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思考未来:李嘉诚商业智慧(商界奇才谈商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2章 勤奋 节俭才能成事

我认为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极大的关系的。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

——李嘉诚

勤奋节俭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奋节俭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香港某杂志曾这样评价李嘉诚:“李嘉诚发迹的经过,其实是一个典型青年奋斗成功的励志式故事,一个年轻小伙子,赤手空拳,凭着一股干劲儿,勤俭好学,刻苦而劳,创立出自己的事业王国。”

以勤补拙

大凡成大器者,聪明是其一,重要的还是勤奋。

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的这段话,正是李嘉诚由勤奋至成功的真实写照。

当你羡慕别人坐拥巨富享受高品质生活时,当你看到机会总是让别人遇到时,你也许会抱怨世界不公平。但是,当你抱怨不公平时,是否反省过:“我够努力了吗?”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财。”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是因为勤奋,才从众多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所佩服的人。

李嘉诚在父亲去世后因为要养家糊口,只得放弃自己学业,去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凭借自己的天赋与勤奋,他很快成为了业绩最好的“推销冠军”。18岁,他成为部门经理;19岁,他成为销售公司总经理。

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的“打工仔”,而是全情投入,以“立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当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8小时的时候,李嘉诚就工作16个小时,天天如是。他从不把自己的工作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多年以后,他还这么谈起自己当时的想法:“14岁,穷小子一个的时候……我知道我必须赚取足够一家勉强存活的费用。我知道没有知识我改变不了命运,我知道当天的我没有本钱好高骛远,我也想飞得很高,在脑海中常常记起我祖母的感叹:‘阿诚,我们什么时候能像潮州城中某某人那么富有。’我可不想像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一样,凭仗蜡做的翅膀翱翔而堕下。我一方面紧守角色,虽然我当天只是小工,但我坚持每样交托给我的事做得妥当出色,一方面绝不浪费时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然机遇也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勤奋的李嘉诚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巅峰。

每个精英的故事都有类似的描述。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会期间,在一次与中国网友网上讨论时,接受了近两万名网友的提问。其中,大家向比尔·盖茨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比尔·盖茨的回答是:“工作勤奋,我对自己要求很苛刻。”

在微软创业初期,比尔·盖茨就异常勤奋努力。微软老员工鲍伯·欧瑞尔说出了他1977年进入微软公司时比尔·盖茨的工作状态:“那时候比尔满世界飞。他会亲自跑到各个公司跟人家谈,比如得州设备、施乐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法国公牛机器公司。那些公司会有一大帮技术、法律、销售及业务人员围着他,问他各种问题。比尔经常单枪匹马参加世界各地的展览会,推销产品。比尔整天都在销售产品,有时他刚出差回来就连续上班24小时,累了就在办公室睡一小会。”

虽然微软的员工们工作非常卖力,但都勤奋不过他们的老板比尔·盖茨。事实上,比尔·盖茨至今依然如此勤奋努力。哈佛商学院的案例中有这样的说法:“比尔·盖茨好像就住在办公室。他每天上午大约9点钟来到办公室后,就一直待到半夜,休息时间似乎就是吃比萨饼外卖的这几分钟,吃完后他又继续忙开了。”

勤奋成就事业的例子数不胜数。提到欧亚琴行,很多人都很熟悉,它不仅是成都也是四川省内经营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乐器连锁机构,现已在云南、贵州、重庆开有直属店。而这家大型乐器连锁机构的老总就是钟琳华。

钟琳华原在成都百货大楼负责乐器专柜,那时在国营单位,尤其是在成都百货大楼这种比一般都好的国营单位上班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但钟琳华却不以为然,在乐器专柜工作多年的他早已发觉公司的销售机制不灵活。

