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加快转型升级 建设富强浙江
徐剑锋等更新时间:2025-04-08 20:02:43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六个浙江”系列研究的成果之一,从富强浙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建设富强浙江的路径与战略布局,创新驱动发展,完善经济体制,坚持协调发展、开放引领发展等几个方面对“构筑现代体系建设富强浙江”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对浙江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同时对于全国省域建设与发展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架时间:2020-09-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徐剑锋等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黄土地上的西农印迹:高校助力脱贫攻坚的合阳实践
多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严格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响应教育部和陕西省的号召,采取建立葡萄试验示范站、委派县级挂职干部、派驻第一书记、组织专家实地指导等一系列扶贫措施,积极做好合阳县的定点帮扶工作。2018年,学校组织“三团一队”,深入合阳县的各个乡镇、产业园区和贫困户家中开展扶贫扶志扶智工作。本书主要记录“三团一队”在合阳扶贫的点点滴滴,记录一批奋斗者的扶贫史,记录属于这个时代的感人故事,记录黄土经济18.9万字 - 会员
贵州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影视剧视角
本书从贵州题材影视剧这一角度来研究贵州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实现了研究视角的创新。从“他塑”走向“自塑”,是贵州形象塑造的发展逻辑。国族认同和现代性思想是贵州题材影视剧建构贵州形象的思想内核。提升贵州形象的影响力,必须提升贵州题材影视剧的传播力。整合各种资源,完善影视产业链,以类型化推进产业化,坚持内涵式发展,打造精品力作,提高贵州题材影视剧的市场竞争力,方为治本之策。经济34.7万字 - 会员
迈向高质量发展:陕西的探索
本书遴选具有陕西特色的转型升级典型组织,探究其高质量创新变革的举措、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其中的经验及可复制性,共同探讨中国组织实现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出路,对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也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西部的真实状态。经济17.1万字 - 会员
加快转型升级 建设富强浙江
本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六个浙江”系列研究的成果之一,从富强浙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建设富强浙江的路径与战略布局,创新驱动发展,完善经济体制,坚持协调发展、开放引领发展等几个方面对“构筑现代体系建设富强浙江”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对浙江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同时对于全国省域建设与发展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经济17万字 - 会员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咨询建议集
本书是对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研究成果和决策建议的集中展示,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协调发展的理念为核心,多层次、多视角地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做了集中的探索。经济30万字 - 会员
新格局·新空间:南宁五象新区打造国家级新区研究
本书以加快将广西南宁五象新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新区为主线,从国家级新区建设经验及发展模式借鉴、战略目标设定、产业功能选择与空间布局、战略任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政策选择、重大项目策划七个方面对五象新区建设国家级新区进行规划研究,提出五象新区应瞄准产业高端化、生态化、现代化,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一核、两廊、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活力五象”“开放五象”“生态经济11.6万字 - 会员
北京产业发展与安全研究报告(2018)
本书从保险产品、保险投资、保险受益及保险监管几个方面研究新常态下我国保险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针对“营改增”及新的税收分享机制实施后,以北京为代表的地方财政收入总体减少,第三产业占比越大的省份因税收分享改革导致的两税收入减少程度越高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方财力增强;研究基于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即基于双重属性,我国文化产业安全问题;基于金融产业融合和产业安全理论,分析产业融合对金融经济16.1万字 - 会员
世界减贫背景下的昆明市脱贫模式
本书是我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领域取得的区域案例研究成果之一,系对昆明市所辖的三个国家级贫困县/区(东川区、寻甸县、禄劝县)典型脱贫模式的调查、挖掘、整理、总结和凝练。全书分为两篇,第一篇分析了昆明市农村贫困特点以及扶贫任务的艰巨性和脱贫攻坚战的超前性;第二篇从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补偿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激发内生动力、少数民族整族推进扶贫等诸多方面总结和凝练了昆明市三个国家级经济22.6万字 - 会员
珠海潮(2018年第4期/总第92期)
《珠海潮》是由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主管、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份内刊,立足珠海、辐射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秉持开放创新的办刊宗旨,始终勇立时代潮头,站在学术理论前沿,从多学科专业性视角,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实践中面临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重点,旨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型智库,为广大社科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经济14.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变不毛之地为沃土:内蒙古及其他省区沙产业、草产业发展纪实
本书的时限定为1984年至2014年。起始时间定为1984年,是因为钱学森院士认可,并以手稿、原始录音整理稿为证的“第一文、第一论、第一讲”都在这一年公开发表。十年一台阶,三十年不容易。我们分析认为,第一个十年,重点是创新理论,扩大宣传;第二个十年,重点是步入实践,试点示范;第三个十年,重点是服务决策,影响世界。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是一本历时八年的工作调研报告,浸透着多民区域12.6万字 - 会员
解码生态密云
作为北京市面积最大的生态涵养区、首都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多年来密云区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把保护生态作为发展的前提,扬长避短,变优良生态优势为生态经济优势,并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项殊荣。从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到科学谋划生态空间格局,再到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高端休闲旅游业、乡村民俗旅游业、健康养生业及“高精尖”科技产业等绿色产业,密云区区域16.4万字 - 会员
精准脱贫研究:基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策略优化的视角
脱贫这一目标,构建基于精准扶贫的可持续脱贫理论分析框架及其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调查样本数据对石漠化片区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综合指数进行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将贫困农户区分为自然资本匮乏型、物质资本匮乏型、人力资本匮乏型、社会资本匮乏型和金融资本匮乏型五种类别,通过个案分析考察石漠化片区各级政府在推进精准扶贫中,针对不同类型农户特征所采取的促进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策略的优化路径,并按照现行脱贫标准对石漠化片区区域36.5万字 - 会员
支柱产业培育和发展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和崛起的脊梁,支柱产业则是带动相关产业增长、壮大工业规模、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中坚和骨干,支柱产业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产物。选择正确的支柱产业,并予以倾心培育和发展,对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在探讨支柱产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江西省支柱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指出江西省亟待培育支柱产业,并提出培育支柱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区域24.2万字 - 会员
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处境与对策
中国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发展失调既有全国层面的制度政策因素,也有中西部的区域因素。中西部的改革开放本相对滞后,中西部山地丘陵地带的农业自然条件缺少国际比较优势,面对全球化尤其是农产品市场全球一体化,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既要克服全国层面的制度障碍,还要针对中西部的特殊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本书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个方面分别讨论中西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区域21.9万字 - 会员
空间分工、专业化与集聚经济
在新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本书从中国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出发,围绕空间分工、专业化和集聚经济三个紧密相关的概念,构建了空间分工理论框架,考察了中国城市空间分工和专业化特征,分析了空间分工、专业化与集聚经济效应的关系,进一步解释和检验了集聚经济的多维性。本书丰富了区域分工和集聚经济的理论研究,得到了一些对中国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区域13.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