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政治谋略 (4)
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力迅速富强,成为春秋的第一位霸主。他为了表现自己广集贤士的决心,在宫廷前燃起明亮的火炬,准备日夜接待各地前来晋见的人才。虽然他求贤若渴,但是,不知什么原因,火炬整整烧了一年,都没有人上门求见。一时间齐桓公一筹莫展。
有一天,京城东郊来了一个乡下人要求晋见齐桓公,声称自己有九九算术口诀的才能。齐桓公听说后觉得很可笑,于是派传令官告诉他:“九九算术乃是末流小技,也配拿来见君主吗?你还是赶紧回去吧!”
乡下人回答:“我远道而来,是专门来为国王解决难题的。我听说宫前火炬燃了一年也没有人上门,这是因为国王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各地人才都自以为比不上他,怕在国王面前献丑被人讥笑,所以就不敢登门了。我的九九算术的确是微不足道的小技术,但国王如果能以礼待我,还怕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能人不来吗?泰山所以高耸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江海所以深广是因为它积聚了每一条小溪流。《诗经》中说过,古代的英明君王有事都去请教砍柴打草的农夫,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国王是一代明君,必定能礼贤下士。”
桓公听罢心悦诚服,连连点头表示赞许,立即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了这个乡下人。果然不出一个月,四方闲人都纷纷前来了。
大谋略:“泰山不让砾石故能成其大,汪海不辞小流故能成其深。”在用人问题上,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以宽阔的胸襟接待天下之士,才能发现发展霸业的有用之才。
臣子施惠利君王
齐襄王即位(公元前283年),大臣田单辅佐他。有一次田单经过淄水,看见一老人涉淄水,受不住寒冻,出水后无法行走,田单就脱下皮衣,给他穿上。
襄王知道后嫌恶地说:“田单之施恩惠,不就是打算收买人心,想借此谋取我的国家吗?这样野心勃勃的人,不如及早防着他。”
此时,襄王看看左右都没人,只看见一个名叫贯殊的人,于是襄王叫他来问道:“你听到我说的话吗?”
贯殊回答:“听见了。”
襄王又问说:“那你认为我该怎么办呢?”
贯殊说:“启禀大王,王不如顺势当作自己的善处。大王应该好好地嘉勉田单的善事,下令说:‘寡人忧虑百姓饥饿无食,田单收容他们,并且供养他们;寡人忧虑百姓寒冷无衣,田单脱下皮衣,给他们穿;寡人忧心百姓劳苦,而田单也忧虑百姓,合于寡人的心意。’田单有这些善处,而大王嘉勉他;嘉勉田单的善处,也就是嘉勉王的善处。”
襄王听完十分高兴,拍手说:“好!就这么办!”
于是赏赐田单牛和酒,嘉勉赞赏他的行事。几天后,襄王派人到乡里察访,听见乡里的人谈论说:“田单爱人民,原来是大王教的啊!”
大谋略:英明的领导者不会嫉妒部下的政绩,因为这正体现了他的领导有方。
妙论民风与麦子
春秋时期,齐国准备攻打鲁国,而齐军的必经之地就是鲁国的单父。
单父的老百姓对宓子说:“麦子已经成熟了,请让当地的民众快点收割吧!这样既不资助敌人,又可增加粮食。”虽然多次请求,宓子都没有同意。过了不久,齐军打了过来,顺便将麦子都割走了。
季孙是鲁国的执政官,这件事让他很生气,于是便派人责备宓子,宓子不慌不忙地说:“今年的麦子没有收到,来年还可以再种。但是,如果因为有敌人来侵犯就让不种地的也得到收获,那老百姓就会盼着敌人来侵犯了。单父一年麦子的收成,不会影响鲁国的经济,可是如果老百姓产生了非分之想、侥幸之心,那么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季孙听了很惭愧,说:“我真想找个地洞钻下去,叫我怎么好意思再见宓子呢?”
