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3-02 03:13:20
封面
版权信息
编委会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先贤奠基
第一节 境内文化教育历史背景
一、社学 私塾 义学 资助科考
二、学堂 学校
三、发展中等教育
四、外部环境对中学成立的影响
第二节 社会贤达的卓越贡献
一、建校委员会的成立
二、募集建校资金
三、学校雏形
第三节 校务管理
一、校董事会制度
二、校长负责制
三、其他管理机构
第四节 办学经费与教学设施
一、办学经费
二、教学设施
第五节 课程设置与教工队伍
一、课程设置
二、教学活动
三、教师聘用及物质待遇
四、招生考试与学籍管理
五、课外文体活动
第二章 革故鼎新
第一节 新的学校管理体制的建立
一、欢庆解放 迎接新生
二、新的学校管理体制的建立
第二节 新的教育方针和办学目标的确立
一、教育方针的确立
二、办学目标的转变
第三节 教学改革
一、校历修订
二、课程教材调整
三、教学改革
四、学生培养
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第四节 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思想建设
二、组织建设
第三章 探索奋进
第一节 由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
第二节 从初级中学到完全中学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第四节 探索奋进中的波折——反右扩大化
第五节 顺利度过“低标准”
第四章“文化大革命”十年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初来的冲击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引发的混乱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极“左”思潮和个人崇拜
第四节“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五节“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上山下乡和校址变迁
第五章 开拓进取
第一节 拨乱反正 恢复正常秩序
一、送走工宣队,撤销革委会,恢复校长制
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三、补充教师
四、整顿教学秩序
五、统一学制,统一大纲,统一教材
第二节 重点转移 加强基础课程教学
一、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摆脱“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
二、清除极“左”思想,稳定教学秩序
三、党政领导班子优化组合
四、基础课程的教学逐步加强
五、学制的第二次改革与教材的修订
六、教学工作成绩显著
第三节 探索管理新思路
一、领导体制改革和领导班子调整
二、学校管理进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三、改善办学条件的第一期工程
第六章 深化改革
第一节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一、按照“四化”要求调整领导班子
二、建立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
第二节 教师待遇改革
一、“教师节”的确立
二、教师职称改革
第三节 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创新
一、校园“五风”建设
二、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内容
三、教师聘任制度试点工作
四、调整高中教学计划,实行会考制
五、走勤工俭学之路,改善办学条件
六、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第七章 继往开来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与双拥共建
一、精神文明建设
二、军、校“双拥共建”活动
第二节 负重拼搏
一、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
二、贯彻落实教育法规,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三、实行会考制度后的高考方案
四、引入竞争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第三节 素质教育初探
一、加强学习,理清思路
二、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