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清代的康熙皇帝,青年时励精图治,做过不少大事。但到了晚年,由于年纪大了,却养成了一个怪脾气——忌讳人家说老。如果有谁说老,他轻则不高兴,重则要让对方饱尝皮肉之苦,甚至丢掉脑袋。所以,左右的臣子们都知道他这个心理,一般情况下都尽量地回避。
有一次,他率领一群皇妃们去湖中垂钓,不一会儿,鱼竿一动,康熙皇帝连忙收起钓竿,只见钩上钓着一只老鳖,心中好不喜欢。谁知刚刚拉出水面,只听“扑通”一声,鳖却脱钩掉到水里又跑掉了,康熙长吁短叹连叫可惜。在康熙身旁陪同的皇后见状连忙安慰说:“看样子这是只老鳖,老得没牙了,所以衔不住钩子了。”
话没落地,旁边另一个年轻的妃子却忍不住大笑起来,而且一边笑一边不住地拿眼睛看着康熙。康熙见了不由得龙颜大怒,他认为虽然皇后说的是言者无心,而那妃子则是笑者有意,是含沙射影,笑他没有牙齿,老而无用了。于是将那妃子打入冷宫,终身不得复出。
为什么皇后在说话时明显说到“老”字而康熙皇帝没有怪罪她,而妃子只是笑了一笑而康熙皇帝却怪罪她呢?首先是康熙的忌讳心理,他不服老,忌讳别人说他老,这种心理实际上反映了老年人的一种普遍的心态,由于上了年纪,在体力和精力上都有所下降,但又不肯承认这个现实,而且也希望人们在客观上否认这个现实,故而一旦有人涉及这个话题,心理上就承受不了。再是由于皇后与妃子同康熙皇帝的感情距离不同。皇后说的话,仔细推敲一下,有显义和隐义两个意义,显义是字面上的意义,因为康熙皇帝与皇后的感情距离较近,他产生的是积极联想,所以他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知道皇后是一片好心的安慰。妃子虽然没有说话,只是笑了一笑,但她是在皇后的基础上故意引申,是把那只逃掉了的老鳖比做了皇上,是对皇上的鄙视,因而是大不敬。所以,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环境,由于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理解便引出不同的结果来。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实际上究其原因,还是那妃子没有眼色的缘故。
生活中,说话没有眼色是个大问题。因为你也许不知何时就会得罪了人,并赔上了你的幸福做殉葬品,实在是可悲。
6.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和聪明人说话,须凭见闻广博;与见闻广博的人说话,须凭辨析能力;与有钱人说话,言辞要豪爽;与穷人说话,要动之以利;与上司说话,用奇特之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用切身利益说服他……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是看上去最容易,实则是最难的说话境界。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说话不看对象,不仅达不到目的,往往还会伤害对方的面子。反之,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即使发表一些大胆的言论,也不会对对方造成伤害,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1)要根据对方的身份,确定说话的方式和内容
例如,《世说新语》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个叫许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乡人。魏明帝察觉之后,便派虎贲卫士去抓他。他的妻子忙出来告诫他说:“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让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于哀告求饶。
于是,当魏明帝审讯许允的时候,许允直率地回答说:“陛下规定的用人原则是‘举尔所知’,我的同乡我最了解,请陛下考察他们是否合格,如果不称职,臣愿受罚。”
魏明帝派人考察许允提拔的同乡,他们倒都很称职,于是将许允释放了,还赏了一套新衣服。
许允提拔同乡,是根据封建王朝制定的个人荐举制的任官制度,不管此举妥不妥当,它都合乎皇帝认可的“理”。许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打交道,难于求情,却可以“理”相争,于是叮嘱许允以“举尔所知”和用人称职之“理”,来抵消提拔同乡、结党营私之嫌。这可以说是善于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来选择说话的绝好例子。
(2)处世说话,除了要考虑对方身份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如:那些快言快语、举止简捷、眼神锐利、情绪易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那些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那些安静、抑郁、不苟言笑、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那些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是骄傲自负的人;那些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谦虚谨慎的人。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谈话对象,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例如,在《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中,马超率兵攻打南萌关的时候,诸葛亮对刘备说:“只有张飞、赵云二位将军,方可对敌马超。”
刘备说:“子龙领兵在外回不来,翼德现在这里,可以急速派遣他去迎战。”
诸葛亮说:“主公先别说,让我来激激他。”
这时,张飞听说马超前来攻关,大叫着要求出战。诸葛亮佯装没听见,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什么小瞧我!我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
