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该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管好自己,行事不乱(2)

认识自己,就是要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接受自己并不完美的现实,从实际出发,从自己现有的条件出发,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5.伺机而动,盲目是魔鬼

人追求远大的理想是对的,有时冒点儿风险也是必然的。但若是选错了目标,那最后的结局必然也是悲剧。因此,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必须有科学的态度。不要盲从,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人的才能是不一样的,别人适合做的事,你不一定适合。你必须选准能充分发挥你才华而且有光明前途的事业,你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尽管你付出了很多,最后可能仍一事无成。

一条勇敢的鱼生活在渤海口,它发誓要游到高原去实现生命的价值。

它逆流而上,顽强地拼搏,它的游泳技术很好,头脑也很机敏,它穿过了渔民们布下的一道道渔网,也逃过了大鱼吞食的嘴巴,一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穿过激流。它游过了一个又一个危险地带,它穿过了山涧,挤过了石罅,终于游上了高原。

群鱼们为它欢呼起来。大家都把它视为勇于拼搏奋斗的英雄。

可是,这位受人尊敬的英雄,刚想朝欢呼的同类摆摆尾巴。却已经不行了,它被冻成了冰鱼。

多少年过去了,它一直保持着游动的姿势,凝固在唐古拉山的冰块中。

有人说它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行了那么远那么长那么久,它应该是一位英雄。

然而却还有人说:它虽然称得上勇敢,但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它没有遵从自然规律和历史的选择,历尽了艰辛,得到的只能是死亡。做事何尝不是如此,你也必须遵循规律,行事不要乱其所为!

成功必然需要勇敢的精神,但还要有科学的态度,时机不成熟就不要盲目地行动。伺机而动,乘势而起,古今中外很多成功者都是如此。

6.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事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也就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

有这个想法,人就能自觉地生活。

没有这个想法,就是被动地生存,是糊里糊涂地活着。

有人这样打比方,没有目标设想的人生就是乱拼起来的色块,而有设想的人生就是一幅灿烂绚丽优美的图画。

你想成为什么人,你的头脑里就有了人生的导航系统,有意无意地引导你的行为朝着你的人生目标前行。

中学生小作家韩寒就是想成为作家,他从中学就开始创作,并展现了他这方面的才能。有了这个想法,他就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应付考试,去学那些与他未来发展关系不大的数理化。

《论语·先进》中有一则孔子问其门生想成为什么人的故事:

子路先表示他的志向是要在3年之内,令一个贫穷危困的国家强大起来,并使人民好义。

冉有比较谦虚,他只希望能在3年内,使一个方圆六七十里的小国人人得到温饱。

华西公说他的志向是在诸侯祭祀时,当一位小相。

曾哲的志向却是在暮春时节,与五六个年轻人和童子六七人,简衣外游,放怀于山水,沐浴乘凉,歌咏而归。

孔子对他学生不同的想法都予以赞同,所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孔子是深知这一点的,他并不希望他的学生都去当官发财,成为显贵,他只是叹息着说:“我也认同曾哲的志向啊!”

想成为什么人,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是成功人生的起点。

想成为什么人也不光是自己的事情,必然要涉及国家、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

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人才,要想人生成功,你想要成为的人必须是国家需要的人。如国家现在需要建设人才,你却想成为驰骋疆场的将军,这样,你成功的几率就会很小。

家庭是你想成为什么人的重要依据。很多人都是因为家庭的影响而想成为某种人的。家庭在子女成为什么人的问题上是矛盾的,它可能支持子女的想法,也可能反对子女的想法。在这个问题上常常上演着人类的悲喜剧。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开明的家庭会考虑子女的自主意识,传统的家庭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子女身上。韩寒的家庭就很开明,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韩寒是幸运的。巴尔扎克就很不幸。他虽然出生于富有家庭,父亲希望他学会经商,继承家业,他却偏要从事文学创作,结果遭到家庭的反对,闹到决裂、脱离家庭的地步。巴尔扎克是自主意识很强的人,他也有才能,自信会成功。尽管遭受贫穷、饥饿、疾病的折磨,他也没有屈服,没有走回头路,终于取得了人生的成功,他为了成功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想成为什么人,家庭的意见只能是个参考,而不是决定,父母有责任帮助子女确定人生方向,决不能代替子女做出决定。

