的二郎庙走去。前脚刚刚迈进庙门,朱陈氏就顺着寺庙的墙壁瘫倒在地上。不一会儿,只听“哇”的一声啼哭,腹中的婴儿便呱呱坠地了。
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听到自己小儿子降生的消息后,非常高兴,赶忙离开田间请来了接生婆,把朱陈氏母子接回家中。
朱五四按照家庭排行,为这个新生儿取名为朱重八。朱元璋的名字是后来长大后才改的。
投身义军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二月,濠州的土豪郭子兴率着千余名少年以红巾军的名义攻进濠州,杀了州官,占领了濠州城。
三月,郭子兴的部下在巡逻时,遇到了一个长相怪异、身着破烂僧衣的和尚。
这和尚说道:“请问这位大哥,你可是郭将军门下?我叫朱元璋,是专程从钟离的太平乡赶过来的。我有个朋友也是濠州的义军,他写信给我,邀我加入红巾军,我今儿个就是来投军的。”
守城门的红巾军道:“我看你的长相和行迹都相当的诡异,难保不是想混进城里的蒙古走狗,我们可不会上这个当!”说完就把朱元璋五花大绑捆了起来,抓进城里去向郭子兴报告。
郭子兴见守城的士兵推着一个衣着褴褛的和尚进门,正要问发生了什么事,却被眼前这个和尚的长相吓了一跳。郭子兴心道:“没想到世上竟有如此丑陋怪异的人。双眼凸出,眼尾上吊,再配上一个又圆又大的鼻子以及满脸的黑斑。这副尊容,真可谓是钟馗再世啊!”
郭子兴问道:“这和尚做了什么非法的事,为何要把他绑成这样?”
士兵道:“咱们怀疑这和尚是蒙古走狗想要混进城来,所以才把他捆送到将军面前。”
朱元璋此时虽被五花大绑,可是他不但没有因此胆怯,反而大声喊道:“我朱元璋真的不应该随便听信友人的谣言啊!说什么郭子兴是天下群雄中见识最广、最值得跟随的人。在我看来,这真的是可笑的传言!郭子兴不懂得知人、用人,居然还想要和人争天下,真的是笑掉人家的大牙啊!想我朱元璋不辞万难地赶到濠州来投军,居然被当蒙古走狗捉了起来。如果要我投到这种人的营下,我还不如去过我那托钵云游四方的日子。罢了,罢了,废话少说,要杀就杀,要剐就剐,老子我是绝对不会吭一声的。”
郭子兴见朱元璋一副口齿伶俐、盛气凌人的样子,于是走到他的面前,一边为他解开身上的绳索,一边说:“你说我郭子兴不懂得知人、用人,那你就未免太小看我了。这位壮士请你息怒,我们才刚打下濠州城,所以在巡逻时自然会比较小心谨慎,这一点,还请你原谅弟兄们的无理。我郭子兴不但不会动你一根毫毛,还要让你跟在我身边,好看看你有什么样的表现。”
加入红巾军后的朱元璋果真有非常杰出的表现,每次作战,不但表现得很勇敢,同时能以各种计谋来获取胜利。郭子兴对此非常高兴,立刻把朱元璋升为九夫长,并把自己的养女马秀英许配给他。此后,遇到要紧的事,郭子兴总会把朱元璋找来,和他一起商量讨论;遇到重要的战斗任务,也常交给朱元璋。就这样,朱元璋成为郭子兴最重要的助手。
南征北战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郭子兴派兵攻占和州,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在红巾军的猛烈攻势下,和州顺利地被朱元璋等人攻下,甚至还有十几万人前往归降,使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声势更盛。
然而,当时起义车诸将的成分相当复杂,纪律又差,时常在出征时烧杀掳掠。他们又欺负朱元璋年轻,完全不肯听从朱元璋的命令。
某日,朱元璋把将领们找来,说道:“和州的防御工程需要好好地加强,不如咱们乘着休兵的机会,好好地把城墙修补起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已经做了分配,分别由各位将军率领将士们一起修筑,限三天之内完工。如果无法如期完工的话,我将依法惩处,绝不宽贷。”
将领们见朱元璋话刚说完,就相继起身,嘟哝道:“搞什么鬼啊!就为了这件小事把咱们找来,简直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真搞不懂这个臭和尚在想什么!”之后,众人就一哄而散。
三天后,朱元璋率领一批亲兵检查城墙的修补进度,发现只有自己如期完工,其他几段工程的进度则严重落后。朱元璋见状,立即板起脸来,对身旁的亲兵说道:“去把尚未完工的将军们请到我的营帐里去,我有事要宣布。”
不久,将领们在亲兵的引导下慢慢地走进朱元璋的营帐。朱元璋见众人到齐之后,立即站了起来,举起郭子兴给他的令牌,厉声说:“我这个总兵官是郭元帅任命的,不是我自己封的,万一城没有修补好就遇到敌人来袭,我们要怎么对付?今日我念在各位军务忙碌,又是初犯,所以特别宽容,但限你们在两天之内完工,否则一概按军法惩处!”
