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法律方法论在线阅读](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94/34867294/b_34867294.jpg)
会员
中国传统法律方法论
陈锐更新时间:2021-01-18 09:48:34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中国古代法律人在司法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独特的法律方法。儒家学者或“引经注律”,或“引律注经”,将经学诠释学发挥到极致;法家学者以严格适用法律为旨归,将法律解释推向更精确、更精巧的境地,两者合力,共同型塑了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解释方法体系。法律解释方法体系的形成促进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催生了古代世界最伟大的法典——《唐律疏议》。《唐律疏议》不仅集汉、晋以来注律、释律方法之大成,而且在“制律”方法方面还有所发明。唐以后的法律人从《唐律疏议》中总结出了“例分八字”这一极富创造性的立法方法。明清以降,中国传统法律方法获得了更大发展。一方面,法律人不断完善已有的制律、注律及用律方法;另一方面,推出了为百姓及基层司法工作者喜闻乐见的法律传播形式一法律歌诀。中国传统法律方法是中国古代法律智慧的结晶,是古代法律人对世界法律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陈锐
主页
同类热门书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情感、循吏与明清时期司法实践
自太史公开创了修史之轨辙后,在中华帝国的正史编撰传统中,有那么一类官员成为帝国官僚所要仿效追慕的榜样,他们恪守官箴,事君以忠,牧民以爱,他们即可称作“循吏”。能够在正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循吏,无疑是帝制中国模范官僚的代表。传统中国具有“家国同构”的泛伦理制度和泛道德政治,以循吏为代表的司法官员群体是礼法制度的赞同者与司法实践的操作者,从而在礼法制度与司法实践之间起到了桥梁或媒介的作用,是发掘和理解传法律史17.8万字- 会员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六辑)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刊,1999年创刊,2011年改为年刊。主要以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收录海内外学界相关主题的原创性学术论文、书评与研究综述等,是学界唯一以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为研究的学术刊物。因其关注对象独特、密切追踪学术前沿、努力展示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最新成果,所刊文章以研究视野开阔、考订缜密等为学界所关注。法律史38.9万字 - 会员
清代乾隆朝省级司法实践研究
本书以清代的司法实践为切片,围绕各省级司法机构,以命盗重案为脉络,剖析清代督抚处理案件的态度与作为。在地方行政和君臣关系的宏观视野下,解释各省地方司法制度与司法实践。并以小见大,反映清代社会管理的风貌。法律史21.4万字 - 会员
北洋时期的基层司法
北洋时期,多种因素影响着司法与行政的分离。大部分地区的诉讼规模不大;结案率较高、案件标的小,表明案件可能并不复杂而且容易审理;地方厅刑事案件的上诉率并不高,而且各县上诉案件数量也不是特别多,说明当事人多倾向于接受原判决与决定。故司法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收回法权作为一种外在的诱因对中国法制改良的推动力并不够强大。从清末筹建府厅州县城治各级审判厅到许世英推行司法计划,甚至到1920年代实施“添设厅监分法律史23.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