很快,一些国营单位开始走下坡路。早有预感的钟琳华果敢地辞职,决定自己做老板,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资源开一家乐器行。然而,决定与行动之间也是有很大差距的。钟琳华行动起来,发现困难重重,其中最困难的就是资金问题。20世90年代中期,个人贷款业务还没有开展起来,钟琳华只好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但资金依然不够。迫不得已,一直瞒着父母辞职的钟琳华在一个月后才告诉父母此事,并从父母那里借了3万元。于是,1996年,在盐市口的东御街,这家只有20平方米的欧亚琴行诞生了。

说到开始创业,钟琳华依然记忆犹新,创业的那段经历令钟琳华刻骨铭心。在当时的成都,私人开的琴行几乎为零,老百姓买乐器都去成都百货大楼,但那里的乐器价格贵,而且品种也少。钟琳华开了自己的琴行后,看到了市场的巨大商机,但店内人手少,更让他苦恼的是由于不熟悉厂家,难以引进新的乐器品种。

于是,除了总是最早一个开门进店最晚一个关门回家外,钟琳华还要只身一人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寻找生产厂家,因为“引进品种,扩大内需”是当时的上上策。钟琳华现在依然认为当初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就在这样数次的来回奔波中,琴行引进了越来越多的新品种,来琴行买乐器的顾客也开始增多了。

生意开始兴隆起来,但钟琳华并没有满足于乐器的零售。他决定改变经营方式。“商场就是优胜劣汰,不可能永远停在一个位置。”单做零售,并不是钟琳华想要的经营方式。于是,他开始跑二级市场,除了成都市内,他还去了省内不少市县,拜访当地的客户,开始做乐器的批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川的琴行市场被他拿下了。但接下来,钟琳华又开始了实施他的新目标了,进军云南、贵州、重庆。现在,他在昆明已有4家店,贵阳和重庆的乐器市场也正在开拓之中。

富于戏剧性的是,从国营单位辞职后的第三年,钟琳华就承包了成都百货大楼的乐器柜。在他的经营下,这里的乐器销售迅速好转。欧亚琴行的电子键盘类乐器的销售量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古筝销量也排在西南第一位。直到2007年,他才全部退出了在成都百货大楼的销售。

乐器行成立之初,钟琳华既是老板,也是财务,更是销售和采购。钟琳华说:“没有认真和努力,不会成功;没有坚持,就丧失了机会。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做大做强。”当问到有没有机遇的因素时,钟琳华说:“我的机遇就是做得比较早,市场空间大。但我的创业成功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勤奋和坚持。”

当我们以为自己很努力、很辛苦、付出了很多时,应该扪心自问真的足够努力了吗?真的达到自己的目标了吗?即使我们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但我们真的做得足够快、足够完美吗?如果你要不断地胜任工作和职位,你就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改进。

要不断地胜任你的工作,就一定要用勤奋来作为你的保障。勤劳本身就是财富,如果你是一个肯干、刻苦的员工,就能像蜜蜂一样,釆的花越多,酿的蜜就越多,因此你享受到的甜蜜也越多。

以节俭守事业

清初的教育家朱柏庐在其《治家格言》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就是告诉我们衣食均来自辛勤的劳作,不能轻易浪费。其实,我国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懂得“成由节俭破由奢”的道理。有这样一则故事:

身着一件褪色外套、一双磨损旧鞋,戴着一副老式眼镜,这名81岁老翁看起来就像是靠养老金勉强过日子的“穷汉”。而他的真实身份是瑞典宜家公司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如今以约314亿美元身价排名世界富豪榜第七位。

坎普拉德的家乡近日建起了一座坎普拉德的雕像。在出席剪彩仪式时,坎普拉德竟把彩带工整地折好后递给市长,告诉他彩带还能继续使用。

在一次参加一个商业晚会时,坎普拉德被保安人员挡在了门外,因为他们看见坎普拉德从一辆公交车上下来。这名亿万富翁甚至把他的“吝啬”发扬到伦敦的旅行中。在那里,他出行只乘公交车或地铁。

坎普拉德还自豪地说,他解雇了长年为他服务的理发师,因为新聘的理发师每次只收取12美元费用。

面对外界说他“吝啬”的声音,坎普拉德说:“我是有些小气,可那又怎么样呢?”

