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一场闹剧
从古至今有一句话叫做“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赵无恤受辱远走恒山学艺之际,中行寅悄悄来到范吉射府。他们早就忘了在大殿上羞辱赵无恤之事,在他们看来一个庶出的孩子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现在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中行寅,也叫荀寅,荀姓,中行氏,任晋国上军将,晋国六卿之一,时人尊称为中行文子。他的父亲是晋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中行吴,中行吴是春秋时期的名将,曾带领晋军在讨伐戎狄,攻略鲜虞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中立有大功,消除了晋国的外患;另外,中行吴把所攻占的大量戎狄土地被并入中行氏家族,在增大中行家族势力的同时,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
在这么一位著名父亲的影响下,最初中行寅也能够洁身自好,奋发图强。其中《韩非子》中曾记载过中行寅的一段言行。文子说:“我有一个朋友,我爱好音乐,他就送我名琴;我喜爱美玉,这个朋友就送我玉环。我想他肯定是投我所好而不会规劝我改过的人。我怕他也会用以前对我的方法去向别人求取好处。”于是迅速离开这位朋友,后来这个朋友果然扣下文子后面的两部车子献给他的新主子。
由此可见,最初的中行寅还是能够明察是非、分清善恶的,也正是由于他最初的种种表现,最终当上了晋国的上军将,位列执政智跞、副执政赵鞅之后,为晋国的第三把手。
可是后来当小他很多的范吉射进入晋国政坛后一切就变了,起初是范吉射前来他府里商议,后来竟成了他到范府汇报工作。原因很简单,范吉射比他更狡猾,更阴险,更会处事。再后来两家结为儿女亲家,从此后亲如一家,但是这个家的家长却不是他。
现在中行寅又不由自主的跑到范吉射的家里。
见到中行寅进来,范吉射将他请到客厅,二人坐下后。
中行寅:“范大人,我府里最近一直有人在闹事?”
范吉射吃了一惊,“怎么回事?”
“就是有人要行刺我啊!我不是去年跟你说过吗,有人跑到我的卧室前来行刺,要不是张统领武艺高强说不定当时我就一命呜呼了。”
“那事情早就过去几年了,现在还提?”
“但是现在又有人来了,昨天晚上护卫在巡夜时又发现有人持刀藏在我的书房旁边,这一次被抓住了,不管我们如何拷打,他就是不交代是谁指使的。范大人,你说说这会是谁干的?”
“这个不好说。”
“我猜想是赵鞅干的,你想想只有他在军队中的威望高,平常这些刺客都是军队中的人,你说不是他还会是谁?”
“捉贼捉赃捉奸捉双,没有证据,凭你说破天也没有作用。”
听完范吉射的话,中行寅只好转变话题,“好了咱们不说这个了,我有张统领,就是他来十个八个的刺客也无妨,我今天来,想问你下一步我们怎么赶走智跞和赵鞅这两个老东西。咱们也好上位呀!”
一听到中行寅又提起这事,范吉射有些不悦,“此事急不得,我们需从长计议。再说现在都城就是我们手里,事事都是我们说了算,有什么不好,还非要搬倒智跞吗?”
中行寅急切的说道:“怎么能不急,我都五十多岁,还能再等几年。如果到死连个执政都没当上岂不吃亏?”中行寅的话不是没有道理,要知道中国古人的年龄普遍不大,好多人都活不到六十。
看到中行寅急切的神情,范吉射神秘的说道:“大人你看这样如何?”
中行寅眼睛一睁,“你说。”
范吉射对着中行寅,轻声说道,“要不我们发动一下都城的大臣向国君提出罢免智跞,就说智跞过于斯文,不适合当晋国的执政,要求国君罢免智跞,由大人您执政如何?”
中行寅两眼放光,“这样好,这样好,不知道有几分胜算?”
范吉射望了一眼中行寅道:“你没有做,怎么会知道有几分胜算,你在朝中多年,党羽遍天下,随便找几个人联名向智跞发难,岂有不成之理。”
“一旦不成,怎么办?”
“要是不成,我赔你五十匹马。”
“那好,我们一言为定。”
说完,中行寅兴冲冲地的出了范府,联络大臣们去了。
望着兴冲冲走出的中行寅,范吉射有些失望,“人老了,怎么就会糊涂?”范吉射自言自语道,随后他对管家吩咐道:“去准备五十匹马,随时听后我的命令。”
管家疑惑的问道:“大人要这么多马干什么?”
“叫你准备,你就去准备,哪来这么多废话?”
管家唯唯诺诺的退了出去。
范吉射很清楚无论中行寅怎么联络,要想搬倒智跞绝非易事。因为晋国是世卿制,论资排辈,智跞几十年的政治生涯就等到这一刻上台,岂能让人随便夺取。除非执政智跞死了,那也是轮到副执政赵鞅上台,再除非两个人一起死了才会轮到中行寅。要不就要一直等下去,一直到死。中行寅的父亲中行吴就是这样,虽然他的能力远在当时的执政韩起之上,但是由于韩起寿命长,执政时间长达27年,直到死中行吴也没有当上执政。
但是现在中行寅已经等的不耐烦了,他要上台,不想重复父亲的命运,一定要在自己临死之前当上一回晋国的执政。
范吉射能够理解中行寅的心情,但是这需要等待,漫长的等待。
果不其然,几天后的一天,上朝时中行寅对着范吉射神秘说道:“你今天可一定要给我帮忙啊!”
“帮什么忙?”
“就是咱们说的那事,帮我搬倒智跞。”
“啊?”这时,范吉射意识到中行寅已经疯了,曾经的那个有主见,有理想的中行寅已经彻底看不到了。
晋国大殿。
刚刚参拜完国君,只见一名臣子出列道:“启禀国君,臣请国君下令罢免智跞的执政位置,这么多年来,智跞身为执政,沉默寡言、能力一般。作为执政以来,晋国在中原的影响越来越小,在与齐国的几次争夺中竟难以取胜,这样的人当我晋国的执政有失晋国的颜面,臣请国君免掉智跞。”
晋定公大惊,多少年来从来没有臣子会提出罢免执政的事情,今天竟然会出现在朝堂之上。当然与他一样吃惊的还有现任执政智跞,此刻他静静的听着,始终没有说话。
智跞,姬姓智氏,名跞,个头不高、头发花白,为人低调,中规中矩。时人尊称智文子,任晋国执政,六卿之首。
进入晋国六卿以来,为了避免一系列的纷争,智跞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沉默,正是由于他这种不争不抢的性格最终将他扶持到执政的位置。面对今天的弹劾,他又一次拿出了沉默的本领。
但晋定公毕竟是当了多年国君的人,他知道能够提出这样的议案,肯定不会那么简单,于是问道:“那依你之见,何人可以担当此任?”
“上军将中行寅大人。”
晋定公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有人急了。于是国君望着下面的群臣,“对于他的话大家认为可否?”
智跞可以忍受,但副执政赵鞅却不能忍,于是赵鞅出列朗声道:“一派胡言,执政一职事关国家的大政方针,军事外交,岂能说变就变。臣请从严处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之徒。”
听完赵鞅的话,在场的大臣纷纷点头,见此情景晋定公正好借坡下驴,“来人将此人拉出殿外杖打五十,此事今后休要再议。”
一场闹剧就这么简简单单的过去了。
整个堂上,范吉射一句话也没有说,他深知多说无益。
此事之后,中行寅虽然埋怨过范吉射,却再也不提当执政之事,他明白这事急不得,需要耐心等待,但是赵鞅是一定要搬到的,有此人在他到死也当不了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