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
那思陆更新时间:2015-03-09 14:24:37
最新章节:第36章 重要参考书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明朝长达二百七十六年,其中央司法审判制度历经多次变革,相关史料浩繁,作者认为,。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宜有学术上的分工。部分学者侧重史料校注的上游工作,部分学者侧重史料分析的下游工作,相辅相成,法史学才能进步成长,有利于中国法制史的学术研究。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04-08-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那思陆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洋律徂东:中国近代法制的构建与日籍顾问
清末民初,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变革。其中,建设近代法制、编纂近代法律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工作。这项破旧立新的事业无例可循,当局只得聘请外籍顾问协助,其中来自邻邦日本的顾问发挥作用堪称最大。本书从众多的日籍顾问中撷取几个典型人物,根据中日两国所藏档案资料以及当事人和见证者的回忆,对清末立宪活动、民初制宪活动中的有贺长雄,中国近代民法教学和民事诉讼法编纂中的松冈义正,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法律36万字 - 会员
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修订版)
本书从历史中国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核心政治问题出发,按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顺序,剖析了历史中国在宗法封建、父子长幼、男女两性、兵制与军事工程、边政区划、度量衡标准、经济政策、文字语言标准、政治人才选拔、皇帝制度、国人与村民等诸多方面的构成要素,对历史中国的宪制经验进行了总体把握和深度总结,重述了历史中国的制度图景。法律45.5万字 - 会员
口述中国海商法史
本书是一本访谈实录,包括了30余位海商法专家学者的访谈。访谈对象包括20世纪50年代即参加《海商法》初次起草的学者、80年代初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北京帮助《海商法》起草的外国专家、第一代海商法教授、第一代海事法官和律师、在航运相关公司从业几十年的商业人士,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采访秉持“去中心化”的理念,通过这些人士从不同角度的讲述,追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海商法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完善的艰苦历程。法律31.5万字 - 会员
日本文化法治
本书对日本文化法治历史变迁做了梳理,并剖析了日本文化行政法治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保障实施现状;重点从电影、音乐、广播电视、出版、游戏、广告和互联网七个文化产业领域入手,梳理了日本上述各领域的法律制定缘起、具体内容及其发展沿革和实施情况,探讨了日本政府及各行业协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及举措;分析了日本文化法治存在的问题,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可资中国借鉴之处。法律23.6万字 - 会员
从讼师到律师:清末民初法律服务群体转型研究
清末民初,“律师兴,讼师灭”。中国传统社会原有的是讼师,律师是舶来品。两者类似,又不同。一个是在地下或半地下活动,另一个是正式法定职业。本书聚焦清末民初法律服务群体的近现代历史转型,从明确讼师和律师法律服务群体界定入手,梳理由讼师到律师的转型进程,清晰“新从何处来”“旧向何处去”,描述讼师的生存状态和律师的执业实况,探究舍旧立新的原因,思考如何面对西式法律制度移植和本土法治资源,透过“新气象”和“法律22.6万字 - 会员
清代法律歌诀与法律图表研究
在清代的诸多律学流派中,人们对辑注、考证、司法应用等流派研究较多,因为这些流派一直位居法律史研究之要津,但对歌诀派与图表派则较少关注,很少有学者对之做系统的专门研究。本书发扬中国传统律学中“术”的成分,即发掘清代的法律歌诀与法律图表,对之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分析,探讨其产生的法律与社会根源,深挖其思维方式的根基,揭示其在立法、司法以及普法中的作用。本书既可丰富中国传统律学研究,又能作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参法律25.7万字 - 会员
民国检察的理论与实践:南京国民政府检察制度研究
本书以南京国民政府检察制度为例,通过国民政府检察制度的历史源流、理论回溯、制度变迁、规范阐释、实证分析、历史评价、当下思考等七章内容,解读和分析了民国时期的检察理论和实践:寻找当时检察制度成长背后的社会动因及内在规律因素,挖掘民国时期如何高效运行检察权以及检察权顺利运行所涉及的内部管理关系和外部保障制度,探讨检察官与法官之间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等;同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为当下我法律28.1万字 - 会员
秦汉奴婢的法律地位
秦汉奴婢问题研究是秦汉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自20世纪30年代开展中国古代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后,该研究就较多地受到当时学术界研究氛围的影响,不少专家学者致力于探讨其数量、从事工作、生活待遇等问题,继而探讨秦汉社会性质。本书从简牍资料出发,按图索骥,系统探讨了秦汉奴婢的名称、来源、户口情况、放免及法律地位等问题,同时也对秦汉徒隶、奴隶、户人、室人等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创见。法律24.1万字 - 会员
宋朝立法通考
本书首次全面地、详细地对宋朝国家层次上的立法成就进行了梳理,全面反映了宋朝国家法制建设的成果和特色。本书共分八个部分,重点对宋朝国家法律中的敕、令、格、式立法成果进行了详细考察。宋朝敕、令、格、式都有综合性法典和一般性法律两种形式。宋敕经历了“正罪定刑”和“设制立范”为一体到专指“正罪定刑”的演变;宋令的性质是“设制立范”,基本特征是“有约束而无刑罚”;宋格中赏罚仅是少数,多数是国家各类制度中的等法律6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