坎普拉德和妻子玛格丽塔现住在瑞典一幢普通别墅里,过着半退休生活。坎普拉德把宜家公司交给三个儿子共同经营,因为他不想任何一个儿子独揽大权。

瑞典物价水平很高,一些不太富裕的人会挑选一天中价格最便宜的下午采购。坎普拉德也是这群采购大军中的一员。到了商店,他先打听是否有促销活动,然后才开始精挑细选。

坎普拉德夫妇还经常光顾便宜的餐馆。甚至连自己居所里的家具,坎普拉德都是在宜家大卖场中淘回的。

李嘉诚尽管有十分强烈的求知欲望,却为买教材而发愁。他的工薪菲薄,要维持全家的生活,还要保证弟妹读书的学费,他希望弟妹能一帆风顺读完应读的学业,而不是像他这样。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购买旧教材。许多中学生,将用过的教材当废纸卖掉,或当垃圾扔掉,就有书店专门做旧书生意。李嘉诚谈起节省几港币买新书的钱,言谈表情,比现再赚几亿港元还兴奋:“先父去世时,我不到15岁,面对严酷的现实,我不得不去工作,忍痛中止学业。那时我太想读书了,可家里是那样的穷,我只能买旧书自学。我的小智慧是环境逼出来的。我花一点点钱,就可买来半新的旧教材,学完了又卖给旧书店,再买新的旧教材。就这样,我既学到知识,又省了钱,一举两得。”从这件小事,可见少年李嘉诚,已开始具备商业头脑。

1957~1958年,李嘉诚初次赚到很多钱,那年他很快乐,但一年后又感到迷惘。后来他想明白了,说:“事业上应该多赚钱,有机会便用钱,用到好处,这样赚钱一生才有意义。当初我打工的时候,有很大压力,尤其是最初几年,要求知,要交学费,自己节俭得不得了,还要供弟妹上中小学直至大学,颇为辛苦。做生意头几年,也只有极少的资金,的确要面对很多问题。但我想,只要勤奋,肯去求知,肯去创新,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对朋友讲义气,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成就,生活无忧。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能贪心,更不能贪得无厌。”

华人首富李嘉诚从不讲究自己着装的牌子,鞋子坏了,他觉得扔掉可惜,补好了继续穿。另外,台朔集团的王永庆极其崇尚节俭,肥皂用到剩下一小片时都要粘到新的肥皂上,而且他每天坚持健身毛巾操,一条毛巾用了27年。新希望集团的董事长刘永好,理发总是5元一次,经常吃在员工食堂,很具亲和力。他曾说:“我们不是一夜暴富者,深知创业的艰辛与不易。”还有世界船王包玉刚,他的一句名言道出了包括他在内许多商人的成功秘诀:“在经营中,每节约一分钱,就会使利润增加一分,节约与利润是成正比的。”

李嘉诚说:“一个发了财的人,不应只顾自己的挥霍,也不应该当守财奴,更没有必要把财产遗留给自己的子孙!因为如果子孙是好的,他们必定有志气,选择独立自强之路,不依靠父母,自己独创天下。反之,如果子孙没有出息,不求上进,好逸恶劳,一味追求享乐,存在依赖心理,动辄搬出家父是某某某,那么给他们金钱就会助长其骄奢淫逸的恶习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到头来一无所成,甚至会成为社会的蛀米虫,岂不是反而害了他们一辈子。”

因此,在李嘉诚的眼里,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是体现在给钱的多少上。李嘉诚认为,对孩子是否疼爱不是靠金钱或物质去衡量的。“儿子在外地念书时,我给他们开了两个户头,一个他们绝不动用,但已准备足够他们完成PhD课程的费用。至于使用另一个户头的金钱,他们必须写信给我报告,我会在24小时内回复。后来因为他们功课太多,才接受他们要求改用电话说明,这才是有用的疼爱,我个人认为太多的物质反而有害。”

由此可见,一个人若想事业有成,勤奋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当你创造了一些财富,你应当懂得节俭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