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唐代书手研究
周侃更新时间:2022-04-02 11:37:31
最新章节:封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以大量敦煌文书和唐代墓志为材料基础,与传世文献互证,围绕身份与职能、仕履与生活、教育与艺术三个主题展开,从“书艺—人—制度—社会”四维角度探析写本最繁盛时期书手群体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文字书写的实际状态,厘清了书手的多重身份以及其职官的变迁轨迹;考补了六位书手墓志及其世系生平;从地域与空间、共时与历时的互动方面探讨了书手个体技能与集体素质、师承取法与时代书风、入仕迁转与群体地位等一系列问题,试图还原唐代普通书写者的生活面貌,考察其背后凝结的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
上架时间:2020-12-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周侃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客里为欢事未胜:钱锺书与蓝田
本书以钱锺书先生1939年冬至1941年夏在蓝田的生活经历与交往为经线,以他写于蓝田的诗文为纬线,经纬交织,充分挖掘和揭示出他的思想感情,表现其性格的变化,力求较全面地展示出在抗战时期、在国立师范学院这一环境中的“这个”钱锺书来,以及他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和学术成就。文化15.5万字 - 会员
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2023版)
《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是一部通俗、系统诠释中国易经文化的著作,继承传播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易经》通俗化、大众化普及的优秀作品。刘祺庸认为,易经主要强调两个字:“道”和“德”。学习《易经》,要尊道崇德。“道”是规律,“德”就是按规律办事,并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基本要求是,思考问题动机纯正,行事态度端正,品性行为符合规律或原则,不主观妄断,随顺自然,戒慎恐惧。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加强道德文化12.1万字 - 会员
风雅变古今:“大钱学”视野下的钱锤书研究
本书共分为四辑十二章,在超越古今中西藩篱的“大钱学”及家族学术史背景下,介绍、评述钱锺书父子对新文学的态度,钱锺书小说的海外影响,杨绛的小说观、小说艺术,钱锺书对苏东坡赋、陆游诗的英译本的评论,以及钱锺书对章学诚、袁枚等治学精神的传承及其对《史记》笔法、《周易》名理的诠释等。文化13.7万字 - 会员
混一礼俗:元代国家祭祀研究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其制度具有鲜明的蒙汉二元特征。蒙古草原礼俗与传承千年的中原礼制剧烈碰撞,在元代国家祭祀中得以呈现。本书以蒙汉二元文化互动为主线,兼顾多元文化,注重多语言文献的发掘利用和文本批判,重建元朝祭祀礼制体系,全书十九章,厘为祭天、祭祖、国俗旧礼、岳镇海渎、天下通祀五篇,立体展现元代国家祭祀的形成与发展,重估元朝的礼制史地位,探索大一统背景下元代政治文化的传承文化39.2万字 - 会员
灞桥折柳:中国古代行旅生活
《灞桥折柳:中国古代行旅生活》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行旅生活的历史与文化的书籍。作者通过对大量古代文献、诗歌、史书的细致分析,全面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在行旅中的各个方面,包括行前的心理准备、行装与旅费的筹备、送别时的礼俗、行旅的方式、旅途中的食宿问题、行程与速度的安排、行李与行具的准备、行旅安全以及行旅者的精神世界等。书中不仅关注了行旅的物理层面,如交通方式、住宿和饮食,还深入挖掘了行旅的文化和心理层面,文化8.5万字 - 会员
神工智能:诸神与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
本书聚焦于种种古代世界的神奇造物与技术——有神话里的,也有现实中的。作者阿德里安娜·梅厄透过2500多年前的希腊神话,析出了“生命技艺”(通过工艺创造生命)的概念,而后以此为线索,沿着“神话叙事的庞大河网及其所有支流”探寻摸索,足迹遍布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乃至古代中国。在这些收集而来的精彩故事中,人造生命、自动机器、模拟生命、人工智能和人类增强技术等现代概念屡屡出现,仿佛是穿越回古代世界文化16.8万字 于胥斯原: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
《于胥斯原:乡族、风水与地方记忆》本书继承了中国社会经济史学“傅衣凌学派”的理论和方法,以民俗乡例证史,以实物碑刻证史,以民间文献证史,并结合生活史、宗教史、家族史与思想史,尝试进行科际整合之史学范式的写作。作者立足于“大历史”和“区域史”的双重视野,将风水知识—实践视为南方乡土社会的文化系统和民众的生活方式,借此“再现”一般性的风水知识、观念和信仰在长时段的社会结构变迁中所塑造的文化图像和生活场文化68.1万字- 会员
六朝道教古灵宝经的基础研究