大谋略:民心是很重要的,扰乱了民心就会扰乱一个国家。
苏秦激将显才华
苏秦说服赵王,建立了六国合纵联盟之后,却担心强大的秦国攻打诸侯,破坏六国合纵联盟,可一时又想不出合适的人选出使秦国。于是就派人向张仪提醒说:“您原来和苏秦是最要好的朋友,现在苏秦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您何不前往拜见,让他助您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于是,张仪来到了赵国,请求拜见苏秦。苏秦告诫手下人不要为张仪通报,同时又让张仪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不能回去。后来苏秦召见张仪,让他坐在下面,给他吃很差的饭食。并趁机责备他说:“你的才能不允许我恭敬地对待你。我不是不能给你带来荣华富贵,只是你的才能决定我不能这样做。”张仪来到这里,原指望这个好朋友能够帮自己一把,没想到却遭到了他的侮辱,心里十分恼怒,想到东方诸侯国中已没有自己的容身之所,只有秦国可以威胁赵国,于是就只身前往秦国。
事后苏秦对自己身边的人说:“张仪的才能在我之上,我自叹不如。如今我有幸先被重用,但是能操秦国权柄的,只有张仪。只是他家境贫寒,见不了秦王。我担心他只会注重这些小利而丢弃了心中的理想,所以把他叫来羞辱一番,用这个办法来激怒他上进。你替我暗地里给他送些东西。”苏秦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赵王,赵王马上派出车马,带上金币,让人偷偷跟随着张仪,然后慢慢靠近张仪,把车马金钱送给他,张仪想用什么,就给他什么,但却不告诉他真实的情况。张仪终于得以见到了秦惠王。秦惠王拜张仪为客卿,和张仪商量讨伐诸侯的事。
苏秦派去的手下人见张仪已经得手,就来到张仪那里,向他辞行。张仪说:“没有您的帮助,我也就没有今天的地位。现在我已经功成名就了,正要报答您,您为什么要走呢?”苏秦的手下人说:“其实我并没有帮您,真正帮助您的是苏秦。苏秦见赵国遭到秦国的攻打,破坏六国纵约,认为除您没人能得到秦国的权柄,所以要当面把您激怒,而派我在暗地里帮您渡过难关,所有这些都是苏秦的主意。现在您已经在秦国取得了地位,我就要回国向苏秦报告消息去了。”张仪说:“哎呀,这些都是我学过的法术,我居然没有想到,看来我还是不如苏秦!”
大谋略:一个人的发展过于顺利,那么他的才能就不易显露出来。只有让他在曲折中发展,才能够激发他的斗志,展现他的才能。
自尊者人必尊之
春秋时期,孔子在卫国担任宰相。他的弟子子皋被任命为一个监狱的监狱长。有一回,有个犯罪的人被子皋依照法律将其左脚给砍掉了,这个人后来当了守门人。
奸佞小人无处不在,孔子按照自己的理想治理国家,难免会得罪一些奸佞小人。后来,这些人联合起来在卫君面前说孔子的坏话:“孔丘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才能,他的弟子也个个都有不凡的本领。现在,他在卫国已势力很大,我们听说他准备作乱,主公应该先下手为强啊!”
卫君听信了谗言,于是下令逮捕孔子。
幸亏孔子事先得到了消息,赶忙逃走了。同时,他派人通知弟子们,弟子们也一个个地逃走了。等子皋得到消息的时候,想要逃走为时已晚,因为追捕他的人已把他住的地方团团包围起来。正在危急的时候,那个被子皋砍去左脚的守门人出现了。令子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人竟然是来救他的,看门人把子皋藏在一个地下室里。官兵到处搜索,没搜到子皋,就向看门人打听,看门人手往东边一指,说子皋已经朝那个方向跑了。官兵信以为真,忙向东边追去。
半夜时分,看门人悄悄地给子皋送饭来了,子皋既深受感动,又有些不解,就问看门人:“先前,我依照国家的法令砍掉你的一只脚,现在正是你报仇的时候了,你为什么反而冒险帮我逃命呢?我凭什么得到你这么大的恩惠?”
看门人说:“虽然我的脚是先生砍掉的,然而,当先生想给我治罪的时候,您反复权衡法律条文,非常希望能减轻对我的刑罚,这一点我是知道的。当定罪以后,您心中很痛苦,从脸色上就可以看出来,这一点我也是知道的。您并非是因为与我亲近才这样,而是因为您的天性中有一颗爱心,这就是我救你的原因。”
大谋略:由此故事我们可见,执法者应当严格依法办事。相反,如果你执法不严,不仅会使法律蒙羞,也会损害自己的人格。
武公巧计惑吴国
武公是郑国的君主,他一心想吞并胡国,于是决定采取先亲善胡国以取得信任,后伺机消灭的计策。
他首先与胡国建立友好的外交往来,然后将自己美丽的女儿许配给胡国国王。为了进一步取得信任,郑武公又故意将大臣们召集在一起,同他们商量攻打别国的事情。胡国是一个小国,离郑国又比较近,在议论的时候当然要提到攻打它。
果然,大臣关其恩当即说:“攻打胡国比较容易。”
郑武公一听,非常恼怒,不等他解释,便下令将他推出去斩首,并说:“胡国是我们的友邦,你却让我攻打他,究竟安的什么心?”