诸将们自知理亏,朱元璋又网开一面,于是众人齐声道:“是,是!我们一定会按时完工,请总兵官见谅!”
此后,朱元璋的威信逐步树立起来,而部队的纪律也日趋好转。不久,郭子兴突然死亡,朱元璋就成为这支红巾军中最重要的人物,甚至还被刘福通任命为左副元帅。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朱元璋便率兵攻占集庆,并改集庆为应天府。小明王韩林儿在接获朱元璋的捷报之后,立即任命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的最高长官。虽然朱元璋的起义军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割据势力,但因朱元璋起事较晚,实力较弱,地盘又介于徐寿辉和张士诚之间,所以处境仍相当的艰难。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五月以后,朱元璋同时在东、西、南三个方面谋求发展。在东面,朱元璋于同年六月和次年初接连打败张士诚,巩固了自己的防线。在西面,朱元璋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五月在龙湾挫败陈友谅的偷袭企图,并将辖域扩展到了安庆、饶州、龙兴等地。在南面,朱元璋先后从元官吏手中夺得了徽州、婺州、信州等地。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由于赫赫战功,朱元璋被宋政权封为吴国公。
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四月,割据两湖的陈友谅集结60万兵力,南下进犯江西,接连攻占吉安、无为等地后,其军队包围了由龙兴改建的洪都城。七月,朱元璋亲率20万军队前来救援,陈友谅遂解围北上,在鄱阳湖口迎战。朱元璋利用风势展开火攻,陈友谅军的舰船被焚数百艘。八月,陈友谅在向湖口突击时中箭身亡,张定边等人夜载其尸及其子陈理逃回武昌。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二月,朱元璋率大军进征武昌,陈理请降,汉割据政权覆亡。
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十月,朱元璋对东面的张士诚发动了全面进攻。进攻分三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夺取其江北的地盘,第二阶段完成对其首府以外江南地区的扫荡,第三阶段则是围攻其首府隆平。第一阶段的战役目标在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四月前即已达到。同年八月,朱元璋令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20万大军进行第二和第三阶段的战役。十一月,徐达等先后占领了湖州、杭州、绍兴、嘉兴等地,形成了对隆平的战略包围。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经过十个月的激烈围攻,隆平城终于被攻破,张士诚自尽未遂,在俘送应天府途中自缢死亡。
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朱元璋令大将朱亮祖、汤和等经略浙东,方国珍和其侄方明善相继兵败,逃入海中。十一月,朱元璋令廖永忠率舟师入海,方国珍等投降。同年十月,朱元璋令大将胡延瑞、何文辉等经略福建。十二月,汤和、廖永忠等复以舟师取福州。次年正月,朱元璋军队进围延平,元朝平章陈友定服毒自杀未死,俘送应天府被杀。
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十二月,朱元璋宣布即皇帝位。第二年(即公元1368年)正月,定国号为明,建元洪武,以应天府为京师。当年二月,明军分三路出征两广:一路由杨璟、周德兴自湖南取广西,一路由廖永忠、朱亮祖自福建航海取广东,一路由陆仲亨由韶州攻德庆,策应前两路。五月,廖永忠等至广州,元左丞何真归附。六月,杨璟等至静江(今广西桂林市),廖永忠等前来会合,破城,元平章也儿吉尼被擒。
文治
大兴学校,网络人才
朱元璋在攻下集庆后,开始向权力顶峰的攀登,十二年之后就建立了明朝。成功如此之快,个中因素很多,但朱元璋注意人才的网络,在自己周围建立了一个优秀人才的群体,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朱元璋当然企求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人才。网络人才的方法主要有大兴学校、征召贤士和科举考试等。
