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非虚构何以可能:中国优秀非虚构作家访谈录·Ⅰ
刘蒙之 张焕敏更新时间:2019-04-19 16:32:05
最新章节:第15章 周华诚:逃离与拥抱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新世纪以来,文学新闻、叙事新闻、长报道、非虚构写作等概念相继出现,其内涵有所差别又大同小异。2005年,纽约大学教授罗伯特·博因顿(RobertS.Boynton)把新新闻主义的最新表现形式称为“新新新闻主义”。可以说,新新闻主义写作运动曲折前行。今天,新新闻主义写作理念、风格与技巧被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以及新媒体广泛采用,成为媒体间“讲故事”竞争的重要技艺。特别是近年来,新媒体超越传统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平台,但其快速、便捷传播新闻信息的优势有带来“速朽”与“易碎”的先天缺陷。在此背景下,新旧媒体都重建新新闻主义写作的传统。在这种背景下,重新回顾新新闻主义的发展过程与写作理念,对媒体“讲好故事”,提升内容生产能力,加强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分访谈的是活跃在写作一线的著名非虚构作家,所有书籍都是通力合作的成果,本书更是如此。我特此向在百忙之中参加访谈的所有作家表示感谢。本书关军、迟宇宙、卫毅、柴春芽、张赞波、陈徒手、南香红、杨海军、周华诚、易小荷、范承刚、王天挺、杨潇、叶伟民、田毅20等作家整个过程中都给予热心的支持。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0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蒙之 张焕敏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唐代诗歌自注研究
本书利用“一点两翼”的研究思路——以唐诗自注为研究立足的“一点”,以自注本体探究为“一翼”,以发掘诗歌自注与史书自注、诗歌文本、诗人三者关系的拓展研究为另“一翼”,将唐诗自注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以翔实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力求解析史书自注对唐诗自注生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唐诗自注与诗歌情旨内涵亲疏关系变化的轨迹,以及以注入诗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诗人的作品传播意识,从而将对唐诗自注的认知与研究推进到更文学22.9万字 - 会员
先秦文学史
《先秦文学史》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阐述我国先秦文学的基本面貌,包括上古神话,《诗经》,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屈原和楚辞,秦国文学。各章分节介绍主要作品的成书过程、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学成就,并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继承和发展关系。全书框架合理,资料详实,相关内容有及时结合考古发现的新材料,且不少章节文词秀丽可观。不仅有助于中文专业学生和教学工作者用为参考,还可满足广大古典文学爱好者不断文学35.6万字 - 会员
经典小说课:文学大师笔下的技艺、细节和生命
这是一本讲述如何阅读经典的书,更是一门从经典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的写作课。一位资深的文学教授,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阅读体验和教学经验,精挑细选了十五部经得起“考究与折腾”的经典小说,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小说中的要素一一拆解开来,引导读者直达其中的丰富意涵,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妙趣,使得个人有限的生命在他人的故事里得到延伸扩展。全书以故事元素和故事讲法为序,正文以经典的文学作品为内核,分别文学17.2万字 - 会员
宋代的学术文化与辞赋创作
本书将辞赋史与学术史融会贯通,深入勾画宋代文化的发展以及转向内在的演进历程,对揭示“近世”传统中国的面貌具有探索性的学术价值。作者通过对辞赋作品的分析,揭示宋人对“盛世”的理解和国家形象塑造方面的特点,探讨北宋中期以来宋人在构建宇宙秩序与心灵秩序方面的努力,追寻耕读传家观念和乡土中国的生活范式,发掘华夷之辨观念的发展与民族精神、华夏传统的重新认识与塑造等,这些研究在“预流”当下学术、弥补学界研究之文学31万字 - 会员
文学原来很有趣:16位大师的精华课
本书选取了世界文学史中较具有代表性的16位文学大师,把他们的文学思想、文学作品、人生经历以一种通俗易懂又趣味横生的方式介绍给读者。这16位文学大师将会带领读者畅游于浩瀚的文学星海,一点一点揭开文学的神秘面纱,让读者感受到文学的多样魅力。《文学原来很有趣》的重点不是教读者去了解文学的体裁和文学的类别,而是逐步引导读者与文学进行对话,感受文学作品之中的情感内涵,其目的不是让读者学会赏析文学,而是让读者文学14万字 - 会员
英国小说城市书写研究
城市书写是在20世纪后期空间转向背景下产生的,城市书写关注城市空间在小说叙事和主题阐释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作者在小说中对城市的多维社会的文化解读,其中融入了作者的城市理念、创作方法以及主题思想。英国小说中的城市书写聚焦空间景观中的文化叙事、权力机制、精神表征以及民族认同等社会文化建构,分析英国社会文化在小说文本中的多维再现。本书稿旨在阐释城市书写如何成为英国小说中重要的人物刻画和主题阐释手段。本书稿文学14.6万字 - 会员