诸葛亮说:“你在当阳拒水断桥,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若知虚实,你怎能安然无事?马超英勇无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丧了命,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也未必能战胜他。”
张飞说:“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当军令。”
诸葛亮看“激将”法起作用了,便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肯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
结果,张飞与马超在南萌关下酣战了一昼夜,斗了二百二十多个回合,虽然未分胜负,却打掉了马超的锐气,后马超被诸葛亮施计说服而归顺刘备。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常常采用“激将法”来说服他。每当遇到重要战事,先说他担当不了此任,或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扫除轻敌思想。
诸葛亮对关羽,则采取“推崇法”,如马超归顺刘备之后,关羽提出要与马超比武。为了避免二虎相斗,难避一伤,诸葛亮给关羽写了一封信:我听说关将军想与马超比武分高下。依我看来,马超虽然英勇过人,但只能与翼德并驱争先,怎么能与你“美髯公”相提并论呢?再说将军担当镇守荆州的重任,如果你离开了造成损失,罪过有多大啊!
关羽看了信以后,笑着说:“还是孔明知道我的心啊。”他将书信给宾客们传看,打消了比武的念头。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的办法:和聪明的人说话,须凭见闻广博;与见闻广博的人说话,须凭辨析能力;与地位高的人说话,态度要轩昂;与有钱的人说话,言辞要豪爽;与穷人说话,要动之以利;与地位低下的人说话,要谦逊有礼;与勇敢的人说话,不能稍显怯懦;与愚笨的人说话,可以锋芒毕露;与上司说话,须用奇特的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须用切身利益说服他。
对于运用语言来为人处世,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一定要集中精力听对方的话。有些人在处世时,自己滔滔不绝地唠叨个没完,一遍遍地诉苦,没完没了地恭维对方,以为这样就能博取对方的好感,殊不知这样适得其反。因此,为人处世,要管住自己的嘴巴,竖起自己的耳朵。要想达到目的,首先要当个好听众。当你在认真地聆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你的认真、你的全心全意、你的鼓励和赞美都会使对方感到你很尊重他,当然你也会得到善意的回报。这就是“捧”的实质。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听众呢?
(1)要保持耳朵的畅通,闭上自己的嘴巴
在与人交谈时,尽量地使对方谈他所感兴趣的事,并用鼓励性的话语或手势让对方说下去,并不时地在不紧要处说一两句赞叹的话,对方会认为你在尊重他,并全心全意地聆听。轻敲手指或频频用脚打拍子,这些动作是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的。眼睛要看着对方的脸,但不要长时间地盯住对方的眼睛,因为这样会使对方产生厌恶的情绪。只要你全神贯注,轻轻松松地坐着,不用对方将音量加大你也可以一字不差地听进耳朵里。同时还要善于协助对方把话说下去。别人说了一大通以后,如果得不到你的表态,尽管你在认真地听,对方也会认为你心不在焉。在对方话语的不紧要处,不妨用一些很短的评语以表示你在认真地倾听,诸如“真的吗!”“太好了!”“告诉我是怎么回事?”这些话语会使对方兴趣倍增。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以为在处世时,越能说话,越能不断地吹捧别人,就越容易成功,事实上并非如此。在你滔滔不绝讲话的时候,注意也要把说话的机会奉还给别人。在别人讲话的时候,如果你自作聪明,用不相干的话把别人的话头打断,这会引起对方的愤怒的。
(2)是要学会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通常除说话以外,一个眼色、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明确的意思。就是同一句话也可以听出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7.遇物加钱,逢人减岁
遇物加钱,逢人减岁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说话小技巧。当别人花30元买了一件衣服,你说“这么好的衣服怎么也得50元”时,他往往会产生一种兴奋感。一位三十多岁的女人,你说她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这种“美丽的错误”,对方不会认为你缺乏眼力,反而会对你产生好感。说白了,就是投其所好。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说话的技巧是非常简单,但又是非常实用的,如果能够经常恰当地使用它,一定会为你的人际关系的融洽度增色不少。例如,老百姓常用的“遇物加钱,逢人减岁”。
“遇物加钱”与“逢人减岁”是两种在语言交际过程中,针对人们的普遍心理而采用的投其所好和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
(1)遇物加钱
买东西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种生活行为。人们普遍的购物心理是,自己能够用“廉价”购得“美物”,通常那些善于购物的人都具有这样的品格,那是精明人的一种象征。也许我们做不到精明人的精明,也不一定都是善于购物者,但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购物能力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可。所以,当我们购买了一件物品后,要是自己花了50元,别人却认为只需30元时,我们往往会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不会买东西。相反,当我们花了30元买了一样东西后,别人认为需要50元时,我们又往往会有一种兴奋感,感觉自己很会买东西。正是这种购物心态的存在,“遇物加钱”这种说话技巧便有了用武之地。
例如,张三买了一套样式挺不错的西服,李四知道市场行情,这种衣服两三百元完全能够买得下来。于是李四便在猜测价格时说:“这套西服不错呀,至少得花四五百元吧?”张三听后一定会非常高兴,往往会笑着说:“你没想到吧,我花200元就买下来了!”