大兴学校选拔人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大办学校,通过学校教育培养、识拔人才。
朱元璋出身贫苦,没有受过多少教育,靠着自己的刻苦才能识字为文,而渐成气候之际又得儒生辅佐,更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所以,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之前已经开始设立学校培养人才。元顺帝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也就是攻下婺州的第二年,朱元璋命宁越知府王显宗设立郡学,聘请五经师及学正、训导。这是朱元璋建立学校的开始。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为命令各地建立学校专门下达诏书,命令天下郡县,一齐建立学校,以培养士人。由此,各府州县都建立了学校。府学首长为训导,州学叫学正,县学是教谕。学生数额,府、州、县学各定为四十、三十、二十人。无论师生,每月都有廪食米六斗,学官还有月俸。在府、州、县学学习的学生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各治一经。考试成绩优秀的,或者送到国子监深造,或者参加选拔举人的乡试。如果入学十年学无所成,或者有过失的,则分发为吏,即官府中的办事人员。总之都有安排。
作为大明王朝全国最高学府的国子监,原称国学,始设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命令官员子弟和百姓中才能优秀通晓文义者入学,还在这些人中选了国琦、王璞等十余人陪太子读书。后来,朱元璋下令扩大国子监,命令从各府、州、县学里挑选优秀学生充实国子监。朱元璋要求选择一批少年举人及贡生入学读书,不但赐给衣物,还让他们到各衙门实习吏事,称作历事监生。其中尤其优异的李扩等人还直接进入文华堂、武英堂办事,称为小秀才。小秀才中才学出众、聪明俊伟的,更让他们广泛接触各类图书,钻研各种学问,以期将来派上大用场,这些人则称为老秀才。明初国子监最盛时,监生多达数千人。
除了南京有国子监之外,中都凤阳从明太祖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开始也设立国子监。入学者不少为勋臣子弟,一般人无法管理。于是,朱元璋命令李善长考定教官、生员高下,李文忠负责监督。后来不建中都,此地的国子监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并入应天的国子监。
国子监老师都是耆儒。著名学者宋纳、吴都担任过国子监祭酒。学习的科目除了五经之外,还有刘向的《说苑》,以及律令、书、数和《御制大诰》。监生分为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凡只通四书而不通经者,为正义、崇志、广业三堂。入学一年半以上,文理通畅的升入修道、诚心两堂。再学一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可以升入率性堂。此时改用一种积分的办法来考核。每季第一月考经义一道,第二月考论一题,诏、诰、表一题,第三月考经史策一题,判语二题。每次考试,文理都好的积一分,理优文劣者半分,纰缪者无分。一年中积满八分为及格,可以给官做。不满八分仍要坐堂学习。特别优秀的,专门上报朱元璋,由他裁决如何使用。
朱元璋对监生寄以厚望,管理很严,事实上也确实出了一批有用之才。初期的学生不少做了高官。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监生刘政、龙镡等六十四人派充行省布政、按察两使,以及参政、参议、副使等高级官员。《明史》中说,当时监生“为四方大吏者盖无算也”,平常监生也可以当上府、州、县六品以下的官。上文提到的李扩,后来当上了御史。这一方面与明朝初年百废待兴,各方面都缺人有关;另一方面恐怕还同朱元璋大肆杀戮,官员空额太多不无关系。一时间中央、地方,监生遍地都是。当时的进士很多都出身于国子监。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的任亨泰,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的许观,都考得了状元。朱元璋一高兴,除嘉奖外,还写了题名记,刻在国子监门口的石碑上。后来的进士题名碑,由此发端。
后来科举考试出身的逐渐被人看重,荐举征召而来的越来越少,监生的出路也不如往昔,国子监逐渐被人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