关其恩建议攻打胡国被郑武公怒斩的消息很快传到胡国,胡国君主非常感动,认为郑国真的是自己的友邦,于是对郑国便不加戒备。
郑武公见一切时机成熟后,就带领军队对胡国进行突然袭击,很快就将胡国灭掉了。
大谋略:在和对手交锋的过程中,不妨给他制造假象,转移他的注意力,趁其不备,来个突然袭击,让对手防不胜防。
孔子见小而知大
鲁国曾经有这样一个规定:谁能赎出在其他诸侯国当奴仆的鲁国人,谁就能够从国库中支取一笔费用。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他是个大商人,在各个诸侯国做生意时赎出了许多做奴仆的鲁国人。但是,他回国后没有去领取该领的钱。子贡觉得自己这件事做得非常出色,特意向孔子报告了这件事,满以为老师会大加赞扬一番。
出乎他的意料的是孔子摇了摇头,叹息道:“子贡,你知不知道你做错了!哎,从今以后,鲁国在别国做奴仆的人不会有人再去赎了。从国库支取金钱,并无损你的品行,而你不去支取金钱,以后就不会有人再去赎人了!”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有一次救了一个溺水的孩子。事后孩子的父亲用一头牛来酬谢子路,子路没有拒绝便将牛收下了。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以后,赞赏地说:“今后鲁国人一定都会救溺水的人了!”
果然不出孔子所料,在子贡的影响下,以后鲁国人在国外赎回做奴仆的鲁国人的寥寥无几了;而在子路的影响下,鲁国经常有人救助溺水的人。
大谋略:能够小中见大,从一些细微的事情中推知将来,一叶知秧,管中窥豹,见微知著是一种大智慧。
虞和虢唇亡齿寒
虞和虢,都是春秋时期北方的诸侯小国,晋国是当时的大国。
有一次,晋国举兵攻打虢国,大军必须通过虞国的国境。于是,晋献公送给虞君一块价值连城的白璧,要求他同意通过。
这时候,虞国的一个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君说:“大王千万不要答应他们!虞国和虢国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唇亡而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岂能自保?假如今天让晋国灭掉虢国,明天虞国必然也会跟着被灭掉。”
虞君不听,接受了晋献公的白璧,同意晋军通过。晋军攻取了虢国以后,回过来就把虞国给灭掉了,这时候虞君再后悔却为时已晚。
大谋略:“假道伐虞”之计,后来被历代军事家所沿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事物是相互依赖,共存共亡的关系,如果片面的看待问题,没有考虑相互的关联,结果是会吃大亏的。
骊姬设计夺君位
公元前660年,晋献公击败了西方的一个叫骊戎的部落。兵败后,骊戎便献上了美女骊姬。骊姬长得如花似玉,国色天香,晋献公非常喜欢她,对她言听计从,后来竟立骊姬为夫人,但骊姬却时刻不忘当年自己部落被打败,总想着为骊戎报仇。但这并不是在短期之内就能办到的,需要进行长远的谋划。
当时晋献公已年老,骊姬的第一步计划就是要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奚齐立为嗣君,以便将来能够将晋国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是在奚齐之前,晋献公已有几个儿子,而且已将申生立为嗣君了,所以为了排除这个障碍,骊姬思索着如何废掉申生。为此她设下了一条蜜蜂计。
当时申生在外地。骊姬让晋献公将他召来都城,并设宴款待,席间骊姬向申生连连劝酒,不住地对他进行赞美,同时要他善待弟弟奚齐,申生非常尊重这位后娘,连声答应,晋献公见他们相处得这么融洽,心里非常高兴。酒席散时,骊姬悄声对申生说,请他于明日陪她在花园观花。申生感到左右为难,见后娘如此盛情,很难推脱,又想光天化日之下,又怕些什么,便同意了,晋献公年纪大了,耳朵有些不好使,当时没听清什么,事后问骊姬,骊姬却换了一种说法,说是申生约她去花园看花。这就引起了晋献公的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