秦汉文学史
秦汉文学史主要书写了公元前246年至公元220年今五百年间的文学演变史,涵盖了中国历史早期的秦代、西汉、东汉三个王朝。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由发轫到发展壮大的时期。两汉时期文学创作形态丰富多样,既有延续先秦的诸子文学,也有新型的政论文学与赋体文学,其中尤以赋体文学成绩最为突出,被后世学者推为“一代文学”之代表,此外,汉代的乐府诗歌创作由滥觞而发达,成为后代诗歌发展的近源,为乐府、五言诗等题材的发展奠定文学50.3万字 - 会员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
沈括在科技史领域享有民族英雄般的崇高地位,然而一旦将其还原到历史语境,便会发现,作为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他其实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仕宦生涯——从“王安石新政”的参与者,到沦为“新法叛徒”惨遭流放。本书采取了独特的“对照式”结构,揭示了沈括的仕途经历与贯穿其一生研究的“闻见主义”立场之间的联系,既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场对哲学观念的探索。作者以“闻见主义”为核心,建立起一套挖掘北宋知识世界的概念,将文学20.1万字 - 会员
明关中四先生之文学观
关中“四先生”指三原马理、高陵吕柟、朝邑韩邦奇和富平杨爵。他们是明代弘正嘉时期的关中代表人物。本书侧重于两方面内容:其一,梳理四先生的文学观念及创作实践;其二,探求学术与文学的交互影响,并试图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书稿首先从哲学史的角度简明扼要地梳理了关学主张及流脉;提炼出“大文学观”概念,以说明学者反对汩于词章,提倡德行践履为言文之根的主张。之后则对每位先生分别进行专门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知人论文学16.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六朝送别诗研究
《六朝送别诗研究》以六朝送别诗为研究对象,在定义送别诗为与送别事实或别离情怀相关诗歌的基础上,辨析《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的送离、留别诗作,梳理正史送别赋诗的史实,从《诗经》《楚辞》与“苏李诗”、秦汉别歌中追溯六朝送别诗的源头,按照魏晋发展期、刘宋齐梁的鼎盛期、陈隋的转折期三个阶段阐述六朝送别诗史。坚持文本细读法从内部发现六朝送别诗体式的新变、写作要素的嬗变、结构安排的规律与意象设置的特点;同时注文学理论33.5万字 - 会员
文学研究(第1卷·2)
本书坚持严格的学术研究规范和优良的学术传统,所收录的学术论文,追求学术深度与广度,力求推进文学理论、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文学和文学史的研究,包括文艺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等方面的论文。文学理论22.3万字 - 会员
永远的西游:《西游记》的接受和演绎
该书研究《西游记》在问世之后的影响和接受过程,兼论西游故事在现代的演绎,全书由上下编两部分组成,上编主要讨论《西游记》问世之后,文本形式的演绎和接受。下编主要讨论《西游记》故事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舞台和影像上的演绎和接受。文学理论9.9万字 - 会员
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人文素质规划教材人文艺术欣赏
《人文艺术欣赏》是高职类人文素质教育教材,涵盖了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这五个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领域。每个篇章既精选了优秀作品,进行“经典赏析”,同时也链接了相关基本知识,如该艺术领域的发展史,该艺术形式的主要审美特点和欣赏要素等,最后还提供了学生进行练习的“思考与实践”内容。《人文艺术欣赏》的内容编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能力水平实际,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有利]: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文学理论17.9万字 - 会员
中国行吟文化论
行吟,作为古代士人的一种创作方式,有自觉的,有被动的。行的背景不同,吟的内容和形式也有差异;对行吟者的人生价值、艺术定位也有不同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需要从不同的层面作深入的探讨,才能对其内涵作准确的判定。因此,《中国行吟文化论》即是从“行吟与漫游”、“行吟与游学”、“行吟与赶考”、“行吟与赴任”、“行吟与贬谪”、“行吟与放逐”、“行吟与漂泊”七个方面具体考察行吟与中国古代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文学理论10.3万字 - 会员
计量文体学导论
本书通俗而且详细介绍了开展文体计量研究所需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并且利用统计学方法以及基于现代统计学理论的计算机文本挖掘技术(文本聚类和分类技术)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的抽取、作者鉴定方法、特定作品的文体分析、作家语言使用的变异、以及计算机文体计量相关软件工具使用等诸多方面的研究。用计量方法研究了一些历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文体学问题。语言通俗易懂,对所涉及的数学和计算文学理论13.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