傅雷向儿子提出的劝告,只是提供儿子选择人生方向的参考,并不是绝对的命令。儿子听取了,获得了成功,这是因为他的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父亲的劝告提醒了他,他接受了劝告。如果家庭的劝告与自己的兴趣、特长不一致的时候,顺从家庭就会是违心的了。

巴金在《家》里塑造了一个觉新的形象,这个人物之所以是悲剧,就是因为他想成为某种人而家庭却替他做了安排,他失去了个人意志,成了唯唯诺诺、一事无成,内心苦闷而又无力反抗的悲剧人物。

你想成为什么人与你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一方面,教育影响你做出选择。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社会教育青年人上山下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于是,有很多人就想成为新式农民。80年代,整个社会都在宣传教育人们脱颖而出创业发家,于是,很多人都想当老板。社会的这种教育影响是很大的。中国古代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所以,一般受教育的人都想着当官,这种科举取仕制度虽然取消了,但是教育对你想成为什么人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另一方面,教育奠定了你想成为什么人的基础。想成为什么人既是一种愿望,也是要有一定的知识才能做基础的,不是凭空想象。韩寒想成为作家,是因为教育使他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使他具有了这方面的才能。陈景润就是因为在中学数学课上受到启蒙教育,才想成为数学家。

现在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几乎都要做一道作文题:即《我的理想》或《我的志愿》。这就是教育在起着诱导你成为什么人的作用。

要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就得从你的习性、情感、理想生活、人际关系以及你认为最成功的精神生活开始,将你的目标设定在成为什么样的人上,然后开始努力成为那种人。

由于有了目标,你会发觉自己在努力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长处、精力及想法极其不同寻常。然后,当你在习性及思想上达到目标的时候,你就会以最勤奋的精神,运用你的能力及创意,尽全力去做那件事情。

当你依照这个程序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有所收获,最终,你将拥有所有你想要的东西,甚至更多。

人才是教育的结果,想成为什么人也是教育的结果。由于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是受到各种因素制约的,所以,人们的行为也就不能随心所欲了。

7.曲径通幽,做事井然

什么都想得到,只能是生活中的侏儒。要想获得某种超常的发挥,就必须扬弃许多东西。瞎子的耳朵最灵,因为眼睛看不见,他必须竖着耳朵听,久而久之,耳朵就达到了超常的功能。会计的心算能力最差,2加3也要用算盘打一遍,而摆地摊的则是速算专家。生活中也一样,当你的某种功能充分发挥时,其他功能就可能退化。

世界上行业千千万万,哪行做好了都能赚钱。每天都有企业垮台、破产,每天同样也有新的企业诞生。经营任何一种行业的商人,都应经营自己熟悉的主业,把它研究深、透,方能成为该行业的老大。

作为一个成熟的商人,你要学会放弃,那些你不熟悉的行业,千万不要轻意进入,别人在赚钱,不要眼红心动,否则,今天的投资,意味着明天的垮台!

商人们,千万不要有了点儿钱,就认为什么生意都可做,什么行业的钱都想赚!