这里李四的说话方式是很有技巧性的。他在并不知道张三花了多少钱买下这套衣服的情况下,故意说高衣服的价格,从而令对方产生成就感,当然会使对方高兴啦。
“遇物加钱”这个方法很能讨对方欢心,而操作起来又很简单,你只要对对方购买的东西的价格高估就可以了。当然“价格高估”也要注意,首先你要对商品的物价心里有底,其次是不能过于高估,否则收不到好的效果。
(2)逢人减岁
只要是人,又有谁不希望自己永远年轻而不要过早地老去呢?所以,成年人对自己的年龄是非常敏感的。例如,你是一位刚刚三十出头的小伙子,却被别人看做是中年人了,你的心里面能高兴吗?
出于成年人普遍存在的这种怕老心理,“逢人减岁”这种说话技巧便有了讨人喜欢的“市场”啦。这种技巧的特征在于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处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己显得年轻,保养有方等,进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举个例子,一位三十多岁的女人,你说她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一个六十多岁的女人,你说她看上去只有四五十岁,这种“美丽的错误”,对方是不会认为你缺乏眼力,对你反感的,相反,她会对你产生好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如此,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我们要特别注意是,“逢人减岁”这种技巧通常只适用于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假如面对的是幼儿或少年,我们就要用“逢人添岁”(即把对方的年龄往大处说)的技巧效果会较好,因为他们往往有一种渴望长大的心理。
总之,我们这里所说的“遇物加钱,逢人减岁”,说白了就是投其所好。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光明正大的,我们的这种“投其所好”,无论是对自己、对对方还是对社会,都是没有害处的,相反,这种说话的技巧往往能给对方、给社会带来欢乐。对于这样的“美丽的错误”与“无害的阴谋”,我们多说一些又有何妨呢?
8.说话时巧妙地拐个弯儿,不要直来直去
聪明的人总是直话不直说,说话会拐弯儿,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听者懂得话外之音。说话直炮筒子未必会受欢迎!
理论上讲,待人处世中应该做到坦诚,不说假话,直来直去。而且在现实中,人们口头上也一向把直来直去的性格,作为一种美德,倍加赞赏。如果你随便问一个朋友:“你喜欢什么样性格的人?”他往往会回答:“性格豪爽、直来直去。”人们在称颂某人时,也往往说:“他性格爽直,说话从不拐弯抹脚,直来直去。”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应该是待人处世的一条准则,但直炮筒子未必受欢迎。中国人的行为模式很特殊,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表面上一套,实际上可能是“意在言外”。换句话说,就是嘴上说喜欢“直来直去”,内心深处却并不喜欢“直来直去”。
要想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功,必须懂得察言观色,善加分辨。最好在说话时巧妙地拐个弯儿,千万不要“乱放炮”。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尊,需要面子。直来直去,实际上就是“不给面子”,使对方心中不快,以致造成双方关系破裂,甚至反目成仇。事后想想,仅仅因为区区小事,非原则性问题而失去“头儿”的赏识,真是毫无意义,后悔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