“古灵宝经”是指敦煌本陆修静《灵宝经目》所著录的一批早期道教灵宝经典,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道教研究最为集中的领域之一。本书对古灵宝经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更加专门也富有创见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古灵宝经的分类法和研究方法问题,并对如何进行该领域的学术创新和学术批评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文化36.6万字 - 会员
普洱茶文化与“世界茶源”
本书集黄老30多年的辛勤研究成果,将普洱茶千百年来的发展及演变系统地记述出来,是一本记述了普洱茶“前世今生”各方面历史源流脉络之书。本书还记录了考古、地理学家出身的黄老为“世界茶源”综合研究,发表的论文、资料等珍贵手稿、第一手材料,解决了“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何处之争”,成为首例追溯世界茶源的书籍,资料详尽,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本书将成为普洱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推动力之一。文化46.7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唐代书手研究
本书以大量敦煌文书和唐代墓志为材料基础,与传世文献互证,围绕身份与职能、仕履与生活、教育与艺术三个主题展开,从“书艺—人—制度—社会”四维角度探析写本最繁盛时期书手群体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文字书写的实际状态,厘清了书手的多重身份以及其职官的变迁轨迹;考补了六位书手墓志及其世系生平;从地域与空间、共时与历时的互动方面探讨了书手个体技能与集体素质、师承取法与时代书风、入仕迁转与群体地位等一系列问题文化研究20.8万字 - 会员
城市文化论稿
从城市文化视角,看文化发展对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的根本的作用。近年来关于城市文化研究的论文集及演讲稿汇编。文化研究19.2万字 - 会员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著名学者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叙述明清以降中国学术之演变,经纬交织、层次繁复,分别以问题叙史、人物(学派)叙史、学科叙史,构成社会思潮史、学派史与学科史三大板块。本书特色在于邀请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夏晓虹教授,根据诸多版本汇校、考订成一部精良版本,并为之撰写年表与评述文章,具有极高学术价值。文化研究28.3万字 - 会员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价值解读及活化研究
本书基于文旅融合视角,针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实践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如:遗产展示僵化、缺乏吸引力、商业化或工具化、文化断裂等问题),将“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作为衡量标尺,对文化遗产地“物(Object)—场(Field)—人(Experience)”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析,由此搭建文化遗产“二元三维”价值体系模型,进而通过实证方法检验文化遗产旅游中旅游者的体验度和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从而改变和文化研究13.4万字 - 会员
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比较研究论集
公元前4世纪,也即雅思贝尔斯所说的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东西方文明的中心地区同时出现了集学术、教育功能为一体的机构,分别是中国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以及希腊的柏拉图学园。柏拉图学园堪称世界文明史上最早设立的真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成为那个时代最负盛名的学术与思想文化中心。稷下学宫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早的国办大学堂,也被郭沫若先生称为中国最早的研究院,它是当时诸子百家学派思想学术争鸣的主阵地。本书汇集文化研究31.8万字 - 会员
大国工匠研究
本书是研究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的最新成果,综合运用统计学、心理学、知识产权等多学科理论,以统计学为主线,对历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研究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的成长影响因素,包括获得者基本信息,行业和职业分布、地域分布特点以及知识产权创造特点及运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内容,旨在从实践中总结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形成理论化、系统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理论和方法。本书读者对象为职业教育工作者、高等文化研究12.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