很多人都梦想能拥有一份好工作,这份工作最好是能带来财富、名声、地位,为人称羡。但事实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没有哪一种工作是真正的热门行业,无论何种工作,都无法提供完全的保障。那么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取得一份较为实际同时又富含理想色彩的工作呢?以下建议,您不妨一试:

(1)放长线钓大鱼

求职就业,你不必总是盯着“热门”。过去是讲三百六十行,现在的行当更多,但没有一种是永远的热门职业。而且随着社会的变迁,旧的行业在不断消失,新的行业又不断产生。近10年来,就业市场中冒出不少新兴行业,像投资顾问、房屋中介经纪人、自由工作者等等,都吸引了大批就业人口。而一种新兴的职业之所以能在就业市场中独领风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息息相关的。一开始,它也许并不是热门,只是追求的人多了,才成了时尚。如果这时你想介入该行业,就应当充分考虑你的兴趣、能力,你的就业磨合期、收益时限以及这一职业的未来前景。

其实,如今整个社会对于“职业贵贱”的观念越来越淡,那些过去被人视为“下等人”干的工作,现在反而更能锻炼人的本领,发挥出个人的潜力。西方国家的许多大学毕业生,一开始没有多少是按专业对口工作的,很多人是从推销员、收银员乃至在餐厅打工起步,然后一步步走上新的岗位。比起“抢短线”的激进行为,在择业中搞“长线投资”似乎更为理智、更具个性。

(2)以智能求生存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也在不断变化,如何让自己成为就业市场的“常胜将军”呢?你需要的是不断“充电”。除了本行工作,你还应当熟知一些专业以外的事务。不仅要成为专门人才,还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适合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样,你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3)个人主导生活

为了求得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有不少人放弃了个人的兴趣追求。工作时往往超负荷运转,个人空间极小。从社会对劳动力的不同需求来看,这种选择无可厚非,但这往往并不是人们心目中最理想的选择。赚钱当然是必要的,但人们除了工作之外,对其他事物也有追求,如自由的时间、良好的健康、满意的人际关系和幸福的家庭等等。因此,一份相对自由的、能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工作将越来越成为人们首选的择业目标。

这样,人们就可能拥有更多灵活的时间,弹性安排自己的生活。这样的工作才是个性化的、理想的工作。

做事也应独辟蹊径,最先要做的事不要过多地犹豫,因为那样只会消磨你的志气和锐气,延缓你的思维,最后什么事都会不了了之。

8.生命有限,做事应集中你的注意力

这里是非洲的马拉河,河谷两岸青草嫩肥,草丛中一群群羚羊在那儿美美地觅食。一只非洲豹隐藏在远远的草丛中,竖起耳朵四面旋转。它觉察到了羚羊群的存在,然后悄悄地、轻手轻脚地,低头哈腰,慢慢地接近羊群。越来越近了,突然羚羊有所察觉,开始四散逃跑。非洲豹像百米运动员那样,瞬时爆发,像箭一般地冲向羚羊群。它的眼睛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一直向它追去。羚羊跑得飞快,非洲豹更快。在追与逃的过程中,非洲豹超过了一头又一头站在旁边观望的羚羊,但它没有掉头改追这些更近的猎物。它一个劲地直朝着那头未成年的羚羊疯狂地追。那只羚羊已经跑累了,非洲豹也累了,在累与累的较量中,比最后的速度和坚持力。终于,非洲豹的前爪搭上了羚羊的屁股,羚羊绊倒了,豹牙直朝羚羊的脖颈咬了下去,一动也不动,喘着粗气。

可以说,一切肉食动物都知道在出击之前要隐藏自己,而在选择追击目标时,总是选那些未成年的,或老弱的,或落了单的猎物。在追击过程中,它为什么不改追其他显得更近的羊呢?因为它已很累了,而别的羊还不累呢。其他羊一旦起跑,也有百米冲刺的爆发力,一瞬间就会把已经跑了百米的豹子甩在后边,拉开距离。如果丢下那只跑累了的羊,改追一头不累的羊,以自己之累去追不累,最后一定是一只也追不着。

对于那些浅尝辄止、见异思迁的朋友,非洲猎豹的做法不失为一个榜样。

动物世界的这种普遍现象,也许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本能。但它启发人类仿效: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切忌三心二意,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固定的目标中,才能有所成就。

成功的人做事很有秩序,能够用理智左右自己的行为,行事的时候井井有条。总之,无论做什么样的事都要管好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